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就这样登上了思想领域的统治舞台

[复制链接]
xhymqe 发表于 2024-7-7 08:10:33|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统江山,君临天下,首先应着眼思想转变,注重解决国民的思想认识、信仰问题。立足什么样的思想、信仰,如何宣传、推行也是个问题。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思想,大都出自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诸子百家中有一整套治国理论的,也就是法、儒两家而已,墨、道、阴阳、杂、兵、纵横及名、农诸家仅在某些方面提出了某些主张。

鉴于秦朝的灭亡,法家那一套已不再吃香,可供选择的实际上也只有儒家。
建立之初的汉王朝,虽奉行黄老思想,但也并没有抑制儒学的兴起、发展。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开始重用儒生。为了更多、更好地选拔人才,刘彻还诏令全国各地向中央举荐人才,当时叫“贤良方正”。
这使得儒学蔚然成风,逐渐统辖了大汉王朝的思想领域,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学派。
朝廷的三公九卿,大多是儒者或儒学的热衷者。丞相窦婴、太尉田粉热衷儒学,御史大夫赵绾是名倾天下的儒学大师申培的弟子。

九卿中的郎中令王臧也是申培的弟子,中尉张欧虽学过法家那一套,但他为人忠厚,行事更像个儒者。
由此可见,汉武帝的三公九卿中,儒家学者占了绝对的优势。
社会加朝廷,两个层面的优势加在一起,有力地助推了儒学的崛起。
于是乎,一场尊崇儒学活动在王臧、赵绾的策划下,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拉开了帷幕。

窦婴、田蚡大力支持。年过八十的申培也被请到了长安,顾问儒学。
儒学的兴起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经历过挫折,遭受过打击。
当时,汉武帝刘彻的操有实权的奶奶窦老太太,喜欢的还是在汉朝初年盛行的黄老思想,即远古的黄帝和近世老子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精髓是“无为而治”,它是汉初的基本治国思想,它使大汉王朝的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促成了“文景之治”这一盛世的出现。
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分封的诸侯王们或明或暗地对抗中央,所以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中央的权力来打压地方实力。这样,黄老思想就不再有多大的效用。这也就导致了刘彻和太皇太后的思想分歧。
当御史大夫赵绾提出窦氏不应再干涉朝政时,老太太恼了,怒了!

于是,老太太逼迫汉武帝刘彻废除了刚刚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罢免了自己任命的丞相、太尉等一些重要官员,然后由太皇太后宠信的人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
这对汉武帝刘彻来说,虽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失去斗志,而是抱定宗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公元前135年,随着太皇太后的寿终正寝,汉武帝刘彻全面接盘了大汉政权。儒学,儒家思想独占鳌头的机会来了。
为了治理好国家,汉武帝刘彻虚心向那些有名望有才学的文人学士请教。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一百多名文人学士应征到了长安,接受汉武帝刘彻的策问。
他们当中有一位来自广川(今河北景县)的名叫董仲舒的儒生,是研究《公羊传》的。他给汉武帝上了著名的《天人三策》,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并请求朝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非常欣赏这一观点,很快照准了。
这样一来,儒学于汉武帝元光元年,登上了中国思想领域的统治舞台,直到清朝的大龙旗落下,历时两千多年。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