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哪位科学家?他们身上的哪些品质吸引了你?

[复制链接]
某人 发表于 2023-9-27 11:53: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海底捞 发表于 2023-9-27 11:54:3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拉!他作为一个数学家,让你几乎在所有领域都能碰到和他有关的东西

而并不像高斯等等大牛那样觉得离你很远
草鞋林 发表于 2023-9-27 11:55: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具有伟大探索创造精神的科学家,数理逻辑和哲学思维的大师,也是一位具有独立高尚人格、富有人文主义情怀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他的一生崇尚科学理性,把真、善、美融为一体,认为“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他努力使科学造福于人类,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他深谙科学的真谛和价值,淡泊名利,不迷信权威,不忘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一位热爱人民、致力捍卫和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亊业的伟人。从爱因斯坦的非凡成就和科学人生,得到了十分宝贵的启示:
一、不懈探索和创造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还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知识与能力紧密相关,但能力对人的成长发展更加重要。爱因斯坦指出:“科学的现状不可能具有终极的意义”,因此对于前人的科学文化遗产就应当批判地加以继承。当旧的理论、旧的概念与新的现象和事实发生矛盾的时候,就应当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开辟科学发展的新方向、新天地。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爱因斯坦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但他始终坚持以实验事实为出发点,反对以先验的概念为出发点。他提倡“唯有经验(实验)能够判定真理”。他在1921年谈到他的相对论时说:“这理论并不是起源于思辨,它的创建完全由于想要使物理理论尽可能适应于观察到的事实。”爱因斯坦这一科学思想坚持了一位自然科学家必须具有的科学唯物论的传统,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认识论。爱因斯坦坚信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相信人对于自然界规律性的认知能力。对物理系统的统一性、简单性、相对性、对称性的探索和归纳始终贯穿于他一生的科学实践中。
三、珍惜时间
爱因斯坦常对人说:学习时间是个常数,它的效率却是个变数,单独追求学习时间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效率。他认为必须通过文体活动,才能获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爱因斯坦还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一个公式,即A=X+Y+Z。A代表成功,X代表正确的方法,Y代表努力工作,Z代表少说废话。他把这个公式的内容,概括成两句话: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阶梯,珍惜时间是有所建树的重要条件。
likey 发表于 2023-9-27 11:55: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叶企孙、何泽慧。其他人没了解过。
他一生为国家培养出的科学院士就有79名,而且在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一半以上是他的直系弟子或是有师承关系。1970年的冬天,在海淀中关村一带常常会看见一位穿着破旧、步履蹒跚、弓着背在街上踽踽独行的古稀老人,他碰到熟识的学生便说:“你有钱给我几个。”……。
她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86岁时,何先生每周还要坚持几次到高能物理所上班。晚了就从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带回去吃,渴了就喝点白开水。

  她家住在中关村,所里想派车接送,她坚决不要,还是挤公共汽车。何先生也经常会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买菜。她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让你感觉不到大科学家的派头。

  她的生活一丁点儿也不讲究,书桌上的镇纸是老人自己捡来的鹅卵石。在人们都开始用名牌武装到牙齿的时代,老人依旧提着一个人造革书包,那书包带子已经断了,用绳子系着,革裂开了,用针线缝了起来。她的衣服上还有补丁,脚穿老式解放鞋。
还有今天刚了解的彭桓武。

……
拒绝泳游的魚 发表于 2023-9-27 11:55: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翰·巴丁,传说中的三分之二诺奖得主。
这个三分之二梗据说是巴丁自己说的。别人夸他比爱因斯坦等一众大佬还厉害,唯一拿了两次物理奖,他谦虚地说:我两次都是和别人share,每次三分之一,加起来只有三分之二,不如那些独享的大佬。
双商满级怪,人类历史上独一个。
历史上科学巨匠很多,但是智商爆表,就很难保证情商也在线。像玻尔这样能够靠个人魅力组织大团队的,并不常见。但玻尔在科学上的成就,还是稍微弱了些。
巴丁就是我心目中最最最最完美的科学家形象,相信也是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想像中的那种科学家模板。
他的成就非凡,不只是唯一两获物理奖的殊荣能体现。
他的第一个奖是三极管,毫无疑问是战后最重要的发明,没有之一。要不你现在咋用手机和人对线?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开启这些名词的大名字,叫做巴丁。
巴丁是做理论的,实验是布莱顿做的。但其中最核心的一个idea,也就是三极管的器件结构,一般认为是巴丁先想出来。在他们之前,肖克利等人普遍坚持采用传统的三明治结构,未获成功。
他的第二个奖更是让人如雷贯耳的超导BCS理论。一举解决了超导的底层原理,开启了凝聚态物理的时代,是人类至今认识宏观量子效应最杰出的成就,没有之一。
而他做出第一个成就时,快四十岁了,做第二个成就时更已五十岁。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在很大年龄还两次获奖,不依靠年轻时的灵光乍现,标准的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他定义了普通人的上限。
你可能会说,那些大佬不拿第二次,是因为早期诺奖的发奖风格。那么与巴丁同时代也有很多大佬啊,夸克之父盖尔曼,拿奖却不是因为夸克。有人曾建议给盖尔曼第二次,以表彰他提出了夸克,但考虑到盖尔曼第一次拿奖时已经提出,且与第一次奖的领域相同,故而未采纳。
巴丁的两次奖,不仅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成果。他最令我敬佩之处,就是在第一次获奖后,并未从此与名利为伍,四处捞钱走穴,而是召集团队、提拔人才,转型继续挑战难度更大的超导课题。
他的转型还有一个因素,他是被肖克利赶走的。肖克利是贝尔实验室的团队领导,也是跟巴丁、布莱顿share诺奖的人。但据说肖克利特别小肚鸡肠,容不下成就更高的巴丁。巴丁被排挤就不跟那玩了,换了个地方接着发光发热。
你看,一个推动人类前行的人,成就斐然,却又淡薄名利、与世无争,这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对圣人的所有想像?
而且,千万不要以为巴丁是靠什么笨鸟先飞、闻鸡起舞,人家从小就是学霸,奖学金拿到手软。普林斯顿的博士,老板是著名的Wigner。社会地位也高,商业活动也多,还做过APS的会长。
最最关键的是,巴丁在现实社会还是一个标准的好男人,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主业是带娃,副业是打高尔夫,拿诺奖只是人家的业余活动。
巴丁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美国新教白人,他的人生伴随美国的风云乍起而相互成就。他不像其他大佬那样才情横溢、不修边幅,他不是科学怪咖,他的形象如此普通,足以成为所有我们这些普通科研者的精神偶像。
以上大部分是从巴丁的传记《旷世奇才》中了解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