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回顾饭桌上,卓别林问总理:能带走一瓶茅台吗?总理的回答令人感动

[复制链接]
zxs1394 发表于 2024-7-7 09:23:26|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你们的酒十分好喝,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带回去一点?”1954年,世界著名默剧大师卓别林和周总理在一起吃饭时,临走之前,卓别林向周总理说出了这个请求。
一个是世界知名的喜剧家,一个是代表中国的知名政治家,周总理是怎么和卓别林认识的?他们又为何会在一起吃饭呢?

艺术无国界
艺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我们每个人所欣赏的艺术又是不同的,它们可能不是同类型的、不同领域的,甚至还有可能不是一个国家的,可是这并不妨碍它们之间的碰撞与交流。
在1930年的美国,酒会中一个身穿长衫的东方面孔与一个身着西装的西方面孔相聊甚欢,两人在说到兴致时还会举杯共饮,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个画面啊。
这两人就是卓别林和梅艳芳,两人对于对方的艺术造诣都十分钦佩,对于对方的思想都有着很深的感悟,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36年的上海,梅兰芳盛情邀请卓别林一起去戏院听戏,卓别林之前虽然也有听过戏曲,可是从未在中国、在现场去身临其境的看。
而这一看让卓别林为此着迷,计划看十几分钟的卓别林在戏院看了一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嘴里哼着调子,手在膝盖上打着节拍,脑袋也随之晃晃悠悠,听到尽兴之处也会由衷的鼓掌,表达自己的喜爱。
除了中国的艺术,中国的美食卓别林自然也是没有错过,对于中国的食物卓别林更多的是感到惊讶、惊奇,他从未想过这些食物还可以这样做,而之后卓别林再一次吃到中餐时却已是物是人非了。

卓别林对于我国文化艺术的喜爱并不是为了阿谀奉承,对于一个用表演讽刺现实的艺术家他自然也不屑于这样做,他对于艺术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对于我国的艺术文化也是由衷的欣赏。
在他与周总理共进晚餐期间,两人就谈论起了我国著名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于这部影片卓别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它能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它其中的美感与内涵是中国独有的,是有自己的风格的。
而周总理对于卓别林拍摄的《城市之光》也非常喜爱,在日内瓦会议之前总理就将这部影片观看完了,他对于卓别林的为人和才华更加钦佩。

艺术无国界,对于美好的、有内涵的艺术我们都是欣赏的、支持的,而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更是值得我们去宣扬、去保护,那些都是我们的精神文化,是我们的精神瑰宝。
物是人非
卓别林的影片也都受到众多国家的强烈喜爱,它有着浓厚的情感,包含着卓别林的态度与思想。
可是家喻户晓的卓别林后来在美国却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他也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赶出了美国。

1954年卓别林离开这个曾经带给他无上荣誉与光明未来的地方,他们一家搬到了气候适宜的瑞士居住,在那里卓别林过上了宁静的无人打扰的生活,也过上了没有聚光灯的生活。
这天,正在家里享受悠闲时光的卓别林,被一阵电话铃声吸引,他接到电话后神情由疑惑转为激动。
在妻子乌娜·奥尼尔的询问下,卓别林才解释到刚刚那通电话是周总理的秘书打来的,是周总理邀请他们一起吃顿晚餐。

对于周总理的大名卓别林早有耳闻,可惜一直从未见过,他也很好奇这个充满智慧的中国男人是什么样子的。
可是两人怎么会遇见呢?原来是在同年4月份,周总理率领代表团来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当时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使许多国家在一段时间内视我国为洪水猛兽,联合对我国进行了外交封锁。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也为了让我国冲破束缚在国际上立足,我国开始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建交,主动参加众多会议,日内瓦会议便是其中一场。这场会议持续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周总理也接见了许多非政议人员。

周总理得知卓别林因为为底层人民发声而遭到美国的迫害,被迫来到瑞士后,他更加敬重这个艺术家了,因此他抽出了一天的时间与卓别林会面。
自从卓别林接到电话后就在家里不停的翻找着服装,想以自己最好的面貌前去与周总理相见。7月18日的晚上,卓别林与妻子一同坐上了周总理派来接他们的专车,一路上卓别林是既紧张又兴奋。
下车后就见周总理站在门口亲自迎接他们二人,卓别林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个儒雅的男人,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周恩来,而且对方还亲自迎接自己,这让卓别林十分感动。

他也知道周总理是来参加日内瓦会议的,他还不等与周总理寒暄几句,就焦急的询问着会议的结果,周总理淡然的回应:“一切都顺利解决。”这才使卓别林放心下来,因为他一直是呼吁和平的,对于美国挑起事端的行为嗤之以鼻。
餐桌上二人相谈甚欢,随着我国美食的上桌,食物散发的香味引起了卓别林的好奇,他这是第二次吃中国美食了。
周总理细心的为他解释着每一道菜肴,等到香酥鸭上桌后,周总理重复着先前行为,卓别林坦然的表示自己有一个流浪汉的角色,其中的走路方式就是“鸭子步”,这也算是自己的招牌了,所以自己并不吃鸭子。

周总理感到很抱歉,没想到卓别林却说:“没事的,这不是美国鸭子,所以没关系。”接着他就夹起了一块鸭肉品尝了起来。
随后又即兴表演了招牌步伐“鸭子步”,不愧是喜剧大师,他用幽默的话语和行为让大家开怀大笑,也让周总理不再为刚刚的事情感到介怀。
之后周总理又从身后拿出了一瓶茅台,冲着卓别林说道:“这是我们中国的美酒,你一定要尝尝。”品尝过后的卓别林赞叹不已,笑道:“这才是真男人该喝的酒,不知道我能不能带回去一点。”

周总理表示当然可以,离别时周总理还让人做了一份香酥鸭和几道美食给卓别林,原来是他听到卓别林饭后的喃喃自语。饭后卓别林自己小声的说着:“可惜我的孩子没能尝到中国的美食。”
看着眼前的食物,卓别林再次感受到了周总理的细心与魅力,最后卓别林紧握着周总理的手说:“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焕然一新的中国。”

为人民发声
卓别林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父亲是一位话剧演员,年仅十岁的卓别林常年跟着父亲四处演出,他的艺术细胞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而他也因为经历过底层人民的生活,了解底层人民的痛苦,所以他内心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与生活是不满的。
再后来他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举世闻名的喜剧家,在美国有了自己电影制片厂,自编自演了一部部经典的影片。

卓别林其实并不是美国国籍,只是一直在美国生长、生活了将近40年,他的艰辛与高光都是在美国产生的。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一情况的发生使许多人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苦苦挣扎,也不乏有许多人因此自杀。
卓别林看到这一幕后,他看到了资本家背后的剥削,看到了穷苦百姓身后的痛楚,于是他拍摄了《摩登时代》,将这些纷纷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影片中讽刺着资本家的丑陋恶行。

卓别林也是一位呼吁和平、爱好自由的正义使者,《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等作品都揭露了美国的种种过往,也正是这种同情弱者抨击“上层人士”的行为,使他遭到了迫害。
一位国宝级的喜剧大师被美国弃之如敝履,可是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1953年,卓别林获得了国际和平奖,成功打脸美国。
此后卓别林一直关注着我国,也一直坚持自我呼吁和平,每当我国有一些文艺演出到国外时他也会前去观看。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