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宣布回购60亿,该如何看待?

[复制链接]
kino 发表于 2023-12-26 03:08: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13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亿元,且不超过6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
以此推算,格力电器这两次回购金额合计最高将达到120亿元。而在此之前,A股累计最高回购金额为美的集团的103.22亿元,格力电器本次回购实施只要超过52亿元,即有望打破美的的回购记录,成为A股新的“回购王”。
今年以来,格力电器股价累计下跌10.42%,而老对手美的集团,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2.67%。
格力再一次的大手笔回购计划能否扭转股价颓势呢?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yangenqi 发表于 2023-12-26 03:08: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有助谈资,我是有助,2021-09-24
高瓴资本再次质押格力电器九千多万股,再加上之前报道的散户爆仓,社零数据下降,夏天阴雨不断外加间歇性疫情。。各种新闻,各路神仙写的格力好像快p产似的。。。但是有助倒是觉得有点意思了。
有助在这里想说一下,关注有助的忽悠(乎友)应该多看有助写的那些方法类的文章,那才是真北,至于讲具体公s,都是有助为了想吸引你注意罢了。你得这么想,如果哪天有助不更新了,你学了那些方法,你也能自己思考;如果你只关心具体g司,要是有助不写了,你可能又要去找其他文章,换另一种风格了。。。所以请多读多点赞评论下面这种方法类的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2971937上面这篇文章用甩大绳的思路解释了均值回归的理论,如果你读懂了,再看看格力电器的PE-TTM,你能看出什么呢?



格力电器PE-TTM历史走势图

有助说说自己的思路:

  • 格力电器的PE-TTM已经穿过20%百分位,近五年里,只有一次,在2019年,这并不能说明现在已经见底,但是至少表明现在处于低估
  • 甩大绳时,这么高的位置下来,肯定要在地上多摩擦一会儿的
  • 情绪上现在坏消息不断,量还没有下来。有助给个知识点,坏消息满天飞只能说明情绪开始释放,但子弹落地往往是在连坏消息都懒得出的时候
  • 大环境上,市场整体现在处于估值中位数上一点点,就是说市场是很理性的,从最近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结构性行情也能看出市场的理性。而机会往往是出现在非理性时刻,现在显然不是
  • 最后是新低的时间间隔不满足,这个有助不赘述,有兴趣的自己看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0805779忽悠们应该把格力电器从之前到以后的整个周期做好跟踪,独立思考,这次堪称教科书似的教学,学透了,就都通了。
最后有助还是希望忽悠们多点赞评论有助写的方法类文章,那些才是真北啊。。。
如果你也想像机构投资者一样思考,请关注“有助谈资”。当机会出现时,你会第一时间收到有助的提示文章。
认真对待血汗钱,就听有助讲投资。
喜欢就请点个“赞”,关注“有助谈资”,转发给你朋友,说不定他们也喜欢。

wjml223 发表于 2023-12-26 03:09:0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力电器这次回购的股票,是用来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当然,如果这些回购的股票在36个月之内没有派发出去,剩下的股票就会被注销。


我们看一下回购数据:


