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ck007 发表于 2023-8-23 18:23:06

从整个宇宙来看,人类有无可能已经点错了科技树?

从整个宇宙来看,人类有无可能已经点错了科技树?

aixn 发表于 2023-8-23 18:23:15

科学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地试错,证伪,时刻准备推翻之前的理论。
五行,算不算是点错了科技树?如果元素周期表是不是更加精细化的五行?当然五行里面有太多的其他的东西。
按照科学假说,人类发展了20万年了,中间肯定点错过科技树,但是现在似乎是在正确的路上,除非那一天发现科学错了,如同科学推翻了之前。
现代科学证明,当前所有的人类共同起源于20万年的非洲,经过不断地迁移,人类曾经形成多个人类古文明,文明经过不断地融合,当前主要有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两大文明体系不断融合发展。
人类学研究说明,人类20万年起源于非洲,经历了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工业文明三个阶段。6万年左右,人类从非洲出发,开启人类全球迁徙,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了农耕和畜牧,并逐步形成不同的族群、建立帝国、形成东西两大文化体系。6000年前农耕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建立,4000年前开始,以畜牧为主的游牧三个民族对农耕民族进行了三次大的冲击,直到13世纪蒙古灭亡,其间建立了十大农耕游牧帝国。18世纪中期,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工业社会,工业文明对全球的农耕社会进行了殖民,经过2次世界大战,全面进入工业社会。经历了3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第4次工业革命。
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基于事实进行归纳,并可以对未来预测,需要确认事实是否可靠,如果事实不可靠,得出来的结论就是错误的。科学有范式(框架),有核心理论体系,有核心理论体系,才能进行对未来进行预测,需要注意防止核心理论体系成为科学发展的拦路虎,如燃素理论,一旦固守原来的理论,就无法实现新的突破。科学是可以证否的,需要考虑证否是错误。科学理论总是不断接近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或者被推翻。
中国阴阳、五行,也是一种理论,但是其缺乏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无法通过实验进行证伪,无法形成现代科学体系,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科举制度,锁死了中国不断前进的步伐。(详见什么锁死了中国的科学之路)
科学的起源

现代科学能够起源主要是两个基础:起源于古希腊的形式主义逻辑和以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1654-1642)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科学方法。
形式主义逻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而上学,来自亚里士多德,它认为我们生活的宇宙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个规律独立于人存在,并且能够被人仅通过观察就能理解。
中国古代曾经有墨子的逻辑学,但秦汉之后就已经失传了,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逻辑学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没有的人群基础。没有逻辑学,就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严密理论体系。尤其是形式逻辑没有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偶尔出现一两个亮点,但是很快就会消失了。比如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
形而上学是片面的,孤立地看待问题,这是科学前期发展阶段的重要特点,直到系统论的产生,弥补了科学的不足。正是形式逻辑片面、孤立地看待问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将逻辑分为“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并且指出形式逻辑研究的是思维的主观形式,而辩证逻辑研究的是思维的客观内容。中国古代思想更多是辩证的,系统的,从整体上思考,从而无法从基础的逻辑思考开始,没有行程逻辑体系。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都讨论矛盾,但是二者对矛盾的认识有着本质区别。在形式逻辑中,矛盾律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规律,其表达形式是A不是非A,即在同一思维中,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可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对同一个事物的判断,不能既说它是,又说它不是。在辩证逻辑中,任何事物都是对立且统一的,这是客观存在决定主观认识,矛盾不仅仅是普遍存在,而且会发生转变,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它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它就不是,重点讨论的是矛盾转化的条件。形式逻辑假定了条件不会变,或者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问题。而辩证逻辑认可了条件随着事物的运动而发生变化,在发展中讨论运动的问题。前者可以固定成形式、公式,而后者只能按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改变认识,不能公式化、形式化。
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概念,指导人们恰当地使用概念、避免分歧、避免诡辩;从而在概念明确其所指的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从真前提出发,在遵循逻辑规律的情况下,得出有效的、可靠的论证。形成有道理、有依据、有充分理由的可靠观念,避免靠直觉、主观臆断来下结论。辩证逻辑是具有批判性的,恩格斯说,在辩证的哲学中,不存在任何重要的、绝对的、神圣的、权威的东西,这一切都是暂时性的。客观事实高于一切认知,辩证逻辑是教人从世界出发认识世界,采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ttitp 发表于 2023-8-23 18:23:53

