朱执信:为何毛主席称赞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者”

[复制链接]
小新技术 发表于 2024-7-8 19:31:20|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执信:来岁当三月,坐看万木繁

在民国发行的第一套《民国英烈》的普通邮票中,朱执信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因为广州有个执信中学,故而知道的人应该不少,但对于普通的民国史爱好者来说,依然对朱执信不是太了解。
这也很正常,主要原因是他在1920年就遇害了,牺牲太早也导致在后来风起云涌的时代,对他的关注度便大为减少,这也是很正常的。
要知道,他可是被毛主席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者。”他既是国内宣传马克思的第一人,又是孙中山的文胆,如此重量级的人物,现在宣传的力度实在是有所欠缺的。

作为孙中山的革命战友,朱执信是少有的国共两党都认可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和活动家,宋庆龄就曾说过,朱执信是“国民党中坚定不移地和孙中山站在一起,拥护他的勇敢的行动和他开明思想的人”。
而革命老人何香凝则认为,“在同盟会中,朱执信是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如果他还健在,他很可能是坚决信仰马克思主义的。”
从上述两人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朱执信的思想是很先进的,早已超出了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是最接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人物,远不是胡汉民这样仇视革命的人可比拟,更不是先期宣传马列主义,后来却走向反面的戴季陶这样的人能相提并论的。
8分及1角3分 朱执信像

但是,一切都随着一阵乱枪的响起戛然而止,朱执信倒在了血泊中,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陈独秀听闻朱执信牺牲后,以挽联的形式高度评价了朱执信的价值:
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
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
心高气傲的陈独秀能写出这样的挽联,说明他与朱执信的思想是相通的,而孙中山更是悲痛不已,在给同仁们的信中赞扬道:“朱君执信,戮力国事,垂二十余年,毅力清操,久为吾党钦仰。”
朱执信烈士追悼会

为此,孙中山不仅在葬礼上步行执绋,并亲自致函党内同志捐款,以抚朱执信的遗孤,这在孙中山的一生中,可谓是极为少见的,那么朱执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还要从广州的一个大户人家说起。
民国广州的豪贤路上有个声名显赫的大家族,这便是当时广州人尽皆知的汪氏家族,朱执信便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当然,这个家族还有一个大名人,这就是汪精卫。
他俩是舅甥关系,朱执信的母亲汪若昭与汪精卫是堂兄妹关系,朱执信叫汪精卫四舅,只不过汪精卫是继母所生,所以在年龄上只比朱执信大两岁。

在当时,他们可以说是国民党的双擘,在党内有着崇高的地位,至于汪精卫后来当了汉奸,那是后话。
朱执信,名大符,执信为字,以字行;出身世家大族,可惜未及成年便父母双亡,他是由舅舅汪兆铨一手抚养成人,舅舅是位开明士绅,不仅使朱执信接受了系统的传统教育,还涉及了诸多的新学,所以,朱执信的文化底蕴比起同龄人来说,是相当全面的。
广州是当时全国接受外来影响最早的城市,在西风东渐的时代中,汪氏家族的年轻人们也活跃了起来,汪精卫联络了古应芬、徐绍棨等一帮进步青年,组织了群智社,讨论国家大事,立志报国,他们后来都成为革命者。

这舅甥二人都是智力超群之人,时值两广总督岑春煊,奉命选派赴日本留学生,在41名官费生中,他们都榜上有名,朱执信还是第一名,于是,他们便一起东渡日本学习法政。
在日本,他们结识了孙中山,被孙先生的激情和理论所打动,于是一起参加了同盟会,并立即成为重要骨干,主要负责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撰稿。
作为孙中山的坚定支持者,朱执信竭力维护孙中山在党内的地位,同分裂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他积极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系统地阐发了“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及“土地国有”等思想,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不过,他也主张“民族自决”,认可自下而上的议会制度,这同陈炯明的“联省自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08年,朱执信决心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先后逝世,人心浮动之际,在发动广州起义,谁知邹鲁在分发会票给防营同志时,消息泄漏,起义被迫终止。
《时事画报》刊登反映新军起义的漫画

1910年,朱执信奉命回国,再次与赵声、倪映典等人,筹备策动广州新军起义,却又因事泄失败,不得已潜回日本,得知汪精卫要去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他劝说无果,遂写下《拟古决绝词》为其壮行:
决绝复决绝,萧艾萋萋生,不如蕙兰折。
白露泠泠群卉尽,只剩柔条倚风泣。
中夜出门去,三步两徘徊。
言念同心人,中情自崩摧。
我心固匪石,千言万言空尔为。
月光皎皎缺复圆,星光睒睒繁复稀。
月光星光两澹荡,欲明未明鸡唱时。
芙蓉江上好,幽兰窗下洁。
所宝在素心,不向西风弄颜色。
水流还朝宗,叶落还肥根。
来岁当三月,坐看万木繁。
人生世上亦如此,此身何惜秋前萎。
诗中既有不舍之情,又有壮行之志,似荆轲之易水送别,又如月下把酒,灞上折枝,寄希望于来年,一起看大地回春,姹紫嫣红,可是,朱执信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怕是最后的挥手了。

同盟会组织的多次起义均告失败,而清政府又已开始准备立宪,革命前途暗淡,黄兴等人几近绝望,为振奋士气,革命党人准备拼死一搏,在广州举行大规模起义。
朱执信并不是敢死队员,但他拼死也要参加,在他一再地请求下,黄兴只好批准,于是,他随着黄兴参加了进攻总督衙门的敢死队。