格力电器在2020年4月13日发布了回购计划。截止到9月底,已经完成回购大约51亿元。在这个时间段内,格力电器的股价表现怎样呢?
从文中图里可以看到:格力电器4月13日的收盘价,是55.31元/股。9月底,其股价是53.3元/股。
启动回购5个月,股票不但没有上涨,反而有所下跌。
造成公司股价变化的原因,有公司经营状况影响。
从2020年半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28%,格力上半年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大。
从公司产品营收结构来看,格力电器接近60%的营收都来自于空调,其他电器只有3%,主打产品比较单一。
至于这次回购之后,格力股价何去何从,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huayuqing 发表于 2023-12-26 03:09:1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力百亿回购背后的焦虑:渠道改革或持续阵痛,多元化转型效果待检验
近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提议其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回购资金总额在30亿元到60亿元之间,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
在此之前,格力曾在今年4月启动同等规模的回购计划,加之此次回购,格力今年以来回购资金总额或超百亿。业内人士认为,这两次回购对于格力来讲并不算大规模,或对股价提升无明显影响,目前资本市场更关注格力的渠道变革进展。而这正凸显了格力当前的焦虑。
今年以来,格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零售模式,加速渠道变革,但这也对其根深蒂固的经销商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此期间,格力的经销商合资公司曾减持格力股份。
与此同时,格力空调老大地位失守,被美的赶超。尽管格力早已宣布多元化转型,但空调业务仍占据营收的大部分比例。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格力多元化转型效果不明显且较慢,未来是否还能重登空调一哥宝座还有待继续观察。
连续两轮回购或超百亿,
未能带动股价持续上涨
今年以来,格力的日子并不好过。在业绩层面,其营收与净利皆呈现出颓势。格力电器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06.02亿元,同比下降28.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62亿元,同比下降53.73%。
与此同时,格力电器的股价自今年以来也一直“跌跌不休”,一度从年初的70.56元/股下探至48.4元/股以下。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以来,疫情冲击叠加格力电器自身经营调整,基本面表现弱于对手,拖累股价表现不佳。
为实施公司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格力启动了历史上首次回购。4月12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30亿元且不超过6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7月16日首次回购,截止9月30日已回购52亿元。
然而,这一回购消息并没有带动格力电器的股价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4月13日收盘格力电器股价上涨5.15%,但次日便回落0.19%,随后格力电器股价再次跌超3%。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美的/海尔当前股价较疫情中低点分别上涨68%/73%,格力电器当前股价仅略高于疫情间低点。
此次,格力电器再次启动同等规模的股份回购,目的同样是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在发布回购消息后的两个交易日,格力电器分别上涨3.02%、0.59%;此后两日又接连下滑,股价分别下跌0.41%、0.78%。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蓝鲸TMT记者表示,格力的收购计划与其市值相比,不算大规模回购,并不一定是为了刺激股价,格力或认为自身股价过低,回购之后对于上市公司的资金利用和股东权益都有最大化支撑,从结构上可以改变股本的数量。“在现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回购投资回报率更高,但回购之后股价有明显涨幅的可能性不大。”
转型仍处于初期,
渠道改革阵痛影响恐大于预期
长期来看,光大证券研报称,市场最核心的关注点还是格力渠道变革的进度和方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前,格力之所以一直占据空调老大的地位,是因为其建立了完备的线下经销商体系,实现了经销商与企业之间的深度绑定。然而,近年来,随着奥克斯空调发力线上渠道,让格力与美的承受了巨大压力。但美的对此提早作出决策发力线上,使得其线上渠道要优于格力。加之疫情影响,格力强大的线下渠道也逐渐变成了短板。
当然,在渠道方面,格力也在加速变革。今年以来,格力开始在线上发力,董事长董明珠也开起了微店“董明珠的店”,她将格力空调、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等商品搬到线上销售。格力以“董明珠的店”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零售模式,通过分销店铺扩张。
而董明珠也做起了直播带货,数据显示,4月底,董明珠首场直播销售额为22.53万元,目前,董明珠直播带货贡献已超400亿元。
然而,经销商对董明珠直播带货似乎并不买账。6月20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拟减持所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4288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 0.71%。京海担保在此次拟减持之前,京海担保曾在2012年减持过格力电器股票。
据了解,京海担保由格力电器10家区域经销公司共同组建,格力电器去年股权改革后,京海担保持有格力电器8.91%的股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京海担保近8年来首次启动减持计划,并且此次减持计划发生在格力电器大举推进渠道改革期间。
这也引起外界对于“直播带货是否跟格力传统渠道有冲突?直播是否会影响经销商的利润?”产生疑问。对此,董明珠曾回应称,直播带货不会挤压经销商利润,不会抛弃经销商。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分析称,目前,格力的渠道变革仍处于初期,董明珠直播带货,推动了格力向电商渠道转型,这也就意味着格力会像美的与奥克斯一样进行扁平化变革,把中间的大区批发代理商砍掉,直接面向零售商,零售商面向消费者,“格力的渠道变革首先会影响到的便是京海担保这种大区批发代理商成立的合资公司的利益,未来格力的大区批发代理商必须要向零售方向去转型。”
光大证券研报提示称,格力电器依然存在渠道变革进度慢于预期,改革阵痛的影响大于预期的风险。
空调老大地位失守,
多元化转型效果不佳
进入2020年,格力“空调老大哥”的宝座开始松动,甚至失守。
2020年上半年,美的的营收和净利润虽然均有所下滑,但其净利润超过格力63亿元,营收更是超出近一倍,将格力远远甩在了身后。2020上半年,格力空调营收413.33亿元,几乎腰斩,而美的暖通空调营收则为640亿元。
格力电器在财报中强调,其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旗下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产业覆盖暖通空调、生活电器、高端装备、通信设备等四大领域。
近年来,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芯片到高端医疗,格力可谓广泛撒网进行多元化布局,但格力在家电以外的领域所作出的尝试,几乎都没有做出显而易见的成效。
自2014年起董明珠萌生了发力手机的念头后,格力手机先后更迭三代。然而,格力手机鲜少有人问津。董明珠曾对媒体表示,格力打造智能手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手机的市场份额,而是为了连接未来的“智能+”时代。
在造车方面,格力投入巨大。2016年,格力董明珠拟以130亿元的对价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并募集资金不超过97亿元用于珠海银隆的造车项目。然而,今年年初,银隆被爆出人事变动,6位董事退出,董明珠便是其中之一。
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企业长远角度考虑,格力做一些与其主业相关的多元化扩张是可以尝试的,但如果格力所拓展的领域与其主业相关度太低,风险就会很大。
从其财报数据来看,格力的绝大部分营收仍然来源于空调业务,结构仍单一。2020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空调产品占据了59.48%的收入,而生活电器、智能装备与其他主营业务占营收的比重只有3.19%、0.3%和8.56%。业内普遍认为,格力的多元化转型效果不明显,且比较缓慢。
对此,梁振鹏表示,格力的多元化转型启动比较晚,在家电产品各个产品线都呈现高速增长的时期,格力仍坚持空调产品一条腿走路。“但未来格力还是有机会的,其在厨房小家电领域的品质不错,如今,家电市场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智能化家电层出不穷,这为家电产品的未来发展衍生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文章转自公众号:蓝鲸TMT(ID:ilanjingtmt)  作者:齐智颖
侵删
xiarunzi 发表于 2023-12-26 03:09: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格力电器来说,2019年已经很困难了,没想到2020 年更是难上加难。
今年4月底,格力电器发布了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去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981.53亿元,同比增长0.02%,这个营收增速已显疲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6.97亿元,同比下滑5.75%,格力五年来净利润首次下滑。然而,业绩走弱只是一个开端。




