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艺术史论系师生、校友参加第36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并作报告

[复制链接]
warkinger 发表于 2024-7-8 17:59:49|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36届世界艺术史大会(The 36th Congress of the Comité International d’Histoire de l’Art,简称CIHA)于2024年6月23日至6月28日在法国里昂召开,由法国艺术史学会(Comité français d'histoire de l'art)主办。世界艺术史大会历史悠久,每4年举办一次,面向全世界的艺术史学者征集论文,共同探讨艺术史界当下的热点问题与前沿理论。
本次大会以“物质与物质性”(Matter Materiality)为主题。近几十年来,“物质与物质性”的概念引起了理论界的反思,包括对形式与物质对立的“物质形态”模式(hylemorphic model)的重新思考。当下的世界,物质处于无限的变化与运动当中。“物质性”则来源于物质的属性所产生的效果,通过纹理(textures)、表面(surfaces)、重量(weight)、空间延伸(extension in space)与形式(format)等表现出来,需要在不断变化的语境中进行理解。因此,“物质性”这一概念不仅指的是艺术品由物质构成这一事实,也代表了支撑艺术品的实现与物质感知的所有过程,包括技术、文化和社会层面。

第36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由多场分论坛构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共有6名师生、校友参与大会,并入选3场不同主题的分论坛,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分享他们的研究。以下将按照大会日程安排进行介绍。
2020级博士生王瀚生与2018级本科生校友曹筱若的论文《“仿中国”屏风:新西班牙时期亚洲漆屏的本土改造》(The Achinado Folding Screens: The Local Transformation of Asian Lacquer Screens in the Viceroyalty of New Spain)入选“漆的全球流变”(The Global Circulation of Lacquer)分论坛,并由王瀚生于6月25日下午报告。
这项研究关注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外销到新西班牙的中国漆屏。在引发了当地的仿制热潮后,被称为“仿中国”风格的屏风在18世纪流行起来。研究对历史档案和现存实物展开了分析,认为18世纪的“中国风”不仅流行于欧洲宫廷,而且还是更为广泛的全球现象。

王瀚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国际与地区研究院2020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拉丁美洲艺术史

曹筱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2018级本科生,2024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美术学院(The Institute of Fine Arts, New York University),研究方向拉丁美洲近现代艺术
2012级艺术史论系本科生校友虞睿博的论文《蒙古时期的“帐篷宫殿”:制造、流传及社会生活》(The “Soft Architecture” under the Mongols: Production, Circulation and Social Life)入选“装饰身体,装扮空间:纺织品和装饰的挑战与新方法(300-1600 )”(Dressing Bodies, Dressing Spaces: Challenges and New Approaches to Textiles and Adornment (300-1600))分论坛,于6月25日下午汇报。
这一研究关注13世纪初蒙古统治者的帐篷在形制上发生的变化。自蒙古人征服欧亚大陆的伊始,诸多文献(汉文、波斯文等)对此均有记载。蒙古统治者的帐篷规模越来越大,且大量运用织金锦(纳石失)作为室内装饰。研究通过分析现存织金锦的技法特征及装饰纹样,试图还原它们作为帐篷室内装饰的这一功能。结合相关文献记载,研究认为织金锦的织造、流传及应用,均是蒙古统治者动用政治军事力量的结果。

虞睿博,艺术史论系2012级本科生,现为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艺术史与考古学院(Université Paris 1 Panthéon-Sorbonne, École d’histoire de l’art et d’archéologie de La Sorbonne)博士五年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世纪伊斯兰艺术史,博士论文主要关注蒙古时期(13-14世纪)广泛流传于欧亚大陆的织金锦(纳石失)
艺术史论系副教授王小茉与2022级硕士生周度的论文《跨文化的混合物:20世纪初期天津地区的装饰艺术中国地毯》(A Transcultural Hybrid: Art Deco Chinese Carpet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Tianjin)入选“运动中的物质:跨文化的物质与象征性的变革”(Matter in Motion: Transcultural Material and Symbolic Transformations),并于6月27日下午汇报。
这项研究关注20世纪初期天津地区的外销地毯,围绕专为美国市场而生的“装饰艺术中国地毯”展开。研究分析了这一时期外销导向下的中国地毯的形式演变,探究“装饰艺术中国地毯”的特殊形式特征,并通过美国消费者使用中国外销地毯的真实案例,分析西方消费偏好对于地毯在制造及设计层面的影响。研究旨在探究海外消费与地区制造之间的跨文化互动,分析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进行文化混合与再创造。

王小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历史与理论。周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2018级本科生,2022级硕士研究生,目前研究关注近代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装饰艺术与设计史。
此外,艺术史论系2012级本科生校友曲维洵也参与了本次大会。曲维洵现为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三年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17-18世纪中西跨文化艺术交流。

与会师生、校友合影
左起:曲维洵、虞睿博、王小茉、周度、王瀚生
世界艺术史大会是艺术史界的盛会,这一平台为艺术史与其他人文科学、实验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供了跨文化与多学科对话的机会。通过世界各地学者的分享与交流,大会促进了不同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交叉,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了艺术史领域对“物质与物质性”问题的认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师生、校友的参与,也深化了学界对于学院相关研究的了解,为未来展开全球化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图文提供 | 艺术史论系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张雪莹
审核 | 王晓昕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