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bsky 发表于 2023-8-7 22:45:56

怎么准备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的参加条件,基本流程,常规准备方案是什么?

leonx-iii 发表于 2023-8-7 22:46:29

(本文已委托维权骑士进行维权。)
个人背景介绍:国考行测75.2,省考行测85+。




本文目录:
一、报考门槛篇
二、基本流程篇
三、前期准备篇
(一)APP准备
(二)用书准备
(三)学习工具准备
(四)视频资料
(五)其他资料
四、行测备考篇
(一)基础入门阶段
(二)巩固提升阶段
(三)全真模拟阶段
五、申论备考篇

六、临门一脚篇
(一)心态调整
(二)生活安排
(三)临考前的小贴士
(四)考场上的建议
(五)考后总结
不同情况人群阅读指引:
①应届生、全职备考党(新手):以下内容当全文阅读,可作为你从现在决定参加公考到被正式录用的公考指南。
②在职备考党(新手):以下内容当全文阅读,因为在职考生每天能利用时间不多,所以行测备考篇下面提到天数,你们根据个人情况适当拉长。
③已经系统学习过所有行测和申论基础的同学:直接进入行测备考篇的(二)(三)和临门一脚篇
一、报名门槛篇(时间段:决定报考前)

报名的门槛一般由年龄、学历、身体条件(健康,特殊岗位还要求体能测试)、是否应届、是否有相应基层工作经历、户籍地等要素组成。
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国考的报名条件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设置10%—15%的计划,用于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按照《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要求,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推动工作力量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止到2020年10月。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可以说各省份的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都是参考国考报名条件设置的,大体上差不多,但是在省考中,大家要特别注意对户籍的限制。
为此,我将热门的公考省份和国考进行了对比,制作了这个表格,方便大家对热门省份公务员考试的户籍要求心里有数。


二、基本流程篇



如图所示,我展示了考公流程中的9个重要事件节点,用 A 到 J 的字母分别标注,分成了“笔试准备”、“面试准备”和“自由活动”三个主要阶段。

接下来,我会和大家说明各个时间节点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A.确定考公
准备公考的人群很广泛,特别是对第一次接触“公考”的小伙伴来说,你需要清楚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什么是公务员,公务员是干什么的?
[*]自己可以报考吗,公务员的报考条件有哪些?(本文第一部分)
[*]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如何?
[*]公务员的优劣势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报考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有哪些,一年里有几次上岸机会?
[*]网传公务员很难考,如果进行客观理性分析,难度系数是怎样的?
[*]自己的专业是否适合考公务员?
(以上的问题,有些我已经写了答案,大家可以直接点进去,而有些还没来得及写,看大家反响如何,再决定写不写吧。)
了解清楚以上问题后,如果你决定考公了,那么你就可以进入笔试准备阶段了,如何准备笔试在后文讲,我们先来看看下一个时间节点。
B.发布招录公告
发布招录公告就是正式启动公务员招录的一个标志。国考招录公告发布时间一般为10月-11月,各省省考的招录公告发布时间在上半年。我建议大家可以关注一些大型公考机构的公众号,一般出公告的第一时间都会有微信推送。
在招录公告上,大家需要关注的事项有:

[*]报考条件。一定要仔细看清楚报考条件(户口、年龄、学历等),我亲眼见证过有人进面之后才发现不符合报考条件的悲剧。
[*]报名时间。牢记报名的开始时间和截至时间。
[*]报名网址。
[*]准考证打印时间。准考证上面有考场信息,一旦确定考场,就可以定酒店了 ,哪怕只晚十分钟,价格都会差很多。
[*]笔试时间。这个会影响你接下来的备考安排,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
[*]职位表。要对职位表进行初筛。
C.选岗报名
在招录公告发布后的几天内就会开始报名缴费,这个时间节点的注意事项有:

[*]不要第一天就报名,也不要太晚报名,要预留时间以防报名资料被退回修改,更不要错过报名时间。
[*]选择岗位首先要考虑的不是难易问题,而是岗位能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如何,特别是异地报考的同学一定要想清楚,考上之后再想调动会比再考一次更难。
[*]通过实时观察每天的报名人数统计,去分析哪些岗位的上岸概率更大一些。我的这篇文章有详细指引。
国考报名选择职位有窍门吗?D.进行笔试
笔试一般是在报名之后的1~2个月后进行,笔试时的注意事项有:

[*]酒店位置。提前一天入住酒店,如果房间通风很差或者很吵,赶紧换房。
[*]考点位置。提前去考场踩点,计算好酒店到考点的脚程,一般无法进入考点学校内,所以根据张贴的考场分布图大概确定考场位置即可。
[*]早午餐位置。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饮店。
E.发布面试公告
面试公告发布之前就能查询成绩了,面试公告一般在笔试结束后1~2个月后发布,省考比国考快一些。这个时间节点的注意事项有:

[*]面试名单。确定自己是否进面。
[*]面试方式。确定是结构化面试,还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抑或是其他。
[*]面试时间。做好面试备考计划。
[*]资格审核要求。 注意资格审核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体测安排。报考公安的同学需要注意。
F.进行面试
面试公告发布之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进行面试了,面试时的注意事项和笔试一样。

[*]酒店位置。提前一天入住酒店,如果房间通风很差或者很吵,赶紧换房。
[*]考点位置。提前去考场踩点,计算好酒店到考点的脚程,一般无法进入考点学校内,所以根据张贴的考场分布图大概确定考场位置即可。
[*]早午餐位置。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饮店。
G.体检
体检一般会在面试结束后的几天内进行,也有的省考会另外进行体检通知,一般也在一个月内。走到这一步,要恭喜你,已经大半只脚踏进体制的大门了,但也不能放松,要注意以下事项:

[*]提前预检。
[*]清淡饮食,多喝水。
[*]不要熬夜。
H.政审
主要是调查个人的无犯罪记录、征信情况、学习或工作表现情况,到时根据考察人员要求做好准备即可,一般没什么问题。

J.公示录用
公示结束后,就算是被录用了。然后会通知你到单位报到的时间,自报到的时间开始计算你的任职履历。我建议大家在报到之前都不要轻易和别人说自己上岸了,务必谨慎小心,保持低调。不明白为什么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政审 恶意举报”。
前面介绍完了基本流程,接下来就要和大家讲讲备考干货了。
三、前期准备篇(时间段:第一个月的第一天)

(一)APP准备
①问题搜索、经验参考——知乎
首推知乎,更多的上岸者更喜欢在知乎上交流问题了。
②真题练习、模考——粉笔
个人认为粉笔算是“互联网+公考”的先行者,真题练习、试卷下载、答案搜索、错题整理、模考大赛等应用模块都很干净易用。(粉笔的人看到麻烦付下广告费,谢谢)
③答案比对——华图在线、中公题库
传统大机构们终于开始用心做APP了,我一般是用它们来跟粉笔题库的答案做对比,特别是申论小题的答案,多比较不同机构的答案,总没错。
④面试阶段素养积累——人民日报
对于人民日报APP,个人认为进面之后才真正用得上。有的答主觉得对申论有用,也没错,但私以为笔试阶段最好阅读资料就是一篇篇申论材料,那可都是出题人费尽心血整理得精华呀。申论材料读多了,对行测的言语部分帮助也很大。
(二)用书准备
这里有一篇关于公考资料的深度测评文章,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写的,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用书问题。
有没有好的公务员考试资料可以推荐的?不想跳转的可以直接看下文总结:
①行测入门教材推荐:
②行测真题练习资料推荐:
③真题套卷推荐:
④行测逻辑填空高频词汇书
不好意思,这是我写的:),自卖自夸一下。
老粉丝应该都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本书在原电子版资料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真题助记”、“考情分析”、“成语检索”等内容,在内容质量上达到了极致。
(三)学习工具准备
①笔:黑色签字笔+2B按动笔,相对2B铅笔,2B按动笔能节省更多时间
②笔记本: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判断、资料分析各三本,申论单独一本。本子不需要太厚太大,记完再换一本,便于日常携带。
③申论答题卡(考试标准,如图):申论的书面很重要,而考场的答题卡特别光滑,容易影响书写,所以建议大家考前一个月开始用考试标准的申论答题卡来练习。(有点贵,所以考前一个月再拿来练就好了)
④机械表:时间准,耐用即可。每次模拟考试,请严格按照机械表的时间答题涂卡交卷。


(四)视频资料
狄更斯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我觉得在此处引用也恰当,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现在网上免费的公考视频资源很多,大家可以轻松获取。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资源太多,纷繁复杂,会过度分散我们的精力。
所以每当有同学让我开个小班讲课的时候,我都会委婉拒绝,一来是因为单位工作忙,二来是因为我觉得没必要。如果要入门,其实看粉笔的系统课视频(方法精讲部分)就好了,网上免费资源很多,我何必多此一举。
网上其实很容易找到免费的资源,实在找不到也可以去闲鱼上看有没人低价转让。当然,也鼓励大家支持正版,链接放在下面了。
如果要进阶高分,看我在知乎上写的文章就好了,因为我不授课,也不会藏着掖着,该分享的学习经验都会在文章里展现。而且文章都可以免费看,经过一年多时间,这些文章经过知友们检验,得到广泛认可,大家可放心研读。(文章链接在第二部分 行测备考篇)


(五)其他资料
读过我的其他文章的同学应该知道,有些模块需要一些辅助资料,比如:

[*]图形推理的规律思维导图(收益中等,虽然很多知友很喜欢,但我认为只能作参考)
[*]逻辑填空的高频词和易混词集合(收益较高,特别对于词汇基础薄弱的同学)
[*]资料分析的公式记忆辅助工具(收益较高)


如果想要获取的,请看文末。注意,虽然这些辅助资料花了我很多心血,但是我认为大家还是应该以研究我的文章为先,文章里都是干货。
四、行测备考篇

(时间段:历时三个月,分为三个阶段,报考岗位难度较低或者准备时间不足的考生,可以适当减少各阶段的时间投入)
(一)基础入门阶段(耗时:一个月)
把行测的系统课程看一遍(我推荐粉笔的系统课程,网上免费资源多,里面的【方法精讲】务必要听一遍,其他的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听,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常识模块和数量关系模块先不看,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回去看这两个模块,先重点看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资料分析。
记住每次上课之前,自己先把这堂课要讲的题目类型先做两组,看看自己哪些题目做错了,带着问题上课。
(二)巩固提升阶段(耗时:一个月)
从第二阶段开始,我建议你①每周末都去参加粉笔的模考大赛,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备战状态,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自己哪个模块是比较薄弱的。(不要因为分数不好看就失去信心,我曾经也是个菜鸟,一开始就很高分,那我们还复习什么?)
②薄弱的模块要在平时进行提升,掐时间做模块的真题,做错的题目就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错,要怎么按照什么思路想才能对,把你的反思记在笔记本上,下次做这个模块的练习之前再拿出来读一遍,然后再做题。


③如果巩固提升阶段遇到瓶颈,就是反复刷题分数也提不上去,那么就去看我发在知乎的文章,那些都是进阶用的。
文章链接:

[*]言语理解之逻辑填空——<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54119918/answer/1036481584" class="internal">《求大神指点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怎么破?》
[*]判断推理之图形推理——《怎么快速提高<行测>中的图形推理题?》
[*]资料分析 ——————《你们行测的资料分析怎么做到那么快的?》
[*]言语理解之阅读理解——《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如何提高正确率?》
[*]言语理解之语句填空——《公考行测之语句填空解题思路》
[*]言语理解之细节判断——《行测细节判断题怎么做?》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怎么快速提高?》
[*]数量关系(劝退文)——《学习小学奥数是不是可以提升数量关系题目?》
[*]报名技巧 ——————《公考报名选择职位有窍门么?》
[*]考情了解 ——————《哪些专业适合考公务员?》
做到以上三点就能保证,你是在不断进步的,而且这样做题是高效的,要达到别人刷20题产生的效果,你只需要10题。
分模块不断练习直到,你的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80%、80%、90%,那么你就可以战胜至少90%以上的对手了。
(三)全真模拟阶段(时间段:第三个月到考试一周前)
每天一套行测模考题(真题,我用的是粉笔的智能组卷),早上做完之后只改对错,不改答案,把错的题再做一遍,对答案看看能不能做对。
然后再计算各个模块地正确率,分析进步/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如图:


当你发现自己有些模块还是薄弱,那么可以再抽时间做阶段二的巩固提升。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模块提升之后做套卷,套卷发现问题,继续模块提升......我当时资料分析的模块练习就一直做到了开考前一周。
有些模块我是放弃的,比如常识和数量关系。
最终我的正确率平均下来大概在常识40%(只会理科题,其他全靠蒙,节省时间),判断85%,言语85%,资料分析95%-100%,数量关系30%(一般剩下的时间只够做一两题,其他全靠蒙)
五、申论备考篇

关于申论,我只讲怎么练字,其他的技巧我还没来得及系统整理。目前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让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在申论上取得高分,我写文章向来都是开诚布公、实事求是,没有藏着掖着,所以也不要私信再问申论秘诀了哈。
(一)练字
鉴于我初高中的时候就练过字帖,并且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在备考申论的时候也不愿意练字,认为只要把字都写在方格里就行了。但是后来在一位前辈的推荐下看了网易公开课里的《沈阳师范大学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真的很激动,这是我一直想要的练字课,练字不仅是临摹,还要理解有的字写得好看是为什么好看,理解背后的规律才能越写越好。
链接:
沈阳师范大学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
http://pica.zhimg.com/v2-296a98dcec01916244a67f5c2d070299_r.jpg?source=1940ef5c
(二)题型技巧

六、临门一脚篇

(时间段:考前一周直到考完试后当天晚上)
(一)心态调整
在最后一周,你可能会因为如下情况而感到焦虑:

