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8yy 发表于 2023-9-16 19:39:14

如何评价网上的鲁菜吹?

一些鲁菜吹的言论∶
1,北方菜都是跟鲁菜学的
2,番茄炒蛋 凉拌海带丝都是鲁菜发明的
3,你吃的鲁菜不好吃,是你不会吃
4,你吃的鲁菜不好吃,是你吃的不正宗
5,你吃的鲁菜不好吃,是你穷吃不起真正的鲁菜,真正的鲁菜因为高端所以贵
6,川菜 粤菜 湘菜都是跟鲁菜学的

妖狐 发表于 2023-9-16 19:39:53

我在山東住了幾十年,兩件事是很服氣的,一件是山東人的義氣,另一件就是魯菜。
很多時候,魯菜所表現出來的,不一定是多麼高的名聲,而是山東人的一種「態度」。
山東人是很實誠的,和你說能做到什麼程度,就是能做到什麼程度,他們不說大話,但也不會妄自菲薄。
仔細一想,你會發現魯菜和山東人的脾性很像,看起來確實不如某些菜系那麼討喜,比起某些靠著宣傳走紅的菜系,魯菜就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了。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魯菜就像是各大菜系的「長輩」,把大多數中國人能接受的口味都給涵蓋了,能做好魯菜的人,去做別的菜也不會差到哪裡,畢竟多數菜系都受到過魯菜的影響。
看過《亮劍》的讀者,應該能記起一段經典劇情——楚雲飛擺設「鴻門宴」試探李雲龍,想要通過「恩威並施」讓李雲龍低頭,待到李雲龍坐定後,楚雲飛便說:「雖然我是山西人,但是我不護短,山西菜上不得台面,我有兩個山東廚子的魯菜做的不錯,還請雲龍兄不嫌棄。」
魯菜最精妙的地方,就是能把不起眼的食材,做成一道能代表中國的經典名菜,大家不妨好好想一下,在爆炒腰花緣起前,豬腎臟還有什麼很好的食用方法嗎?
本是一般人看不上的「下水」,硬生生在魯菜巨匠的手中變成了「華夏兒女的味蕾殺手」,這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吹」嗎?
難道非要讓那些靠著調料打出名聲的菜系取代魯菜,有的人才會滿意嗎?
中國人有一段時間是吃不飽飯的,那個時候能吃到正經魯菜的人,基本都是達官顯貴。民國時期的鄉紳豪強,家裡養的廚子,多少是要會做點魯菜的,否則來了貴客還真不好接待。
現在大家條件好了,魯菜的門檻似乎也低了,隨便一個小酒館都能炒幾盤,可是會吃的山東人還是一口就能吃出來好壞,這就是我佩服的一點。
不論窮富,這股對菜餚的「較真勁」沒變,太符合山東人的性格了。
魯菜不搞花裡胡哨的,倘若你抓住一個魯菜師傅,請他談談做菜的精髓,他一定會告訴你:「把那些平常的技巧堆疊起來,就能做好一道菜,熟能生巧後,這菜便越做越好。」
「不是說把菜做得多美觀,口感才是第一位,那些動輒突出外表的,真算不上好廚子。」
回憶我第一次吃爆炒腰花時,我其實有點憂慮的,因為我以前接觸動物內臟的次數少之又少,對於腎臟更是「敬而遠之」,有些害怕菜裡帶「髒東西」,用筷子夾起來後卻怎麼都不敢往嘴裡放。
那時接待我的朋友最喜歡腰花,看到我不敢動筷子,他便先吃了一口,等我問他什麼味道時,他只是和我說:「有點甜。」
他的這句話一出口,便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我的印象中,動物內臟怎能做出「甜」的味道?難道是多加了白砂糖?
終於,求知慾戰勝了恐懼感,我伸出筷子,夾起一塊腰花,近乎是懷著「赴死」的決心將它放入口中,細細地咀嚼起來。
腰花入口的那一刻,想像中的腥臊味沒有出現,反而是一股咸香味直衝我的腦門,牙齒碰撞腰花時有明顯的「脆感」,廚師精湛的刀工更是讓其充滿嚼勁,顆粒感在唇舌之間碰撞。
咸香味過後,是一種淡淡的甜味,不是類似糕點的「甜」,而是需要用心品味後方能體會到的「甜」。這一筷子腰花,詮釋了什麼是咸與甜的完美搭配。
我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朋友,他似乎明白我想說什麼,起身又為我夾了一筷子腰花,夾菜的時候還不忘笑著強調:「我曾經也不喜歡內臟,直到吃過爆炒腰花後,我的看法就變了,魯菜的魅力就是這樣,僅憑一道菜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口味和習慣。」
經過這次「探索」後,我便開始關注魯菜了,有時也會在路邊的酒館回味一下魯菜的味道,不同的師傅手藝有高有低,但至少是炒魯菜的廚師,都不會去糊弄你。
山東人就是這樣,倘若我有十分的手藝,招待客人我必定會拿出十二分來,飯菜做得好不好暫且不論,關鍵是要用心。
客人就算不喜歡,我用心做了,哪怕挨罵也對得起我的良心,至於那種仗著技藝嫺熟,動輒把不正宗的東西美化成「新吃法」,山東人是做不出來的,至少魯菜是不允許「異類」誕生的。
後來,我自己也花了點時間,去學了學爆炒腰花該怎麼做,當時與父親在書信交流中,都會很自豪地提到自己的「廚藝發展迅速」。
父親在回信中也表示很欣慰,他告訴我:「中國人是應該多多瞭解魯菜的,那是中華民族根植在血脈裡的滋味,能吃到家鄉的味道,才能時刻提醒著自己是華夏的兒女。」
當時的我暗自決定,在未來的某一天,回到家鄉後,給父親做一道爆炒腰花。我希望能靠著自己的雙手,讓游離於故土外的父親,也能短暫地回憶起兒時的美味。
遺憾的是,父親終究沒有等到我廚藝純熟的那一天,他早早地走了。
我見到他的靈位時,發現他把我寄送的信都保存下來了,就整齊整齊地擺在他的遺照前,按照母親的說法,父親希望這些記錄我和他交流的信件,能讓我少流幾滴眼淚,不要那麼難過。
待我擦乾眼淚後,我去市場買了一對豬腰,帶回家後一點點清洗、切花、翻炒,每一個動作我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有所失誤。
我將那盤凝結著無數情感的爆炒腰花放在父親的靈位前,鄭重地跪拜叩首。
「父親,請用吧,你回家了。」

