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与毛主席亦师亦友,晚年却评主席:水平太差考不上北大!

[复制链接]
lqxxql 发表于 2024-7-18 12:32:06|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5年8月,日本天皇裕仁发布了投降广播,宣告了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中国方面在得到该消息后兴奋异常,全体国民欢呼雀跃。
而在这胜利到来之际,国共双方却又再起波澜。针对和平建国问题,国共双方争论不休。甚至不少民主人士、社会大家也主动参与其中,做出自己的评判。
8月24日,远在美国的胡适向党中央毛主席发去了一封电报,呼吁自己这位曾经的“弟子”兼好友放下武器,投靠国民党建立政权。

而这已经不是胡适这位“民主分子”,第一次作出颇具争议之事了。他甚至还曾经在与记者的一次谈话中提及主席,称曾经于北大任教的自己与主席不是师生关系,甚至还直言以毛主席彼时的水平,考不上北大!
胡适所说是真的吗?他与主席之间又关系如何呢?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民国文人胡适的故事。
前往北大
胡适,作为近代中国文学史和政治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其人生的复杂精彩程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在其人生的早期,“胡适”二字,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且彼时,“胡适之”的名字,在中国尤其是文学思想届内那是与陈独秀不分伯仲的。
在推崇五四运动,推崇新思想的年轻人心里,主办《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与胡适,那是自己心中的两座高山。
对于年少的毛主席而言,同样如此!早年间曾经有人问过主席一个问题:“你最敬佩那个人物?”毛主席回应称:“胡适与陈独秀。”

毫无疑问,在早年的主席眼里,胡适还是进步思想的代表,是新中国进步青年的领头羊。
1918年,毛主席于湖南师范毕业,以25岁的“高龄”结束了自己的高中旅程。因为学制的原因,一心求学的毛主席不能立即报考大学。于是主席便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与好友蔡和森组建进步学生团体,对爱国救亡进行探索。
但这段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便因为主席恩师杨昌济先生的一封来电中止。杨昌济先生被北大聘任为教授,与陈独秀等人相熟。北大彼时作为中国进步思想的代表,在校内建设了一个赴法留学班,计划招收一批青年才干赴法留学。杨老先生在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信通知了毛主席,要求其前往北京参与此留学计划。

不久之后主席离湖赴京,抵达北大。因为暂时没有资格以学生身份进入北大,杨老先生便与蔡元培等人商议,将主席委任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就此主席开始了他在北大学习的生涯,也就此与胡适等人相识。
尽管胡适只比主席大两岁,但彼时作为美国留学生的他早就已经誉满全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文豪”。他同时也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其教授的课程总是座无虚席。在恩师杨昌济的带领下,毛主席与胡适会面相识,开始了二人的一生纠葛。
彼时主席为了学习了解更多进步思想,总是会在工作之余,前往听取胡适教授的课程。但彼时的胡适,对于毛主席这位年龄有些大的普通学生,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

在北大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旁听之后,毛主席发现这里虽然顶着中国思想进步学院的名头,实际上内在风气还是较为陈腐。他最为喜爱的哲学系所传授的思想,也多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20世纪初的国际社会正是风起云涌之际,各种新兴思想都进入了中国,主席却没能在北大找到自己希望的东西。这也成了主席为何最终没能就读北大的原因!
也许也有会说,毛主席不是不能上大学吗?原则上讲是这样的,但一同跟随主席前往北大准备赴法留学计划的其他同学,也存在进行旁听,最终考核转为正式学生的经历。作为主席好友,考入北大哲学系的罗章龙便曾经直言:他根本就不想考上北大!