没有点错,点出计算机和AI科技树是最正确的决定。
人类在地球生态圈进化了四十多亿年的成果完全不是朝着宇宙生物的方向进化的,碳基生命脆弱不堪,看不到任何广阔未来,基因里充斥着屎山代码。
近几百年来,人类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爆发,但是这具肉体却没有任何进化,时至如今,这种脆弱的肉体已经成了制约科技发展的最严重的短版,肉体的欲望产生了大量对人类文明毫无进步的无意义内耗,现在的很多社会问题其实终究还是丛林法则时代的基因残留影响,医疗问题耗费了大量社会精力和资源,这副脆弱的肉体,更是阻止人类迈向宇宙的最大的包袱。
将一个活的碳基生物送往三百光年外的另一个行星,和把一台高算力计算机送过去,难度完全是彻彻底底的两个级别。
意识上传,机械飞升,是人类未来唯一的出路,也是最正确的出路。
科幻作品总喜欢扯什么机器人不懂爱没有创造力,相信我,疯狂进步的算法和硬件设备让硅基生命的进化速度达到了一个碳基生命十辈子都赶不上的速度,人类进化出智能用了多少万年?人工智能从十年前的人工智障到如今能通过图灵测试的chatgpt只过了十年啊。再过十年,相信我,机器人比人类更懂爱,更有创造力。
(ps.有朋友质疑图灵测试的事情,这里确实是我表述不清,图灵测试并不是一个官方的,严格的必要测试标准,只是图灵提供的一个哲学上的思路,所以目前并没有权威机构去用GPT4招募真人进行这种盲实验。所以你既找不到它通过的文献,也找不到它没能力通过的文献,因为根本没有正经研究机构研究这个,现在研究的都是各种具体应用场景。
至于小规模的,特定场景下的自制图灵测试,没什么意义,B站上都有一堆,毕竟14年都有宣称通过图灵测试的了呢,就是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在英国皇家学会举行的2014图灵测试大会上冒充一个13岁乌克兰男孩而骗过了33%的评委,从而“通过”了图灵测试。也没什么意义啊,那玩意儿性能还不如gpt呢。
广义上如果你跟对方聊天无法判断对方是个机器人还是真人,就可以算是通过了图灵测试,所以我这里写的“能通过图灵测试”确实不是一个表述它已经经过了某种正式的,大型的,官方组织的权威图灵测试的事实,而是我认为他在对话方面的表现已经达到了人类这一个级别的认可,我的描述确实不太清楚)
而且最关键的是,ai的进步是越来越快,而不是越来越慢的,这是一个指数型爆炸。
人类要想不被ai远远落下,唯有加入进去,加入机械飞升的伟大进程当中。
那个时候,才是人类文明之光在宇宙中闪耀的时候。

yang1030 发表于 2023-8-23 18:24:11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举个例子,在刘慈欣的《山》中出现的外星人,从原始时期就掌握了电磁转换和我们的欧姆定律 却到现在都没有掌握火的使用; 《异星歧途》中的外星人掌握着超空间迁跃却连铁质飞船都造不出来。
科技的发展,和这个种族的生理构造,自然环境,文明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先不往大了说,开个微小的脑洞,给大象一台托卡马克装置,给麻雀一艘登月飞船,对他们的意义大吗?(大象内心:我觉得还不如给我一把香蕉)同样,文明的生理结构决定了维持文明延续的需要,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发展的方向。我们作为人类能用火却掌握不了可控式的核聚变 别的文明没准随随便便御使雷霆(种族天赋等等)却连半个子弹都造不出来呢。但是这些文明他们发展错了吗?或者我们发展错了?
所以我认为从现在来看,至少我们发展起来的也都是我们能发展的,我们能繁衍下来,也就证明了至少我们的科技树点的还不算歪。所以在这棵科技树上暂时还不存在点不点错的问题。至少在与类似文明接触之前,我们发展的科技就还没有对错之分。
所以人类是不是点错了科技树,我们以谁为标准来判断呢?我们至今还没有接触过了解过其他文明,也没有与类似的文明进行过碰撞较量,怎么知道我们是不是走错了路呢?
我想我们自己是无法评价的吧。