肝硬化 发表于 2023-9-16 19:40:08

在北京的时候泰丰楼给了我一点小小的鲁菜震撼
好兄弟请我吃饭,知道我嘴刁,选的泰丰楼。
进店一看,装潢破旧,服务员人手不够,没有电子点餐,手工记账。记账那姐们还一只手打着石膏。
点个菜二十分钟没点上。不是点了没上,是我坐在座位上20分钟没过来给我点餐,期间催了两次。菜单是包塑料的一张红纸。

但这根本难不倒我。我在成都的时候,大街小巷吃了不少,深知饭店能活下来必有长处。
环境差、服务差,但是人还不少,那就必然是口味取胜。

好兄弟说这家店主要以火候菜闻名。所谓火候菜,就是出锅火候需要极其精确,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点了三道菜一个汤。第一个是酱爆鸡丁。
黑糊糊上来,观感没有很好,心想不过如此。也不推让,直接开吃。第一口就被震撼了。
原来这就是火候菜!
鸡丁表皮焦酥,内里却鲜嫩多汁。火候恰到好处,入口感觉像是纸皮包着流心软糖。咬开之后,鸡汁爆出来和外面的芡汁混合入口。
焦香,咸香,肉香,酱香。
嚯,可以。

第一口有点烫,第二口最好,第三口正好。
然后我忽然意识到火候菜的时效性。火候有区间,取食也有精密区间,这道菜吃到五分钟后,温度降下来,口感开始变化。十五分钟冷下来,已经和一般小店迟到的酱爆鸡丁无异。
真tm神奇。

另有一道腰花,一道肘子。无不是如此。这玩意外卖到家跟在店里吃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面食点的银丝卷。一上来我心思这不就是花卷吗?掰开一看,内里全是细细的面丝。口感说实在我没吃出来那么多,但是突出一个炫技。

你就当我是吹吧。
那天晚上吃的酱爆鸡丁,应该是我短暂人生三十年里吃过的最好吃的鸡丁没有之一了。

临走查了一下,他们家最招牌的是油爆双脆。但是需要提前一天预订。
可惜最近一直没去北京。惦记!

linjcong 发表于 2023-9-16 19:40:30

亮剑里的楚云飞请李云龙吃饭。都说:“虽然我是山西人,但是我不护短,山西菜上不得台面,我有两个山东厨子的鲁菜做的不错,还请云龙兄不嫌弃。”
桌子上的水晶肘子,葱烧海参等等一大桌子菜都是鲁菜。
鲁菜还有一个分支叫孔府菜,就是孔氏家族的菜单。孔子自己都说:“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他对吃饭很在意的。

im286user 发表于 2023-9-16 19:40:49

因为说的没错,但有啥意义?
清代中晚期菜系大致以盐商、京宦、南府和船商四个群体推动而成,这四个群体除了京宦以外,其实说白了都是清代才成大气候的新贵群体,又集中在极少数几个码头城市,因此所谓“菜系”其实是高度集中的,今天我们所知的绝大部分中国菜,包括里面的标志性技法事实上都是18、19世纪诞生在极少数地方的。
由于鲁菜以京成名最早崛起,能联系到鲁菜的菜品和烹调方法就更多,比如抓炒、油爆、滑炒、溜炒、扒烩都来自鲁菜,所以十道菜有五道都是鲁菜发明,这非常正常。番茄炒蛋无论有多少种地方做法,它先是个滑炒的半汤菜是吧。

