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fup 发表于 2023-8-11 18:56:02

上半年预亏损 450-550 亿元,碧桂园已筹备债务重整,近期启动相关程序,能否化解其当前难题?

面临阶段性流动压力的碧桂园(http://02007.HK)在8月10日傍晚的公告中表示,将与债权人保持沟通,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以保障本公司的长远发展,并为债权人保存价值、维护利益。(详见一财报道:碧桂园遭遇“成立以来最大困难”)
随后,有机构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碧桂园已经在筹备债务重整,近期有望启动相关程序,该公司已聘请中金为财务顾问,主导重整事宜。
目前,碧桂园名下并没有债务公开违约,仅有两笔美元债的票息支付处于30日的宽限期内,但从9月起至2024年初,公司将面临多笔债务集中到期的兑付压力,总金额大约100多亿。
此前,碧桂园坚持保信用,2020-2022年,该公司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三年净流出,合计净减少有息债务接近1000亿。(详见一财深度报道:碧桂园流动性压力如何化解?债务重整或将提上日程)
直到2023年中期,在公司财务现金流承压的状态下,依然兑付了大约几十亿的债务。随着市场销售大幅下滑及融资渠道严重受限,公司现金储备大量消耗,已难以应付9月份及之后的多笔到期债务。
有接近碧桂园的人士称,与其扬汤止沸疲于奔命,不若釜底抽薪整体展期,碧桂园拥有较好的财务基本面,杠杆也不高,通过债务重整渡过阶段性困难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作别西天 发表于 2023-8-11 18:56:31

土地财政的涸泽而渔和社会大众的身无分文,是当下房地产行业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不解决,房地产企业的亏空就永远是一个无底洞,你给数字后面加多少个零也于事无补。
中国房地产行业如今的死局,是市场化不充分,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统购统销计划经济的元素,长期以间接税包税人模式运行积累出来的结果,现在一地鸡毛的局面完全是政策因素导致的,根子出在为了维持土地财政的收入,强行剥夺了市场对产品的定价权上。
房企债务和城投债务,本质上就是转嫁出去的财政赤字。
产品积压了,卖不出去,资金链紧张了,那就把产品降价清仓,回收现金,填补缺口,这是非常基础的商业常识,不需要哪个年薪百万或者在智库工作的经济学家教你,你去菜市场随便找个卖菜的都能告诉你这个道理。
但现状是,各地的财政对卖地收入有着病态的依赖,而卖地价格取决于不动产价格,只有不动产能卖高价,地才能卖高价,于是为了保证卖地能卖出高价,就禁止市场对产品自由定价,只准涨不准跌。
房价达到了社会公众无法企及的高位,掏空六个钱包也买不起,而拿地的任务还不能停,拿地的价格也不准降,但是房子又卖不出去,资金收不回来,于是房企拿不起地,土地财政断了档。
目前政策方面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想出来的办法是用尽各种手段不断让银行给房企放贷款,企图用贷款去填补房企的现金流,让房企继续去高价拿地,把财政的亏空补起来,至于房企怎么还这些钱,市场能不能承受被地价撑高的房价,不关心,不重要,只要地能卖出去就行了。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行业事实上成了资金从银行进入财政的中间管道,成了承受债务的代理人,现在的天量房企债和城投债,本质上就是行业代偿的财政亏空。
一边是玩命灌水,一边是玩命抽水,然后抽水灌水的压力全都施加在房地产行业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土地财政继续运转一天,企业的债务压力就会继续增加,只要不改变这种状况,你给这个结构灌再多的水,也只能继续增加债务积累,并最终让房企被付息的压力压垮。
现在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决策参与人员坚信眼下房地产市场的萧条是“暂时的”是“周期性”是“阶段性”的,依然顽固的拒绝承认这套高杠杆高周转的玩法已经寿终正寝,还在不顾一切的想要回到“美好的旧日时光”,所以他们坚信只要继续给房企贷款,融资,帮助房企渡过“眼下的难关”,一切都会恢复原状,一切都会好起来。
市场的要务,是用铁一般的事实击垮这种侥幸,打破这种幻想,既然有人不见棺材不落泪,那市场就必须尽快把棺材板子糊在他们脸上,让他们看清现实。
要拯救这个国家很容易,目前来看不买房就行了,只要你我不买房,那些戒不掉这一口的人就会跳脚,他们跳脚了,社会就太平了,以往社会不太平,就是他们太安逸了,现在是时候给他们上点强度了。