------------------- 5.30补充…在评论区有许多知友提出了我用科幻作品来举例应该属于想象 说服力不够的问题。 确实问到了点上 我的观点是…毕竟我们没有接触研究过外星人 所以在我们真正大量接触和研究其他文明之前,我们做出的评价和对这一类问题的看法都只能算是猜测。 就像宇宙大爆炸假说一样 它现在的地位也算是当今同类话题的主流观点,被许多人认可也比较有说服力 但是因为没有最直接的事实来验证,这也只是一个假说呀。 同样 想像使我们从祖先的仰望星空走到了如今的漫游太空 想象使我们从钻木取火到了如今的光照万家 想象是坏事嘛?
学识短浅 表达出我的想法也算是抛砖 有错误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分割线-------
谢谢大家的认可与指正 评论区都会认真看的 只惜我才学浅陋 有些问题也不能准确的表达…

wuping69 发表于 2023-8-23 18:24:57

人类的科技树,最大的问题不是方向错误(科技树点歪),而是发展不足。
深空探索说起来很轻松,但是:燃料问题怎么解决?控制、传感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可持续的收益?囿于现有的科技水平,我们不是把本来应该用于航空航天的点数,点到了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上,而是根本没法解锁外太空殖民地的科技树。
以下分类讨论,科技树指广义的文明发展树。

看起来点错了,但实际上没有点错的科技树:
本题下大多数的回答都属于这一类。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只要认识到了某项科技的重要性,这个科技树自然就能点上去,即使是以牺牲科技树的其他分支为代价。然而,万户在明朝就想实现载人航天,手持风筝,坐在绑满火箭的椅子上,试图飞上蓝天,却只能悲壮地在爆炸中死去。缺乏足够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再宏伟的科技树也只是空中楼阁。


[*]经济、金融与量化交易
投行是不是吸收了大多数“本该做基础科研”的天才头脑?是的。
但是,如果人类在经济、金融、对冲基金、高频交易、博弈论等方面发展不足,我们在宇宙中说不定会被其他文明不费一兵一卒地吊打——他们只需要制定一些巧妙的交易策略,就能把我们的钱包和资源掏空。(说明一下,这只是不发展金融的一种可能负面后果,并不是发展金融的目的。因为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底下的那篇例子让我觉得挺有趣,所以就加进来了。显然,稀缺条件下资源的生产与分配是经济学永恒的话题,它的社会与政治意义巨大,在此就不赘述了。)
一个异曲同工的例子如下:
成堆的金加隆。一排又一排的银西可。小山一样的铜纳特。哈利站在那里,张大了嘴巴,看着他的家庭库房。问题太多了,简直不知道该先问哪一个。在库房门外,麦格教授看着他,表面上是随意地靠着墙,但是她的眼神很专注。无论如何,这是很有道理的。把人扔到一大堆金币前面太考验一个人的性格了,以至于这样的测试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这些钱币是纯金属做的吗?”哈利最后问道。“什么?”在门边等着的妖精拉环不满道,“您是在质疑古灵阁的诚信吗,波特-伊万斯-维瑞斯先生?”“不是,”哈利心不在焉地说。“一点也没有,抱歉让你误会了,先生。我只是不了解你们的金融系统是怎样运行的。我想问的是,在一般的情况下,金加隆是不是用纯金制造的。”“那当然,”拉环说。“随便什么人都可以铸造钱币吗,还是由某个专属的部门负责发行然后征收铸币税呢?”“什么?”麦格教授问。拉环笑了,露出尖尖的牙齿。“除了傻瓜,谁敢相信不是妖精铸的钱!”“换句话说,”哈利说,“这些钱币的面值不比铸造它们的金属的价值更高?”拉环瞪着哈利。麦格教授看上去一头雾水。“我的意思是,假设我带着一吨银子来到这里。我能不能把这些银子换成一吨银西可呢?”“那要收取一定费用的,波特·伊万斯-维瑞斯先生。”妖精灼灼有神地看着他。“要收一定的费用。我很好奇,你从哪里弄到的一吨银子?”“我只是打个比方,”哈利说。至少目前是这样。“那么……费用是多少呢,如果按总重量的比例来算的话?”拉环的眼睛很警觉。“我需要请示一下上级……”“你就随便猜猜好了。我不会要求古灵阁遵行的。”“金属的二十分之一足够付铸币费了。”哈利点点头。“非常感谢您,拉环先生。”这么说来,不仅魔法世界的经济和麻瓜世界的经济几乎完全脱节,而且这里的人都没听说过套利交易。在更广大的麻瓜世界,金银的兑换比例是浮动的,所以每当麻瓜的金银兑换比例和十七银西可的重量对一金加隆的重量比例相差超过5%的时候,金加隆或银西可就会从魔法世界流出,直到目前的兑换比例无法维持为止。带一吨银来,换成银西可(同时付出5%的手续费),把银西可换成金加隆,把金子拿到麻瓜世界,换出更多的银子,如此周而复始。麻瓜世界的金银兑换比例不是大约五十比一吗?反正哈利不觉得是十七比一。这些银币看起来比金币还小呢。话说回来,哈利所在的这个银行是那种真正把你的钱存在装满金币的库房里,用龙看守着的地方,每次想花钱的时候,必须自己进来把钱币从库房拿出去。用套利交易去掉无效率市场的细节可能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他很想对这个原始的金融系统挖苦几句……然而可悲的是,也许他们的方法才是更好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能干的对冲基金职员恐怕一周之内就能把整个魔法世界的金融捏在手心里。哈利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以防将来万一没钱用了,或者碰巧有一个星期有空。出处:《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


