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

[复制链接]
yuhaimin 发表于 2023-8-11 11:43:5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市,南京人,南京的文化,南京的灵魂……
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 - 文化

无锡是个怎样的城市? - 旅游

乌鲁木齐是个怎样的城市? - 地方财政

昆明是个怎样的城市? - 中国城市

桂林是个怎样的城市? - 城市

舟山是个怎样的城市? - 浙江

嘉兴是个怎样的城市? - 嘉兴

哈尔滨是座怎样的城市? - 旅行

武汉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 湖北

西安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 城市

兰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 中国

佛山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 制造业

重庆是个怎么样的城市? - 地理

唐山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 城市生活

芜湖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 安徽

长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 湖南卫视

银川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 中国城市

秦皇岛是个怎样的城市? - 秦皇岛地区

广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 广州市
……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smart 发表于 2023-8-11 11:44:4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1929年美国记者拍摄的南京街头视频,熙熙攘攘的街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祝大家新年快乐!


https://www.zhihu.com/video/94790967935184076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wsf960530 发表于 2023-8-11 11:45:4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离我艺考,已有两年时间了,我也有两年没去南京了。其实我对南京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没有像苏州这样常住。

南京是一座很旧的城市,但是它的旧和苏州不一样。说苏州酥软,南京就硬朗些,这旧也自然旧的不一样。南京整体城市是很美的,透着一种泛黄、泛青的味道,倒不说具体哪个地点好看,它的路大部分都是很好看。

说南京的路。那时我们住在鼓楼区,南艺后面,我每天考完试都从古林公园后面下车。那里的街景较为疏朗,早点铺子还在营业,蒸笼里冒出丝丝白热气,有见缝插针的水果店,还有必不可少的鸭血粉丝汤店。有两条路通向住的地方,一条从小区走,一条从大路。我常是一人坐公交车回来,同学们多半拼车直接到住的门口。我沿着那条两边植满法国梧桐的马路往前走,分外幽静,很少行人,只有车来往。我握着一只烫手包子或者山芋,拖着画包车,从小街角的租书屋路过,从小区飘出饭菜香的窗口路过——我觉得这个城市很平和,就是世俗生活所期望的宁静所在。南京的路不像苏州这样文气又柔雅,因果巷、养育巷、潘儒巷,南京大气的很,虎踞路、龙蟠路、建宁路。

南京的书店。那时我是走着去五台山的先锋书店的,连去了两次,不想考试,只想去书店呆上一整天。虽说这是一个被文艺青年搞滥了的地方,但依然是个读书的好去处,我最喜欢的书店就是先锋,没有之一,对比苏州“猫的天空之城”,先锋的确“先锋”,我不是很明白一条平江路,一个同里,为什么非要两家猫空,真希望先锋能开个苏州来,但是离开了南京的先锋似乎没那种味道吧,苏州有诚品还是可以的。

南京的公交车。我上哪里都想坐一会公交车,它满,走走停停,会上来很多人,便于了解这座城市。在南京的时候我时常坐134路,前半段总是拥堵,一车厢背着画包、提着乐器的艺考生,后半段就没人了,我住的比较远,我对那条线路非常熟悉,哪一站会上哪一类人都很清楚,也不过几天时间。我喜欢看南京的老年人,他们似乎是一个面貌,蛮好看的,他们的衣服不是松松垮垮的,都有着一式的配色,他们的眼镜、呢帽,都很类似,他们行动略迟缓但不拖拉,有一股相似的气质,再加一点文气。

南京的街市。那时候我们经常从黄昏出门活动,白天考试,若不考试也缩着睡觉,黄昏的时候,时常刚出门,头顶的灯就亮了,朋友三四,开始出去觅食,有时穿过一些靠满三轮车的拥堵街道,到菜市场附近吃一些有些油腻腻但很热闹的馆子,置身在这种人群里,很有烟火人生的味道,南京藏着很多这种楼后的小巷子,挨挨挤挤的小摊子,车鸣、路灯,我喜欢这种地方,不是很喜欢夫子庙附近。夫子庙的东西大多难吃,去过一次再不想去了,它同苏州的观前街都没办法比的。秦淮河也没有太多《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种感觉,我们去的时候也是晚上,没什么意思,总觉得空落落的,它有些失去了旧味,但南京好就好在一种旧味。那些楼后面挨挨挤挤的巷子,就很有旧味,充斥着肉啊面啊酱啊的味道,熟熟的,这些街道是暖色调的,旧的路是冷色调的。

