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泼墨荷花图

[复制链接]
吴大公子 发表于 2024-7-7 09:03:40|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大千 (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 内江 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近现代 国画家 , 景星学社 社员。青年时随兄到日本京都攻读绘画,又研究染织工艺。回国后曾从师学诗文书画,后忽耽于佛学,度为僧,法号大干,后经还俗,以法号行。他擅绘画,受八大山人、石涛的影响,尤长山水,喜好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与齐白石井有“南张北齐”之誉。50年代栖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湾。张大于诗、书、画、篆刻俱精,对于中国古字画的鉴赏独具慧眼。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影响深远,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

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创泼墨彩之后,所画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他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他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此幅作品即为其晚年之荷花,泼墨法与中国传统写意手法结合,荷花娇媚而整体画面氤氲十足。
画作中有藏于荷叶间的白荷花数朵。大千先生曾说有诗咏白荷花曰:“人品谁如花浩荡,文心可比藕玲珑。”意思是说若有人其人品、人格有如荷花那么“浩荡”,那么其文、其画之心,定即可比莲、藕那么锦绣玲珑。张大千先生的题为“孤鸾室”的《张大千荷花图》136X68cm,画中主要的两柄如伞之荷,通天彻地,荷梗刚劲又婀娜,其姿其态优美无比,正如高凤翰诗中说的“五尺长”,但这种感觉又何止“五尺长”,简直是石涛诗中那“十丈不胜花”。是荷,却更是莲,比莲更美,更生动。那荷叶的画法,实可说不知是怎么画的,是极为随意的“破笔”却很是和谐,很是统一;是墨,是色,是从心所欲的挥洒,是天真烂漫的泼墨,反而更显变化之无穷无尽。他一次与弟子糜耕云谈话时说:“中国画重在笔墨,而荷花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画荷,最易也是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

画荷主要在于画荷叶及荷梗。”画作恰好说明了他自己的旨意,所以他创作了“十丈”的“不胜花”。画家作画是不能盲目的,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必须要“立意”,必须要“胸有成竹”,必须要“意在笔先”。只有这样,画中的“笔和墨”才会生动,才能达意,才能至笔飞墨舞之神效。画作中两柄如伞之荷确是“花如今隶茎如篆,叶是分书草草书”。荷干都是两笔完成: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荷心看上去宛如矗立水中央一般。两柄如伞之荷下,有“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有始展的小荷,有渐长的小荷。三小荷姿丰态动,笔墨各异,富有变化。水纹寥寥,水草疏密,行笔疾劲,为他人所难模仿。特别是画面最前面那水纹中的一笔淡墨,似小草,却又更似水中之影。似,又不似;不似,又极似“影”。妙,真是妙笔生花、妙笔画草、妙笔画“影”。

这一笔胜似多笔。画作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布局诸方面均极佳,堪为神逸之作。画中一巨石,是实,而画中却施以清淡轻灵之笔,真可谓真可谓轻描淡写描顽石,实为一奇。绝近处以浓墨为主、干湿浓淡变化丰富的破笔画荷叶,既间以同前一荷花的抑扬有致的白荷花,随衬以淡墨荷叶……石顶部又画数片花与叶,淡淡的,笔墨生动。花作若隐若现状,宛如含羞少女,娇憨可爱。在墨色方面,自近而远,由浓至淡,浓淡相间,臻于化境。在布局上,以实为虚,画石一大块却施之于白,计白当黑。此画取石涛之气,取八大之“毅”。难怪乎徐悲鸿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
其收藏价值极高,想了解更多关于泼墨荷花图 的,可以关注或者是私信小编共同探讨交流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