[*]互联网、手机、电脑、移动社交、电子游戏、信息技术

http://pica.zhimg.com/v2-ea656a76e4ef091b4a82834de4ba7d60_r.jpg?source=1940ef5c
你承诺我们会建立火星殖民地。但是,我们只得到了Facebook。不少人对太空殖民的估计过于乐观了。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苏太空竞赛,受冷战的影响更大,却没有哥伦布航海那样巨大的直接利益。很有可能,廉价的航天技术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而这些创新所需的高度发展的科研平台,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表面上,互联网、社交和信息技术没有对太空探索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但其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arXiv是一个收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论文预印本的网站,始于1991年8月14日。截至2008年10月,http://arXiv.org已收集超过50万篇预印本;至2014年底,藏量达到1百万篇。在2014年时, 约以每月8000篇的速度增加。出处:https://zh.wikipedia.org/zh-cn/ArXivarXiv打破了传统论文发表的模式,使科技成果能通过互联网,在第一时间迅速、免费地分享到世界各地。没有了arXiv,科研的效率将大幅降低,太空探索的步伐必然放缓。

被认为是让人“玩物丧志”的游戏,不但向人们提供了廉价的娱乐方式,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还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了制作出更逼真的游戏画面效果,GPU和其他电脑硬件性能不断升级。
近几年,学术界以及谷歌、微软、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都发现了GPU在深度学习上的重大用途——它的并行计算能极大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谷歌最近开发了TPU,大有在机器学习方面替代GPU之势。)有了性能优秀的硬件,各种人工智能的新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互联网的大数据,也为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了充足的训练样本,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怎样评价SpaceX独家的CFD软件、新的分形湍流模型/小波solver? - 知乎几十年前,湍流问题因为其复杂度而被誉为“上帝问题”。现在,SpaceX用高性能GPU将其迎刃而解。在纯粹计划经济/科研的时代,科学家们恐怕只会想着如何基于那点可怜的计算资源开发出不可能完成的算法,而不是大幅改进硬件。在宏观角度看,当时若一意孤行,才是真正地点错科技树。(感谢评论区指出,这个CFD只是能更快地计算复杂的湍流问题,离真正的迎刃而解还差得远。但从整体而言,基础硬件能力的提升无疑为科研提供了便利。)


[*]人工智能
未来人类的太空探索,必然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大量帮助。机器学习算法能良好适应大量、复杂、高维度的数据,并发现其中各种有趣的隐藏规律。传统的人类专家则很难做到这一点。AI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疲惫或老去,不需要在教育和知识传承上耗费人类社会那么多的时间,这也使它们更适合长途的星际旅行。
如果强AI可以协助人类进行科研,那么人类的科学知识将以指数级别增长,这对文明的整体发展也大有益处。
人类的智能增长速度终究太有限了。不依靠AI,能否跨出太阳系的边界都是未知数。


