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到底保险吗?

[复制链接]
bhtl 发表于 2023-8-11 22:13:37|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保险业的本质就是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对赌,而保险公司押的是大概率,用户永远押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从整体上分析,客户的总体收益永远是亏损的,对不对?  

2、有没有什么法律或者规定来限制保险公司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来兑现用户承诺的呢?
3、保险这个东西,在人民生活中普及才不过几年,那遥远的多少年以后的利益怎么去保证?是不是如果有严重通胀、战争等情况,这些都化为乌有?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pgzs 发表于 2023-8-11 22:14:07|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一个回答吧。
1、保险业的本质就是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对赌,而保险公司押的是大概率,用户永远押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从整体上分析,客户的总体收益永远是亏损的,对不对?
不对。
保险的本质是互助,现代商业社会把保险商业化了,而同时,商业才是最大的互助。

/01/为什么我说保险的本质是互助?
先看看保险的起源和发展,如下:
a long time ago很久很久以前,地中海地区海上贸易发达,很多交易都通过航海完成,但是众所周知,海洋可以孕育生命和希望,同时也可以带来死亡和毁灭。
当时航海的风险很大,商人在遇海难时,为了避免船和货物同归于尽,通常会选择抛弃部分货物。
但是因为谁都有可能遇到海难,一旦遇到了就很倒霉,很可能倾家荡产。但是谁也不想倾家荡产,于是他们搞了一个“共同海损分摊原则”。
也就是说:遇到海难抛货的船的损失,由合作的船只/商人共同分摊。这就是现代保险的意识萌芽。
后来随着海上贸易更加发达,意大利这种港口国家、英国这种岛国(对的岛国)因为得天独厚的海上贸易优势,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保险需求,船舶保险、海员的人身保险等等都慢慢发展了出来。
再然后,再慢慢发展出了我们现在喜闻乐见的多种保险形式。
因此,你看,保险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互助,是一种实际需求,是聪明的人类,在风险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发明的一种“风险分摊”机制。
————
/02/保险公司押的是大概率,用户永远押的都是小概率事件?
保险不是在“押”概率。因为不存在“押”这个说法,我们谈“押”的时候,大部分谈的是赌博、博彩之流。而无论是赌博还是博彩,其本质都是刚好都与保险是完全相反的。
上了赌桌,押大还是押小?上了牌桌,拿到什么牌,是随机的,拿到牌之后,是一直挺到最后,还是在手上点数不高的时候,及时亮牌?
押赢了,桌子上的钱都是你的。押输了,保守的输一点,激进的满盘皆输。
但是保险呢?保险,保险,从字面意思上就能感觉到,是防守,是准备。
现代保险的形式是:在你安全的时候,付出一点代价(保险费),注入资金池中,等到一些个人不能承受之重发生在你身上时,也就是“你很危险”的时候,资金池给你援助(赔付)
从我们专业术语上来讲就是:保险保障的风险,永远是“纯粹风险”。
纯粹风险指:如果这个风险发生了,只会产生损失,而不会产生收益。比如车祸、生大病、家庭经济支柱去世。
而赌博、博彩、投资等等的风险,都是非纯粹风险,是投机风险,这种风险的背后,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收益。所以我们可以谈“押”这个字。
所以,我们在谈论保险的时候,谈的其实不说“押”,而是理性人的未雨绸缪。
我们搞保险,不是因为要跟保险公司赌,而是因为:风险客观存在,悬在每个人头上,并且一旦掉下来,破坏性极大。
————
/03/商业是最大的互助,商业保险也是
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不会人人都生病、出意外(极端情况比如流行传染病大爆发,不在讨论范围内),但是总有那么些人会生病、出意外。
从我们每个个体的角度来说,我不一定会生病、会出意外。但是也可能会生病、会出意外。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巧妙的现象:每个人都有可能挨捶,但是每个人都不知道谁会挨捶。
同时,人类因为非常具有合作精神,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约定、共同信仰、彼此信任,形成庞大的互助群体,这是目前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办不到的事情。
远古时期,人类可以形成部落,合作捕猎、合作养育后代。然后又慢慢形成地区,形成国家。现代的国家体制,一个国家可以有十几亿人。我们十几亿人共同在一个叫中国的国家里,安居乐业,互相合作,共同建设,接受着陌生人的服务,同时为陌生人服务着。
这个放在动物世界可以想象吗?
即使是群居动物,它们的群组员数量,也不会超过一个特定的值,而这个值与人类的聚居数量相比,不值得一提。
(这些点在神书——《人类简史》中,有非常有趣的叙述,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扯远了。
也就是说,人类从长了脑子之后,就一直是互助社会。商业不发达的时期,我们靠“组内互助”,也就是旧社会“大家族制”那一套。在家族、村里形成互助制度,一人有难,整个家族/整个村一起帮衬。
大家之间的联系和感情很紧密,有一些非常严格的族规和道德约束(孝顺,子从父,妻从夫,长子为大blabla)。这是因为那个体制需要依靠亲情、族规、道德去维护组内互助制度。
而现代社会,商业化高度发展之后,我们开始使用商业去“互助”。
无论是去市场上交易(付钱买东西、卖东西挣钱),还是购买无形知识商品(知识付费),还是你现在看我写的这些东西(平台成为广场,人人都可以去广场上交谈),本质都是交换,再往本质看,都有互助的意味。
人类其实一直都是在交换的。古人互相交换食物和工具,交换力量,搞小部落分工。
现代商业则是把交换做到了极致,把可交换的东西做到了极致,把交换的方式、便利度、交换者的数量做到了极致。
