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104 | 《圆圈正义》: 自由与勇敢

[复制链接]
slipknot 发表于 2023-11-7 06:44: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翔老师的《圆圈正义》出版于2019年,比《法治的细节》的出版时间要早一年半,里面有49篇他的随笔文章。
本周根据这本《圆圈正义》,聊聊自由与勇敢。


1.自由

很多人理解的自由,就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我想抽烟就抽烟,想打游戏就打游戏,想几点起就几点起。

但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经常让我们不自由,因为一旦欲望满足,你又会渴望另一种新的欲望,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你其实成了欲望的奴隶。赚多少钱会让你满意呢?再多一点;多少个点赞会让你舒服呢?再来一个。

罗翔老师越来越觉得,这种自由可能不是真正的自由。
比如抽烟,想抽什么烟就能抽什么烟,这是一种自由,但还有一种自由是有很多烟放在你面前,你可以抽但你愿意不抽。你想开什么车就开什么车,这是一种自由,但还有一种自由,是你有钱购买任何好车,但你不开,你宁愿去挤地铁,因为你发现很多人每天都在拥挤的地铁中,你愿意和他们同甘共苦。

我一开始不太理解,为什么「不做」反而是自由,后来看了万维钢老师的解释,才理解自由的含义。

什么是自由?

自由就是不受驱使。既不被别人驱使,也不被自己的欲念驱使。

也就是说,你不能是一个「工具」。


康德哲学认为人只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我不做工具,也不拿别人当工具。我不受人利用,我也不利用别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自由的。

所以,抽烟、打游戏、睡懒觉,这些都是欲念,我想做的这些事也都是被欲念驱使,所以这不叫自由。控制自己不被欲念所驱使,才叫自由。罗翔老师说,随意吸毒不叫自由,可以控制自己不去沾染毒品才是自由。任意更换性伴侣,始乱终弃不是自由,可以约束自己的欲望才叫自由。百花争妍,但仍能忠于命定的那朵玫瑰,才是真正的性自由。

2.勇敢

书中有一篇文字名为「不要轻易向他人抡起道德的杀威棒」,说的是针对江歌一案,舆情汹涌,道德谴责铺天盖地。很多「网络大V」开始借机炒作此事来煽动民众情绪。罗翔老师为了批驳某些「网络大V」的煽情之举,才写出了此文,不料恶评如潮,被网友斥责是「人渣」「没有良知」「枉为人师」。

江歌是替同住的女室友刘鑫挡住她的前男友而被杀的,人们对刘鑫口诛笔伐。罗翔老师也认为,她的懦弱令人遗憾,值得谴责。但他提醒大家,道德的使命首先是自律,而非他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教训他人之前,请先问问自己,在相似的情景下,我们会如何行为?

「道德是自律,而非他律」这是罗翔老师一直说的。我们当然有资格进行道德谴责,但是不要轻易地地抡起道德的大棒。

人为什么会进行道德谴责?罗翔老师认为至少有如下动机。

1.人们心中有个「理想人」,这个理想人有着高尚、勇敢、知恩图报等诸多美德。当有些行为严重违背了这些美德,人们会表达出愤怒和谴责。

2.希望他人改过自新,民众对刘鑫不依不饶,就是希望她能知恩图报,痛悔己过。

3.自以为是,表达道德优越。有人习惯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4.其他。人们进行道德谴责,还有其他许多动机,如博人眼球、营销造势、消费他人的痛苦等。

前两种动机是善意的,后两种动机是恶意的。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谴责,到底是希望将她置之死地,还是希望她改过自新?

对于江歌案,任何人都会感到愤怒,但真正的勇敢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敲敲键盘、唱唱高调就可以成为勇士。勇敢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但是不勇敢却没有必要如此口诛笔伐,千夫所指,甚至以犯罪论处。


《圆圈正义》出版两年零五个月后,2022年1月10日,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对原告江秋莲与被告刘暖曦(曾用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刘暖曦于判决生效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49.6万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并承担全部案件受理费。

可是又有多少人在乎结果呢?那些「站着道德高地批判」的人们,真的在乎结果吗?

3.尾巴

我们的教育环境又告诉我们做一个诚实勇敢、勤奋努力的人。但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又告诉我们「枪打出头鸟」,随大流、人云亦云才是生存之道。加上那些「救人反被讹」的新闻四处传播,让人心变得更加淡漠。

我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没有道德和法律的束缚,人们内心的恶魔就会挣脱枷锁。所以罗翔老师提醒读者,不要对人性抱以过高的期待,永远要警惕人性深处的幽暗。

人们喜欢「罗永浩」,喜欢「B太」,喜欢「互联网嘴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勇敢,他们做了我们想做但是没有勇气做的事情。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你可以躲在角落选择沉默,但是不要嘲笑甚至诋毁比你勇敢的人,因为他们争取的阳光也会照耀在你身上。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