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昆明“九巷十三坡”,探寻昆明城的历史烟火与文化韵

[复制链接]
yilaipan 发表于 2024-7-7 18:52:0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翠湖及周边是昆明历史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翠湖周边的坡巷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老昆明人的生活记忆,浸染着一段又一段岁月流过的沧桑痕迹。其中的“九巷十三坡”仿佛是一本城市的历史诗篇,将昆明的过去、现在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个烟火气和文化气十足的昆明城。

“九巷十三坡”这一说法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据史料记载分析,“十三坡”的确切划分是在明清时期,而“九巷”的确切划分可追溯到清朝及民国时期。“九巷十三坡”中的“九巷”为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仓园巷、沈官坡、桑梓巷和荩忠寺坡。“十三坡”为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沈官坡、荩忠寺坡、北仓坡、学院坡、篦子坡、永宁宫坡、牛角坡、熟皮坡。翠湖周边虽有“九巷十三坡”一说,但根据史料考证,“九巷”和“十三坡”多为重叠——其中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沈官坡和荩忠寺坡七条街巷既属于“九巷”又属于“十三坡”。

岁月匆匆,翠湖畔的“九巷十三坡”逐渐隐没于时间的涟漪中。命名之谜渐行渐远,记忆的线索在口耳相传中细致延续。城市的脉络在规划的律动中变幻,一些街巷已然融入市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寻常点滴间,岁月仍在轻轻书写着昆明的独特回忆。



时光流转,人文韵味愈显醇厚

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构筑起了这里的文化圈。品一品部分“九巷十三坡”名字的由来与内涵,充满人文情怀,尽显历史气息。
贡院坡:因旧时居住在文林街、青云路(今文林街靠翠湖方向临近青云街一段)以及周边的考试人前往贡院都会经过这个坡而得名。现在这坡上,承载着卡夫卡的咖啡香气,还有独具特色的橡皮书店,昆明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交融。

先生坡:则是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时期,有不少教授、作家、诗人、学者寓居于此。在附近的居民眼里,这里住满了“先生”,久而久之便被叫作“先生坡”。岁月积淀,先生们的风采浸润了土地。如今,先生坡在历史的光辉下崭新升华,昆明城投文产的巧手让这狭窄街道变身为翠湖边富有历史韵味的街巷景观。
西仓坡:藏匿于市井之中,曾有部分院落作为西南联大教师的宿舍,闻一多先生曾居住于此。如今的西仓坡紧挨老旧小区,有云南师范大学幼儿园旧址和闻一多殉难处纪念碑。坡道旁,居民穿梭,步行买菜、散步、遛狗。
学院坡:因清康熙年间在坡南侧的积善街修建了“云南提学使署”而得名的学院坡,现坡脚设有李公朴先生殉难纪念碑。坡的一侧是居民小区,另一侧则是珠宝店、茶叶店和推拿养身店。

丁字坡:作为清朝时期文人到贡院参加考试必经之路的丁字坡,一面紧挨着云南大学校园,另一面有石台阶,是市民起居出行的必经之路。

坡名之中,探寻历史的烙印与脉络

“九巷十三坡”背后的一些历史故事,见证了一段段昆明的历史记忆。街巷和坡道,都是时光的见证者,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情感的铭刻。

篦子坡:相传旧时吴三桂奉清廷诏书在此逼迫永历帝自缢,后人因此事以谐音将篦子坡叫成“逼死坡”。如今,周边道路通往翠湖,连接着翠湖公园、翠湖宾馆和云南起义纪念馆,昆明的历史在这里绵延。
荩忠寺坡:得名于清代供奉关羽并祭祀阵亡官兵的荩忠寺。民国时期,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黄毓英,在荩忠寺遗址上修建黄公祠,荩忠寺坡也改名为“黄公东街”。如今这一带处于居民区,紧挨云南解放纪念馆。
永宁宫坡:得名于宋朝时期修建的供奉岳飞的永宁宫。民国时期,永宁宫坡一带逐渐成为居民区。彼时的民主人士宋嘉晋在此修建“东苑别墅”,即现今的“一栋洋楼”。
沈官坡:明代江南富豪沈万三因触怒朱元璋被发配云南充军。因与镇守云南的沐英交好,一家人被安置在了现今中和巷北段,得名沈官坡。如今的中和巷中,沈官坡一带是居民区,也有几家茶室、酒吧。

牛角坡:因从坡顶向下看,整条巷形似牛角而得名。清末,以巷内建有姜孝子祠堂得名“崇孝巷”,后改称“节孝巷”。1926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党员会议在节孝巷39号举行。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正式成立,并将节孝巷39号作为中共云南支部的活动地点。云南红色文化在这里燃起革命星火。


老街老巷,岁月流转中的人间烟火记忆

市井街巷,是人间烟火最温情的角落。昆明的点滴记忆都沉淀在这些街巷之间。岁月荏苒,变幻不已。然而,“九巷十三坡”始终保留着那份浓郁的市井情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在一代代传承中保留了下来。

仓园巷:清末因一菜园得名,居民称为“菜园子”。邻近“大西仓粮仓”,方言中“菜”“仓”音相近,谐音成“仓园子巷”,后简称“仓园巷”。今日,市井烟火重生。好顺路农贸市场,小吃、水果、餐馆、商店,熙熙攘攘,令人心生温馨。
北仓坡:因靠近北城门小惠仓粮仓而得名的北仓坡,路旁居民区外涌现出青春气息的小店,融入北门街的活力,成为新的打卡热点。
熟皮坡:昔日熟皮坡,杉树掩映,人们常到此处砍树做材料,剩下的树皮堆积坡道,便称此坡道为“树皮坡”。相传,后来这一带聚集了许多手工制皮作坊,于是树皮坡又演变成了“熟皮坡”。
小吉坡:取自“佳言吉语”一词,祈盼生活安定、事业昌盛。旧时,达官显贵居住于此,因而用吉字来命名寓所旁的街道。

桑梓巷:逝去于城市的演变。清代曾名“大桑子巷”,后因谐音演化为“桑梓巷”。“桑梓”常用作比喻家乡,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中的“维桑与梓,毕恭敬止”。



如今的“九巷十三坡”,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们不再是单纯的历史遗迹,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将昆明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完美融合。咖啡馆、书店、花店等特色店铺的入驻,为这些古老的街巷注入了新的活力。翠湖摩登雅集、咖啡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更是让市民与游客在这里感受到了昆明的独特魅力。

这些变化得益于五华区的精心规划与打造。通过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数字化建设以及文创研发等措施,翠湖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得以重塑并焕发出新的光彩。而这些坡巷的存在,更是为昆明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温度与魅力,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来源:昆明五华发布
本期编辑:毕群
本期责编:沙兰梅
审核:李金蝶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