在这个大前提和本质下,保险也是一种交换和互助。而且是非常明显的交换和互助。
新难兄难弟里面,张家辉饰演的爸爸,是个老好人,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讲的也就是,你今天要去帮助别人,而且不吝啬去帮助别人,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就会来帮助你。而保险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互助精神和规则,去完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动作。
同时,因为商业化,商人是一定要赚钱的。所以保险公司作为提供“互助池子”的搭台人,出资经营,承担风险和经营成本,也是一定要赚钱的。
因此,保险公司通过疾病、身故等不测发生概率的大数据,拟定纯保险费(风险保险费),在这个保费基础上再加一些附加保险费(经营费用、利润and so on),就组成了最后我们的看到的保险费。
(当然实际保费拟定没有这么简单,但是保险费的组成,是这么个道理。)
---
所以,保险的本质不是“押”,而是互助,如果你要互助,你必须要付出一些东西。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人),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契约上的互助行为,而保险公司可以,保险公司通过生产“保险产品”,利用商业和公司体制,去完成很多的商业互助,同时通过这个方式去赚钱。
如果你不让保险公司赚钱,那么保险公司还会干这事吗?显然不会。
因此,我一直认为,消费者应该树立一些“正确的商业意识”和“正确的保险意识”,理解商业的逻辑,理解商业对我们而言的必要,怎么在商业社会中生活的更好?理解保险的本质,理解保险到底在做什么,我们到底需不需要保险?
<hr/>2、有没有什么法律或者规定来限制保险公司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来兑现用户承诺的呢?
这个问题,其实我没看懂。
不明白为啥题主会觉得保险公司在“拆东墙补西墙”。
我也不做主观猜测了,如果有人理解什么意思,或者题主自己补充问题描述了,我再看看能不能回答。
<hr/>3、保险这个东西,在人民生活中普及才不过几年,那遥远的多少年以后的利益怎么去保证?是不是如果有严重通胀、战争等情况,这些都化为乌有?
保险这个东西,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普及,才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第一个问题说过,海上贸易和意大利地区是现代保险的发源,后英国作为岛国,有着天然的海上贸易条件,发展出保险的刚需。意大利保险起源的时候,是14世纪,大概16世纪英国、荷兰、德国的保险业开始发展。也是16世纪,英国开始搞殖民、搞“日不落”。
(这段如果有误,欢迎指正,我没查,凭印象写的。)
我就列举这几个国家的老牌保险公司成立时间,你们感受下
*荷兰全球保险集团,成立于1844年,到今天,已经经营了175年
*德国安联,成立于1890年,到今天,已经经营了129年
*意大利忠利,成立于1831年,到今天,已经经营了188年
*英国保诚,1848年在英国成立,到今天,已经经营了171年
*英国英杰华,成立于1696年,到今天,已经经营了323年(这家厉害了,是英国最悠久的保险公司,据说是英国皇室御用的保险公司)
---
但是中国呢?
1696年英杰华成立的时候,我们在清朝。18XX年荷兰全球、德国安联、意大利忠利、英国保诚成立的时候,我们还在清朝。
封建社会要求你做牛做马,压迫的民不聊生,怎么搞保险?
1912之后,进入近代社会,我们被侵略、我们遭受战争、人民被杀戮、国土被分割,命都保不住,怎么搞保险?
所以,封建社会+近现代动荡,导致了中国保险业一直没有发展的土壤和契机。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了。后来,1958年,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再到1979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得以全面恢复,同时,迅速建立起了各级机构。
中间发生了啥,大家都懂。
后来改革开放,平安太平洋等公司陆续成立,我国的保险业算是艰难起步了。
平安成立于1988年,太平洋成立于1991年,中国人寿成立于1999年,随后,千禧年(2000年)信诚(合资保险公司)成立,01年光大永明(合资保险公司)成立。
因此,中国的保险业非常的新,非常的年轻。而最近几年,才勉强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我国的历史进程决定的。没有办法,历史就摆在那里。
如果说心存疑虑,推荐去看看世界保险史。看看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
同时,中国这几年的保险发展的还算不错,特别是各个合资保险公司成立之后,这些合资公司的外国母公司,基本上都是上面我说的那些(英杰华、荷兰全球、德国安联、意大利忠利、英国保诚and so on),基本上也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典范了。
同时,最近已经开始要放宽政策,准许独资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了,这个政策大家应该都知道。
同时,我国的保险法、偿二代、银保监会、保险保障基金,都保险公司的设立、经营、风控、偿付等等,都有非常严格且酷炫的规定and监管。
(如果有缘,这些内容,以后我会写。)
所以总结下,我国保险业是初级的,甚至还将“中期”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历史是事实。我国的保险业现在正在蓬勃发展,也是事实,凡事都有过程。
长期的赔付来说,只要我们国家稳定,从法律和保险行业对社会稳定的特殊影响上(一份保单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来说,我们的保单赔付,不用担心。
因为如果保险公司出问题了,银保监会比你还急,保险保障基金根本坐不住。看看我们安邦集团就知道了。
————
如果有严重通胀、战争等情况,这些都化为乌有?
严重通胀的时候,什么东西不“化为乌有”?手上的现金?股票?基金?存款?P2P??
战争来临的时候,什么东西不“化为乌有”?房子?车子?现金?股票?基金?存款?P2P??
黄金也许可以,就是不太好带,可能被抢。
---
这个世界上存在永恒吗?
我们现在的努力有意义吗?
---

