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锦流霞太平峪

[复制链接]
abc8885 发表于 2024-7-7 08:43:45|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平峪风光

五龙山

仰天池  

五眼泉

鸡爪坡

李坡村旧景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这是《吕氏春秋·大乐》里的句子。秦岭北麓华州段有太平峪,其名正与上述古语相合,反映了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期望。太平峪俗称三十里峪,位于华州杏林镇李坡村南,峪口海拔500米。太平峪东与潭峪搭梁,西和五龙山相连,山顶南面有仰天池,羊肠小道可通潭峪、小敷峪和石堤峪。这里山谷幽深,峻峰林立,青苔与溪流共生,奇花与异草遍地,绿树遮天,鸟语盈耳,置身其内,恍若踏入人间仙境。
过去,华州没有“峪” 这种叫法,当地人把两山中间狭长的水道称作“谷”,如蒲峪就叫蒲谷,黄甫峪叫黄甫谷,太平峪当然就是太平谷了。实际上,“谷”也有一个读音为“yu”,而在华州方言里,却把“峪”说成“you”。
户县也有一个太平峪,那个峪似乎名头更大,为国家森林公园,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其峪内漫山遍野的“天然万亩紫荆花海”。华州太平峪里同样不缺紫荆,然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十里杏花。满眼芳草绿,一沟杏花香,“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浪漫风景足以使每一个到这里来的寻芳探幽者迷恋、陶醉。
繁花似锦
太平峪峪口有杏林镇,顾名思义,这里是杏花的海洋。晓烟杨柳绿,春雨杏花红,在一年最美的季节里,太平峪漫山遍野的杏花开了,绚丽万状,灿烂无比。峪内的五龙山上,似有白云在缠绕,一阵春风吹来,满天的杏花犹如雪龙在狂舞。春风浮荡在峪道山坡,但见万枝摇曳,如诗如画,游蜂舞蝶,上下翻飞,绯红满枝,灿若云霞,繁花迷眼,香气袭人!峪口的李坡村更是一片花海,李坡也因此被评为陕西美丽宜居示范村。走进李坡,公园里、大道边、城市社区、庄户庭院……随处铺锦流霞,遍地争妍斗艳。
杏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杏花可赏,杏果可食,深受人们喜爱。在太平峪口的李坡村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雕塑,那塑像正是杏花仙子。只见她衣带飘飘,容貌绝美,高洁素雅,气质出尘,杏仙雕塑既是太平峪“日边红杏倚云栽”“红粉团枝一万重”的代表性标志,也讲述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纪念着两位舍己救人的青年。
杏仙传奇与太平峪内的五龙山相关。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泾河龙王因触犯天条,被魏征梦中所斩。正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泾河龙王伏法后,他有四个龙子镇守四方,其余五个龙子却成了为害人间的“散龙”。这五龙在渭河里兴风作浪,一时间洪魔肆虐,渭河两岸百姓苦不堪言,惹得天怒人怨。天帝见百姓苦于五龙作祟,将其镇于秦岭山下,这就是太平峪内的五龙山,位于今华州区杏林镇之南。五龙山山麓处曾有伏龙寺,后毁于战乱。
五龙山镇压了五条龙,但这五龙却仍不安分。五龙口含龙珠而不吐纳,整座五龙山寸草不生,一片荒芜,山下广袤的土地更是连年干旱,五龙在山底下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兴风作浪,为害人间。天帝遂派桃仙下界为民除害。孰料桃仙和杏仙长得太像了,使臣阴差阳错,竟把天旨交给了杏仙。天命难违,杏仙只好下界为人,约束五龙。