激战中,他投掷完所携带的所有炸弹,又拣起牺牲同伴的枪继续战斗,胸部和右手均被爆炸所伤,依然死战冲锋;无奈清军增援部队赶到,寡不敌众,弹尽援绝,朱执信只能简单包扎伤口后化装撤往香港。
此役革命党伤亡惨重,收忠骨72具以葬,这便是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后,朱执信作为革命党在广东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接洽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反正事宜。联络并指挥民军响应起义,促成广东光复。
及广东光复,成立了军政府,朱执信被任命为“总参议”,他不仅参与组建了北伐军,参加北伐战争,还负责拟定了《广东临时省议会组织法》,在他的组织下实施的各项措施,使得广东的组织建设和各项政治措施,领先于全国。

宋教仁遇刺,孙中山组织二次革命失败,便在日本另组中华革命党,朱执信为第一批加入者;及袁世凯称帝,蔡锷打响反袁第一枪,而孙中山命朱执信回国,担任中华革命军广东司令长官,领导广东方面军事。
及护法战争爆发,孙中山南下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朱执信负责大元帅府的军事联络,并掌管机要文书,是孙中山的主要助手。
朱德保存的孙中山著《建国方略》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文胆”,朱执信不仅写有大量的文章进行宣传鼓动,还协助孙中山撰写了《建国方略》,这一纲领性的文件,为革命制定的目标,并以此为旗帜,将松散的革命党人重新聚集在一起,为了完成这个目标继续奋斗。
同时,他还发表《革命党应该如何》等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以后的“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

继而又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副刊《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担任编辑撰述工作;他还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赞扬布尔什维克精神,并攻读俄文准备赴苏俄学习。
1920年8月,朱执信受孙中山派遣,同陈迥明一起发动了“粤军回粤”之役,,要将占据广东的桂系军阀赶走,双方经过激战却相持不下,此时,原来朱执信的部下,现任虎门要塞守备的肇军派人联系,表示要反正。

朱执信想通过肇军来策动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宣布独立,以打破粤军所面临的困境,于是,朱执信置生死而不顾,冒死前往虎门,不料,在随后调停虎门原守军与东莞民军的争斗中,朱执信被乱枪打死,年仅35岁。
另有一说则稍有出入,丘渭南其实是故意设计的圈套,引诱朱执信前来,当朱执信等人刚进入要塞,便被丘渭南的亲兵打死,只是这两种说法难以辨别真伪。
先烈中路驷马岗的朱执信墓

“吾本东西南北之人,不自珍惜,亦不耐投闲,冒险杀贼,尚差足以自快,家中视吾已死可也。”
朱执信是一位为革命甘愿献出富贵生命的志士,每次出征前,他都会家人留下“诀命书”,以示义无反顾的决心,其心志感天动地。

朱执信突然遇难,革命党人都十分震惊,因为他可以说是死于意外,更是因为他的节操和在党内的威望,使得同志们悲痛万分,孙中山直接将其赞誉为“革命的圣人”,并建立执信学校以为纪念。
朱执信是革命党中顶级的“笔神”,《民报》刚创刊时,他是主要的拟稿人,他在上面连续发表文章,内容涉及革命和立宪等当时的热门话题,连孙中山都感慨道:“以文章发挥真理兮,君实为国民之导师。”

在与康、梁的论战中,朱执信就以理论宣传家的身份,活跃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他在唤醒民众和启迪民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要说《共产党宣言》,人们首先会想到陈望道,是他在1920年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理论上和思想上作了积极的准备。

但是,朱执信早在1906年,就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作了宣传,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共产党宣言》;同时,他还翻译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和《资本论》的部分内容。
不仅如此,他又满怀热情地撰文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以后又撰写了《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等十多篇相关的论文,评述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等学说。
所以,就其宣传马克思主义内容的广泛性和客观性而言,朱执信在辛亥革命前是不容置疑的第一人。
前排 左为朱执信,右为廖仲恺

朱执信人品高洁,为人正直,从来不玩心思,他孝顺父母,友爱亲人,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廉洁自律,遇事总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绝无推诿;他对人友善,乐于助人,疾恶如仇、刚直敢言,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地方,他都有很好的口碑和崇高的威望。
文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武能上马杀敌,血酒疆场,朱执信是“革命实行家,又为文学家”, 他短暂的一生,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入了那沉沉的夜空,却在一刹那间,照亮了星际。

回首民国,一长串英雄的名字在我们面前闪现,他们中的很多人,年纪轻轻便以身殉国,更多的,是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英烈,为了民主,为了共和,为了他们心中巍巍的大中华,一个转身,便不为后世知道。
而对于如朱执信这样一位民主革命时期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位为革命建立不朽功勋之人,又岂能是让人忘怀的,下次再去广州时,一定要去他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点上一柱熏香,三拜之。

最后,敬录一首上世纪20年代执信中学的校歌,以作本文之结语:
执信,执信,好学精神,
既殚精以求知,复笃志以力行,
嗟我诸生兮,毋忘执信之好学精神;
执信,执信,革命精神,
既鞠躬以尽瘁,复杀身以成仁,
嗟我诸生兮,毋忘执信之革命精神!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