与其想极端情况,不如先深度了解下保险,看看它在和平年代,能帮你做些什么。看看它在你996加班爆肝的时候,能不能带给你一点安全感。
也许,了解了之后,你会欲罢不能。
最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
——记住我,明天又是周一了的涂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Prety 发表于 2023-8-11 22:15:07|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说过我是做产品出身的,所以很多朋友,朋友的朋友,各路神仙鬼怪,都会直接拿着各家产品问我意见,或者叫我直接推荐产品。

我第一句话永远是:

你先告诉我你要用保险解决什么问题。

靠谱点的回答有:

  • 我想给我儿子攒点钱上大学。
  • 我觉得我保障应该再加点。

更多的答案是:

  • 他们说这个产品最好。
  • 这个不是可以避税吗?
  • 我快过生日了是不是得赶紧买一个。
  • 说是这个又有保障还能理财……

拜托,搞清楚你要去哪儿之前别急着买机票,到赤道几内亚的机票卖一块钱没事你去吗?

看问题要看本质。买食物是要解决饿肚子(馋)的问题,买衣服是要解决冷和遮体(浪)的问题。你买保险到底为了什么请花一分钟先想一想好吗?

先讲一个大的立足点:保险是一个财务工具,所以它最基础的作用是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

第一,避免窘境。

俗话说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不叫事儿。但没钱就会很尴尬。所以,想想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家庭经济状况会陷入窘境。

最常见的,得个大病,大把大把的花钱不说,赚钱这事儿也耽误了。怕不怕?社会新闻看的还少吗?那就买个重疾险,真得个癌症起码拿个三五十万应个急,不至于卖房卖车搞什么轻松筹。要是有能力保额做高些,可能家里几年的生活费也不用太担心了。

同样道理,万一你意外挂了留下家里老的小的没人照顾,担心不担心?那就买个意外险,起码这条命还值几个钱能留点,而且受益人可以指定。

这是解决突发事件导致资金短缺的问题。

那有钱就不怕了吗?一样各种麻烦。

再举个我自己客户的例子:这是个有钱的爹,拼搏半辈子,大笔家产都是要留给乖巧宝贝女儿的,可是将来女婿什么德性谁也不知道哇。这白花花的银子婚前就给姑娘,倒是婚前财产了,但管不住姑娘怎么用。婚后给吧,又变成小夫妻婚后共同财产,人家名正言顺占一半。两相为难,愁的不要不要的。