杏仙降生到五龙山下一个普通农家。据说她出生那天,满院杏花飘香,众人皆以其为吉兆,于是给她取名为杏花。杏花长大成人,与本村青年李郎互相爱慕,情定终生。突然有一天,五龙山上黑云密布,隐隐的雷声由远及近,飞沙走石,电光流火。一声巨响,大地震颤,五龙山瞬间崩裂,被生生地劈成了两半,中间一座巨大的深谷,谷内云雾缭绕,深不见底,隐隐看到五条彩龙于云雾中游动。就在众人拼命奔逃之时,杏花却奋不顾身地迎难而去,冲向南山。这时,另有一人随杏花一路前行,此人正是与她有着天地之约的李郎。李郎见山上滚石砸向杏花,他猛然跃起,重重地摔在杏花前进的山路上,为杏花挡住了来自山上的滚石,他的身体化作了一座平缓的山坡。杏花满含热泪,降服了作恶的五龙后,纵身跃入山谷。这时只见云遮雾涌,一株巨大的杏树拔地而起,树根将两座裂开的山峰牢牢抓住,使其渐渐愈合,大地恢复了平静。
后来,人们在五龙山坡上坡下,全部种上了杏树,漫山遍野的杏花,如锦似绣,蔚为壮观。这十里杏花,也就成了杏林镇的镇名来源。人们把李郎牺牲的这个山坡就叫作李坡,山下的这个村庄,就被人们称为李坡村。人们用这样的方法,纪念着传说中的英雄。
美丽田园,杏林李坡。如今的太平峪口,杏花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过去。勤劳智慧的华州人,把太平峪装扮得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峪口的李坡村更是大量栽培绿植,繁育观光花海。这里桃花樱花竞放,月季海棠争艳,宜居乡村,名不虚传。
太平峪还是一个中药材的宝库。这里野草莓花金黄,菖蒲白蕊清素,金银花开鸳鸯对舞,五味子果嘟噜成串,到了太平峪,人们都会确信“秦岭无杂草”,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株草,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都是造福人类的瑰宝,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流水淙淙
太平峪有水,水不在多,清澈则名。峪内水虽小而泉澄碧,小溪钻林穿沟,欢快奔流,溪水如剔透的银练,如蜿蜒的小蛇,涓涓流泻,叮咚之声,在静静的山林中回荡,悦耳清脆。明《华州志》记载:“太平峪有五眼泉,一名海眼泉,引细流入于华州城内花果蔬木之需。华州官署四宅之圃,咸冬夏用之而不更,注城外即有余入于泮池,前守瑞源陈侯曰:此水细入州而不泄于城外,乃翕聚之灵气也,厥奇论哉!”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华州“五泉细流”。明代知州陈应麟将其增补为华州十景之一,并赋诗赞曰:“谁将一线水,引入郡城中。花绕河阳县,吾方愧未同。”其水常被两岸百姓用来浇灌庄稼植被,余水流入华州城后,官署府邸及士绅名门将其引入私人宅院,用作园林用水。
古华州有东西南北四条溪流萦绕,太平峪内“五眼泉”流水水质最优,为州城水系之本,因其在城南,旧称“南溪”。在南溪上,曾建有“芙蓉园”,明时有“万春园”、“新柿园”及“静远亭”。明代张潜曾作诗描写“静远亭”外的南溪:“郭外茅唐路不遥,偶然相约过溪桥。”五眼泉一侧面洞岩内,有当年祈雨时所供的韩湘子像,此泉在大旱之年仍能保持细水长流。
嘉靖三十八年(1559)任华州知州的陈应麟,除了增补“五泉细流”为华州十景外,另外追加的一景是“天池灵灏”,此天池所指的是太平峪内的仰天池。池在山巅,立于池畔,仰望青天若在咫尺,故名“仰天”。秦岭有仰天之名的山泉甚多,据《华州乡土志》所载,仅华州境内,仰天池即有三处,最被人熟知的是位于华山南峰、别名太乙池、太上泉的这一处。然而,无论就规模还是观赏价值来说,太平峪山顶的仰天池均应排位居首。《重修华县县志稿》云:“(太平峪)上仰天池,水涸,宜耕种,木材亦多……”经实际考察,太平峪仰天池可分上中下三级。下池有民居和耕地,中池有清泉一泓,常流不竭,名曰马刨泉。泉南有跑马岗,据说系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伯当啸聚少华山之地,传《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在此也有活动遗迹。上池在伸手捧日的山顶最高处。据测定,此池长10米、宽7米、水深2米,池水清澈,不涸不溢,像一面宝镜,巧妙镶嵌于高山白云之巅。
“五泉细流”水量毕竟有限,遇到旱年、灾年便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行走在太平峪内,可见一座山石上,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隶书大字“济时灵雨”,写下这四个字的是时任华州知州的李嘉绩。在这四个字下面,有一段说明文字,记载着一段痛苦的历史。
