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门

[复制链接]
rety2007 发表于 2024-7-7 18:51:24|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上楼顶阳台远眺,金鸡湖边的“东方之门”,高高耸立,在空间的渲染下,像城垛,背后,云层横亘,筑起一道壮观的旖旎城墙。
301.8米高的“东方之门”,号称“世界第一门”。
这“门”代表着苏州。
据史载,春秋时苏州是吴国故地,被称吴门。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诗:“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宋赵孟頫更是作诗《夜发吴门》曰:“多情最是吴门月,又送行人下秀州”;唐张继《阊门即事》诗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其实门在苏州确实也不一般。
阊门在伍子胥奉吴王之命象天法地始筑吴都时,被认作是城市“气通阊阖”的首门,阊阖传说是天门。
阊门地处五江通汇处,四面八方的来船,可十分方便地汇聚到城下,从水路直通阊门。到了阊门,也就到了吴都。门到了,城到了,城便叫成了门。
阊门水陆城门并立。唐白居易诗“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唐寅更是说“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阊门古时就非常壮观,虽历经变迁,旧址未变。据考古挖掘发现,吊桥下留有古城遗址。
阊门原本筑有瓮城,瓮城中又有套城。南北童梓门,应属套城的吧。
北童梓门往北有一座桥叫探桥,镇守进城水道。凡进出水城门,在桥上查看,便可一探究竟。陆门更有吊桥、瓮城把关。门外是万人码头、太子码头,声势壮观。
阊门被冠为“吴门”绝不是浪得虚名,小说《红楼梦》中“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描写,更使阊门声名鹊起。
除了阊门,苏州古代还有7大城门,而且门门也不凡:胥门、蟠门(盘门)、蛇门、疁门(娄门)、干将门(相门)、望齐门、巫门(平门),俱为水陆城门并立。从留存的旧照和资料看,齐门与娄门的水门多达三重,门下舟行,犹如行走在山水峡谷间。水门不光是通道,还在水城水利上起着特殊作用。

有幸,苏州城南的盘门,虽历经数千年,依然基本保存着水陆城门的风貌。
沿盘门北坡上城墙,挂着“水陆萦回”匾额的城楼旁旌旗飘扬,城垛上架着锈迹斑斑的铁炮。从瓮城向下俯视,仿佛能见到冷兵器时代“瓮中捉鳖”的血腥。水门则折隐在绿荫中,河道从幽幽的门洞下流过,穿过高低接踵的小桥,蜿蜒向前。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名人骚客,由此南往杭嘉,抛下令人唏嘘兴叹的风流雅事,在高高的吴门桥下缠绵。
陆门重重,水门环绕。从尚能见到的老旧影像上看,苏州城门真是设计精巧,风采照人,或许只有东方水城苏州才能得见如此格局的城池,也只有苏州才会将冷冷的城门弄得如此浪漫温馨风流可人。
北方的长城是以雄为强,江南的吴门无疑是以秀取胜。
如果说吴门仅有城门可观,就狭隘了,依我看,苏州园林的门也是吴门的骄傲。
苏州号称百园之城,园林遍布全城,园林的大门形态各异,有方、圆、多边形、月亮形、扇形、葫芦形以及各种很难描述的有趣造型。苏州园林的门,处处匠心独运。
沧浪亭离盘门不远,就近借鉴了盘门以水作墙的经验,将园林挡了起来。门前也一弯小桥,行人依次而过。门额上更仿着城门标上大名。大门两侧有耳墙成八字向外包展,让人有未入内已入园的错觉。
留园的门低调,低调到园名也依稀难辨,即使脑袋伸进石库门,也难窥一二,须得沿右侧狭窄过道,才能一步三景,步步深入,就像一篇内敛的小说,看似平常,却老吊着人的胃口。
狮子林的门忸怩,明明靠着路边,却像害羞的姑娘,扭过身子,颔着下巴,搭着秀发,侧眼瞄人。如此娇羞,可她心中却藏着山呢!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私家园林,门自然别有气派。高低错落成牌楼似的门墙左右展开,一色的青砖墙面,少见得同时亮出一大两小三扇大门,好像在暗示,园内景区三分天下。往里,又有墙来遮掩,鉴赏须耐得性子。
还不光园林,门在苏州,就连普通百姓家都十分讲究。如到旧街老巷、古镇僻村去兜一兜,便能看到各式各样奇思妙想的门,难以一一详列。
门,就是苏州人的面子。
苏州人重视门面,便将创造的许许多多灿烂文化,也一股脑儿归入吴门,吴门画派、吴门书派、吴门医派……吴门源源不断充实着新的内容,吴门就不再是一扇普通的门了。
一阵阵清风带着清香微微吹来,远处的“东方之门”似乎在浮动,云的墙化成了波浪,“东方之门”像千年古城的一叶风帆,正冲浪前行。
(原载于《苏州日报》2018年10月19日 A10版)
作者:季荣林
编辑:小吉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