shk8716 发表于 2023-8-11 18:57:26

碧桂园后续终于来了来了,是不是跟恒大当年的套路很像。
碧桂园终于走上了发小作文的道路,俗话说得好,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努力还钱不如裹挟烂尾楼业主进行威胁,老许之前还不是发文给了广州政府求救,专家组进驻后,硬是给拖到现在,那些债务不但还不上,还能越亏越多。
碧桂园紧跟其后也搞暴雷这套,看来是深度学习和领会了恒大的战略打法,打算有样学样了。
别说碧桂园没钱,这不是事实,碧桂园刚刚给自己家的慈善基金会捐了60多亿,肯定是预料到以后会出现暴雷的情况,先把自己摘干净了,这种做法跟恒大当年年年亏损,还给股东做几百亿巨额分红是一个道理。当年恒大财富要暴雷,恒大一众高管提前连本带利赎回,留下散户倾家荡产。
钱先分了或者转移走,债还不还,保不保交楼,那公司破产,就跟我个人没啥关系了。老许现在还不是一样活得很好,我老杨为什么不行?老许跟组织谈过了,老许是爱国的,那我老杨也可以爱国。
老许说恒大一切都是国家的,他能给的,我碧桂园一样可以给!谁不知道,地产商最爱国了。
现在关键是,23年碧桂园还有几十万套房子要交付,那些业主们怎么办呢?那些农民工怎么办呢?那些承建商,那些材料商的货款怎么办呢?
如果碧桂园真的暴雷,最后大概率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除了业主的房子被减配交付,堪堪完成保交楼以外,其他的工程方,承建商,以及材料商的应收账款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就要不回来。随着又一个万亿房企的暴雷,诸多在合作中被牵连的企业将会出现灭顶之灾。
当下的房企卖不出房子根本没有钱,预售制下的房企信用已经降到冰点,各种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房企就算想尽快卖出房子,但降价又不被地方允许。不卖房子的话债务越来越大,要卖房子又是一纸限跌令,说你扰乱市场。
房地产现在被卡在市场和政策中间,房企现在比死还难受,真不如躺平。
一个小区1000户人,只卖出了200套房子,你说保交楼?怎么保?为了这一两百人把整个小区建起来?亏多少且不说,那我剩下800多套房子,我想便宜卖了,赶紧脱手把银行的钱,供应商的债务还了行不行?也不给。一个小区亏几千万也好,亏得起。但是这样拖三五年,拖不起啊。
开发商的房子想便宜卖,想止亏,就说扰乱市场秩序,不给网签。之前签的买卖合同还无效了,结果房企还是违约方,还得给购房者赔钱。
所以说救市的核心问题真的只在于房企吗?不一定,不合理的市场管控,也许有更大的市场破坏力。
<hr/>公众号:hardy聊一聊
抖音号:一周一聊(hardy)

tianyahaig2000 发表于 2023-8-11 18:58:22

好不容易,今天来揭一个我自己多年前的老底,从一个旁观者与参与者之间的角度来谈谈碧桂园的转型失败与现在的债务问题。
大概是2018年的时候,我在广州找工作,当时就遇到了碧桂园在组建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我有意愿去面试,于是就作过一些调查。
博智林的官网:竹间智能-Bot Factory由于当时人口拐点已经接近了,所以现在的楼市困境已经可以进行初步预测了,而就是在这时候搞博智林机器人,大概就猜到它就是碧桂园的压宝,以后碧桂园就靠它赚钱了。
然而,经过我一番调研之后,就发现碧桂园的这套战略规划有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是跨行业转型,对制造业不熟悉,战略设计与目标从一开始就不一在同一个方向上。
博智林本来的创业方向是建筑机器人,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方向,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可要命的是它是个重工业,而实际博智林组建时的发展思路却是在走一般的制造业路线。
之所以我认为它要走重工业路线,是因为建筑本来体积就不小,给它搞设备怎么也轻不了,而且搞生产设备研发往往就得配合着改良建筑技术,要考虑如何加快建造速度与减少建造工序,所以往小了做不好搞。
博智林的方向却是以客户需求为先,以装修机器人为主,对建筑技术的改良前景不作考虑,更多是为集团内部解决农民工不足问题,而不是推动建筑技术的发展,所以想重也重不起来。
从我面试的时候了解到的内部信息来看,博智林是照搬了互联网大厂的成熟产品管理体系,试图加快产品成型,但他们没有清晰地理解到建筑机器人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很多基础概念根本就没有,想快也快不来,而成熟的管理体系就有太多的规矩了,不适合用于这样的初创企业。
我当时就有一个判断——如果有5年时间来完善公司的框架与基本的核心技术,博智林有可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建筑机器人企业,碧桂园要打个翻身仗应该绰绰有余。
至于说最头痛的客户来源问题,我当时认为碧桂园自己有那么多项目,拿几个给博智林撑个5年应该没问题的,5年以后不行再算。
正因为有这样的理念冲突,当时我就觉得博智林做不下去的,所以就没再走下一步了,只是后来还有网上关注它,写过一些抨击的内容,希望能有人看了去,能让博智林回头是岸。
对央视报道碧桂园造建筑机器人你怎么看?至于现在大家从博智林的官网都看到结果了,前面的工作应该都打水漂了,财务数据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反思起来也发现在自己的理念有点不太现实,毕竟在广州搞重工业,人才是个大问题,再加上当时也不知道会出疫情,碧桂园的财务状况要比我当年预想的差得多,所以即使我的理念去干也是黄。
毫无疑问,现在的博智林根本不可能养起碧桂园,甚至不要倒贴就已经不错了,而碧桂园的这个尝试累积了不少的债务,自然也就拖累了债务化解。
然而,与恒大搞汽车相比,碧桂园在博智林上的尝试是更为用心且成熟,转型失败很可惜,但不至于像恒大汽车那样一文不值。
另外,碧桂园现在也只是初步暴雷,重组难度应该没有恒大那么大,所以未来还有可能熬过去的。