[*]粉笔的最后一次模考成绩不如意
[*]做真题试卷的正确率突然下降
[*]有部分模块的正确率忽高忽低
[*]......
对于上述的情况,我只想说,我也一样啊!!!
但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前期该做的准备我们都已经做足了,无论结果如何,不留遗憾即可。
尽人事,知天命。
这次考试也许是公考路的终点,也许是下次上岸的铺垫,但不论怎样,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你变强了。
(二)生活安排
①酒店预订 考前一周一般就可以打印准考证了,请务必在准考证打印通道开启的第一时间查看自己的考场在哪里,然后快速订好酒店。哪怕只晚十分钟,价格都会差很多。另外就是尽量选15平米以上有窗的房间,有窗很重要!
②准考证打印 一般打印2-3张就可以了,带进考场,也能顺便当草稿。
③考场踩点 考前一天,你入住酒店之后,就可以去考场踩点了。考场一般设置在学校,而考生在考前一天是进不了学校的,所以踩点的目的只是为了熟悉去往考场的线路,防止第二天在路途上耽搁了时间。
④睡眠问题 记得设好闹钟。考前一天晚上,你可能会睡得不太好,但没关系,睡不好甚至睡不着都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强迫自己睡着。相信我,即使你一晚上没睡着,你明天也能精神饱满上考场。
因为我就是这样考完国考的,处女座嘛,没办法~


(三)临考前的小贴士
①保持沉默,考试当天起床后就不要说话了,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要聊天,越沉静越好。当然,这种沉默不是让你的情绪有多down,而是为了考场上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去考场的路上,不要去拿各种机构派的小本本,它会打乱你的思路。看的人都是那些没好好准备公考的。对于认真备考的同学来说,自己的笔记都看不完了,还有时间来看来路不明的资料?
③如果确实静不下心来,就回顾一下自己整理的笔记,比如图形推理的规律或者是资料分析自己踩过的坑。
④上到考场你会神奇的发现,自己一点也不紧张,就像每周的模考一样,可能比模考还要简单。
(四)考场上的建议
①如果你坐在前排,考试开始之前你可能会被选为考生代表查验试卷袋是否密封完好。注意,检查完之后,如果监考老师没有让你签名,你一定要主动提醒老师。不然,他们可能会等到考试开始之后才想起来要让考生代表签名,这个过程,你能少做一道题。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


②不要和监考老师起冲突。遇到问题比如:你坐在前排,老师总是抖腿或者一直来回走,影响你了,请温柔善意地请示监考老师,他们不会为难你的,记得顺便表示“谢谢”。不要做任何会引起你情绪波动的事情。
③别忘了涂答题卡。最后剩下十分钟的时候,请先检查一下你是否有个别题目是漏涂的,涂上去之后,再争分夺秒多做几题。
(五)考后总结
我非常支持大家考后赶紧去吃顿好吃的,然后好好放松一下。
但是,我还是有个建议,无论你考完自我感觉如何,希望你今晚睡前拿出一个小时来,把本次考试中自己做得好/不好的地方进行总结,记在笔记本上。
踏实认真地走好每一步,上岸对你来说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概率问题。
END
------2020年5月16日 凌晨1:15
福利!!!


http://pica.zhimg.com/v2-12d5ad6b8c998979c7a227363f648bd7_r.jpg?source=1940ef5c


获取方式:各个文章末尾都有相应的获取方式。

[*]判断推理之图形推理——《怎么快速提高<行测>中的图形推理题?》
[*]言语理解之阅读理解——《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如何提高正确率?》
[*]言语理解之逻辑填空——《求大神指点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怎么破?》
[*]资料分析 ——————《你们行测的资料分析怎么做到那么快的?》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怎么快速提高?》
[*]数量关系(劝退文)——《学习小学奥数是不是可以提升数量关系题目?》
[*]报名技巧 ——————《公考报名选择职位有窍门么?》
[*]考情了解 ——————《哪些专业适合考公务员?》
很多粉丝在公众号(萧萧枝叶)获取资料后都只是放在一边,没有真正用起来,希望大家能够克服松鼠症,获取资料后要充分利用资料。
2023.03.20更新:昨天私信的同学已处理发送完毕,请只在评论区留邮箱而忘了私信我的同学尽量私信哈,这样我方便处理,谢谢~

abcadr 发表于 2023-8-7 22:47:28

放一个学生复习的经历,因为她不仅在职备考,而且还带着孩子,老公工作也很忙,经历一整年的复习上岸,很多同学会问在职怎么备考,有孩子怎么备考,压力大怎么办,再难就是她那样!
1.丑话写在前

本人是菜头老师17届上岸的学生,“奉命”总结自己的考公心得,可能自己比较特殊,不仅是孩子的妈妈,还在职备考,菜老师的初衷也是希望能感染更多在职备考的同仁。希望大家都能迎难而上。
在我写笔试和面试心得之前,有些事想让大家有个清晰而理性的认识,就是考公务员真的很难,难到我现在回想起来这次考公务员的经过,还是想吐,真心想吐。真的不想再走一遍,太艰辛了。
所以,除非你是天才,又有上天眷顾,裸考能成功,但相信大部分考上公务员的成功人士背后,都曾经走过一段痛苦的历程。看看每次笔试或者面试结束后,那么多遗憾贴或者感慨贴,就知道这个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
所以,奉劝要考公务员的各位,应届生也好,在职人员也好,全职妈妈也好,如果想考公务员,就拿出拼死的劲来,拿出这个位置就是为我准备的霸气出来。
如果考试之前无所谓得说“我就是打酱油”,那就不要考了,现在考公务员已经不再是碰运气的时代了,不是只有三不限才出大神,限制专业的岗位隐藏的学霸也大有人在。总之一句话,要考,就拼,打酱油,就算了。
有人说,在职人员太辛苦。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我从十月底还是十一月初知道有自己能报考的岗位开始准备,前后也就准备了四十多天。但是我这四十多天基本上每天晚上从七点学习到十一点,当然我感谢我的家人体谅我帮我照看孩子。
但是我也要经常哄孩子睡觉。所以,每次我儿子十点睡觉后,虽然我筋疲力尽但还是从十点学到十二点,然后倒头就睡。
就这样,坚持过来就取得了胜利。所以,当得知我考上后,领导说我有考行测和申论的天赋,同事说我运气好,只有一个同样努力考公务员的小伙子偷偷对我说,这么高的分不下苦功夫是出不来的。
我只对他笑笑。其实,那些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吧。
2.行测部分复习

本人这次考148+,超过第二名9分之多,行测考了78+。但是行测的进步实在太难太难了,不像申论,固定的套路掌握了,很容易拿高分。
对于行测,特别是浙江的行测,数学类题目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每年都难倒很多同学。我个人觉得行测要想的高分,资料分析是拉开分数,同时提高时间的关键。因为资料分析就那几种类型,几个公式,什么基期量,增长率等等,相信很多辅导书上有。找出来,背下来,然后练上三天,就基本上20个题目能做对15个了。
但是,要想拉开距离,我觉得20个题目最起码要对17个,并且一定要在20分钟内完成。一般我平时练习,20个题目对18个,差不多18分钟完成。而我这次省考,也只错了一个而已。
所以,通过平时大量并且能熟练运用公式的方式,相信资料分析一定可以成为拉开分差的重要手段。
这里再说下,资料分析不要认为就是大量的计算,真正需要计算的很少很少,每年最多也就两道题,今年的浙江省考B卷压根就没有需要大量计算的部分。如果你觉得今年省考的资料分析需要大量计算,那么说明你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公式。
所以,拿到一道资料分析题,先别算,看看问的是哪个方面,基期量?增产率?平均数?然后有针对性的套用公式或者方法,相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句话,资料分析要成为你强有力的得分点,而且提高很容易。
对于数推和数学应用题,很抱歉,我觉得如果高中数学没学好,可能有点困难,但我也没打算让他成为我的强项,25个题我也错了6个,所以就是平时多做做题目吧,那些题目类型多看看,公式多背背。对了,数推可以通过练习提高,就是那几种类型,背下来和资料分析一样套用就好。
接下来说下常识,常识很多人说很难复习,考的太杂也太散。但是,根据浙江省均分制度,一个常识和一个言语的分数相等,所以也不要小瞧。这里说个短时间复习常识的方法:
就是把国考、省考还有其他省份的真题的常识多做几遍,然后每一个选项都明白错在哪里,对在哪里,相信很多常识题目的答案很详细,基本上每个题目都有三四个知识点。不懂得就画出来,然后睡前或者没事经常翻翻。
做了多了你就会发现,每年总会有几个知识点考到,比如今年的题目,古代思想家对应错误的,荀子是儒家代表,儒家主张“仁爱”,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种虚无缥缈的精神感觉像不像老庄的代表作。即使不知道这句话,但是知道荀子是儒家代表是不是很容易选出来。
所以就按照这些题目积累,看着量少,积累多了也就发现常考的就那些人那些事,真拿着那一大本常识书背的话,那绝对让人佩服,可以去参加“一战到底”了。
言语和推理,我把它让在一起讲,因为我觉得两者是相通的,就是考察理解力。很多人可能有一种感觉,有时做言语会有二选一的情况,觉得两个都对,选了一个后发现另一个答案才是对的,或者说言语一错连续错好几个。
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后来问了一个大神之后,她的回答就是没有找准关键词。其实每一篇言语都会有中心句或者中心词,无论是“转折之后是重点”还是“并列都需要罗列”,再或者把握文段脉络,归根到底都是要找出中心词或者中心句。
而我们通常就是在文段里使劲找,然后再在选项里找,其实大神告诉我们,每一个选项的中心意思和关键词都是不一样滴。为什么我们经常会二选一选错,就是我们没有认真理解选项的关键词。找出选项的关键词,然后再和文段相对应,选对的成功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说的直白点,就是我们不仅要看文段说了啥,更要把重心放在选项上,选项就几个字,中心意思或者中心词很容易找出来,然后与文段说的感觉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它了,上看看下瞅瞅,二者相结合。我觉得这方法挺好的,正确率确实提高不少。

至于类比和定义,很简单,不要丢分,错个两个就差不多了,再多就可能失分严重了。

最后来个总结,行测得高分,其中,数推、定义、类比、资料三个模块,通过练习成为重要得分点和时间贡献者,言语和推理保证80%正确率,数学应用70%的正确率,至于常识60%吧。

这里补充一点,面试时认识一大神,问她bishi复习方法时她说工作很忙,但是她从去年八月份开始按照模块每天做三十道真题,错题记笔记,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把每个模块的题目都熟练掌握。给她一道真题,她可以说出这是哪一年的哪个省的题目,厉害吧。这个方法给平时太忙没时间系统复习的朋友一个参考吧。
3.申论部分复习

申论部分没什么好说的,菜老师这个公众号已经很详细了。比较推荐他的积累课,给一周的时间我们写一篇大作文,然后积累课上讲,讲完了然后看人民日报的优秀文章。
申论的核心和本质

为了引导同学们有效避免申论的复习误区,我将阐述申论的核心内容与本质要求,具体从“题目”、“材料”、“层次”、“练习方法”、“字迹”、“作文与小题的关系”六个部分展开说明。
题目的秘密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的体会题目的内涵,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例子1:“给定资料2”中心理援助专家团提议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假定在某次救灾工作中,救灾指挥部决定采纳这个提议,请你结合“给定资料2”,以专家团的名义给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写一份倡议书。(15分)(2014国考地市级申论)
要求:(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3)不超过400字。
题目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多层次格式题”。同学们往往纠结具体写哪些格式,这是考试时候一个很头疼的问题,但题干已经告诉我们,只是大家没有察觉到。题干的关键要素非常多,具体包括:
A.材料范围:给定资料2;
B.起草文章主体:心理援助专家团;
C.文体:倡议书;
D.“以专家团的名义”说明要求书写落款;
E.“内容具体”要求抄写材料具体措施和内容;
F.“指向明确”提示我们要书写抬头对象;
G.“语言生动、有感染力”要求抄写材料时,保留感性的材料内容;
H.400字表面看起来很多,但其实减掉100字的格式,只有300字。
由此可知,题干已经给出文章格式的要求,完全不用日常的积累,具体如下所示:
关于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倡议书
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
……
心理援助专家团
**年**月**日这个方法学自菜头老师,很多机构会把应用文写作分为倡议书、通知、讲解稿、演讲稿、情况说明等几十节课去讲,完全没必要。
例子2: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20分)(2015国考省部级申论)
要求:(1)紧扣材料,重点突出;(2)观点明确,表述有理;(3)不超过500字。
题目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启示题”,属于一种“多层次题”。题目要求是500字,但会发现写不满500字,这并不是考官给我们的格子过多,而是咱们没有品味出题目的深层次含义。题干的关键要素非常多,具体包括:
A.材料范围:给定资料2;
B.“分别获得”,要求答案必须按照3个主体分别论述启示;
C.“获得的启示”,说明所有的主体和对策需要进行启示性改编,不能包含过于细致的对策;
D.“观点明确”要求必须写出明确的观点段落;
E.“表述有理”,说明除了找对策层次,还要找积极意义层次,从而使启示更加有理论支撑,所以答案要书写对策和积极意义两个层次,500字绝对不多!
通过这两个例题,是不是发现题目的秘密非常多!我建议在考试的时候至少花费5分钟时间阅读题目,将所有细枝末节的问题弄懂,磨刀不误砍柴工。否则,题目都没搞懂,又何谈正确。
材料的指引