南京的鬼故事相当多。先是有北京十大灵异事件,后来也搞了个南京十大灵异事件。我们在大规模艺考前去的南师大统考,住在仙灵校区,那里校区很荒,靠着山,什么仙林宾馆浅水湖腻死人,仙灵宾馆门口撞死人,挖出尸骨的楼,每年必离奇死亡一个人,长得像怪兽风水有问题的图书馆大楼……后来年前大规模校考,我们路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又听说“住在那附近的艺考生全落榜”,“里面阴测测的”,果然走过去的时候,阵阵阴风……以及同学上的大学,什么雨花台三江学院晚自习灵异事件,还有中山陵灵异事件……各式各样,简直无法详尽描述。大家都说南京是一座“鬼城”,因为大屠杀的缘故,一下雨就非常凄凉。无论怎么说,我很多同学都去南京念书了,没毛病……

能够想起关于南京的事情很多,里面都有一些可爱的主角。即使艺考的时候满城穿梭,我觉得我对南京还不是太了解,所以想什么时候再旧地重游。想去吃桂花糖芋苗和鸭血粉丝汤,春天的时候去鸡鸣寺看樱花,夏天的时候去灵谷寺乘凉,去山阴路度夏,去热河路剪头发,清晨的时候去早市上晃荡,午后走去先锋读书,黄昏的时候就坐在玄武湖边。

我对南京这个城市还是相当充满了情怀的,我喜欢“南”这个字,就像喜欢“蘇”这个字一样。同属江南著名城市,苏州娇软,南京气足。也不知道为什么它们俩一直掐架。我那些情怀应该还是艺考的时候开始有的,小时候同父母去南京并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我想起我们三三两两背着画包,背对着落日走在回去的路上,在纷纷扬扬下雪天里,成群拥堵的艺考生挤在公交站台上,平静的脸都没有绝望。那时候我总是在考试间歇的大雪天去附近闲逛,那时雾霾也挺重的,街上到处是人,在高中压抑气氛里待久了的我觉得汽车的尾气都是自由的呼吸,我站在落雪天里,清楚知道自己这个经历多么难得多么奇妙,然后在过高架下的红绿灯的那一刻,飞雪略过没有撑伞的额头,我一瞬间就喜欢上了南京。
ytey3j47r4 发表于 2023-8-11 11:46:2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偷个懒,贴下以前的一个回答吧。


先讲个段子:高中班主任,数学老师,盐城人,曾经操着一口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跟我们说:“我本来是农村来的,后来考进了南师大,在南京念书、工作。但有件事我挺奇怪的。我本来觉得南京应该是个文明的大城市,怎么好多人整天满嘴脏话比我们小地方人还不如呢?”
反正当时我是没忍住笑
有人说,“南京式温柔,从喊你小呆逼开始。”
有点玩笑,有点夸张,但,是事实。
你在南京经常能见到许多姑娘,长发披肩、温婉可人,大眼睛大长腿,引人无限遐想。结果南京腔一开口,真的是能破灭一切幻想。我有个女性朋友就是这样。长相上称得上女神,然而我们爱称她为“侉侉”。她那一口地道的南京腔一出,那股高冷女神冷若冰霜的气质瞬间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毫无来由的亲切感。
南京的姑娘,真的是兼有南方姑娘的温婉和北方人的直爽。也许我会遇到更漂亮更温柔更性感的姑娘,但她们一定不够甩
鉴于某些可爱到家的孩子可能不了解南京的地理位置,还是顺道多嘴提一句吧(大学同学真事儿,一个云南姑娘,填志愿时候随便填,想考北方,以为南京够北了,结果呵呵。大姑娘啊!带个南字呢!你就以为是北边儿?)
南京大部分归属长江以南,也就意味着...没有暖气...冬天刺骨的湿冷不必多说....
夏天热到什么程度呢?随身带瓶孜然,往身上一撒,下得去嘴就吃吧,肉能烤熟了,魂能烤灭了的程度。
然而南京还是宜居的。人前人五人六拽的跟二五八万一样的六朝古都、江苏省会,其实就是个小农村。在南京吧,大清早老头儿溜溜鸟,公园打打太极是常态。 静。
过了人挤人的早晚高峰,公交车上有的就是些大爷大妈。
老南京大爷大妈是真能shida(话多,能说会道)但也很热心肠
记得高三那会儿经常早上睡过迟到,睡到个9点多从床上跳起来,然后从起点站上了车就开始继续睡。有一回睡一半醒了,见着一个奶奶就站我身边扶着扶手。我连忙起身道歉要让座,奶奶推辞了几下还是坐下了,接着拍拍我说:“诶,现在的学生真不容易啊。学习多辛苦”那会儿正是高三压力最大的时候,学校里看成绩,回到家里虽然父母不问,但是无形的压力更是迫的人苦。在这种所有人都对你寄予厚望只想看你飞到高的时候,终于有人关心你飞的累不累,心里确实是有暖流流过的。
然后我顺势站了起来扶着椅背顺便醒神,谁知道车有点儿老旧,椅背一角生生给我掰下来了= =恰好急转弯,我一个趔趄要倒,身后坐着的大爷起身托了我一把。车稳了后我想把椅背修好,大爷拦了我:“椅背不好安了,就算安上去还是容易坏,下次别人抓着这块还是容易出事故。”大爷从我手里把断了的椅背拿走,交给了司机师傅:“师傅啊,那个椅子坏的了,回头记得找人修一下子哦。”
那会儿正是老人碰瓷的事儿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南京的老杆子秀了把温情。