那咋办呢?很简单,我给出了个点子:婚前买个年金,他做投保人,女儿做被保险人,受益人他或者他的妻子。这样保单释放出的现金流都是女儿的,但保单控制权还在我的客户手里。小两口只要好好过,怎么花都行,但是一旦有什么不对,首先他可以选择停止释放现金流。其次,一旦俩人真离婚了,保单剩下的部分跟别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个是解决资金未来归属权不明确的问题。

这就叫「功能」,和收益完全是两码事。所以拿着计算器跟我算收益率的,劳烦您还是歇歇吧。

第二,完成目标。

钱是用来花的,是为了换取人类其他的需求,物质上或精神上的。但有些需求不是当下的,而是未来的,所以才会有攒钱这个过程。攒钱的目标就直接影响到这个过程的长短和方式。

刚毕业,攒三个月工资买个 LV 撑撑门面,这算一种;
夫妻俩拼命工作同时钻研投资,过几年终于资金到位换个大房子,这也算一种。

一般用到保险的,往往都是时间点较远,对确定性要求比较高的刚性目标,而且要结合不同的理财方式综合完成。

最常见的就是子女教育和晚年生活,子女教育的这个好理解,我说个后者的例子。

也是我的一个客户,一位十分成功的企业老总,当兵出身,筚路蓝缕艰辛创业。有个老部下一路忠心跟随,立下汗马功劳,但平时疏于照顾家庭,儿子出事终身残疾。

后来老部下辞职的时候,老总送了一份保单让他签字,并说了一番话,大意是,你这么多年帮我,也没怎么好好照顾家里老婆孩子,如今我还你这个情分。直接给你钱,只管的了一时,但这个保单,保证你全家每年至少领得到五十万,你不在了你老婆领,你老婆不在了,你儿子接着领。我死了也不怕,公司没了也不怕。

场面简直催人泪下。

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有钱,也要妥善安排,才能按自己的想法花。先明确目标,再倒推,就知道合不合适了。

其实这个话题展开了也是太大,先说个大概,之后我会说到很多的细节。但大家务必抓住重点,才不会买错保险。

送大家一句话,这句话将贯彻在我的整体思路中。

资产配置是反人性的,保险尤其是。

为什么要反人性?因为人性有弱点呀!保险就是做对冲的好吗?不然收益率这种中学水平的计算谁不会啊,真当大家是傻的吗?

抱歉有点激动,好下面咱们冷静点。

举个例子,少儿教育金到底要不要买。
以关哥经手过的某一款产品为例。
0 岁小朋友,一年交 10850 元,交 8 年,18 岁拿 3 万,22 岁拿 3 万,25 岁拿 5 万,合同结束。分红大概有 3-5 万吧。也就是说投入 8 万多,25 年,最好的情况拿回 16 万,也就是个两倍,年化下来的复利还不到 3%。
是不是觉得特没意思?好,我告诉你为什么这么低的收益还是值得买。


  • 主险附带重疾,小朋友到 25 岁有至少 30 万的重疾保障。
  • 有投保人豁免。比如爸爸做投保人给孩子买,爸爸后来去世了,如果费用还没缴完,可以不用再缴了,保险责任一切正常。
  • 交完钱你不用管了,省下来的精力时间你爱怎么玩投资都行。这 25 年当中,金融危机也好,股市崩盘也好,可能你其他的投资都彻底打了水漂,但是只要这份保单你没退,到时间,拿 3万也好,拿 5 万也好,板上钉钉。当然了你也可能赚翻了,那你还差这点收益吗?
  • 如果这中间爸妈离婚了,一般来说法院不会分割孩子的教育金保单,起码基本上的大学费用还是保得住的。同样的,家庭如果有负债,一般也不会追到这张保单上来。

最后这一条其实蛮给力的。有不少家庭主妇客户,老公要么身居高位要么腰缠万贯,本来就危机感十足。了解教育金的时候,发现自己做投保人,孩子做被保险人,自己再做受益人,将来只要别撕破脸,那这钱基本上控制权就妥妥的在自己和孩子手里了。二话不说就交一年三五十万的。