如果题目告诉“写什么”,那材料则告诉“怎么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们要熟练应用各种阅读技巧,具体包括“总分关系”、“逻辑词”、“并列关系”、“事例”、“总结法”等各种方法。只有透过阅读技巧看到材料的逻辑本质,才能够找出最有效的要点,紧密结合题干材料要求,写出正确答案。
下面我就简要介绍几种阅读技巧。
一是准确寻找总分关系。先看例子,寻找此段对策的核心句子。
例子1: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五大主要建设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并强调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应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这段总分关系比较隐蔽。如果不能很好的找出总分关系,则在找对策的时候会无从下手,感觉整个段落都是对策,在字数较少时就不能够有效抄写采分点。国务院的《……对策》往往不写,因为政策不是具体对策,政策的内容才是具体的对策。“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才是核心对策,简化后变为“加强保护与防治”,其后是“保护与防治的二级对策”,五大建设任务是完全并列的关系,均不抄写。“并强调……”与“保护与防治”形成对应,其总结句是“可持续利用”,前面是具体的方法。所以这段的核心是“加强保护与防治”、“可持续利用”。
可见总分关系对于理解文章结构的作用很大,所以是重要的阅读技巧。
二是善于发现逻辑连接词。在言语理解中,我们常谈到“四大关系”,即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在申论中,这四大关系对于理解文章结构和摘抄要点也十分重要。下面我举一个例子:
题目: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
资料4
T市晚报刊发了一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问题。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在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我从刘公铺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
这道题是“对策提出题”,属于“多层次题”中的一类。我们需要找到“问题层次”、“原因层次”、“对策层次”。上面这一段文字主要是“问题层次”。很多小伙伴找问题的时候发现问题非常多,远远超过了字数的承载能力,问题就是出现在了不能准确区分“问题层次”与“危害层次”,而根本问题是不能识别“逻辑连接词”。
例如: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
这两句话暗含因果关系,通过“这就使得”这个逻辑连接词串联,所以前面一句话是问题,可以凝练成“站点设置不合理,多辆公交车停靠”。后面一句话都是这个问题的消息危害,统统不是问题层次。同时在危害之中还隐含着并列层次,通过“而之后”这个词连接,如果是并列关系,那么就是地位相等的,如果抄写就都要抄写,试问哪里有这么多格子。
又例如:我从刘公铺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
这四句话显然是因果关系,通过指代词“这对于”以及因果关系词“所以”连接。指代词指代前面的问题,也就是“人行横道、过街天桥设置不合理”,前两句话又暗含着并列关系。指代词“这”之后是问题所造成的危害,因果连接词“所以”更明显是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准确识别逻辑连接词对于梳理文章层次和结构、排除干扰素材很有帮助。
层次的关系

众所周知,申论无论是看还是写都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宏观维度,但是同学们对于怎么细分、层次如何在阅读题干和材料中应用、如何写答案等问题却没有深入的理解。
我通过大量的练题,认为的给材料划分为6个层次,分别是“含义层次”、“原因层次”、“问题层次”、“危害层次”、“积极意义层次”、“对策层次”。“是什么”层次等同于“含义层次”;“为什么”层次包括“原因层次”、“问题层次”、“危害层次”、“积极意义层次”;“怎么办”层次等同于“对策层次”。
那么如何应用这六个层次呢?首先,要清楚的指导题干问的是哪几个层次的内容。其次,要将材料的大部分内容分清层次,就像是将各种蔬菜分类装到篮子中。最后,按照层次的分类进行概括和归纳。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的体会层次的关系,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
例子: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材料:
据某网站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时下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专家认为,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群体心理“亚健康”的表征。
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如果说跟风来自于人们对各类专家的依赖,那么,不难想见,这种“依赖”恰好凸显了当前人们的一种“预先失败”的窘况。文章中引用了英国学者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的相关阐述,试图把现代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这道题目是解释词语题,需要找出所有问题、原因、危害层次,并且将各层次的内容准确的写到答案之中。而这篇材料恰恰在区分3个层次的时候很有难度。我带同学们认真的分析一下。
先看第二段前两句:“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如果说跟风来自于人们对各类专家的依赖,那么,不难想见,这种“依赖”恰好凸显了当前人们的一种“预先失败”的窘况。”“预先失败”是题干的问题。“凸显”这个逻辑连接词很关键,它的作用是“等同于”,“依赖”等同于“预先失败”,所以“对各类专家的依赖”也是问题层次。第一句“来自于”是因果关系,所以“跟风”是“对各类专家的依赖”的危害。第二段剩下的部分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不再讨论。
再看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折射了”也是等同的关系,所以“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社会群体心理“亚健康”的表征”都是危害。第一段第一句是社会现象,不是重点。
上面这个例子来自于《2014国考省部级申论》第二题,对于研究清楚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帮助,大家可以做一下。
上面展示的仅仅是问题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启示层次之间的难点还有很多,例如对策与效果的区别、原因与问题的区别、主要对策与对策的区别等。但究其根本都是准确把握层次,从而夯实阅读材料的基础。练习方法

在谈申论联系方法之前,我们先探讨下申论与行测的区别与联系。二者的相同点在于言语理解与申论对于阅读方法和技巧要求都很高,而二者的不同则在于言语理解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出较为简单的文章结构,申论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看出更为复杂的结构层次。申论文章难度更大、层次更多。
所以,行测言语重在训练快速反应对应结构,申论重在训练精细化阅读能力。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完全领悟,精细化阅读正是需要这样的反复阅读练习。
谈到这里,我们便得出了申论的练习方法——求精不求多。如果复习国考,我建议同学们买好11年至18年地市级及省部级共16套真题,每套题目至少做3遍以上。如果复习联考,则购买本省及国考地市级真题,也要做3遍以上。
字迹的重要性

字迹对申论成绩的影响相对比较大,往往和分数呈正相关趋势。
第一,字迹清晰是王道。很多考生对申论考试有误区,认为申论高分必须配有一手“好字"。但是实际考场上,我们的卷面需要做到的应当是清晰,而非优美。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字迹清楚,便于阅卷人判分。
第二,考场不是书法比赛。“好字”是个目标,但是也存在误区。好字在申论中强调的是清晰可辨识,再这一基础上,所谓的好字才能谓之锦上添花。很多同学习惯于书写连笔字,即便写的一手“好字”,也不能带来高分。
第三,要在清晰与时间之间寻求平衡。申论时间非常紧,要是想写的清晰自然要一笔一划,但是时间并不允许,所以我们要寻找到平衡。同时,还要在不重要的地方适当放宽字迹要求,例如大作文的最后两个分论点的书写上,这里考官往往不会看太仔细,所以我们要加快书写时间。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给大家三点建议:
一.平时训练一定要使用申论格子纸,养成申论考场上的书写习惯;
二.如果学习周期足够长,每天坚持半小时练字,必定大有裨益。练字时更加建议正楷,而非行楷;菜头老师每天要求我们练字打卡,开始觉得很不耐烦,随着自己写的字看起来越来越舒服,自信心也慢慢提高,练字的过程也培养了心静。
三.在清晰辨识的基础上,注意书写速度。申论答题书写量大,一味求“美"而忽略书写速度则易出现不能按时完成答题的状况。所以需要大家在平时练字的过程中,除了注意框架结构,也要注意书写速度,以期更符合考场实际要求。申论小题方法分享

在第二部分已经将层次、总分关系等本质逐一阐述,在这部分我将讲解制定合理答案的方法。
申论为主管题目,因此答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市场上培训机构的答案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一旦答案指导错误,我们练习就会事倍功半。
基于以上问题,我建议同学们采用下面的方法制定正确答案。
第一步:首先自己充分阅读材料,反复书写答案,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第二步:找到至少三家机构的答案,详细分析。具体分析:哪里是文章原词原句有出处;哪里是答案编造的词;哪里是答案有,自己却没有的部分(是原词原句,不包含答案自己yy的词);哪里是答案虽出自原文,但自己认为没必要的部分。 要分析以上四个方面。
第三步:通过以上分析,在原文画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字词,得出自己答案缺失或多余的部分,从而得出完整的要点。
第四步:要点全了之后,再根据自己和答案的理解,来梳理逻辑思路。
为了正好的帮助大家理解小题做题方法,我举一个例子。
例题:“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资料3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的“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第一步:首先自己充分阅读材料,反复书写答案,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第二步:找到至少三家机构的答案,详细分析。具体分析:哪里是文章原词原句有出处;哪里是答案编造的词;哪里是答案有,自己却没有的部分(是原词原句,不包含答案自己yy的词);哪里是答案虽出自原文,但自己认为没必要的部分。 要分析以上四个方面。
第三步:通过以上分析,在原文画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字词,得出自己答案缺失或多余的部分,从而得出完整的要点。
第四步:要点全了之后,再根据自己和答案的理解,来梳理逻辑思路。
切记不能迷信任何一家的答案。
第一步:总结自己答案
这句话意思是通过水能形象具体理解柔的含义。一儒之柔的含义:1.是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中国的弹性、固有的柔顺性,不是软弱无力、废弃一切作为,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2.中国人等待忍耐的品格。3.塑造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侵略性。二水的特性:1.柔是水突出特性。2.以水喻道有古老传统,弱者道之用是水的柔弱,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3.水不定形正是道的品格。因此,水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意义是双关的,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向,让人们由此及彼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第二步:对比各个机构的答案
中公答案:
一、含义:1.水代表儒家的柔,是弱德之美;2.代表等待、耐心、忍耐、弹性、柔顺性的中国文化性格;3.不是软弱无力和废弃一切作为。二、原因:1.水符合儒家“道”的品格。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具有善良、柔弱、滋养万物、不争夺、聚集力量、不定性、善于变化等特性;2.水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喻道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领会“道”的内涵,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凸显道德品格。三、柔的意义:1.使中国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克服动乱;2.影响中国人与自然界、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3.影响中国古典技术的文化性格和取向,以柔克刚使其不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如都江堰体现了顺其自然的文化取向。
点评:1、尾句都江堰完全是例子,不用写。2、黄色部分是儒之柔的作用,这块我认为可以根据字的多少斟酌考虑。3、点找的不算太全,但还可以,逻辑我认为不好。
粉笔答案:
儒之柔:1.代表弱德之美,但不是软弱无力和废弃一切,而是柔中带刚。2.提现等待、耐心、忍耐、弹性、柔顺等中国文化性格与品性。   水的意像能够体味儒之柔:1.它符合道的品格,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向,具有善良、不争夺、弹性、灵活与变通等特性。2.水透漏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   从而:1.使中国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克服动乱。2.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3.使中国古典技术不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顺应自然,如都江堰的因势利导、巧夺天工。
点评:点漏太多,字数明显不够。逻辑不好。儒之柔的作用和前面那个答案一样道理。
华图答案:
观点正确,指的是以水喻道,通过了解水的“至柔性格”来理解中国文化的品格和内涵。1.水的意向是指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夺的包容性,没有固定形状而能随意变化的可塑性。2.儒之柔指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柔不是软弱无力,是具有柔顺性,能以柔克刚,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并克服困难,具有弱德之美,善于等待和忍耐,并影响人与自然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在技术层面表现为不违背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3.以水喻道有利于:确立存在论的意向,领会道的内涵;奠定道德论,凸显道德的品行。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谁,发扬以柔克刚的中华文化品格,与自然和谐相处。
点评:这个答案很垃圾,没有尊重材料原词原句,都是自己编造的词,15分也就5分顶天了。但逻辑我比较认同。
第四步:完善自己答案,去粗取精
这句话意思是通过水能形象具体理解柔的含义。一、儒之柔的含义:1.是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中国的弹性、固有的柔顺性,不是软弱无力、废弃一切作为,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2.中国人等待忍耐的品格。3.塑造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侵略性。4.使中国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克服动乱。5.影响中国人同自然界、他人打交道方式。二、水的特性:1.柔是水突出特性。2.以水喻道有古老传统,弱者道之用是水的柔弱,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3.水不定形正是道的品格。因此,水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意义是双关的,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向,让人们由此及彼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点评:我的答案基本把点都占全了,唯独少了儒之柔的作用,所以要补充上。补充之后,字就超了,需要删掉没必要的字。我的逻辑:先一句话解释一下,再说儒之柔含义,再说水的含义,最后说用水比喻儒之柔的作用和好处。当然,我的答案也未必对,但同学们要找到自己认为最佳的答案。
申论大作文——“1131结构法”

1.大作文段位与阶段
申论大作文在同学们眼里非常难,那么我就分析下各位同学大作文分析的原因。我把写大作文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天真小白人、狡猾的狐狸、老司机。
一是天真小白人。他们经常把申论大作文当做以前的高考作文,在复习的时候会抱着半月谈、人民日报学习,在写作的时候追求华丽的语言和复杂的辞藻。但是由于申论题目往往是倾向于社会实际,亦或是特别空的意识形态类的问题,与高考社会类的作文完全不同。
所以小白人在写作文的时候特别容易词穷,而且在各个段落之间出现很多论述语言的重复。小白人缺少整体思维的引领,在写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导致考试很容易写不完作文,即使剩余1个小时,还是在最后5分钟面临200字空缺的巨大压力。
在构思总分论点的时候,小白兔可谓是天马行空,大象蚂蚁无所不包,甚至都能扯到经济发展、人民幸福上来,但唯独不能结合材料的内容书写。开头结尾仅仅能用模式化的语言书写,分论点论述不得不摘抄非常多的原文,否则真的是没话说。
在天真小白人眼中,大作文是申论考试最难的部分!
其实这些同学真的非常可惜,可能老司机的点拨一下,让他明白申论的实际,就能轻松提高5分,也就能够顺利上岸了。
二是狡猾的狐狸。他们已经能够明白申论大作文的一部分技巧了,可以清楚的把大作文分为政论文与策论文。能够明白总分论点来自于文章之中。但他们的心中更愿意写策论文,因为在材料中可以找到很多的对策,加上自己的发挥,很容易凑够1000字。同时加上平时背诵的开头结尾,简直是完美了。
但是在遇到类似于2017年国考“以水为师”这样的题目的时候,突然****一紧,想爆一句粗口“what the f***”。这样的题目让我怎么写对策?难不成全篇谈宣传、落实?一下子想起了高中的积累和例子,东拼西凑的写了800字,可是最后400字怎么写?只能把前面的东西重新搬出来再说一次。
但是残酷的现实就是,现在这样的大作文题目越来越多了,出题者的目的就是不希望考生写太多对策,因为单纯对策无法看出考生真实水平,无法拉开差距。所以狡猾狐狸的方法越来越不奏效了,在目前考试之中也很容易跑题偏题。
三是老司机。老司机不但能够清楚地在原文中找出总分论点,保证作文不下二类文,还能够将政论文与策论文的技巧完好的融合在一起,写任何文章都能够先论述再提对策.所以遇到“以水为师”这样题目的时候也能够应对得当,先论述重要性,再提出必要的对策。
从小白到老司机的确需要高人的指点,我参加的一对一班,每周都练习一篇大作文,有时候菜老师拿出十几篇真题要求我们练习立意,这个过程就能锻炼出不偏不倚,不快不慢,“题好一半文”,这里的题就指的立意。
4.面试部分

之前事业单位面试很悲催,那天的第一个。而这次公务员面试也很悲催,198个人,最后一个,早上七点一直等到下午两点五十。其他考场的老师都准备走了,我们考场还剩两个人没有面试完,悲催吧。
先说下面试成绩,事业单位面试89.3分,这次公务员87分,第一次笔试落后10分攻擂成功,这一次守擂成功。