下面讲讲吃吧
南京的商圈是真多,大概是因为穷,我还没吃遍..讲商圈饭店也没什么意思,就讲讲小吃吧。想到多少讲多少,都是亲身试水过的。
顺道一提,不少好吃的小吃都藏身小巷,坐着7路公交车找年迈的司机搭搭讪会很有帮助...
1、明瓦廊皮肚面。
这个没什么讲的,我也不上图了,免得说我放毒(其实是懒得找。上网找图吧,容易侵权。自己拍 的话...笑话!忙着吃呢哪有空拍)
2、汪家混沌
雨花新村那家,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3、小李汤包
汤包这玩意儿,尹氏其实本身不错的,然而现在做的连锁化产业化之后反正我没那么喜欢了。
鸡鸣汤包分店一家接一家我也不多说了。
讲讲!我和小李汤包的故事!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概10年前吧,暴露年龄)
那时候周末要上课外班啊,我妈为了哄得我好好上课就答应每次下课带我去吃好吃的。
就是这家!小李汤包!
它的总店呢,其实非常破旧。在我的印象里,离公厕不到100米?也没什么大门面,看上去也不是很干净,但偏偏门庭若市!那时候我妈和我开玩笑说,一定是沾了公厕的仙气才这么好吃- -
4、鸭血粉丝汤
回味开遍全城,没什么好提的,私以为就那样。南京最火的当然要数鸭德堡。丰富路上面那家,一定要加鸭腿!
5、鸭血馄饨
南湖七号路口那边一条小巷子里的小店(恩,靠我家超级近)又是关于小学、初中周末上课的记忆...鸭血馄饨配锅巴,简直一绝。
6、南湖砂锅
南湖小吃多了去了,砂锅比较典型吧。身为南湖人是真有口福,买完烧饼就着馄饨吃烧饼,没吃饱的加碗大碗面或者跑去吃砂锅....难怪我从小是个小胖子。
7、芳婆
这个知道的应该挺多的,南京味儿很浓,但是现在可能不如从前了。
8、评事街小吃圈
蓝老大糖芋苗。 就在我外婆家旁边..从小对它的记忆就是个不大的小摊子,一到下午人特别特别特别多!幸好老板是街里街坊的熟人哈哈哈~想吃总能吃得到。(老门东分店做的不怎么样)
章云板鸭
声名在外..不作赘述.每天限量供应..还好认识人,想吃又能吃的到...(我是南京土著,我有一百种方法可以吃到好吃的,不服你打我啊)
(评事街已经算是靠三山街、夫子庙那儿了,所以老门东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9、张府园大碗面、七家湾牛肉锅、马台街
两个活在梦里的东西,神话一般的存在....
七家湾牛肉锅贴遍地都是..然而,鼎新路上那家是正宗的...
张府园大碗面嘛...呵呵呵,我也不知道了...
“每天晚上luo点半,我就来到马台街,推着我的老王馄饨摊”一首《huo馄饨》成就了马台街经久不衰的威名。有兴趣的可以感受纯真南京腔
10、活珠子、旺鸡蛋
这是外马不能理解的东西,活在梦里...