有多少钱是一回事,先解决有没有钱的问题吧。



说白了,保险是风险管理的工具,增值的作用短期看非常有限。但是投资市场上有几个常胜将军?保险产品保证你不会输的底裤都没了,至于你想穿貂,找别的工具去。

但人性就是贪婪,总觉得想赢更多。尤其是对自己的专业有强自信的,这些年我遇到过做财务、会计、精算的,一张 Excel表格甩过来,小公式列的啪啪的。遇到过律师税务师,拿着厚厚的合同一条条对看哪条都像是保险公司挖的坑。

一般遇到这样的,我的意见是,先别买了吧,保险功能性都还不能理解的,还是去买卖理财算了。要辩论关哥不怕,高中去过央视参加过辩论赛,大学里也是系里的辩论队领队。可强扭的瓜不甜,道理是主观的,人生是自己的,自己为自己负责就好。
<hr/>大家对保险印象不好,很大原因就是误导销售。但是换个角度想,如果不是我们总是在追求收益率,追求灵活性,又怎么会给人误导的机会呢。人啊,总是想听自己想听的。

况且,理财这件事,实在是内容繁杂工具多样,赶上大陆金融市场爆发式增长,什么妖魔鬼怪都跳出来。光看几本理财书籍,关注几个公众号是不够的。而且你确定有时间去关注全球这么多的政治经济事件吗?你能天天盯市场指数吗?你真的能把几千支基金债券都比较一遍吗?你确定自己能耐得住性子拿住一个产品十年以上吗?

我认为:学理财,学的是思路,学的是原则。资产配置,讲究的是利用工具完成目标。年轻的时候,时间多用在提升自我,赚钱的效果要高于理财。年老的时候,时间多用在享受人生,用钱的效果要高于理财。

最后点个题,保险也只是个产品,同样不能同时解决我们所有的需求。但是每个特性,都有它的作用和道理。


  • 讲安全性,它很高,只要你别太提前退保,保险公司倒闭了都不怕,有财产纠纷也能帮你保住一部分财产。
  • 讲纪律性,它很强,逼着你每年交钱,不交就失效,不知不觉也攒下一大笔。
  • 讲灵活性,它很差,保单前期退保损失大,你才会心疼,才会不动用它,才能保证把资金可以在更远的未来使用。
  • 讲收益性,前期没法看,中期懒得看,后期很好看。

保险能帮你做什么,我想你也应该明白了。而且,它不需要你的时间,几乎是自动的完成某个目标,你且放心大胆的去闯,去尝试。怕什么,我有保险兜着底呢!
投资是有可能赔的, 事业是有可能失败的, 我的想法可能是错的, 未来是我不能完全掌控的。
先承认上面这几句话,承认我是个凡人,承认我拥有人性的各种弱点,承认我也躲不过人生的各种可能。然后再考虑是不是需要保险。

千万不要用过去的经验去定义人生的未来。

祝福大家下一个二十年更加美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lukeluk 发表于 2023-8-11 22:15:13|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这个答案我已经写了好久了,赞也不算多,所以一直没有什么修改的想法,而且就我个人而言,现在已经不从事这个行业了,也没什么谈及它的必要,但是今天偶然看了眼评论,觉得很多人还是没明白这个答案究竟要说什么。
保险好与坏,没人去定义,它仅仅作为一个商品独立的存在于这个社会。
养老保险被多少人吐槽,你看有几个人不交。保险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它说的是保险意识和保险行为,而不是某样产品,所以不要总提什么内幕啊,专业啊,要不你就把道理说清,要不你就无法停止普通人对保险的质疑。