面试要不要报辅导班,我不知道。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报了面试辅导班有效果,理顺了思路,锻炼了胆量。但也有的人,就好像我这次的竞争对手,她一直在那里背,面试当天从早上背到下午,我听了半天,很明显的套路,辅导的痕迹太明显,所以分数不理想。
这里插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这次面试中有个某面试辅导班的老师,有同学认出来了,然后面试结束后我们惊奇的发现体检名单中居然没有他,更好玩的是他的面试成绩居然是第二名,分数一般。我们体检时拿这个事说了好久。所以,对于某些辅导班老师的水平,这次算是让我有个很清晰的认识啊。
我觉得现在公务员面试非常的反套路话,所以如果你没有政府工作经验,就去找个公务员或者面试高手对你进行单独辅导,我就是找了菜头老师这位大神,进行了一对一面试辅导,他能从政府的工作角度来之处我回答中不切合实际甚至假大空的地方,效果确实比辅导班培训的要更有特色。
另外,面试答题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在考试完后等成绩时,正好有几个考官在说这次的考试,我硬了头皮问了一个问题,第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问题,答几点能得高分。有个考官问我答了几点,我说四点。他说四点差不多了,该有的应该都有了。
所以,有些同学认为一定要全面,答得很多很啰嗦。其实把要点答出来考官心里基本上就有个分数了,说太多可能会扣分的。在平时练习时,多列个几点,然后每个点的内容和角度不同,语言组织也不同,相信分数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里说个技巧:
第一,因为我是下午最后一场,我进去的时候看到一个头发半白的老大爷估计累的不要不要的,于是我大声喊了声“各位考官好。。。”,那老大爷立刻抖了下,估计是被吓醒了。所以,对于下午场的同学,特别是那种考官要连续不停的面试一天的情况,进去时一定要声音洪亮有朝气,本身下午就比较疲乏了,再来个侬声细语的,考官自然没啥精神。所以,气势很重要。
第二,作为最后一个面试的,要有自知之明,人家考官听了一天了,什么内容没听过,什么样人没见过,不要耍小聪明说个没完没了,啰啰嗦嗦。声音洪亮,内容简洁,观点明确,速战速决就好。
我从进去到出来也就花了10分钟不到,我流利的回答了七分钟。虽然我还有很多观点想说,但是想想就剩我一个了,在这里没完没了不怕考官烦啊,再说那些考官都是领导,俗话说高手们十句话就能看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些考官都阅人无数,答完第一题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你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人了。所以,对下午场,特别是最后几个面试的同学说,简单明了,流畅解决是最明智的。这里不是说内容不重要,如果你是上午场,特别是前几个,一定要尽可能答得多而全,最好有新观点,如果你是下午场,每个观点简要罗列就好,考官又不是傻子,你想说哪些方面他们肯定知道,只要让他们看到你想到了就好。

最后,总结下面试:
第一,最好找个有政府工作经验的优质老师作为你的面试帮手,他们的工作经验会让你的答题内容更加的脚踏实地,如果真的要报辅导班,也去找个小班面试的,能让你少点套路话感觉,大机构真的不建议,随便拉个人就去当老师了
第二,一定要开口说,不要怕出错,任何牺牲表达流畅来换取内容充实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宁可简单罗列要点,也不要反复重复论述;
第三,注意面试时间点,如果你是上午场,特别是前几个,答题要内容充实,要点要多,观点最好有创新,如果是下午场,特别是最后几个,简单明了,速战速决,声音大一点更能让考官觉得你有精神,留下好印象。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点心得,写了三个多小时,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最后祝大家早日上岸!喜欢的请在文末留言我会回答~~
5.大家要的学习笔记

一 、资料分析
之前说过,资料分析是拿分题,通过大量的技巧性的联系可以拿到高分,原则上20个题18~20分钟至少对17个,15道题12~13分钟至少对13个。不要说这很难,说难说明你练得少,通过三个星期正确的练习,你肯定能做得到。而且要想拿到高分,必须做到!

资料分析的原则“先别算,看问题,找技巧,再列式”。拿到一道题,先别上来就算,看看问的是什么增长率?基期量?等等,然后再列式。

牢记11的平方到29的平方,以及1/6到1/19的百分数,至于原因,去看看一些参考资料,特别是在增长量计算上用得到。
从计算方法上来说,资料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直除法,适用于选项首位不同,商几答案选几,如果首位相同但第二位不同,分母保留前三位再除;二是比较法,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分母小,谁大谁小直接可以判定,如果都大都小,分子变化快,分数大,分母变化快,分数小。举例:45/370与135/712比较大小,135是45的3倍,712约是370的2倍,分子变化快,所以135/712大。
高频考点:需要牢记几个概念:增长率(间隔增长率,混合增长率,年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比重,基期比重,比重增长量,平均数,平均数增长率。公式我这里就不打了,很多资料上都有,每个概念应该都对应一个公式,明白他们的含义和公式,牢记并熟练运用。

说几个技巧:
1.增长量比较大小,一般用现期量*增长率比较,大的就大。这个方法能大大提高做题速度,减少运算。
2.注意问题中的时间段。如材料中给的是2010~2016年的数据,但问题问的是2011~2016的平均值,别看错。
3. 避免习惯思维。如材料问2016年比2014年增长了多少,应避免算成2016年比2015年的增长量。4. 注意单位,如闰年的二月有29天,一个季度是三个月,‰很多看成%等。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资料分析千万要细心,别眼瞎,要不费了时间还做错了很可惜。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每个题目都可以用排除法。当然,我达不到那个水平,只是告诉大家,排除法在数量关系乃至整个行测考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排除法主要有 大小(重点),奇偶(重点),尾数,倍数。

大小排除法主要用于多位数、年龄、余数、不定方程题目,关键提示词为“分别”“比”“各”“多少”等,特别是当遇到复杂的题目,题干又臭又长,主体多且关系混乱时,基本上考虑排除法的概率大。当问题问最大的时候,从最大的数开始带入。问最小时,从最小的数开始带入。
奇偶排除法:加减法中“同奇同偶为偶,一奇一偶为奇”乘除法中“一数为偶就是偶,两数同奇才是奇”。具体的解释,请看参考书。奇偶排除法主要用于求不定方程是ax+by=c,知道和求差或者知道差求和。

倍数特征和方程思维这几年感觉考得不多,可能比较简单,重点注意公约数,尾数为0,5的情况。

把选项一个一个带入题干去验证,也是不错的方法,特别是年龄问题。

然后是常见的应用问题:
比例问题
赋值:A=B* C,常用在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溶液问题,总盈利问题等
牛吃草问题:y=(N-X)*T,
常用在牛吃草问题,水管问题,资料类问题,排队买票进场等问题,该种类型题目最大的特点是题干有排比句。
行程问题:重要概念有等距离平均速度、相遇S=(V1+V2)*T、追击S=(V1-V2)*T,直线多次相遇:直线两端出发 (2n-1)S同端出发2nS环形多次相遇与追击 nS ,流水问题(漂流问题,电梯问题)
最值问题:“至少保证。。。。”方法:最不利+1      
至少。。。都。。。
方法:反向假设---加和---作差
排列组合:捆绑法,插孔法,插板法,错位全排列法,反向思维法
容斥原理:两集合情况,三集合情况            
除了公式,不明白的时候还可以用画图法。
方阵问题,植树问题,周期问题,时钟问题等等。感觉就是公式 背下来就可以。
熟练掌握两种解题技巧:十字交叉法或者线段法,                        
一个数乘以1.5等于这个数加上它本身的一半


有同学在学员群里私信我说数学题怎么拿份,其实对于数学题目,我觉得要求不用太高,65%以上的正确率就行,也就是10个推理大约对7个,15个数学运算大约对10个。
关键是要注意时间,没有思路要学会放弃,遇到不会的题目用排除法排除后,剩下的就靠运气吧。
其实我觉得这几年浙江考试挺坑的,越到后面特别是最后两道题挺简单,简单带入就行,关键看你有没有时间做。所以,数学题心态要好。不要因为数学而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后边的做题速度。

对于数学题目的复习方法,个人觉得你懂得每种问题的原理后,用公式套用就可以。分数低的原因一是没有掌握方法,二是没有反应过来属于哪类题型。还是那句话,做题不是拼数量,是多多找准技巧和方法。模拟题也好,真题也罢,找准每种题型用的方法就好。
再说,我这次考试数量关系也错了6个,当年的菜头老师数学错了9个,照样行测拿高分。所以数学题目不拖后腿,正确率说的过去就行,千万别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懂得“舍得”就好。

三.图形推理

对于图形,个人觉得这个东西的偶然性不亚于数字推理,状态好一眼看穿,状态不好明明很简单却看不破。之前,看到别人说多联系就会有感觉,我就买了很多书,也联系了很多。
练完后做题感觉挺好的,但考场上,时间紧任务重,思路也就没有了。所以,我就再也不相信靠做题多少来找感觉了,我们要相信科学。

对于图形推理,我一直坚持“质变与量变”(自创叫法)的方法。这个方法很麻烦,就是先看看各个图形的性质,再看看图形的数量,最后都看不透,再蒙。可能有人觉得这个浪费时间,只要脑子里形成了思维模式,感觉做下来也很快,没排除几条就找到答案了。下面,我详细解释下。
质变,我个人把它叫做性质变化,思考顺序如下
1. 图形长得都一样或者非常相似,考虑平移(顺时针、逆时针、上下左右、恒定数字移动)、翻转、旋转(顺时针,逆时针,90度,180度)。
2.图形长得相似或者差别不大,考虑缺啥补啥,线条加减、去同存异(去异存同),黑白点(某个数量相等,黑+黑=?,黑+白=?白+白=?)缺啥补啥考得比较多,主要有1.每个样式的图形出现次数相同;2每行或者每列都出现同样的一个图形;3某个图形在一个位置总是出现;
3. 图形组成凌乱或者数量规律不明显时,考虑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数量对称(例:左边数量是123,右边也是123)),曲直性(交点书,曲直数,一笔画),封闭性。一笔画是重中之重,请仔细掌握。

量变,就是数量变化,相信很多同学听说过“点线角面素”这种说法,我也确实按照这种顺序来做题。
1. 点: 线与线的交点(交点、切点、出头点、直线与直线交点、直线与曲线交点,曲线与曲线交点)
2. 线:直线数量、曲线数量、一笔画,多笔画
3. 角:直角,锐角。这两年都考到了角,所以这个要重点注意,特别要注意扇形现在可能考角,而不是曲直。
4. 面:封闭数量,多边形被切割,复杂的图形中含有规律的图形的数量(例:曲直构成的不规律图形中含有正方形或者三角形)
5.素:独立小元素,粗线条图形
特殊图形:封闭图形之间有无公共边,图形相交、相切,如果所有图形都有阴影,重点考虑阴影。

空间题很多同学都觉得难,我也举得挺难得,后来发现市面上的参考资料大体给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对面排除法,另一种是画边法或者箭头法。好好看看,仔细研究,运用熟练后这种类型应该不会丢分,毕竟这是必考题,要重视。

以上就是我拿到一个图形题的思路,有时能一眼看出,但更多地时候需要运用这种思维模式找到规律。最后补充三点:一是拿到一个图形题,先观察整体,后观察局部,可以答题猜出方向;二是九宫格图形,如果横竖轴都对称,考虑米字法;三是如果没有任何思路,就从最简单的图形入手,比如说“×”,可能考一个交点?对称?封闭?线或者点数量?然后慢慢找到解题方向。

四.类比与定义

类比和定义觉得没什么好说的。类比根据词性和词义找到对应项就好。定义就是找准”谁”(主体)通过什么“方式”或者“手段”,做了什么事或者达到什么效果。找准对应项就好。
重点强调下定义判断:1.最好把关键的主体、手段、效果用圆圈画出来,这样更便于查找;2.不对的选项哪里不对,最好也标注来,这样更容易用排除法,提高正确率。总之,定义和类比不能成为短板,是保分项。

五、翻译推理
题目的标志:“可以推出”“不可以推出”
这种翻译推理类的题目就是明白谁在前谁在后,谁推谁。搞明白了很容易,搞不明白就很迷糊。
基本推理公式有四个,相信很多辅导书上都有,这里在列举下,如果不明白,就那本辅导书好好研究,研究透了就明白了。
1.如果A,那么B:    A---->B (前推后)
2. 只有A,才B:B---A>(后推前)
3.A或者B :一真都真,全假才假。4. A 并且B:全真才真,一假都假

常考第一条和第二条,好好理解题目的逻辑关系是哪一种,然后找准谁是A 谁是B,找准之后写出逻辑关系。然后再看各选项,写出每个选项的逻辑关系,就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比如题目的逻辑关系是A--->B,如果问可以推出的是,那么选项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A--->B,如果逻辑关系很多,那么很有可能考一个总的逻辑关系,例如题目是A--->B,B---->C,正确的选项很有可能是A---->C。
当逻辑关系很多时,翻译时能串就要串着写,例如可以写成A--->B---->C。

还有三个公式也常考:
1. A---->B =—B---->—A,肯定前边必定可以推出肯定后边,否定后边才能推出否定前边。其他时候“否前”|推“否后”,“肯后|”再“肯前”都不成立。
2.   —(A且B)=—A或—B,—(A或B)=—A且—B
3.A或B为真,则—A推出B,—B可以推出A。即否定一方,另一方一定正确。

xjdata 发表于 2023-8-7 22:48:13

一、坚持。
其实很多人考公务员的目标和动机都不明确,或者跟风、或者家人压力,或者管制不顺心。所以每年考试报名的时候有很多人,然后缴费有一批人放弃,考试的时候还有一批人弃考,考完行测还有一批人下午就不去考申论了。以2019年国考为例,共有中央机关75个单位和20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录用1.45万余人,共有137.9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为95:1,最终,108万余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63:1。也就是说在缴费阶段放弃了30万,考试阶段放弃15万,还要考完行测下午不去的人这里没有统计,根据我的经验一个30人的标准考场,总有好几个上午人在,下午没有看见的人的情况,夸张的甚至空一片。其实真正坚持下来的也就80多万左右。