最后正儿八经谈谈这座城:
南师的美女,东大的汉;河海的痞子满街串 。
南林的花儿,南农的草。南理的和尚满街跑。
这是南京高校的老段子了,版本不一。

中山陵的台阶,灵谷寺的无梁殿
鸡鸣寺的樱花,老城墙的雪
秦淮河的灯笼,玄武湖的园
莫愁湖的石女,明故宫的殿
蒋介石的梧桐絮吹你一脸
还是高中班主任,他说教了这么多届学生,基本上南京的学生都喜欢留在南京不肯走。
确实,这座城有牵绊人心的魔力。
南京很大,还有很多角落我尚未走遍、想见的人偏偏不得见。
南京很小,南京话一开口,老少杆子遍地走。
记得有段时间我从城东骑到河西,从城南走过桥北,丈量了每一寸土地,亲吻了每一朵云。
顺道用渣技术拍了组图叫《想你时天空的颜色》
后来去了很多地方才发现,原来南京的天其实不蓝,也并不美,只是承载了过多的思念。
我总觉得我和这座城气质特别合。
他就像个失意的士子,孤高的士大夫。
所求无非心里仍存一泓清泉
他一面嬉笑怒骂。一面食人间百味
一边合这大势同流、一边寄情山水味
纵使被上海鄙视经济
高考成绩倒数省内
依然可以huo碗馄饨擦擦嘴
骂一句:或是尼玛、么的屌事、老子无所吊谓
将进酒 发表于 2023-8-11 11:47: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们分享一个关于南京女性的故事
我母亲说,三十年前,我父亲第一次以她男朋友的身份去外婆家里,太太称呼我父亲为“高少爷”。
幼年时寄住在外婆家,一度以为太太是外公的亲生母亲。一家人对太太都很尊敬,外公也会喊她妈妈。适逢年节,太太坐上座,喝酒,看着几代同堂其乐融融,并亲昵的叫我“大重(chong)”。
小的时候经常听太太唱歌,说戏。因为年幼很多内容记不得了,依稀印象太太说到过某出戏有痰盂飞向观众的事情,长大以后反应过来讲的是赛金花。太太很好看,90岁的老人永远整齐的发髻,金耳环,有种说不上来的气度与风华。我经常好奇,为什么外公外婆都是纯粹的工人,外婆甚至目不识丁,我母亲却有一种与亲戚们不匹配的傲气,后来母亲说,她是太太养大的,这才得以解释的通。
太太并不是我外公的生身母亲,她姓杨,经常跟家人提及她的丈夫杨爷爷,但从不透露夫家的真实身份。解放以前,我外公和他的兄弟到南京打工,偶然间租住了一间太太自己在唐芳桥盖的房子。外公白天给人拉板车,做体力活,到了晚间,经常干苦工到深夜才归家。那时,外公的兄弟成家回老家了,太太看外公一个人,有时会给外公留饭洗衣,也不多收钱。外公觉得过意不去,也一直对房东尊敬有加,一来二去大家便有了亲情。后来外公回乡下娶了外婆,太太主动提出认外公做自己的干儿子,帮外公落户口,并把自己的房产都算到外公名下。外公忠厚,愿意为太太养老送终,太太也真心实意的把外公当晚辈和至亲了。
到现在,我们都没有人知道太太的真实身份。但母亲说,从小她就记得不断的有人跟她说,你家奶奶是个人物,不简单。外公外婆都是淳朴的劳动人民,度日而已,并不懂的太多,但从母亲记事起,就觉得周围一些所谓“有点身份”的人对这位老奶奶异常尊敬。
母亲说,外婆的老家在淮安农村,解放后是没有南京户口的,即便跟我外公成婚落户在那个时代也难上加难。太太一个人拿着户口本到派出所,找了一位“德同志”,只说了一句话:“成山是我抱的儿子,现在他娶媳妇了,要落户!”于是,我的外婆成为了南京市民,有了户口也就有了正式的工作,外公这个家基本上也像样子了。
母亲说因为外公大龄才生她,她从出生就被老太太当宝,所以叫宝姐。从来不让她干活,也不让她受一点点委屈。小学头两年没有下放到农村,每天早饭的标配是油条豆浆或者5分钱,一两粮票在包子铺买2个豆沙包。我父亲知道后一直感慨母亲小时候生活水准高。在下放之前,老太太带母亲和两个小舅舅出门从来没有走过路,都是叫人力三轮车,太太抱着小舅舅坐中间,她和大舅舅分坐两侧,一次出行的路费是两毛钱,太太会把钱放在袜子里拿出来付钱。两毛钱在当时意味着一家人一顿菜金,太太坚决不让孩子出门走路受罪。