李嘉绩,字云生,四川成都人,祖籍直隶通州,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首任华州知州。这一年,据时任陕西巡抚的端方奏报:境内“自秋徂冬,雨泽愆期,二麦未尽播种,即种而出土者,亦待泽孔殷,蟠根未能十分深稳。现已仲冬,天犹亢旱”。次年,慈禧太后仓皇出逃,途经华州。为迎接慈禧到来,李嘉绩建行宫,备供给,持续数月,耗费无数,百姓苦不堪言。这时关中大旱已持续经年,夏麦颗粒无收,秋粮更是“不得雨水,鲜有萌芽”。陕西旱情不仅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也与此时抵陕的慈禧及光绪、与清王朝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第二年春,旱情仍无缓解迹象。无奈之中,李嘉绩与士绅史念宗等人到太平峪五龙庙祈雨。凑巧的是:两天之后天降喜雨,以至于“万民欢庆”,李嘉绩喜不自胜,提笔疾书,并勒石以记。
久旱而求神降雨,是古已有之的一种民间活动,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祈求上天使威生云、生雨救民,这是一种迷信活动,也是旧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祈雨这一愚昧活动已逐渐消失。
奇石林立
太平峪花美、水甜,让人流连忘返,然而,峪内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当属姿态雄伟、浑然天成的奇岩巨石。走进太平峪,只见险峰突兀,巨石相叠,或凌空横卧,或侧身斜竖,或摇摇欲坠,或亭亭玉立,奇形怪状,引人遐想。
峪间行走,但见绿树葱茏间,忽有峭壁直立,近前打量,乃石块平铺相摞而成,一层压着一层,似平行线分割,极为规整,石缝间,有杂木野草顽强长出,遒劲有力,引人入胜。此岩壁面色红,远望似霞,近观如火,如遇日出,阳光投射于岩壁之上,霎时满峪生辉,万道金光穿过树梢,映照着满山苍翠。峪内又有巨石如刀似剑,直刺长空,与刚才看到的红岩相反,此石傲然矗立,层层纹理几与地面垂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有巨石顶端立有青松,翠绿欲滴,有的石块上面却是寸草不生,只有白云缭绕。有石称“老虎口”,形容其险,也有巨岩叫“将军石”,描述其雄。有石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美丽绽放;也有石似五龙捧珠,惟妙惟肖,吉祥如意;峪道里,仙女石、白板石、石锣、石鼓、石白菜……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不胜枚举。
又见道旁一巨石,团圆耸立,形状像大馒头,又像当年关中地区村村都有的麦秸垛,此石据称为太平峪之魂,当地人都尊其为“石头爷”。据传在明朝时期,有一年山洪暴发,这块石头从太平峪最深处冲了下来,落在此处。这石头中部庞大,下部与地面接触处却多有悬空。进山的人们都持有木棍,行至此地,便将木棍支撑在这块巨石之下,据说这样就会得到石头爷的庇护,上山不累又平安。
太平峪是地质遗迹宝库,探访太平峪,也会感受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入峪五里为五里关,这里是1556年华州大地震遗址。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方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一刹那间,颠簸荡摇,地陷山倒,或突成峻岭,或陷作沟渠,造成了世界地震史上最大的灾难。这次举世罕见的强烈大地震震中就在华州,秦岭华州段因此基岩崩裂,山体崩塌。当时,从太平峪口向内2至3公里,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崩塌体,崩落的石块布满山坡。据地质研究人员测定,在五里关,裂缝长度最大达200米,可见深度50至80米,从沟底直通山坡或山顶。五里关至七里楼间的冰崖沟两侧、五龙山东南坡脚,还有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弯曲裂缝排列密集,当地人俗称“鸡爪坡”。上述崩裂现象,被归为1556年华州大地震震中区附近的形变现象遗迹。如今来到五里关,看两边山峰紧锁峪谷,中间乱石堆满河道,遥想当年山崩地裂、石飞泥流的悲壮场景,仍让人唏嘘不已,感叹大自然灾害的无情和人类的渺小。