再来说复习情况,很多人是等到出招考公告后,开始选择岗位,觉得有合适的岗位就报名,再复习,每年国考公告是10月底出,12月上旬考试,省考参加联考的省份基本上也是这个样子3月20号左右出公告,4月24号左右考试。到考试也就1个月左右的时间,1个月的复习时间是真的不够的,不要被那些大神忽悠了,哪有什么轻松上岸的。并且很多复习时这个样子的国考考完,中间就是等成绩,如果没有进入面试等第二年省考出公告的时候再复习省考,周而复始,其实这种复习方式是最低下,因为很多东西过了三四个月就忘记了,等于又从头开始。也就说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超过一半。只要你坚持复习,你的竞争对手其实不多。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短板不一样,3-6个月为宜。要坚持下去,见过自己把自己关在家里两年最终成功上岸珠三角(尽管不推荐这种做法但是破釜沉舟精神值得肯定),也见过考了6-7年,就是不认真复习,至今一个编制没有考到的。


二、行测准备
(一)常识题:考查重点有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2012年考十二五规划2题,党情3题,经济2题,历史文化宗教3题,法律2题,科学科技4题,哲学地理各一题。
1.掌握各学科整体脉络。常识判断考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多个方面,知识点繁多,考生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经济部分: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等,如人文历史: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世界史,人文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法律方重点关注民法、行政类法规。
2.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而常识判断部分考查内容涵盖广泛,现在手机方便,我们可以利用地铁时间关注这些。
(二)言语表达与理解
这部分是行测大头,40题,不能轻视!言语怎么复习本来写了一大段,后来我都删了,其实这部分是靠语感的,有很多道理可以讲,但是我总觉得讲不透,感觉是没有办法通过文字体现出来的,就如同你真心爱一个人的感觉,语言是没有没有办法表达,只有行动。语言板块复习,我们就是要拿出高考那种方式,弄懂弄透常考的500-1000个词汇,多读多练,通过这种方式找到感觉!那种感觉来了,你的做题准确率,会飞速提升的!做题的时候注重你的第一感觉,不要改来改去,第一感觉是最准的!感觉的基础是大量的积累!(哪些是常考的词语,可以私聊,无偿奉献)
(三)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行测里面让人感觉最难的一部分,无论你怎么复习都会发现,都会发现在考场不做。其实数量关系真的很难吗!他应该是我们小学初中奥赛题目的一个难度!15题,应该有10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很多考生硬生生把这一部分放弃,我认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一种做法,想要考高分,你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部分,你做一张90分的卷子,怎么能够去和100分的相比。
这里需要我们去归纳总结,你会发现常考的题目大概也就只有30多类,左右,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知识点去弄懂,一个一个类型题目去突破,其实没有那么难,我可能是从小数学比较好,获得过全市奥数奖,所以做起来相对感觉还是比较容易,一题你的答题时间超过1分钟,果断建议放弃!说明这题你没有找到最好的方法。
(四)逻辑判断
图形题,不是我擅长的,一般只3-4题能够看出来,其它全部猜,这个复习可以找些资料看看,有一些基本套路和规律!
定义判断,做定义判断这个题,其实比较简单,就是按照定义去扣,抛弃自己固有的知识!一定要抛弃自己原有的知识!
逻辑判断,首先要有逻辑的思维基础。即要了解逆否命题的原理,并对逻辑语言能够翻译成直白的语言。然后按照逻辑题的解题步骤,基本上这些题是不会错的!
类比推理,应该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
比如第一题,这个考生选择B,然后一脸懵逼的问自己错了,是为什么!其实这就反映自己基础不牢有很大关系!前面不是让大家掌握500-1000个常见词汇吗?这里就是靠的一个基本功的问题,文学与文体的关系,散文是一种文体!如此简单的东西不清楚,还以为自己很有道理,呵呵。再说不是所有散文都可以称得上是文学作品。很多部分都是有相同!关键是练好基本功底!



(五)资料分析题
这个部分是我擅长,基本上20题,可以对20题,最多由于不细心错一两题!这些题题目其实都不算!



126.题我们先找到带括弧(含钟心)的地方,同比下降4.7%,降幅扩大1.3%,也就是3.4%。4.7+3.4,就很明显是D不用算,这题也很好找,看括弧。
127题10.7亿,完成产值417亿,明显是B答案。要细心一点,工业总产值675亿区别!细心一点
128题23.4/365.8,你就看长24/360,也就是2/30,然后再看成2/3,答案就很容易出来了,根本就不用算直接就看出来是C
129题,2015年顺差为57.7-34.8=23,进出口总额是增长4%,出口是增长8%,进口增长肯定就小于4%。所以我们能够很容易判断2014年,两者之差是小于23,也就只有D
18,也是根本不用算,这是我在分析,其实是可以看出来的。
130题,整个资料分析题最后一题最难,相当一4个小题。但是当我得出答案后,后面就不要看了。A答案很明显是正确的2015年增速14.3%,增速基本保持上年水平,也就是增速也是在14%,所以大于20%。后面就不用看了,不要画蛇添足,浪费时间。
都很简单基本上秒算!
三、申论
关于这个问题,我真的不晓得怎么写下去,我们可以去看看QZZN论坛申论板块和知乎上面,很多人在说自己是申论大神,你再去行测板块,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是行测大神啊,因为你让他做几个题,很容易就露馅了吗,话说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明白了,但是申论不会啊,弄一堆理论来忽悠小白很容易的,很多大神不靠谱,很多也被人揭穿了!说这事情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申论没有捷径,唯有多练,写多了就回来,我在机关写材料开始,也是被领导改的面目全非,现在大家也公认我材料写得好,基本上不怎么改了,什么原因一是握把了送材料的时间,一定不要显示自己水平高,提前送给领导,一定要踩着点!二就是多写啊孰能生巧,无他!
申论考的是我们处理文字材料的综合能力,国考180分钟,省考150分钟。材料大概有6000-8000字,非常多。
小题一般是概括题、分析题!其实说白都是从材料中,找要点。这类型的题评分是按照点采分,所以一点要简明,字数有控制,能多写一点是一点,切忌围绕一点重复写。要把握好文章里面关键字、关键词、关键点。要让改卷子老师一眼就看到!
前面说了多写多练,很多考生长期不写字,考申论的时候,手都酸的不得了。我的经验就是找30-50篇申论,然后抄上一遍,然后再来分析一些这些文章的行文机构,说白就是框架!
然后就平时积累:半月谈,人民日报时评应该就够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
你做完上面的工作,你就会发现你的申论也质的飞跃,最后你就是开始动笔写,真题写上20篇左右,可以找我帮你看看,修改一下,我觉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小题一般是概括题、分析题!其实说白都是从材料中,找要点。这类型的题评分是按照点采分,所以一点要简明,字数有控制,能多写一点是一点,切忌围绕一点重复写。要把握好文章里面关键字、关键词、关键点。要让改卷子老师一眼就看到!
前面说了多写多练,很多考生长期不写字,考申论的时候,手都酸的不得了。我的经验就是找30-50篇申论,然后抄上一遍,然后再来分析一些这些文章的行文机构,说白就是框架!
然后就平时积累:半月谈,人民日报时评应该就够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
四、面试
面试就看着个吧
怎么准备公务员面试并且拿到高分?在复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交流,复习资料最好的就是真题!

chaoji 发表于 2023-8-7 22:48:38

考公务员首先要知道公考岗位变化,下面我来给不知道的同学普及一下今年国考岗位的变化,准备接受悲惨的消息吧

今年有单位名称发生了改变,国税地税合并、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

国税、地税合并

6月15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及计划单列市的国税局、地税局正式宣告合并,36个省级新税务机构统一挂牌,标志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迈出阶段性关键一步。

国税地税合并之后会有什么影响?招录人数会不会大幅度降低?毕竟国税一直是国考大户啊,岗位数量接近国考一半。

2018年国考共有544个招录机关发出招录计划,共招录16144个职位,28533人。

2018国考各系统招录人数与职位数对比表:




根据2018国考招考情况,国税局延续了历年的传统,成为第一招考大户,其招录的人数为17701人,占招录总人数62%,其次为公安系统,招录人数为2081人,再次是海关,招录人数排第三。

国税62%的招录占比让大家感到焦虑和担忧也很正常。

国税、地税合并的影响

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对于考生而言,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没合并的情况下,因为国税营改增后业务量增加,所以编制比较多。合并之后两个税务机构职能重组,人员必然会大量溢出,因此人员减招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不可能完全不招,毕竟国家的公务员政策,各单位还是要不断更新新人的。

国家的这种政策从提出到具体的实施还要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考生需要随时关注政策的变化,加强了解。

那今年的招录人数会不会减少?

从各个渠道的消息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可能导致2019年国税招录人数有所减少,那将意味着考试竞争加大,上岸几率减少,国考的形势将越加严峻。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此外,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的影响

首先,银保监会成为一个部门,这预计在2019年招聘形式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两部门的往年考试内容不做大的变动的,比如还会考核行测、申论两门公共科目,对于部门的专业知识还是需要考核的,更多的不是像以往那样分专业考核,而是增加部门职能的专业科目来进行考察了。

其次,银保监会由2合成1,这从招聘人数上必然或有减少,这主要体现在招聘岗位的数量,这两个部门的人数要求肯定是有所减少的。

最后,就是大家更关注的职位发展前景。合并之后,各部门的职责更明确和专业,在晋升机制上也会有进一步的规划,比如监管干部3年一升,科员到副主任等等,不同级别直接的架构更明确些。

虽然说这两个消息听起来觉得公务员开始越来越来难考,只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准备。

大家也不必太过悲观,也是有好消息的。比如:不限制基层工作经历的岗位越来越多。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招录岗位设置愈加科学合理,不限制基层工作经历的岗位越来越多,因而越来越受到应届毕业生群体的青睐。国考市(地)级以下职位多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这些岗位多数不限制基层工作经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可以报考。
<hr/>现在说到备考,从现在距离国考大约还有120天时间,怎么合理备考呢
其他答案里有很多大咖都有讲知识方面的,我就不重复了,我从个人备考时间和态度上说一下吧

考公大家肯定不是上学就是上班,全职备考的比较少,首先工作的要摆正心态,高效工作。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去喜欢它,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高效利用工作时间,把所有工作相关的事情都在8小时之内处理好。

其次,清空自己,凝心备考。下班或者下课后后清空白天工作中的所有琐碎与烦扰,找一处安静的所在,按部就班的开始自己的学习备考。

第三,坚持不解,绝不动摇。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对很多人来说,坚持一周两周可能没问题,可要是2个月半年,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成公的几率本来就很小,就是那很小的一部分坚持下来的人,最终成功了。

第二大点是:
行测申论,缺一不可。

很多考生都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公考成败,全在行测。花大量时间复习申论,成绩可能不升反降。相信不少考生都遇到或听说过这样一种情况:第一次裸考,申论考了50多分;第二次,花费几个月时间认真复习,还花大价钱上了公考辅导班,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只有30多分。就此得出结论:公考成败,只在行测,与申论无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申论成绩不仅可以通过复习有不小的提高,并且与申论密切相关的是笔试之后的面试,复习申论的同时也是在为面试打基础。我们见过这样的两个考生,第一个考生:行测80分,申论30多分;第二个考生行测40多分,申论70多分。两人同时通过了笔试进入面试,结果是毫无疑问的:第二名考生通过了,而第一名考生铩羽而归。通过这个极端案例,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申论复习的重要。

肯定申论,并不等于否定行测。行测和申论都很重要,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劣势,合理的分配有限的时间,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你是文科出身或者平时从事的文字工作,相对来说文字能力要强一些,花在行测上的时间可以多一些;如果你文字能力少有欠缺,那么就要在申论上多花一些时间。总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量身定制复习计划,切不可重行测,轻申论。

第三大点是:
时间计划,量身定制。

作为不是全职备考的人士,时间的宝贵毋庸赘言。那么如何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备考呢?大学生同学的有效时间包括可以在下课后的时间和周末(可能每个人的时间会略有不同,我们就取一个折中的时间来说明),下课后的有效时间8:00——10:00;周末给自己一天的自由支配时间,剩下一天的有效时间,假设一天有效率的复习时间是8小时,那么我们每周的有效时间为:18小时。

这里给出大家一个比较详细的时间安排,供大家参考——

每周一做一套行测真题,严格按照时间作答,做完后对答案,对各模块的情况有个大致了解。

周二到周五,每晚划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分模块对试卷进行分析,查漏补缺。申论每套题的作答时间是150分钟,可以放在周末作答,作答完了之后认真分析,分析试卷的材料选择、问题设置、作答技巧。

周二到周五,每天可以抽出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做申论积累,看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材料或节目,还可以再抽出一年时间看看做过的申论真题,看真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适当的调整,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难的不是计划的制定,而是对计划不折不扣的执行。

下面另分享一则在职考公人员的备考时间计划,值得参考!

第一个时间段:晚上。晚上8:00-10:30,两个半小时。关闭手机,做一套试题或者纠错半套试题。晚上不要喝酒,谢绝应酬,关闭手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暂时处于闭关状态。每天2.5个小时,三天时间可以做完一套真题,并完成纠错提高环节。不要间断,这样30天,你可以完成10套真题!如果你全力以赴,一心一意,那么提高是迅猛的,变化很可能是质的飞跃。考上公务员是小事,如果你养成了每天晚上8:00-10:30这两个半小时专心在正业上就不是一件小事了。我也知道这样做极难。难的是专心,难的是恒心。我相信,不少人在公考的激励之下,最少也能做到一个月-三个月。如果能坚持半年、一年的,那都是高人了。

第二个时间段:双休日。四周,至少有八个双休日了。给你两天处理俗务,还有六天。每天可以抽出五到八个小时了。在职的考友,缺乏大块的时间,所以双休日的需要珍惜,可以把平时发现的问题集中到这个时间段来突破。

第三个时间段:上下班。在城市的上班族,上下班坐公车,来回大约有两个小时。这个时间怎么不利用起来呢?我推荐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背名言警句,不要背多,一天只背4-6个!多了你也记不住,相信我吧,记住了也是假的,马上就忘,考场上根本用不上。先熟读这个名言警句,再背诵。再思考它的原义和引申义,揣摩这个警句用在什么环境下能收到好的效果,什么情况下勉强可以用,什么情况下最好不要用。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想像你可能使用这个名言警句的场景,渐渐身临其境。等你把这两三个名言警句消化七八成熟了,车也到站了,岂不挺好。不要贪多,细嚼慢咽,细水长流,就按最低的限度,一天4个名言警句,30天下来你也可以积累120个名言警句!有这一百多个名言警句垫底,考场上还不用上两三个、一两个,还不比别人多考四五分、两三分?你有自信了吧现在?