以前,我就是卖保险的,直到有一天
一个卖的很好的险种被下架了,我以为是有什么条款上的漏洞,或者是逻辑上有问题,
然而,并不是,仅仅是在核算的时候,发现这个险种对顾客有利,保费设计偏低了。很多顾客都慕名前来,指定买这个险种。公司赔钱了....
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我水平高,也不是我对保险理解的透彻,仅仅是因为这就是一个好东西,所以才有人来买,以前我们都说顾客不懂保险,可是又有几个人懂证券?懂房产?懂投资呢?
保险产品再吹的天花乱坠,它最终就是一件商品,是商品就有价值和价格,价格符合价值就是一件好商品。
可能会有保险大V质问我,哦,那合着保险公司就得赔钱赚吆喝呗?
我不是说保险公司就得赔钱,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可能发生纠纷的条款你们不去解决,有那么多明显是骗人的险种你们不去下架,有那么多水平不过关的业务员你们不去清理,偏偏一个让你们赔钱的险种,你们就急不可耐的下架了?
想起那个笑话,一个ATM坏了,不吐钱的时候,银行说明天来修,多吐钱的时候,银行马上就来了
在商言商,我在这里对保险业并不做 好  坏的评价,
10年前就有人说买保险被骗了,当时的解释是被骗者没看明白保险条款,
10年后保险条款越来越详细,可是还是有人说自己被骗,为什么?
保险就是个商品,合适自然有人买,不合适就没人买,所以你们不用再解释保险有多重要,有多好了,我们都知道吃苹果有益健康,可是如果一个苹果卖100块钱的话,那不会有人买的。
leadall 发表于 2023-8-11 22:15:49|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的本意很好:大家共同承担风险,也就把风险分解了。
其间有管理、运作成本,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现在国内的保险公司的精算过程,是不是把老板6000万的年薪都算作成本了,你也不知道。。。
转一个以前自己写的:警惕分红型保险的“陷阱”
在个人理财没有能力、精力的今天,又请不起专业的理财服务(也无从判断它是不是真的专业尽心)
分红型保险好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又能理财,又能起到保险的作用。。。。。。。。
国人一般喜欢一举两得,于是纷纷在保险业务员的游说(没有意外,能分红;有了意外,能赔偿)之下,办理了。。。。
其实,正是这个“一举两得”,使得不厚道的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国人只知道定性分析不知道定量分析的普遍素质而让顾客上了“陷阱”!
陷阱带引号,是因为保险公司可以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谎话。但是关键的数据它不一定告诉你!
看下面这个例子就很清楚了:
我找到工作了!——家人如果定性分析,是好事啊!
月工资900元!——有数据了,定量分析一下:离深圳的最低工资850元这么近,显然是最低档的工作了,还能高兴得起来吗?
显然,如果没有这个数据,家人显然就要空欢喜了!而第一句话显然也不是谎言!
好,下面就好好分析一下这种分红型保险的“陷阱”究竟在哪里。
这种保险一般是这样的:
顾客每年交a元,交满b元(显然需要c年,c=b/a),每年返回分红d元(这个d是随国家的经济景气程度变化的,一般不会保证多少比例)
c年前出现意外(死亡),则赔偿e元(保单终止),c年以后出现意外(死亡),则赔偿f元(保单终止)。
这里,显然就漏掉了另外的2种保单终止情况的处理办法:
1、c年前的某一个时间,顾客中止交钱,顾客能否收回以往所交的钱,是按什么比例收回;
2、c年后的某一个时间,顾客中止等待(否则,需要等到自然或意外死亡,家人才能得到这f元),顾客能否收回以往所交的钱,是按什么比例收回。
结果,顾客提出提前中止时,保险公司才具体告诉你,现在你只能按某个低得无法相信的比例收回以往所交的钱!
办理之前,保险公司一般不会明确告诉你这个比例,甚至都不提如果提前中止会怎么办
最多只会告诉你,办这种保险提前中止是很吃亏的,然后告诉你要办就要长期、永远(直到死亡)的坚持。。。。。
有些保险还故意设了一个时间点,过了这个时间点,可以随时取钱退出!
这样好像顾客更放心了,过了这个时间点要取钱退出,应该没有任何违约了。
违约要吃亏,顾客都是能理解的,不违约,应该吃亏更少——提前退出,的确影响了保险公司的资金计划
一般人理解的吃亏是利息没有了,分红没有了,“本金”应该总能返回吧。。。。。。。
其实,很可能只能返回“本金”里的一部分(这也定性了,定量的讲,可能是70%到30%)
往往顾客交了若干年,想提前退了,才会知道这个比例的数字!这时候,往往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我利息不要了,分红也不要了,还不行,连“本金”都要不全了!这哪里是能退出,根本就是无法“全身而退”嘛!!
如果这样定性的讲,保险公司一定就成了大骗子了!