受疫情的影响,格力电器2020年季度营收继续保持下滑状态,据其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营收约695亿元,同比下滑28.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3.62亿元,同比下滑53.73%。与去年二季报相比,盈利能力明显削弱。
格力电器的营收大幅下滑,其单一的业务模式难辞其咎,空调业绩承压过重,其他业务增长不明显。
疫情「黑天鹅突袭」,整个空调行业进入低迷状态,终端市场销售、安装活动受限、终端消费需求减弱,导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营收大缩水,零售业绩几近腰斩。《2020年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空调市场降幅达57.2%,价格也创新低。
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空调收入413.33亿元,同比减少47.89%。空调营收下降,其他业务增长不显是格力电器净利润明显下滑的主因。
线下渠道受阻,线上渠道短板尚未补齐,业绩承压的格力电器急需变革与创新。
相较于在渠道发力较早的奥克斯、美的等同行,格力电器的渠道变革落后了许多,或许是行业老大的位置坐的太久,格力电器对市场变化的洞察少了些许敏锐度。随着电商与物流的发展,格力的竞争对手们纷纷瞄准线上市场,奥克斯积极拥抱电商互联网,美的也对传统渠道进行了扁平化改革,而相对保守的格力电器还在为其线下渠道优势引以为傲。




以线下门店业务为主的格力电器,在董明珠的执任下,建立了完备的线下经销商体系。由总代理到代理商以及经销商的多级模式,并在一系列返利模式下实现经销商与企业的利益深度绑定。这也成为格力稳坐行业「老大」的利器,然而疫情之下,这一利器却让格力陷入被动。
与传统渠道相比,电商平台直销模式省去了经销商让利环节,消费者能够以更低价获得产品服务。在新零售渠道的冲击下,传统经销商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为保证经销商获利,终端产品价格势必要高于电商平台价格。渠道和价格方面上的失利,使得传统渠道受到不小的冲击,格力电器若依旧固守多级分销模式,将会错失更多机遇。
格力电器这些年积累的线下渠道优势,在家电行业大环境的颠覆下,成为了「短板」。
整个家电行业都愈发认识到线上市场的重要性,后知后觉的格力电器也开始发力线上市场。今年,「格力董明珠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零售模式,力主销售渠道和内部管理变革。继雷军、张朝阳等大佬之后,董明珠也加入了直播带货的阵营,为旗下新零售业务转型铺路。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从4月份开始,董明珠已经举办了10场直播带货,销售累计金额达416亿元。一场接一场的直播带货也预示了格力业务转型的急迫性,但「带货」也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格力的亏损态势。
除此之外,在新零售发力的格力电器,势必会影响到原本的经销商体系。线上产品销量的走高,对经销商的影响便是销量降低,利润空间再被压缩。尽管董明珠多次否认直播带货是在抛弃经销商,但格力电器经销商的处境愈发艰难,二者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
资本加持,股份回购再提速