其实呀,最好的考公方式是辞职或者实习期专业备考。如果不满意现在的工作,相信自己迟早能考上公务员,或者这一生非考上公务员不可的,干脆辞职得了!破釜沉舟,背水一阵,哀兵必胜。

但并不是谁都能做到这样。但是能做到的是:请假。平时和单位的同事、领导关系不错的话,公考前单位也开绿灯,请假得以闭关复习。在职考友们如果请假一个月有困难,一周总是可以的吧!加上双休日,就有九天专修的时间了,也不错了。条件总是自己创造的,为了更高的目标,甚至不妨编一个假话,就说自己亲戚生小孩、闺蜜结婚啊等,这叫方便妄语,可以说的。不建议说自己家人生病了这样的借口。

除了以上四类时间,对于那些晚上效率不高、或者希望更加努力用功的考友们,在这里再介绍第五种时间:

晚上10:50睡觉,早上5:30起床。可以睡6.5个小时;5:45——6:30可以学习45分钟,6:45睡觉,睡到7:30,起床,吃饭,8:00去上班,9:00到单位。由于睡了一个回笼觉,上午不会困的。当然这个时间不是固定的,大约是个人习惯的起床时间提前两个钟头,其中一个小时学习,一个小时睡回笼觉。其中各留十五分钟为洗漱、发呆等时间。

寺院的僧人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床了,日复一日。我们做不到那样子,但是为了成公的目标、为了父母的期盼、为了孩子的未来,甚至为了将来自己所服务大众的福祉,自己现在辛苦一个月又如何,有什么大不了?趁着年轻,身体还扛得动,付出一点呗!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将来,你自己就会为自己而自豪。

必胜公考网-公务员培训视频教程_面试笔试培训班_公务员网络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这是18年国考行测真题解析课,省部和地市试卷真题都有视频讲解,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需要行测、申论知识导图,2018年30省市职位表、专业对照表、的同学关注我,私信发给你~笔芯

ghgh456 发表于 2023-8-7 22:49:32

建议从大三的暑假开始准备。
先准备12月左右的国考,正好暑假2个月+开学3个月。时间足够。现在的国考对应届生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你去看去年国考的职位表就知道了,绝大部分岗位都只要应届生。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如果失去了这次机会,以后想考就难了。

http://picx.zhimg.com/v2-ab080a9be1b0a3a88122d7cc92a2bf4a_r.jpg?source=1940ef5c
国考结束后,第二年4月还有个多省联考。这个也是非常好的机会。个人感觉省考比国考要简单,职位待遇也不比国考差,所以不要吊死在国考这棵大树上。
想回家就业的可以考虑这个。
另外,我建了个QQ群(824891061),欢迎大家进群交流(验证消息:知乎)
一、我们为什么要考公务员

在回答如何有效准备公务员考试之前,我认为有必要理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成为公务员这个问题。


考公务员往大了说。就像达康书记那样,一心一意为了GDP,成为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
咱只是个平凡人,就往小了说。
成为公务员有什么好处?
工作稳定!工作稳定!工作稳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这个发展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随时都可能会破产。而政府是不会破产滴。公务员只要不犯政治上的错误,工作都是铁桶一块,国家养你到老。放眼职场,除了公务员,没有第二家。
工作环境好。政府大楼大家都去过,工作硬件水平怎么样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福利保障相对较好。这里的福利仅仅指的是五险一金这些保障类的福利,不包括工资啊、或者已经绝迹的不正规的福利。公务员五险一金都有,据我了解,在企业,每个月买养老保险都要1000元,还有什么住房公积金的,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
社会地位较高。无论是腰缠万贯的企业老板,还是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对公务员都是很尊敬的。别看有的企业老板,开着凯迪拉克,到政府办事,见到公务员还是好烟伺候着。见面都很客气。试想,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哪个老板会对你这么客气?
可以回家。这一点其实很吸引人。我们可以报考家旁边的单位,下班后随时可以回家吃上妈妈烧的美味饭菜。你去大城市上班,能有这个福利吗?
其他的好处。有待补充。
成为公务员有什么坏处?
工资不高。中部地区,一年的收入5-6万。副科要高2万左右。这样的收入说实话,不算低的也不算高的。接受不了这个工资的,就不要考了。想要高薪的,可以考苏南和珠三角的公务员,那里的公务员一年都有20w左右。还是很不错滴。


东部省份基层3K+,感觉在小县城活得还比较滋润,但也就中等略偏上的水平。省级机关普通科员月薪不足5K,而该省会所在城市平均工资要差不多6K,而且新人加班多、公务员也没有加班费的,个人感觉不买房生活还凑合,买房的话生存蛮困难的。至于国考岗位,我也有很多朋友去了某部、某委,科员、副主任科员五六年,工资也不足5K,在帝都生活还是挺艰辛的。至于所谓的灰色收入、超高福利待遇,没有福利分房,没有年终奖金,如果单位食堂、一年发一次的劳保用品都算的话,那我真的就呵呵了。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这个越到基层单位,越有明显的感觉。基本上就是上面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用自己动脑子了。反正人勤快、听话就行。
工作比较枯燥。繁琐。每天到办公室都是那些事情,收文件,写材料,下村,文明创建,扶贫之类的。顺便一提,现在的乡镇扶贫办是非常变态的部门,事情多的要命,加班加点是常态。其他的部门都还可以,扶贫办就不要去了。
其他的坏处有待补充。
其实说到底。我们为什么夜以继日的看书做题?一是在社会上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明白风里来雨里去的辛酸,明白被人呼来喝去加班生活被扯得七零八落的无奈,极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二是不希望从事一份看不到前途,机械单调的工作,浪费自己的青春光阴。


OK,你们看到这里,我想应该已经有答案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总之,公务员这份工作,算不上特别好,但也不差。
公门深似海,入行需谨慎!
二、公务员考试好不好考?考什么?

公务员考试一般的会竞争比例平均在30:1左右,淘汰率高达99%。可见,要考上公务员也确实不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在你的这么多竞争对手当中,很多人只是将公务员考试当成多了一次就业机会而已,并没有太多用心准备的,可以说,在这30人当中,真正用心准备的可能只有5人,所以说我们只要用心准备考上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个人感觉比那些外企、名企招聘还要靠谱。一个名企的职位,招一个人,投简历估计也有上百人了,这还算是少的。而且还要经过五轮六轮甚至七轮的面试。还不排除里面的关系户、学生会主席、名校背景等让人无奈的条件。至少,在公务员考试中,只看分数,不看背景,是非常公平的。

http://picx.zhimg.com/v2-d4bf3f8ae4bf237f26525e8b23b93e62_r.jpg?source=1940ef5c
公务员考试考什么?
万年不变的行测和申论。
到哪里去考公务员,都是这两科。
难吗?难也不难。公务员都考了这么多年了,行测和申论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在里面。多花些心思,就一点都不难。就怕天天没事想着考这个考那个,担心这担心那,真正复习的时间倒是没花多少,那想考上就难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很多人说“我要考公务员”,然后就慌慌张张买一堆公务员参考书,或者是报个死贵死贵的班,跟着大家每天起个大早跑到教室看教材、刷题,今天做了55,练一段时间上了60就感觉自己有进步。不过他们自始自终没有思考过:“人家到底要考啥?”。他们思考过的仅仅是“卷子上都有什么题?”,从来不是“卷子为什么这样出?”。
可是这个问题都没想过,你还考什么考啊?人家考你的目的你都不清楚,盲目准备。人家想考察你什么你都不明晰,如何回答?
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恰恰是每个考生,甚至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人害怕与众不同。高考时候你这么做没问题,10个人参加考试,最好的3个去985、211,3个普通一本,2个普通二本,剩下2个也能上专科。但对于录取率动不动低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比一的公务员考试,随大流不是主动作死?
考公务员,四处奔波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集中考试,住高价宾馆、吃高价餐更是常事。从14年10月国考报名,直到最终上岸,我都在奔波于各种考试场(谁让我国考没考上,活该)。在深圳住过一晚480的单人间,吃过每盒二十的盒饭,坐过只有人均一百平方厘米的地铁,拉着行李箱进考场。。。。。种种艰难不言而喻。没办法,谁让你选择了这条路。


三、介绍一下本人为什么要考公务员

我考的是安徽省考,岗位第一名,被录取为一名乡镇公务员。来上班之前对这个职业有太多的幻想,幻想着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啊,钱多事少啊,幻想着自己的前途啊什么的。不过现在想想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作而已,优点就是稳定,工资中等偏上的水平。
(吐槽:幸亏考的是家乡的乡镇,要是异地的话,不建议。最近轰轰烈烈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实在头疼)
我当时的分数是行测73.7,申论74(安徽省考)。 我之前也参加了一次广东省考(行测73.5,申论70)。
附上成绩图片一张

http://pica.zhimg.com/v2-6a668fdf541a92c3330cc4e65eb20940_r.jpg?source=1940ef5c
公务员有个好处那就是工作环境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公家单位,财政拨款还是很充足的。这是我的办公室,一个人一间办公室额。



顺带一题,绿色的车子是我的小电驴,雅迪X战警。下村神器。谁用谁知道。
安徽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中部地区。经济不是很发达。如果你想回老家工作,发现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之类的,就没别的合适选择了。小企业小工厂没法去,工资低,拖欠工资,就业环境差,赚的比公务员低,付出的比公务员多。我大学毕业之后也在省城合肥找过一些工作,不过由于自己的专业比较差,学的是公共事业管理,找不到比较合适的工作,工作死忙死累还死不赚钱,于是下定决心考公。
四、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

要尽早准备!现在的行测申论不是一个月就可以搞定的了。内容呈现越来越系统、繁杂的趋势。
千万不要学下面这位同学。


有的人会问准备多长时间比较好?理论上讲,时间越长准备的越全面、效果越好,注意,这个建立在你能学的进去的前提下。有的同学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备考公务员,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战线拉的太长,让你天天在自习室备考公务员,而放弃很多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说实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我建议备考时间在半年为最佳。每天学习时间保证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每天都坚持学习。不要小瞧水滴石穿的力量。持之以恒,无事不成。
备考三个月也可以,这时候每天学习的时间要控制在5个小时左右。
复习的时间分配:行测和申论每天都要学。如果你一天有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那么行测学2个小时,申论2个小时。千万不要把申论的时间压缩完了,重行测轻申论,最后后悔的只有自己。
我有个同学这次行测73分,可是申论只有59分。屈居岗位第二。只能遗憾来年再战。所以,得申论者得天下是很有道理的。
五、申论如何复习?(74)

我想很多考生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认为申论是一种很神秘的考试,没有标准的答案,没有具体的判分标准,除了知道答题时间和每一题的分值之外,对于这个考试真的感觉摸不透。
事实上,申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每一张申论卷子都是大篇大篇的文字,每次都要写很多很多字。这对于很多上班族或者玩了很长时间的大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的。
我认为学习申论该吃的苦还是要吃的,再苦也就这一两个月,考上了,就再也不用看这恶心的玩意啦。
这是我的申论复习干货:
马特拉齐:从59到74分:申论学习经验分享这是QZZN上某位博士参加国考后的感受。
我的申论竟然只有45分,这个结果让我很惊诧,也导致了我基本上应该无缘复试了。要知道我的博士研究专业就是土地经济,论文方向就是中国城乡土地所有制转让问题。申论我甚至是提前交卷的。字迹工整,全篇没有一处涂改痕迹。所以很受打击。郁闷是难免的,因为我对申论的估分在60左右,也因为我在申论中所写的文字,基本上就是博士论文和在国内外发表文章的浅显缩写版,并且有意识地以政策研究室小职员写报告的心态和文字来行文的。而且,我放弃了英国年薪54万的生活,万里迢迢跑回国,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报考,以实现自己心中的信仰,但结果确是这样,这结果就自然令人无比沮丧。

什么是申论

现在的申论考试,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模拟公务员工作实务考查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即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尤其需要正确的、整体的、系统的申论观的支撑。
攻克申论需要树立正确的申论观。所谓申论观不是某个具体的技巧,某个具体的思维,更不是某个具体的表达,而是申论唯物观、申论辩证法和申论想象力构成的整体观念,是对申论的整体把握。
考生困惑之一:到底什么是申论?好多考生会说申论和语文差不多,又不太一样,是一种写作考试。好多考生对申论的考试性质理解不了,也就导致在根本上面出了错误,那再怎么复习申论也是徒劳无功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申论考试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申论是一种考察文字处理能力和情商的考试。怎么考察文字处理能力:大篇大篇的材料,你必须概括出简要条理清晰的话语,这也是申论很多题目要求条理清晰的原因。怎么考察情商:出题人将自己的本意隐藏在材料和题目中,并给了少量暗示,如果你能够揣摩到出题人的本意,那么这篇申论你想不得高分都难。
申论教材选择

当前申论辅导书不可谓不多,申论理论五花八门,申论技巧眼花缭乱,评价这些东西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只有一个,即有效性。
就是这些方法能不能帮助你在申论考试当中拿高分。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申论答案秉承的不是真理标准,而是阅卷权威标准。所以,备考的重点不是把申论当作学术研究,而是根据阅卷时的权威答案,反推解题思维和思路。
有同学,问我,有没有什么教材推荐?
申论小题,我建议大家买一本申论万能宝典。





强烈推荐,申论万能宝典

钟君编的申论万能宝典写的非常不错,上面将申论小题的答题思路讲的非常透彻。
有人经常会问我,钟君的申论万能八条是不是阅卷老师厌弃的模板?学这个可以吗?
我的回答是:申论万能八条就好比一个理科公式,我们都知道牛顿第二定律是F=ma。但是,让你直接把这个公式用到力学题目上的时候,你就会就发现,直接用公式根本解不了题,还要自己多思考,结合题目实际去求解。申论万能八条也是同样的原理,你直接拿来用,肯定是死路一条,但是如果你动动脑子,结合题目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那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


我在提出对策的时候,都是根据申论万能八条来的,自我感觉自己提出的对策思路很清晰,而且采分点非常全。
申论最根本的技巧--“抄”材料

申论最根本的技巧就是巧妙的“抄”材料,有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这里更倾向于称之为“述”材料,防止考生将“抄”材料曲解为照抄原材料。“述”材料是通过分析加工概括和阐述材料,要准确阐述而不作自己的创新和引申。“述”材料绝不是照搬照抄,绝不是教条僵化地死抄,更不是毫无目的地乱抄。一定要学会梳理、归纳、提炼和加工。要从宏观上把握材料的内在逻辑,善于从具体的材料中归纳出抽象的观点。答案要力求高度概括和精练,防止琐碎和零散。
申论小题主要以摘抄材料关键词为主,推理分析为辅,答案最好都要严格根据材料,因为只要你抄的仔细、全面、具有概括性,能让考官发现你是根据材料作答,但同时要注意不要照搬照抄句子,应该抄关键字、关键词。千万不要自己去造词,阅卷老师一旦找不到原词,分数就没有了
我给现在的申论考生区分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花时间备考的,但是备考比较盲目,不上路,考的分数最低,甚至不如裸考的。第二层次,裸考的,申论全是抄材料,虽然无法得高分,但因为材料当中隐含的采分点,分数也就中规中矩。第三层次,认真备考,且方法上路的,这类考生分数最高。
可见抄材料的重要性!