定性分析就是这样的极端,刚才是把分红型保险当成是好事,现在又把分红型保险当成是坏事了!
其实,保险公司是不是大骗子,也取决于提前中止时到底能返回所交“本金”的比例数字,以及赔偿金e和f相对于“本金”的比例数字。
就像“我找到月工资900元的工作了”和“我找到月工资9000元的工作了”,
定性分析都是找到工作了,是好事;但是定量分析才知道前一个其实是坏事,后一个才是好事。
上面的本金为什么都带引号呢?看了下面的分析就知道了。
其实,这是2件截然不同的事情,被保险公司混在一起了,才能让顾客走极端,也不排除有保险公司故意浑水摸鱼。
事情1是:每年交a1元作为投资理财,享受分红和退出后的本金加利息(理论上也有赔本的可能,如果经济环境特别差)
事情2是:每年交a2元买意外保险,万一有意外,能获赔e元或f元(有些这2个金额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没有意外,就算白送给保险公司了(有点赌的性质)
所以,前面的本金为什么都带引号呢?就是因为真正的本金应该是a1积累出来的金额,而不是a(a1+a2才等于a)。
所以,关键是看这个分红型保险的a2是怎么定的!
如果定的很高,保险公司是奸商,这个险种对你就是陷阱!你还远远不如把钱分2份,1份作为投资理财,1份作为买意外保险;
如果是比较低的,保险公司是本份的,也是值得信赖。
fanfan480 发表于 2023-8-11 22:16:16|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楼主听没听过盘子的故事,看完下面这个故事,很多关于保险的话题都会明白了:
100个学徒工来到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学习厨艺,他们要勤勤恳恳学习十年才能出师。学徒们的薪水不高,一年只有几百块,但是五星级酒店的餐具都非常名贵,一 个盘子要1000块钱。如果哪个学徒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盘子,那么他不仅要倾家荡产来赔偿这1000元钱,还可能会被开除,不能再继续学习和工作。因此学徒 们都非常小心谨慎,但还是每年都有人打碎盘子。
这一年,酒店来了个聪明的财务,他提出了一个方案:如果每个学徒每年愿意交一点点钱,把这些钱集中起来,那么无论谁打碎了盘子,就用这钱来赔偿盘子,而且 学徒们都不再受到处罚。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很好,都愿意花一点点钱买个心安。那么需要交多少钱呢?聪明财务就问大家:“你们一年之内大约会打碎几个盘 子?”大家想了想答到:“大约四个吧”(预定死亡率)。那么假定一年内需要赔偿四个盘子的话,就需要每个人交40元钱。聪明的财务又建议大家聘请一名经纪 人来帮助大家管理这些钱财。按照当时的市场情况,雇佣一名经纪大概一年需要600元,为经纪人租个办公室要400元(预定费用)。这1000元的费用分摊 到每个学徒身上是10元,这样算下来每个学徒一年只交40(保障成本)+10(费用)=50元,就可以打碎盘子不被开除了。(短期消费险诞生了)
可是这一年大半年过去了,竟然还没有人打碎盘子,这时候,一个平时做事最谨慎小心的人想了,我是最不可能打碎盘子的,这一年损失50块钱,十年也是500 块啊!不行,我得找财务去谈谈。小心人跟财务这么一说,财务说:那简单,你不想交就不交呗,反正出了事风险自己承担。小心人想想又觉得不踏实:万一我打碎 了盘子还是赔不起的,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啊?聪明财务脑子一转,既然他想要拿回本金,我就要多收他一些钱,用这些多收到的钱去投资,用投资的收益把他的 本金赚回来。那么现在的市场收益率大概是12.4%(预定利率,现在保监委规定预定利率不得大于2.5%)。通过计算10年后要想拿回本金,现在就收取 40(赔盘子)+10(费用)+50(为回本投资)=100元。于是聪明的财务说:我也相信你不会打碎盘子的,但是万一的事情谁也不敢担保,要不你看这样 吧,你每年交100块押金(两全险),如果打碎了盘子这押金就没收了,如果十年都没打碎,到时候1000块钱我原样还你。小心人自己一算,几年内打碎了盘 子,本来要赔1000的,现在如果十年中途打碎只要赔几百,如果十年都没打碎盘子,自己一分钱都没损失,确实两全其美!“但是咱们得有一个约定”财务又 说,“你既然按100交押金了,这十年都得交,中途也不能再把押金取回,否则要算你违约。”小心人想想自己总归不亏,就一口承诺:“没问题!”
(两全保险诞生)
这一年小心人果然没有打碎盘子,看见其他工友大都损失了50块钱,他不禁得意起来,把自己的方案告诉几个好朋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觉得自己没那么 倒霉就是那个会打碎盘子的人,于是纷纷要求交押金。财务也很乐意,于是第二年一下子收了10000元押金。财务留下4000元准备赔盘子的钱,1000元 费用,剩下5000元就去投资,这一年市场非常的好,投资回报率升高到了15%(利差益,预定利率12.4%),而且这一年学徒们打碎的盘子也只打碎了3 个(死差益),雇佣的经纪也只花了500(费差益)。到了年底,还赚了不只一个盘子的钱。