渠道变革以外,格力电器的股权回购计划也在提速中。
4月10日,格力电器首推回购计划,拟回购60亿元,截至9月30日,已耗资近52亿元回购公司约1.57%股份。在推出回购计划的五天内,格力电器股价短暂地上涨了一下,最高报价为56.99元 ,4月15日,格力电器收盘跌3.53%,报54.41元,总市值为3273.16亿元。
从短期来看,股权回购对于格力电器是利好行为,流通中的个股数量减少将使得股票流动性增强,股本减少后,单股收益会提高,从而产生积极的市场反应。股东及投资者相应也能获得正向超额收益,对于股东来说,回购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分红。在二次回购公告发布的三天内,格力电器涨幅约0.59%,最高价报58.47, 而在10月9日,格力电器股价仅为48.16元。
就在今年5月,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还上演着你追我赶的戏码,市值差距也只是百亿而已。时隔5个月,相对平衡的竞争局面被打破,格力电器的股价颓势愈发明显,股权回购和业务转型双管齐下,却仍被美的集团拉开近2000亿市值。
且不说董明珠,就连背后的资本都该急了。于是,大股东高瓴资本下场加码,格力电器开启二轮回购计划。此前,格力电器已斥资近52亿回购股份,再次加速回购,两轮斥资近百亿,格力在打什么算盘?
据wind数据显示,格力电器今年才推出第一次回购计划,而其「老对手」美的集团则在2018年便推出股权回购计划,相比美的集团多次少量的盘算,此次格力电器大剂量的回购,则显得颇为着急。对于再次回购股份,格力电器表示是基于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认可与期待,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以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对于格力选择在此时抛出大额回购计划,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分析称,「这次回购一方面可以提升格力股东的长期回报水平,同时更有利于稳定格力的股价预期,确保混改基金珠海明骏的融资安全」。
在整个家电市场都震荡下行之际,推进股份回购计划或许是格力电器短期内稳定股价的必要举措。
一般来说,回购计划能够在短期内提振股票。然而,从长远来看,股份回购计划治标不治本,第一轮股权回购已经完成超八成,格力的股价却仍波动厉害,二次回购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推高股价,而不是专注于业务转型布局,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很不利。格力要想走出困局,仍需找到新的出路。
破局还是「恶循环」?

资本的下场是真回购还是减持陷阱仍有待观察。今年上半年,A股掀起了回购风潮,近600多家公司发布回购方案,中国平安和美的集团回购金额居于前列,除了中国平安60亿元的回购金额较高,苏宁易购、华侨城A等企业的回购金额在10亿元左右。
相较于其他企业的回购金额,格力电器的「大手笔」有点引人深思,回购能起到股权激励的同时,还有可能因股票价格上涨形成套利空间,助长市场泡沫。
在回购期间,有增持却也有不少公司的股东会打起减持的主意。在格力的第一轮回购计划期限内,格力电器另一股东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减持股份,预计不超过4288.1778万股,套现约25.87亿元。京海担保持有格力电器8.91%的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伴随着股东减持的回购,多少有点加剧了企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耐人寻味的是,「京海担保」的股东们是格力电器在全国最大的区域经销商,不禁令人怀疑董明珠高调的直播带货触动了经销商的敏感神经。渠道改革并非简单的线上线下联动,它还意味着传统经销商的利益重新分配,格力电器线上业务的拓展势必将影响到线下经销商体系的格局变化。
格力电器想要打通线上线下道路,经销商的转型阵痛不可避免,如何处理线上市场引流与线下经销商体系的平衡,也将是格力电器要面对的严峻考验。
除了渠道问题,格力电器一直被外界质疑的还有产品结构,大家电业绩下滑,小家电不受重视,智能设备还处于烧钱研发阶段,疫情的到来将其单一产品线的低风险承担能力暴露无遗。




早在2016年董明珠就宣布要进军「多元化」。然而,在空调业务遭遇滑铁卢之后,格力电器还没有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多元化发展举步维艰。
「老对手」美的集团则是横向发展,覆盖了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自动化、智能供应链等多领域,专注于走多元化道路,疫情之下,格力空调业务下滑近5成,美的则仅下滑1成多,多元化业务模式表现出较大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低存货周转率也是格力电器业务运转上的一颗「雷」,2020H1美的存货周转天数为47.08天,格力存货周转天数由去年的55.31天上升到82.07天,相对较高的存货积压,给格力电器带来不小的去库存压力。
在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下,格力股权回购再提速,虽能够暂时改变股价低迷的状态,却无法成为格力电器业务上涨的动力。特别是目前空调市场进入疲软期后,行业上升空间整体受限,以空调为主业的格力电器亟待寻找新的增值空间。与此同时,无论是渠道变革还是产品迭代,格力电器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由我司旗下「新熵」原创出品,作者王鑫鑫,编辑汉卿)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