[*]虚拟现实
无论是《黑客帝国》的脑后插管,还是黑镜《San Junipero》的云端意识上传,或是知乎上的这个思想实验(如果把你用营养液养着,控制你的思维,让你做一辈子的关于荣华富贵的白日梦,你愿意么? - 知乎),都表明有时人类为了追求快乐,即使是牺牲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能力也在所不惜。一部分科幻作家担忧,虚拟现实会欺骗大脑的目标函数,让人类失去探索外在世界的动力,从而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人类文明在地球上慢慢死去。(参见各种赛博朋克作品)
对此,我个人持更乐观的态度,理由如下:

[*]和电子游戏一样,虚拟现实无法彻底剥夺人类对外在世界的好奇心。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人也终其一生庸庸碌碌,不会像少数天才那样凭一己之力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虚拟现实能最大化人类的幸福感,人们在低压力下,反而能迸发出更强大的创造力。
[*]如果意识上传、虚拟意识备份成功实现,那么AI一定已经发展到了极高的境界。我们完全可以复制无数份某个天才的意识,让他们在超级计算机的高速运算下思考,促进各项科技的发展。
[*]虚拟现实和互联网一样,可以显著减小交通和交流的成本。

成功避开的错误科技树:
现代人回顾历史,会发现不少点歪了的科技树:人类历史上有没有点错科技树的情况? - 知乎。我们应当明白当时人类文明的局限,并保持谦卑,警惕现在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在以上的例子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查尔斯·巴贝奇发明的差分机(Difference engine):

http://pica.zhimg.com/v2-55935161939540b74476cd144acce7da_r.jpg?source=1940ef5c
没错,这个大家伙是一个机械计算机。它能计算多项式函数,并通过多项式函数来估计其他的一些常用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蒸汽朋克小说里看到差分机的身影。蒸汽朋克的开山鼻祖——威廉·吉布森与布鲁斯·斯特林创作的小说,就叫《差分机》。
限于当时的种种经济条件,以及差分机本身的重量与能耗,它没有为我们带来信息时代。用着电子计算机的我们,看用着差分机的蒸汽朋克文明,或许会暗暗庆幸自己没有点歪科技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说不定某个外星文明在充分发展电子计算机之前,已经完善地实现了量子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如此一来,我们才是点歪科技树的那一方。

从宇宙角度看,可能真正点错了的科技树:(现在的)文学、艺术、音乐
文学是主要基于文字语言的表达,艺术是主要基于视觉的表达,音乐是主要基于音频的表达。仔细一想,人类对于文艺作品的审美,完全依赖于所谓的人性,在宇宙中显得相当狭隘。无论如何,一般人都很难对老式电视机的雪花屏、随机的字符串,或是收音机故障时的白噪声,产生任何的审美感受。
一个外星文明,可能拥有人类看来神明级别的科技,但它的文艺体系却迥然不同。他们会认为人类的审美毫无意思,人类则会认为他们的文明晦涩难懂。(之前举的三个例子,都是熵极高的无序信息。外星文明的审美对象,大概率是有一定规律的信息结构,但人类可能完全无法理解这一规律。)此时,人类文明的何去何从,将受到巨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文学、艺术与音乐,是作为人类的核心价值存在的。放弃了这一切,我们大概就不能再被称为“人类”了。倘若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科技树的其他分叉(基础科学、数学、军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守护并发展这种文化认同。
一战爆发,大哲学家罗素不去参战而去反战。 有个老太太很生气地对他说: 「别的小伙子都为了保卫文明穿上军装打仗去了,你就不惭愧吗?」罗素回答说:「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更新的分割线=====================
最早写答案的时候,我主要打算反驳“人类沉迷于金融、互联网,忽视基础科学,导致点不出太空科技树”的论调,并指出现有科技树的必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科技树点错”,其实是科技树本身发展不足带来的错觉。
这个答案只是随手写的,偏向个人观点而不是严谨的论证,所以每个论点下的论述无法面面俱到,还有可能以偏概全,就当是分享观点好了。举HPMOR的例子,大概是为了展示一个发达金融体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讲罗素的轶事,则是为了说明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等)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认同,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狭义的科技树)一样不可或缺。

君子兰 发表于 2023-8-23 18:25:40

参见《异星歧途》
人类虽然是同个种群,却以肤色、性别、种族、宗教、国家、大洲等分成了一个又一个互相提防相互威胁的群体,导致自己拥有了足够毁灭文明的核威慑,对于太空和深海的探索却像个蹒跚学步的小朋友,进展缓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整个宇宙来看,人类有无可能已经点错了科技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