Sprite 发表于 2023-8-11 18:59:06

今天是什么黄道吉日?两大毒瘤约好一起深夜发文?恒大已经躺平,总负债18,338.19亿元,资产14,685.57亿元,已资不抵债。后面至少还有十几家千亿规模的地产商准备躺平。当年地产是怎么拉动GDP的,现在就怎么把他拉下来。还有不坑穷人,总资产三万多亿的中植系也快玩不下去了。
今年全国房子销售情况比去年还惨,特别是碧桂园不少项目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地方量价齐杀(房子卖不出,资金收不回,房子没法完工成烂尾,形成恶性循环,22年在建项目和已建未售项目超过捌仟亿,这块每年光资金成本就大几百亿了)。所以现在预亏500亿也是正常。要是几年前,你自己亏也没人管你,反正都是你自己的钱,但现在你亏这么多,你欠的那一两万亿还的上吗?这个大窟窿怎么处理?
现在这个阶段赚的(借的)就是自己的(拿去做慈善),亏了算国家的,全国帮你一起还。
前几天,碧桂园有几个亿的债券到期没能还上,我们被吓一跳,但碧桂园欠的债券才几个钱,流动债券才150亿,但他的应付账款和合同负债超过八千亿,大的还在后面呢。恒大把南通一到六建都逼死了,这次不知道又有哪些倒霉蛋。
碧桂园后面必然要开始走前辈恒大曾经走过的路1、变卖资产2、寻找新的投资人3、与旧的投资人磋商还款展期4、同时也响应号召保交楼。开始这几步之前也和前辈一样,把优质资产咔嚓
恒大地产去年净亏 527 亿,流动负债 1.6 万亿,已资不抵债,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恒大地产和碧桂园两家公司总负债接近叁万亿,已经超过了22年越南全年的gdp,接近新加坡。你欠钱就算了,尽力还也没人骂你,但大小木也太黑了,不想着还钱,把所有人当猴耍,去年底刚套现50亿,今年八月又搞什么慈善基金,套现60亿,就没考虑过还有钱要还吗?


碧桂园自去年8月被认定为优质房企,重点保护对象(不知道咋想的,把一个实控人都不知道是谁的离岸公司作为保护对象,最后和恒大一样资不抵债都没法追溯,要不说还是老王最靠谱,至少没玩这手),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对碧桂园发行的债券,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在债券行业的地位类比银行中的央行),导致碧桂园最近的债券被疯抢。


那些国籍不在国内,实际控制公司也不在国内,掏空所有公司利润最后转移到国外,最后国家还没办法追溯,吃着我们的饭,砸着我们的锅,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他们赚钱跑路,家族上百年衣食无忧,那些烂尾楼业主做错的了啥?供应商做错了啥?我们吃瓜群众做错了啥?最后用每个纳税人的钱给他们擦屁股。

竟然还有很多人同情这样的人?说国家不兜底?说国内营商环境差?说政策反复?是谁把国家的兜底及支持作为搜刮财富的手段,谁穷了?谁富了?

