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达:首任哈尔滨市长,后任清华大学校长,为教育事业作出大贡献

[复制链接]
哈欠 发表于 2024-7-7 08:17:11|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或许是受了一些极富乡土气息的抗战电视剧影响,很多人对革命时期中共的军队都有着“土八路”的印象。但实际上,虽然我党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农民等劳动者的力量改天换地,军队的干部们普遍还是具有相当不错的文化素质。
就比如,曾担任东北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校长的刘达,尽管自身仅从北平辅仁大学肄业,却有着极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在建国后为新中国的人才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

01.
1911年,刘达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的东北被军阀掌控,经济发展水平强于战乱频仍的关内地区,因此尽管家庭条件算不上富裕,他还是接受了完整的小学和中学教育。
学生时代的他,便已经认识到当时东北的和平只是表面的假象,内有军阀势力暗中对峙,外有日本俄国两面夹击,危机四伏。因此早在那时,他就暗暗立下了报国救亡的伟大志向。
“九一八”事变后,刘达随逃难的群众流亡北平,他继续发奋图强,考入了北平辅仁大学。在这里,他头一次接触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他第一回听到了共产主义的名字。
那个年代的北平也并不太平,日寇的步步紧逼,彻底点燃了学生们的爱国之火。“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刘达正式加入共产党,并于1937年从大学肄业,辗转来到延安,参与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战工作。

02.
艰难的抗战岁月里,刘达始终奋战在一线,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得到了中央的赏识,1945年,他跟随陈云回到东北,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
在那时,上级已经秘密地确定了他为哈尔滨市解放后的市长。而他也不负众望,面对国民党残党、军阀势力和各路土匪的虎视眈眈,他毫不畏惧,先后落实了多项整顿市政、改善民生、恢复哈尔滨经济活力的好政策,不仅取得了人民的爱戴,更让哈尔滨这座城市在解放战争中作为全国战场的大后方,为成功建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达不仅是一位好市长,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战争年代,他便已有“书生将军”的美名。而在1948年东北农学院成立后,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首任校长。
建国初期,国内经济和教育等领域都是百废待兴。刘达不畏困难,亲自带领师生从重建宿舍和教学楼到制定教学规章再到聘请苏联教授,引进翻译苏联课本等,一步步将农学院建设成为了东北高校中的尖子生,也带动了东北地区其他几所高校的发展。
1963年,刘达被调到中科大担任党委书记的职务。次年,校内一部分专心学术的青年科研人员和教师开始受到政治浪潮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刘达充分表现了他爱才惜才的性格,力挽狂澜,留住了这些青年人才,保护他们不受政治活动的影响。

03.
刘达对学术人才的保护,也并非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在特殊时期,这些事情被当做了他的罪状,使得他一度被罢免。但即使如此,他仍旧没有忘记初心,始终坚持着对党的信任和重视学术科研的观念。
1977年,他得到平反,并被调往清华大学任党委书记。
针对清华在特殊时期教育人才流失,教学工作受到冲击的情况,他亲自出山,将那些流落各地的教师教授全部请了回来,并为学校制定了重工科的发展方向。这些举措使得清华迅速从教学科研的低迷期恢复,快速发展为新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1994年,为中国的革命和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刘达在北京病逝。纵观他的一生,有潜心学业,也有金戈铁马,他在教育领域作出的贡献,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

正是因为他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指导方针,东北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才能发展为东北地区领先的专业性与综合性并重的211级别院校,清华大学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成为如今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一流的顶级学府。
刘达不仅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更是一位值得每一位中华学子敬仰与怀念的优秀教育家。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