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清朝八旗子弟都可以提笼架鸟?假的,有23八旗子弟活得不如狗

[复制链接]
halczy 发表于 2024-7-7 09:33:0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很久以前,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旗人吃老米”。旗人指的是清朝时的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权群体,他们享受着各种生活的优待。
他们不需要工作,却可以按月领俸禄,所以他们经常对外宣称自己家里有“铁杆庄稼老米树”,意思就是有取之不尽的钱粮可以供其享乐。

(提笼遛鸟)
可就是这样一群整日提笼架鸟斗蛐蛐的“纨绔子弟”,却在最后落得个乞讨度日的下场,这其中究竟遭遇了什么?
一、八旗制度是怎么来的
最开始,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一个军事行动组织,有黄、白、红、蓝四色旗,后来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以及镶蓝四旗。
这支军队与普通军队不同,他们在战乱时是兵,当战乱平定后,他们就与平民无异,一样从事着各类生产活动。

(八旗军队铠甲)
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让士兵们在前线时没有后顾之忧,打起仗来也就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在八旗军队的支持下。1644年,多尔衮入关争天下,最终定鼎江山。
作为最大的功臣,八旗自然是要受到优待的。很快,清政府就对旗人采取了“恩养”的政策,在政治、经济以及法律方面,都最大程度上地树立和维护旗人的优越社会地位。

(八旗军旗)
二、八旗军队早期待遇
政治上,官员任命,满人居首。不仅如此,很多官职都指定只能由满人出任,这也就为旗人的仕途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极大地保证了他们在政权中的优势地位。
同时,在经济上清政府也给予了旗人特殊优待。他们承诺,旗人不需要从事一些生产活动,当兵就是他们唯一正当的职业,政府会为他们提供优厚的军饷。

(以射箭玩乐的八旗子弟)
当然了,军队的编制有限,所以也不是每个旗人都能当兵,不过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人当兵。如果家里人当的是马兵,那么一个月就能领到3两月饷,如果是步兵月饷就要少些,大致为1.5两。
除了这些正式的兵饷之外,八旗兵丁每个月还能领到额外的口粮和马草料,这就是所谓的“坐粮”。要是打仗上了战场,他们还会有额外的津贴,叫做“行粮”。

(吃饭)
八旗军队的优待远不止于此。为了让八旗兵丁再无生存的后顾之忧,朝廷还为他们分配了“不动产”。
从1644年到1647年间,清政府先后三次在北京周围数百里之内,强行圈占民地,将其收归国有,然后再将这些田地在八旗内部按等级分配。
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平民百姓的土地会被收走,运气好的还会替换给你一些不太适合耕种的土地,运气不好的可就什么也没留下了。

(清朝跑马圈地)
所以,一些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沦为八旗的奴仆,心甘情愿地为他们耕作,而当中取得的收益大部分也都被旗人收入囊中。
兵饷、津贴、土地,在这样一套齐全的优惠制度下,旗人的生计彻底不用发愁了。
不过在享受这些优待的同时,清政府也对旗人做出了一些限制。比如说禁止他们从事经商活动;禁止远距离外出;禁止向他人借钱等等。

(衣食无忧的八旗子弟)
这些限制在当时看来,是为了维护旗人的自尊和颜面,进一步巩固八旗制度,但同时也为后来八旗的破落埋下了伏笔。
三、八旗子弟的堕落
在国力尚且昌盛的时候,对八旗的“恩养”政策还是能够实行的。然而当国家财力有限、旗人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问题就出现了。
据清朝官方统计,顺治五年,也就是1648年,全国八旗的男丁是34万。到了1721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69万,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旗人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清代末期的八旗子弟)
人口数量暴涨,兵额却有限,只有披甲当差的旗人才能领到那一份固定的兵饷。尽管清政府增加了兵额,但还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大量的八旗子弟当不上兵,成为了“余丁”。
到了康熙中叶,旗人内部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人凭借着权势,仍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大多数人却已经坐吃山空,更令人绝望的是,他们被要求不准参与经商、务工,这让他们完全丧失了经济来源,陷入了绝境。
或许有人会疑惑,没有了工资,不是还有土地这个“不动产”吗?的确,有些陷入贫困的旗人,会将自己名下的土地转卖出去,以缓解经济压力。

(晚清八旗子弟,整日醉生梦死)
但事实上,他们这种行为是被禁止的。政府规定,旗地只允许在旗人内部交易,不可卖给民人。这就导致他们只能私底下(分隔一下,这不是脏话)贱卖土地,由此得来的钱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没了钱粮,又失了产业,八旗子弟的生计问题逐步恶化。在乾隆时期,竟然还出现了旗人冒充平民将自己卖身为奴的事件。
一正白旗下的子弟,本来是在内务府当差,后被斥退,失去生活来源。无奈之下,捏造自己及妻子为平民身份,以十六两的价格,卖给了正黄旗的一家贵人为奴。后面,因为受不了打骂出逃,被主人抓回后,才被迫说出自己的旗人身份。

(网络图片)
这件事在当时听起来着实骇人听闻,开始有些旗人还觉得他们是自甘堕落,但很快就自顾不暇了,男盗女娼现象开始层出不穷。
不过,还是有八旗子弟舍不得放下身段的,即使他们已经吃不上饭了,却仍要装出一幅阔绰的样子。

(八旗服装)
他们会在自己门后面挂上一块肉皮,早上出门时,先在嘴上抹一圈儿,然后提着鸟笼唱着小曲儿出门去。遇到人问好,就会跟他说:“这肉吃得有些腻了,出来消消食儿。”
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在清朝灭亡后也渐渐消失。曾经威风凛凛的八旗,就这样随着历史的浪潮烟消云散,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就只剩游手好闲、穷困潦倒的破败相了。

(网络图片)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