太太還會和孩子們拍合影,也會拍獨照。去的照相館叫做「友誼照相館」,就是現在南京德基廣場的位置。可惜,歲月更迭,這是唯一一張能找到的照片。
據母親說,照片里她穿的紫色毛線背心是門口鄰居幫忙織的,毛線是老太太收藏的,英國的進口毛線。
後來他們去了淮安農村,村裡人一開始說,「成山帶了個老太太回來」,也遇到了外公的生母。
太太從來不理會別人問什麼,大度寬厚,一如在南京時一樣操持家事,做家裡的主心骨。外公的生母和太太相處的非常好,用我母親的話說「奶奶見到你太太,氣場立刻退了七分,心甘情願的把兒子送給她。」
在農村時,外公外婆在外面務農,太太就在家裡帶孩子。太太是很有見地的人,鼓勵孩子們讀書上學,並且也影響到我外公,所以谁读书好谁在家里地位隐隐的更受宠爱。文革时期,学校都“学工学农”,老太太在公开环境愤怒的表达,“学生就该读书,每天割草拾牛粪,叫什么学生。”现在想想,老太太的见地和胆量,可见一斑。
太太说,有一年,周围的小朋友都拿着碗到学校吃面条,太太问原因,被告知那天是毛主席70岁生日,太太喃喃的说,今天也是我70岁生日。后来太太80大寿时,已经随外公外婆下放农村,据说全村人都来给老太太庆生。
母亲还回忆过,年轻时,他们这一代经历的那些苦难,其实在老太太的庇佑下并没有影响他们太多。没有残酷的伤痛,也没有经历过非常苛刻的物质匮乏。回头看,比同时代不知道幸运多少。
太太生活的很精致,也见多识广,生什么病该吃什么,各种时令节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太太都是懂得的。缺乏调味料的时候,太太会做酱油,任何的小东西经她手都变的和邻里不一样。他们小时候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午饭,一定会有一个蓝边碗,一碗鸡蛋羹。太太用勺子划十字,三个小孩和她一人一份。既不偏颇对谁,也不苛待自己,公平的分享。其实,这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太太常说,要积福,要让自己走的好看。
晚年太太常说,跟着人走南闯北跑遍全国,却没有认认真真玩过玄武湖!
太太去世那一年,我和母亲远游久归,回家一周,一梦而去。那一日,也是我小舅舅结婚前一天。那时,她照管过的所有的孩子都已成家立业!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到今天,我还依稀记得作为大重的我,当年办丧时的红头巾飘过时的气味,还记得当时是一边抓着喜糖一边带着喜丧的红布带。虽然家里人想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给老人家祝寿的愿望提前一年落空,但她的庇护,似乎一直伴随我们。

这是老南京的故事!
小红姑娘 2015年8月25日 南京
本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obwen 发表于 2023-8-11 11:47: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来南京上学的时候就流传这么一个段子:外地的朋友们来南京,上出租的时候问的哥:师傅,你们南京人说话怎么总是逼逼吊吊的呢?师傅默默想了一会儿,说:吊,你这问题难回答的一逼奥。
还有个笑话就是一同学特爱学地方方言,一天上路,不知道怎么去夫子庙,于是问路边一个大爷,南京话版:大爷,个晓得夫子庙在那块啊?大爷白了他一眼,说:吊南京人认不得夫子庙啊?吊得了!
就是这么个意思,南京人特豪爽,碰到陌生人都能和你瞎侃。
南京很美,春天去鸡鸣寺看樱花,夏天去莫愁湖看海棠,秋天的时候南京老路上梧桐树落叶纷飞的样子特诗意,还可以去栖霞山看枫叶,冬天的话看梅花吧~
南京美食很多,千万别去夫子庙吃,那都是骗人的,好多小巷子里面才最正。
南京话特别好学,例如 么的吊事 啊要辣油啊? 一逼吊遭…抑扬顿挫即可…
南京是个特别伤感的城市,每年十二月十三号,早上十点到十点半会放防空警报。
恩,现在毕业了在南京工作,不打算走了,我爱这个城市。我觉得它慢慢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