听说了这个事情,小心人又不平起来,他找到财务说,原来你用我们的钱去赚了那么多钱,却不分给我们,太不公平了。财务想了想说:我赚钱是靠自己的脑力体 力,也有我的功劳。要不这样吧,你再多交点,每年150元(分红险),十年后我不仅还你1500,还每年把盈利的70%分给你,如何?小心人一听,觉得这 样更划算,于是自己马上交了150,回去还鼓动别的工友也多交一点。
这一年恰逢股市大涨,财务赚了很多,到了年终,大家一看自己的帐户,非但没有像去年一样花掉50块,反而还多了几块钱红利。于是财务鼓动大家说,明年行情 还会很好,大家不如把自己不急用的钱都给我吧,除了扣除帮大家赔付打碎盘子的保障成本40元钱,以及扣除管理费用10元。其余多给我的钱我帮你们运作,我 每个月给你们结算利息,而且是利滚利。“可是我们交了那么多钱,万一要急用咋办呢?”有人问。财务说,那没关系,这部分钱急用的时候你们可以随时取出(万 能险)。“那你要投资亏了怎么办?”又有人担心的问道。“放心吧,我给你们承诺每月给大家的利息不会低于0%的。而且年利率一定在2.5%以上”,众人一 盘算,我们哪里懂什么投资运作,财务是个聪明人,交给他放心!于是众人你150,他180的都交了出来。 (万能险)
第三年年末,大家帐户上果然又多了若干盈余,有人感觉赚的真不少,但也有人感觉投的钱不少没有赚到心目中所想要得到的钱。他们又找到了聪明的财务,财务 说:收益高的项目当然有,但是风险也大,如果你们不怕风险,我可以帮你们投到这些项目中去,这样吧,我帮大家设置几个投资的帐户,其中有风险高的,有风险 低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投资的帐户,选择好了,我来帮你们运作,我每年只按帐户价值的百分之几收大家一点管理费,其余赚多少都归你们,但是万 一亏了,请大家也别怪我(投连险)只要存满五年,我连手续费都不扣。大家感觉这样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就把所有的钱交给了财务。
这时候来了一个新的学徒,众人纷纷向他解释这个项目的吸引力,劝他多拿一点钱出来。新学徒听得一头雾水,最后终于搞清楚来龙去脉,说:不就是交50块钱赔盘子吗?我家庭困难,不把这20%的工资都押进去行么?
从故事中,可以看到保费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保障成本+费用+投资的钱=保费。
其中无论你购买的是消费型险,还是分红、万能、投连险,每年的保障成本和费用都被消费掉了。保险公司之所以能返本、分红、付息,无非是在拿客户的钱去投资,然后把投资收益再分给客户。而且由于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不可能太过激进。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都是比较低的。
所以建议客户:尽量购买消费型保障功能的保险,这样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购买的很高的保障。然后把省下来的钱投资到其他能带来更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中去,如债券、基金定投等。这样客户的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更高。
思考:
在上面的故事中,随着故事的推进,人们的关注点在改变,开始关注的是保障,随着事情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越来越重视收益而忽略了保险的本质。想想现在的保险行业和保险市场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再买保险的时候不要过多考虑资金回报,而应该重点考虑保险保障的本质,个人对于风险的厌恶才应该是购买保险最原始的初衷。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ad-link-card" data-ad-id="fee_950887fb196b0bb47b1f6a2e8c9ab410">
了解更多保险内容请移步:
买保险有必要吗?如何看待中国的保险产品?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能否用定期寿险来代替重大疾病险?如何看待重庆一名男子为取悦女主播杀 10 岁儿子骗保被执行死刑?如今的保险行业真的这么赚钱么?从互联网行业跳槽去保险公司是何种体验?
<hr/>
最后,推荐一个靠谱儿的资深保险顾问朋友,有保险产品疑惑或投保方案咨询,
可加他微信:jimmycufe
说明知乎sky推荐即可。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