申论高分根本原则

“和而不同”是申论高分突破的根本原则。很多同学作答,动不动就是“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的都是国家领导人说的话,现在申论阅卷最讨厌的就是考生说不着边际、不动脑子的大话、空话、套话。十个考生里有八个都这么写,你跟别人比?创新在哪里?自己的话在哪里?自己的思考在哪里?这样的写法,太过于“和”,而没有“不同”,当然得不了高分。
很多同学总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不休,总是忙于学习那些微不足道、琐碎庸常的小技巧(例如纠结标点符号到底占不占格字、字写多了怎么办?该不该分段。纠结来纠结去,耗费大量时间。),总是忙于生硬背诵一些官样文章,却不去深入总结申论应试规律,不去提炼最核心的应试方法,不去锤炼自己的思路视野,在申论备考中,你每天要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就是提升你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这可能很空洞、抽象、困难,但却很重要。备考申论,一方面要靠平时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锻炼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要靠对规律的揣摩和技巧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大于前者。
申论练习提示

要使劲琢磨申论题干。题目要我们答什么,我们就答什么。该答的都要答,不该你答的就不要答。眼神放精神点儿,扣题目中的字眼,千万不要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要养成下笔不涂改的习惯,不是大的问题都不要动。
申论答题一定要“全”。这个全,一方面是内容涵盖要全,这个不难理解,材料当中的采分点要全部写到你的答案里面去;另一方面是思维要全。就是我们看待问题,既要看到问题的表象,也要考虑到问题的实质,要公正客观的评价问题,学会辩证性分析,防止偏激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既要克服弊端,也要发扬成绩。
要做申论而不是刷申论。有的同学还抱有这样的想法,要不要一天练习一套申论。很头疼,一天一套申论,首先非常累人不说,而且也没有那么多题给你刷。申论要想提高,平常一定要做题,把这一套题研究透彻,而不是刷题。
申论答题一定要注意简洁,题目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比如问“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就回答原因就可以了,不要乱盖帽子,帽子又不给分,是按点给分的,写了的话,无疑是废话。写帽子也伤神,而你答出的要点则必然减少了。
对于很多同学来言,申论总论点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而分论点和总论点又是相互依托的关系,一个为大纲一个为分领,必须逻辑严密。而很多同学都把它们写的互相脱离了。甚至部分人的分论点没有针对问题发生的根源实施,无实施主体,也无客体,论证缺少力度更是大问题,要破解这个困局,一是要多写,二是要多思。
很多理论说申论得分的重点是在于小题,而大作文则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我对此不置可否。只能说大作文学习起来的难度要远高于申论小题,所以很多同学有一种畏难情绪。如果说申论大作文满分是50分的话,大部分同学的申论大作文只有20分,而很少的人能够到30分甚至是40分。如果你申论大作文有35分,别人是25分,你一下子就把别人甩开了一条街。10分的差距,足足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申论审题十分重要

申论的审题非常重要。很多同学就因为审题匆匆忙忙的,没看清命题人的要求,就作答,结果是白忙一场。下面举个例子。
【2013国考卷】“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请注意啊,你可千万不要去给定资料2当中找答案,应该去所有材料找答案。稍微不细心,这题可能就栽了跟头。
申论考试该如何控制做题时间?有没有什么做题顺序?

国考申论的答题时间是180分钟,省考是150分钟。在这里我不会把每题的答题时间限制死,我给一个灵活的答题原则。必须要给大作文一个小时的答题时间,小题目尽自己最大的速度去完成。有这么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平时申论大作文懒的写,上了考场的时候就出了问题,发现自己的申论大作文竟然做不完!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
做题顺序:先看题目,再看材料。现在的申论材料都非常长,七八千字,要仔细看完申论材料没个20分钟恐怕是不行的。建议大家先看题目再看材料,这样做题针对性更强。
一、请根据材料1-3,指出分享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20分) 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像这样一道简单的申论小题,其实只用看材料1-3就可以了。不要傻乎乎的去看全篇材料。
申论小题十分重要

申论小题不同于申论大作文,大作文的主观性较强,而申论小题虽然也是主观题的形式,但是申论小题的采分点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你只要答到这个采分点,这个分数你就拿到了。这就很像数学考试,只要你把答案算对了,分数就到手了。
有的同学对申论小题重视程度不够,毫无疑问要吃大亏。因为你漏掉的一两个采分点,就要被别人甩出去2-3分额。公务员考试2-3分是什么概念?有可能你差0.5分就会与你理想的岗位失之交臂。
申论小题无外乎单一性概括题、综合性概括题、分析题这几种题型,每种题型都有固定的套路。只要把套路练会了,申论小题很简单就能拿分。
申论答题一定要注意简洁,题目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比如问“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就回答原因就可以了,不要乱盖帽子,帽子又不给分,是按点给分的,写了的话,无疑是废话。写帽子也伤神,而你答出的要点则必然减少了。
申论大作文该如何复习

1.积累申论素材多写多练
平时养成积累申论素材的习惯,自己动手多写写作文。莫要平时一篇作文都写不下来,就指望着考试会写的下来。
素材怎么积累?建议看看人民时评。这里面的文章表达时政都很不错。当然这些文章和真实的申论大作文又是另外一回事。关键还是看你自己怎么思考。
1. .很多同学在对申论还不是很了解的前提下,病急乱投医,花大量时间看新闻联播,看杂志,实际上效果微乎其微。
2. 申论素材的文章并不是申论的大作文,如果盲目套用,就会水土不服。
3. 申论素材一味贪多,人民日报、半月谈、新华网一样不少,结果学起来是走马观花,反而什么都学不到。
申论素材可以参考我总结的这些:申论论据总结
举个例子。
也要看到,曹德旺的访谈带有较强的个人感受,但确实从企业家的角度,触及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劳工成本升高,税收负担过重,落后产能过剩,金融和房地产挤压实体经济……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也是改革的刀刃所向,需要政府和社会深刻思考,务实解决。上面这段申论素材。我们完全可以提炼出这句话:“劳工成本升高,税收负担过重,落后产能过剩,金融和房地产挤压实体经济……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也是改革的刀刃所向”
你可能要问,这句话有什么用?
比如2015年联考申论,这题。
(四)给定资料7中的“归零”说法,耐人寻味。请你依据自己的心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观点正确,思想深刻;(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3)思路开阔,条理清晰;(4)结构紧凑,语言流畅。如果你做过2015年联考的申论。就知道这篇申论的主题是通过归零,寻找中国经济在转型期的突破方法。
这时候我们总结的这句话就可以放在申论大作文的开头了。这样就显得非常牛比。
2.注意答题的格式
特别是小题目,一定要分好层次,一点是一点,别让老师费劲去找答案,让老师看得爽,老师在分数上也会让你爽。
3.卷面上字体一定要整齐
我的字是非常丑的,每个人都这么说,但是字的好坏并没有影响我的成绩,因为无论高考还是公考,我的卷面上字体是很工整的,别人看起来虽然字不好看,但是读起来不费力,清清爽爽,而且我基本上不删改,有些错的字也只是轻轻划一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揣测一下改卷老师的心理就明白了,如果你是最开始改的那些卷子,老师可能还有心情好好看看,如果是最后几天,哇,老师看了好几天了,对着屏幕看,眼睛都看花了,看什么卷子都一样,突然来了一份字特别小或者脏兮兮的卷子,你觉得老师会给你高分么?

另外,我的微信公众号经常会更新申论素材和论据,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马公考加油站)

六、行测如何复习(73.7)

行测是压力测试,没人能够将题目全部做对,它的核心观点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拿最多的分数,合理的取舍是很重要的,一切的战术都是围绕这个观点,包括我们自己的复习时间,如何在几个月的时间获得效率的最大化。


90%的同学行测题目是做不完的。这提醒大家:行测一定要把能做的题目要做对,不能丢分的地方一定要认真做好,要懂得抓大放小,对于那些明显就是很难的题目要果断放弃。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和时间,这样行测就会有质的提高
这是我的行测复习干货:
马特拉齐:从60到73.7分:行测复习经验分享行测需要一个大整体的思维去理解。行测由言语、判断、数量、常识、资料分析这五个部分组成,但有了大题量和严苛的时间限制,就使得各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前面的部分做题顺利与否,是否预留了足够的时间,会对后面的做题,也就是对全卷的分数有关键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与节奏,并不断模拟练习必不可少。
做完一套行测真题之后,不是说统计完分数扔掉就算了,必须认真分析自己为什么做错,认真做好错题记录,我做完一套行测需要2小时,分析完一套行测需要3-4小时,可见其重要性。平时做的行测题,有的是蒙的,有的题是没有百分百把握选对,有的题选对了不代表你一定会做,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题一定要认真理解,做到弄懂弄透。
行测的题如果大家一两分钟内快速扫描都得不出个结果的话,就要果断蒙一个,毕竟,公考是抢时间的游戏。小白就不知不觉在一个难题上死扣了许久,恍然走出来,才发现已经中了命题人的陷阱了,良好的做题节奏全无。行测基础打好了之后,就要定时定量去练习真题。模拟题请扔到一边去。行测考试时间是很紧张的,我们不可能考到100分,目前我也没有看到哪个行测能考到100分的,90分的少之又少。我们要做的是节约时间,每个模块控制好时间,会做的题就加快,不会的就跳过,一道题一看就无从下手就果断蒙。将自己会做的题目都做对,成绩是非常可观的。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可以说是整个公务员考试当中最难的模块。考点太繁杂了。
行程问题、排列组合、几何问题、牛吃草、溶液问题、统筹问题... 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啊。所以复习起来感觉很费劲。
虽然这个模块占的比重不高,现在的国考省考最多15道,最少10道题,分数好像并不高,但是这部分拉分非常厉害,复习的好的,数量关系几乎全对,复习的不好的,数量关系几乎全蒙,差距可想而知。
很多人说数量关系特别难,做了也是白做,学了也是白学,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首先我们要认识数量关系:有简单题,有难题。
数量关系当中有难题,同时意味着也是有简单题的。我们需要对它们做出两个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我们要把其中简单一些的题一定要认真做完,把那些复杂的题目一定要果断放弃。所以我建议在公考考场上,做一半数量关系,蒙一半数量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做一半蒙一半的方法。在备考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复习数量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题而不是看视频,要做大量的题,起码要做30套以上的题,也就意味着要做300道题目以上,没有做300道题,不要和人说你学过数量关系。
像其他的模块,比如言语理解、常识判断、判断推理的一些题目,无论你有没有复习过,也能够做出不少题目,大家之间分数差距不是太大。
第二点,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用一种批判的方式,去分析命题人,他们在设置选项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技巧,分析命题人是备考的核心,后面我以具体习题给大家分享如何分析命题人的命题思路。一定要重视真题,我们可以通过今年的真题来预测明年可能怎么考,从而做到对未来做预判。
第三,我们不要忘了行测的特点,都是单选题,选项非常重要,可以说选项才是数量关系最大的技巧。
最后,坚持就是胜利,数量关系这个模块近几年逐渐成为了区分考生素质的最佳题型,因为绝大部分考生对待数学都是放弃,我们只要坚持到底,我们就是最后胜利的那一小拨人。
下面结合真题体验一下,
(广东2017-45)现有浓度为15%和30%的盐水若干,如果要配出600g浓度为25%的盐水,则分别需要浓度15%和30%的盐水多少克?()
A100、300
B200、400
C300、600
D400、600
题目要求的是600g的盐水,结合选项观察,A选项加一起是400g,B选项加一起是600g,C选项加一起是900g,D选项加一起是1200g。
那么答案就是B。
这一题我们就通过观察答案最快做出了题目。
当然本题本质上考的是溶液问题,用溶液问题的基本公式也是很快能够做出来的。
当然如果说这一题太简单了。我们就看一题复杂的。
(广东2016-31)大型体育竞赛开幕式需要列队,共10排。导演安排演员总数的一半多一个在第一排,安排剩下演员人数的一半多 一个在第2排??..依次类推。如果在第10排恰好将演员排玩,那么参与排队列的演员共有( )名。
A.2000 B.2008 C.2012 D.2046
读完这一题,大脑一片空白,发现根本不会做。那怎么办,不行就想办法猜啊,我们根据选项代入。
A选项,2000,安排完总数的一半多一个,还剩999个,999无法整除,发现没有办法继续安排另一半,排除。
B选项,2008,安排完总数的一半多一个,还剩1003,无法被整除。排除。
C选项,2012,安排完总数的一半多一个,还剩1005,无法被整除,排除。
根据排除法,显然这题就是D了。
我们看D,2046的一半多一个安排完了就是1022,发现可以被整除。那就是你了。
从上面的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第一数量关系的题有简单题也有难题,第二我们要在坚持和放弃当中找一个平衡点,不能题目都做,也不能不做。
我做过很多行测真题,发现最近几年的数量关系题目难度明显降低。记得以前的数量关系题目,15题,有一大半都做不来很正常。现在的数量关系题目10题,有8题是基础题,可以通过平时训练做出来。有2题是怪题难题,这种题目不需要纠结,用感觉蒙一个,也八九不离十。
很多同学把数量关系看成了是学数学。这个思维并不适合数量关系的学习。你也许是个数学高手,但未必是个行测高手。学数学,钻劲很重要。而学数量关系,那种难题怪题,你要第一时间识别出来,然后果断放弃,而不是去钻。所以我做题目的时候,都是挑着做题,做了五道题,先做简单的,感觉比较繁琐的,赶紧换题,这样做题速度有了,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我能做会做的题目,正确率也不错。
另外,我只做数量关系的真题,各个地方的真题我都做过。从来不做什么模拟题。实际上,我发现各个地方的真题差距几乎为零。难度其实也差不多。有人说国考题难度高些,实际上也未必,我做了省考联考的题,难度也未必就低,水平都差不多。我非常推荐大家做做江苏的真题,江苏的数量关系题目很新,其他地方的出题都喜欢借鉴。另外我都是纸质版做题,从来不在网上刷题。什么乱七八糟的粉笔砖题库,也做过,感觉效果很差,就再也不用了。
现在很多同学在学数量关系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
1.基础都没打好。就开始盲目刷题。确实,数量关系给人感觉就像是小学数学,我当初心里就觉得,自己高数学的还不错,数量关系还不是小菜一碟。就没太重视基础的练习。题目是刷了不少,网络上、qzzn上面的各种数量关系真题刷了一大堆,但是真到考试的时候,死的惨惨的。为什么?基础没打好。
2.平时练习太少。很多同学不知道报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辅导班,里面的老师看起来特别玄乎,好像题目讲起来,非常容易。真到你自己做题的时候就发现题目好难,做不来?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呢?我分析有下面的原因:1.这个辅导班的老师水平不行。他上课的时候专门找那种比较简单的题目讲,当然看起来简单,等到你下课做题的时候,都是实打实的真题,就觉得很难了。2.教材买错。买了乱七八糟的教材。在这里我只推荐李委明老师的《数量关系模块宝典》,这本书里面将数量关系的问题全部都讲清楚了。我真不是李委明的托,不信拉倒。那些中公、行测一大本的书比李委明的书差的不是一点点,你要是天天练这些书,那是真的很迷茫。会觉得数量关系真的很难。那么这个行测恐怕要提高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数量关系需要花费的时间:10题15分钟,15题20分钟(一般都是带着5题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做题顺序:尽量放在前期做。后期做容易恐慌。也不要放在第一个部分做。
数量关系建议大家买一本数量关系模块宝典