太平峪东青岩至石灰窑一带有大理石矿,现已圈定矿体18个,矿物成分为镁质大理岩和大理岩两种,矿石色泽为白色和灰白色两种。白色者,洁白无瑕,油脂光泽,晶莹美观,属汉白玉型;灰白色者,色泽深浅不等,有的构成条带状花纹,花饰各异,千姿百态。经勘探,太平峪还发现了锶和稀土矿点,太平峪藏金储宝,潜力不可估量。
古洞幽深
锶是一种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军工、医药和光学等领域。锶矿俗名“天青石”,共生矿物有石膏、方解石、石英石等,这类岩脉物质在太平峪储量丰富。锶,银白色,较软,故清末民初时,曾有人误以为太平峪内的天青石系银矿而开采。太平峪内至今仍有遗迹,传为当年开发所留下的古金洞、古银洞。这些如今已面目全非、倾颓崩塌、几乎难以辨认的洞穴,诉说着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盛衰故事。
太平峪乃花果之山,这里自然少不了水帘洞府。太平峪内的水帘洞另具特色,洞口有两块巨石交叉支撑,洞内深不可测。潺潺流水依石而泻,虽无“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壮,却从容不迫、温文尔雅,别有一番情趣。到了冬天,水帘洞就成了水晶的世界,洞口前结成了长长的冰挂,蜿蜒曲折,晶莹剔透。
峪内东山百米悬崖之上,绿树掩映中,有一较大山洞。洞口怪石嶙峋,洞内漆黑幽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该洞因曾供奉八仙中的韩湘子,故名湘子洞。据《重修华县县志稿》记载:“韩湘子洞在太平峪内五眼泉侧,高居山崖数十丈,人迹罕到…… ”又云:“世传八仙之一曰韩湘乃韩愈从子。《续仙传》:湘少学道,落魄不羁,尝聚土覆盆顷刻开花,花片上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愈不解,后愈贬潮州,中途遇雪,湘冒雪来,询其地乃蓝关也。”
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的叔祖父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首位的韩愈。民间传说中,秦岭八百里,八仙各据百里一段,韩湘子即据华州一段修道。韩愈遭贬失意,韩湘子曾接其来华州一带隐居。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本系韩愈所做《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里的名句。作者立马蓝关,大雪阻拦,思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遂即景抒怀,表英雄之志,言骨肉之情,末句向韩湘子交代后事,悲痛凄楚,溢于言表。而在传说中,当年韩湘子就地覆土,为韩愈种出碧玉牡丹花,花片上即有这两行金字。后来韩愈被贬潮州,时值隆冬,在翻越秦岭时,遭遇大雪封山。这时,雪里走来一人,正是韩湘子。韩湘子问韩愈,还记得牡丹花上的那两句诗吗?韩愈恍然大悟,原来此地正是蓝关,牡丹花片上的预言得以应验。后人听闻此事,未免赞叹称奇,岂不知是韩愈写诗在前,后来才有人由此演绎出韩湘子种花的故事。
因有这一段神奇传说,人们据此相信向湘子洞、龙眼泉祈雨有验,旧时官民常到湘子洞一带求神祈雨,当年华州知州李嘉绩祈雨并刻下“济时灵雨”的崖壁,正在此地。
往事已矣,今时如斯,太平峪响亮的名号里,承载着历代民众最朴素的愿景。行走在太平峪,遥望华山巍巍,任白云拂过,看峪内乱石滚滚,绿植丛生,叹天地之悠悠,感宇宙之宏大。铺锦流霞的太平峪啊,古老幽深的秦岭,你与我们共生,我们与你倾情相约,一起走向未来。
投稿微信:AKL173 本版绘图 秦雁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