经常见有人用建国后才评菜系来否定中国烹调“菜系”概念的
那换个词好了,厨帮
厨帮成立的标志是成体系的出现在官府筵席、饭庄酒楼上的厨师师门群体,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特点,能拿来当招牌,然后最关键的,厨子靠自己独门技法而能独立成大席
什么叫做大席,一大桌菜?当然不是
大席就是“正筵”,或者叫“宴”,是场面大活,士族婚嫁,科举中魁,官员升迁到皇家大庆时能摆出来的席面,是带有重大礼仪性质的筵席
从明末以来,大席的主题就不变了,燕翅,扩大一点,鲍参翅肚,再扩大一点,一切高级发货,比如熊掌、龙筋等等
这些发货是没有地域限制的,有钱就有,它们的文化意义至少在汉人地区也基本相同,所以厨子不能以物料或文化差异为借口去逃避
而且由于是发货,它们对厨子各方面的技法会形成最全面也最严格的考验
如果说打卤面、咕咾肉、狮子头之类是厨子是否出师的试菜,这些东西至少在汉人地区,就是厨子能否登堂入室的试菜
而围绕这些发物大菜,能否组织起冷热,汤酒,红白相宜的一桌子席,这桌子席从头到尾主题明确,衔接合理,而且菜的道数至少从冷菜开始,能撑起一场席,也就是大半个白天(一般也就是至少十一到十四道“菜”,二十到二十五个左右的“盘”),这是厨子能否称“帮”的基本标准
这个标准其实比所谓“国宴”高,因为国宴虽然礼节上很尊贵,但不见得具有明确的礼仪特性,菜单的复杂程度很少能像传统官私大宴那样来,所以国宴厨师不见得比旧饭庄子更懂席,毕竟礼部往往空余名头的各种礼菜不论,清民两代的大饭庄而非各个楼才是当时中国主流“宴席”烹调的巅峰
这也是为什么鲁菜地位如此崇高,福山菜虽然后起,却如此让人服气的原因
毕竟在中国传统烹调文化的巅峰,清代最后的五十年里,北京八大庄全是鲁菜,也几乎都是胶东厨子
所以一个敢自称“菜系”,却没有自己一套燕翅席菜谱的厨帮,那不好意思,你只不过是乡土菜
用上面的标准你再看
川鲁淮粤之外,还有“菜系”么,都很勉强吧,甚至以这个标准,成型最晚的“川”也有点够呛,当然,川菜在丰富性和创造力上是超一流的,川厨的文化素养也最高,历史上来自精英群体的厨子数量也最多,设计精巧,思路明确的菜品数量比其他各系加起来都不差,可谓是清末一群天才厨子生生制造出来的天才菜系,因此自然可补充其“宴席”能力上那点小小不足
(相比之下,鲁菜太憨,技巧也好师门也好极度内卷,淮菜太怂,从乾隆末年到今天始终没什么走出大步子,粤菜若非香港,单靠广菜和潮菜则太拗于食材,整体上远远不如川菜灵,变,透)
妈妈的菜无论你觉得多好吃,都是不可能发展为“菜系”的
鲁菜厨帮无论是官还是民,还是传承可溯,延续至今的厨帮里最古老的,各种“本帮菜系”是最晚的,基本都出现在20世纪20、30年代,登堂入室都到了40、50年代了。本帮和菜系的区别何在呢?
本帮是大菜系的雏形,标志是出现一套虽然未必原创,并不能脱离大菜系影响自成一格,但品位独特鲜明的烹调技巧,而且有了一大批让人一眼就说出其特点的特色菜,虽然还无法单独成大席,但红白齐全,成小筵绰绰有余,一个出师的厨子所学足以主持一家大酒楼
比如长沙菜,沪菜,闽南菜、徽州菜、杭州菜
再进一步,它们都能成菜系,在因为青岛开埠一炮而红时,福山菜一开始最多也就只是胶东本帮,这不是后来进了京,赢了巅峰,就成了系
淮扬菜也一样,如果不是乾隆南巡五战五捷,说到底也不过就是盐帮菜,甚至听起来挺雅致的江南小菜而已
很可惜,虽然这些“本帮”中不乏大师巨匠,但厨帮本身大多数大概会永远停留在“本帮”这个层次
因为“系”的存在语境已经没了,席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派”,现在已经不再是厨帮的时代,而是厨师个人风格的时代了,过去的各种菜系最多也就是厨师创作时运用的素材而已
毕竟至少在高级中餐这个领域,川鲁淮粤影响再大,能比法餐大?
就像特级厨师这个东西,其实早就取消了,因为没意义了,它存在的语境已经不存在了
在讨论这种问题的时候,随便就上溯几千年是个很露怯的行为,真的

forevershe 发表于 2023-9-16 19:41:08

粤菜吹了好些年了,淮扬菜一直顶着国宴的名头,就连川菜也动不动开水白菜,有些人吹吹鲁菜也是正常现象吧
就说杭帮菜、豫菜、西北菜、云南菜什么的,也不少人吹啊
人之常情罢了
吹牛杀头的话,那另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评价网上的鲁菜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