李委明老师的数量关系模块宝典,强烈推荐。
数量关系大小考点一网打尽。而且难度梯次也标注的很清晰。
如果你数学基础差,就掌握核心课程,也能有个60%的正确率。
如果你野心大,把数量关系模块宝典全部学习完,最好刷个两遍,90%甚至100%的正确率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我当时就是将数量关系模块宝典刷了两遍,省考十题全对。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当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可以说不会资料分析,基本上考试就不用考了。
资料分析的审题非常重要!很多时候考生做错了不是因为不会,而是粗心。例如,题干中说的是年平均增长率,问题却变成了月平均;题干说的是今年比去年多多少,问题却变成了去年比前年多多少之类的。
资料分析的学习需要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亲自动手列式子、去计算,哪怕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算式,也要自己算一遍,每一题都要好好算。切忌眼高手低,不要脑子里想想就过去了,懒人学不好理科。不要使用计算器,考试可没有计算器给你用。很多同学理科底子较差,就好好对照我这句话改正。
我先说一下,我刚开始学习资料分析的感觉,不知道您是否有以下的感受:
1. 资料分析看起来简单,也知道怎么计算,真到自己做题的时候,不是题目看错,就是计算出错。
2. 资料分析材料内容太长,不厌其烦,看材料的时候耗费大量时间。做题的时候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找数据找不到,计算的时候总是出错。
3. 计算好像都会,就是资料当中的数据找不到。
4. 数据找到了,发现计算太复杂,只能蒙。
按照资料分析最理想的做题节奏是,一篇资料分析,5个题目,耗时6分钟是最佳的节奏。如果你6分钟完成确实很困难,7分钟左右也可以。
再超过这个时间,那么就会影响你行测的整体成绩。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的是你持之以恒的复习。
很多考生,在复习资料分析的时候,有大量的认识误区。我在这里列举一下,如果你有,就尽快改正。
误区一:对资料分析的认识上麻痹大意,认为资料分析内容简单,随便看看就可以。
(实际上资料分析内容确实比较少,但是难度可不低,平时不认真花功夫,上考场可就要哭了。)
误区二:在平时的练习中,没有严格卡时间,不严格要求自己。
(资料分析陷阱很多,而且计算和找数据极其容易耽误时间,不养成严格卡时间的习惯,到考场时间就这样被资料分析偷走了。)
误区三:盲目追捧所谓的计算技巧。
(计算技巧多了,容易花眼,而且很多技巧华而不实,用不上。掌握好资料分析的基本速算技巧完全足够,速算技巧参考小马公务员考试视频额。)
误区四:买错了资料,学习起来完全是越学越倒退。
(资料分析市面资料很多,但是我只推荐李委明老师写的《资料分析模块宝典》。很多资料分析的答案都是计算器出来的额,你跟着能学到啥?)

当然一些小技巧也是需要掌握的,例如一些简单的换算,估值法,一些基本的分数约等于多少小数,例如七分之一约等于多少之类的还是要掌握的。这些东西任何一本辅导书或者视频都会讲到的。不过建议大家不要过分追求技巧。用处并不是十分大,做这种题就是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另外,我当年备考的时候看到不少人说什么第一第二篇比较简单,三四难或者是一三简单,二四难或者说图表题简单,文字题比较难之类,我个人觉得并没有这种规律,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的按顺序答下去吧。在遇到问题是问选项中哪个正确(错误)或是正确数是几个的题目时,优先试验题干比较长,且计算比较简便的选项。

http://pica.zhimg.com/v2-2ef4dfb12cbd2b5f9365b50a21d47ee2_r.jpg?source=1940ef5c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模块是整个行测乃至整个公务员考试的重中之重。首先体现在言语这个模块是行测当中题量很大,分值很高的题型。一般来说,言语多则40道题,少则30道题,有人说得申论者得天下,在这里,我也提出一个口号,那就是得言语者得天下。希望大家对这个模块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记住一点:所有的国考选词填空都是可以前后文推导出来,如果不能,说明你的方法不对。
言语是三大模块之一。以国考为例40道题,最佳答题时间是控制在30到35分钟,超过40分钟,你绝对来不及了。
言语备考的话,我建议大家把近些年的一些省考、联考、国考的真题拿出来练。尤其是在练成语或者词语选择的时候,把那些你不会的不明白意思的固定搭配和成语记录下来。多看看,这对你答这类题型很有帮助。真题里面,我不是很建议大家用黑龙江啊、新疆、四川啊之类的题目。最好的是国考的题目,比较规范,其次是江苏省考和联考的。上海市考比较奇怪,可参考性不大,不过也有质量比较高的题目的。逻辑,数量什么的,以后再谈吧。
言语的题好像都会做,实际上这一块的难度并不低,言语处处都是陷阱,如果言语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经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你会发现你所谓的做题的感觉一般来说,都是无效的语感。还有一点你会发现,做言语的题,我总感觉这一题做的是对的,但是最终答案出来,结果发现做错了。言语的技巧不像数量关系那么明显,言语的技巧更加有一种抽象感,这种抽象不像逻辑那种可以用画箭头表述翻译出来,言语靠的是一种真正的领悟,这种领悟如果你做的很棒的话,就能够达到以无法胜有法。
像选词填空这种题目,对很多同学来说,错的都非常的多。这足够证明言语这个模块并不简单。
言语题目的设计
题目构成三要素:提问、材料、选项。其中的提问则是我们辨析题型的依据,明确了题型之后我们就明白了考点是什么,明白了考点之后我们就在脑海当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接下来我们就用解题技巧操作解题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抓到一个言语的题,先去看提问。
材料是我们设置题目,选择正确答案的依据。对于我们考生而言,读懂材料就非常重要。懂材料有的只需要懂大概意思,有的则需要懂细致的意思。读材料要学会懂,当然懂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快。这个快是要求必须能够快速阅读,并且能够根据提问,迅速找到材料的关键词。也就是阅读材料,一要快读,二要读懂。
言语的高分素养
恒心:要大量做题。
勇气:即使做的这套题错的稀里哗啦,也不要认为自己很差,要有吃透这道题,吃透这个考点,解析明白这个题的勇气。遇到难度不退缩,将这些难题搞懂搞透,而这些题恰恰是拉开分值的题目。
改变:改变自己的思维误区,转化为有效的做题技巧。
挖潜:即使你的语文并不好,通过复习言语,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你的言语潜能挖掘出来,将考试考好,将言语的能力提升上去。
做言语真题的时候,下意识培养自己驾驭时间的能力,如果做题能够形成强烈的时间感觉,都不用看表,在考试规定时间内能够做完题,如果做不完要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时间。
实际表明,做大量的真题是非常有效的。
统领大意是言语当中最核心的能力。
一个材料很长,不可能每个地方都重要,它肯定有某个地方相对重要,某个地方相对次要之说。我们需要掌握的能力就是突出重点,也就是理解大意。统领大意的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中的重中之重。
整体把握优先于细致分析。细致分析指的是对材料当中的词、标点、小句子的分析。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这个多做,多背就行了,个人经验就是点多的数点,边多的数边,角多的数角,图形奇怪又多的数封边空间、有直线跟曲线多的分开数,也就是传说中的点线角面素,把大概可能的变化规律在脑海里面过一遍,基本就能作答了,刚开始可能会慢点,毕竟不熟练,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做题速度肯定也会有所加快的。做个几千题还搞不定的,可以去测一测自己的智力。
定义判断
找准定义的重点,也就是关键词,一条一条的套上去,有些东西感觉需要一点常识,言语理解能力强的这一块问题都不大。
逻辑判断
这部分我在复习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首先必须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必然、不必然、有的、许多、或者、否则、才这些坑爹的词汇具体是什么意思,在逻辑当中到底是什么变态含义。然后将题目当中的语言转换成逻辑公式,这样就错不了。
类比推理我就不说了。一直都是凭感觉,题目也不难。难起来了,反正大家正确率都不高。
常识判断

国考常识曾经是可以准备的,有几年是全部考的法律常识,所以了解法律常识是有必要的。但因为公平(法律专业学生占优势),所以这几年完全是上考天下考地中间考空气,没有任何下手准备的规律可言。
因为这就是靠个人积累的!各种机构还出各种常识的复习课基本都是没有作用的。如果你非要复习,把法律法规,例如本年出台的新法,本年比较热门的事件所体现的法理,一些常识性的行政法,民法,刑法内容看看吧。对了,一些基本的历史人文常识也是需要了解的。但是目前公考反套路反培训已经是必然趋势了,所以一些机构里说的热点,重点基本上是不会考的。我国考常识70的正确率,这是我平时练习所没有遇到过的,而且这些题目可以说都是我平时积累和留心过的。这也算是运气吧。

个人考试的小技巧

1、准考证要怎么打印?
回答:准考证可以黑白打印,用A4纸打印,建议准考证打印5张,一张放在自己包里,怕搞掉了,随时可以拿出来,另外四张带进考场,可以当草稿纸用。
2、订酒店怎么订?
回答:准考证一出来就要订酒店,要不然就不好订了。订酒店请订考点附件的,走路10分钟左右能到的为佳。酒店最好选择连锁酒店。杂牌子酒店,考试前仍然会出现把房间给别人的现象,请大家留意。
3、文具袋里面带哪些东西?
回答:
2B铅笔两支,中性笔黑色两支,笔芯黑色两支,橡皮擦一个,小刀一只,准考证4张,手表一只,OK差不多了。
4、考试前需要提前去考点看看吗?
回答:最好去看看,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当时我的考点是合肥工业大学主楼,考试前没有提前看考点,结果当天考试的时候,找考点楼上楼下跑了好多圈,合肥工业大学主楼特别大,教室很多很多,所以很不好找。建议考点在大学的考生一定要去看看考点。
5、行测开考能不能提前做题?
回答:原则上是不允许提前做题的,如果你比较谨慎,那就不要提前做,特别是深圳上海这样的地方,监考特别严格,那就不要提前做题,监考不是很严格的地方,你可以看看周围的考生,如果大家都在看题做题,你也可以模仿。
6、行测的最佳做题顺序和做题策略是什么?
回答:行测的最佳做题顺序是: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推理,逻辑填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其它部分,其中资料分析一篇六分钟,四篇二十五分钟,资料分析当中碰到计算量大,计算卡壳就跳过去。等所有资料分析做完了,如果还有时间就回头好好思考难题。数量关系如果是十题的话,就是十五分钟,如果是十五题的话,就二十分钟。做数量关系的时候,先做自己会做的题目,那种相对比较容易的题,看起来比较复杂,那种难题放在后面做。时间一过十五分钟立马放弃。判断推理部分,做图形推理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就果断凭感觉蒙一个。判断推理剩下的题目以最快的速度做。做逻辑填空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扫不要纠结。做常识判断和片段阅读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做不要纠结。一般按照这个顺序平时练到位的话是肯定可以把题目做完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留十分钟涂答题卡。如果你距离行测结束的时候还有十分钟仍然还有一些题目没做就果断放弃那些题目,在涂答题卡的时候随便蒙就可以了。
7、申论考试作答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回答:一,请用黑色签字笔作答,二,答题的时候快速的把采分点写在草稿纸上,字自己认得即可。然后再归纳整理到答题卡上。三,如果觉得格子不够,标点符号和字可以放在一个格子里面。甚至两个字放在一个格子里面都是可以的。四,如果你写错了字不要涂改,就随它去。五,申论作答时候,尽量用阿拉伯数字把答案要点整理下来。六,一定要给大作文预留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七,写申论的时候,一定要先看题再看材料。千万不要看完材料再做题。这样会严重浪费时间。现在的申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总结

选择了公考这条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过吃喝玩乐也是半年,看书学习也是半年。如果死磕到底半年上岸,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非常值得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怎么准备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