不过我们国家经济的违法成本太低,该还的债不还,把大家都当猴耍,要还钱了,马上把钱捐慈善。这些竟然没有一点处罚手段。尽快立法把,我们可禁不起再这么折腾了。

钻石王老五 发表于 2023-8-11 18:59:22

因为这种金融游戏本身就不可持续,在我国的特色预售制下,这种债务违约还真不一样,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出现了现金流危机,到底谁的偿付优先级高?
1)我国的房地产拼的是谁给地方带来的利益更多
我国的房地产到底是不是纯市场竞争呢?现在看来不是的,按照一般市场的规律,几十个亿的本金怎么都没办法借出来上万亿的负债。所以非常拼的是所谓的许可,房地产谁说了算?当然是政策,更详细的是土地和信贷的供应,谁能借到钱,谁能拿到地,谁就能在房地产上行周期迅速崛起,催生太多潜在的利益输送。
结合地方性银行,地方几乎完全可以决定一个房企能否分利,土地供应,货币供应卡的死死的,房企必然要表现自己的价值,就是所谓的包税官角色,从居民手里获得资金,给地方上供税收,给银行偿付贷款,顺带给各种内外投资者提供收益。房地产为什么这么贵,分利者太多了,最神奇的是即便房价收入比已经很离谱了,只要还有上涨预期,大家都不觉得贵,依旧去抢着给人家交钱。
2)不可持续的房地产金融模式
这种分利总是需要接盘者的,房价越涨,投机需求越旺盛,刚性需求越恐慌,争先恐后的把钱拿出来,背上高利率贷款的参与到这个金融游戏里面。房企为了更快的扩张,采取了著名的高杠杆高周转模式,盖房子都是次要的,如何抢夺居民几辈人的储蓄和未来几十年的负债才是核心问题,所以房住不炒其实是很次要的,因为房子质量无法保证,建设成本占比极低,与其说是实体经济,不如说是群狼分食居民财富。
不可持续表现在两个方面:居民几辈人的积蓄和未来几十年的负债再多,金山银山也有吃空的一天,比如现在居民的消费能力减弱,一些人的负债是另一些人的财富,不要看存款创新高,结构什么样的谁都不知道,考虑到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相比发达国家较低,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低,但居民杠杆率可超过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就是典型的双标么,杠杆率和发达国家比(还比不少都高)了,福利和欠发展中国家比,居民能顶住不发生系统性的违约已经是韧性奇迹了。
第二个不可持续,是发债成本可不低,利率8%也不难达到,恒大出事前还开出10%的理财产品,内部人员提前兑付,到现在都没个说法,但你房地产能维持每年十几个点的增长吗?高杠杆高周转的前提是房地产价格快速膨胀才能覆盖成本,现在不说快速增长了,不放开限价,成交量大幅下滑,所谓的量价齐跌。
这俩个不可持续必然导致房地产庞氏信贷的崩溃,无非是时间问题,过去越是依赖高杠杆高周转,现在的窟窿也就越大,这也是数学上决定的。
3)特色预售制带来的过度分利
这个都懒得说了,预售制的经济体本身就不多,能玩成我国这种把收益全拿走,风险全部丢给购房者的独此一家,分利结构是什么?建设成本本身占比就低,100块钱买了建设成本20块钱的东西,还烂尾了,而且是大规模的烂尾。
这就带来了与正常商业不同得地方,一般情况下债权优先级是大于股权的,但我国的特色预售制,还有另外一个未兑付的东西,就是交楼。商品都没建完,钱早就分光了,还在这内债外债的兑付该如何处理,这个时候不要看他们怎么承诺,钱就这么多,到底谁的偿付优先级更高,
比如保交楼应该放在那里?
特殊分红要不要限制?
向外捐款和慈善要不要限制?
债权投资要不要市场化处理?
本质还是房地产根本就不是什么经济支柱,没有一个经济体是靠炒房富起来的,而更像是一个无底线挖掘居民储蓄和负债的工具,既得利益者庞大且同光和尘,默契的不顾风险的扩张和分利,出了事脸挺平,风险丢给所有人,政策还得想办法维系,毕竟地方才是房地产分利的最大头,银行是庞氏信贷的资金来源,既得利益者都苦不得,问题就是无解的,那只能苦谁呢?
别救了,越救窟窿越大,这两个企业就接近4万亿的负债,后面还有那么多看着呢,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受伤的还是二元结构的下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半年预亏损 450-550 亿元,碧桂园已筹备债务重整,近期启动相关程序,能否化解其当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