主席正是因为没有在北大找到自己想要的,才最终放弃了考取北大的计划。作为杨昌济先生一生最为出色的弟子,主席难道不如罗章龙,考不上北大吗?恐怕并非如此!
正式因为主席不想,才最终导致了其没有进入北大这一事实。
尽管主席没有与北大留下一段佳话,但还是与北大内诸多教授相识,并多次向其请教问题,胡适便是其中十分知名的一位。

而主席也正是因为请教胡适,由此不断加深了二人的情谊,成为了一对良师益友。但曾经关系密切的二人,为何在多年之后却成为了互不相容的敌人?
批胡风波
毛主席才华横溢,在恩师指引下来到北大。虽因个人原因,主席与北大无缘,但却与任职北大的胡适相识。但建立深厚情谊的二人,多年后为何却“反目成仇”?
说起主席放弃留学法国之事,其中包含的原因的十分复杂。最为重要的,自然是主席个人对于时局、对于中国的深刻认识。在赴法留学之前,主席向同学们提出了自己要留在国内的想法。但同为革命同志,同学们十分不解为何主席要放弃如此好的机会。

25岁的主席回答道:“需要有人留在国内,研究本国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国家,我知道的太少!”还有5年才到不惑之年的主席,早早就领悟到了“因地制宜”与“中国化”的重要。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思想家的先进观念,只有真正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而在一年多后,主席在写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提到,其不愿出国是因为“出国”不过是求学的一种途径,出国之人成千上万,但能够真正学到好东西的不过数人。而且主席称自己还曾经征询过胡适与黎锦熙两位先生的意见,都得到了肯定答复。这也让他坚定了自己不出国的决定,开始投身到对中国的研究之中。

胡适本人作为海外留学生,却曾经写就一篇《非留学篇》,阐明了不宜外出留学的想法。此外在主席纠结于是否前往国外留学之际,胡适正与李大钊展开“问题与主义”的大论战。胡适劝告主席,可以留在中国多发现研究些问题。
主席尽管最终留在了国内,但却对胡适的思想展开了新的思考。胡适改良主义的思想也逐渐展露,被中国大众所知。
1954年,作为新中国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中科院长郭沫若写就了一篇批判资本主义文化艺术的文章。这篇对资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文化艺术严厉批评的文章,刊登在了新中国的报纸之上。

该文章一经发售,立即引起了新中国文艺界的巨大震动。作为资本主义文化艺术的代表,胡适成为了这篇文章“攻击”的主要对象。后人们更是将这篇文章视为对胡适进行批判行为的号角,将其作为一个标志事件。
不久后,中科院更是在郭沫若的带领下,就胡适展开了一场全面会议,进行了全方位批判。中科院众人在对会议进行总结之后,将会议内容整理上报给了中宣部。中宣部在仔细审核后,对其进行润色修改,并再度上交给毛主席过目。
主席在阅读完后,在其文件之上做下了批准办理的相关意见。

于是,新中国内一时间卷起了一场批判胡适的风潮。尽管胡适彼时远在美国,但却没有阻止新中国人民对胡适进行全方位的批判。
在中央的思想指示下,全国各地的媒体机构,在一年时间内便足足出版了超过300篇文章,对胡适进行批判。不管是对胡适进行研究的学者、对其有所了解的文人、亦或是他的朋友的亲属都对其展开了严肃的批判。
甚至最后,针对胡适的相关问题,还曾经被相关出版方汇集整理,出版了一本3000文字的批判专书。

很多人由此认为,主席是出于个人报复,对胡适批判自己考不上北大而做出的反击。
但这样的话,简直是对毛主席个人的恶意揣测!主席之所以对胡适做出如此批判,主要还是因为其早已暴露的资产阶级思想!

走向对立
胡适作为毛主席曾经的崇拜对象,曾经为主席指明革命方向。但为何因为资本主义思想导致他与主席二人逐渐对立呢?
1952年,在主席批示下对胡适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批判运动。但主席却不是出于私心报复,而是为了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严厉批判,为新中国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作为主席曾经好友的胡适之所以遭受批判,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其深厚的资产阶级思想。

1919年,主席选择听从胡适建议,留在中国考察中国问题,研究中国问题。为了表达自己对中国的看法,主席回到家乡,创办《湘江评论》。胡适在看过该报纸后十分欣赏,还特意为其“打广告”,在其他报刊上介绍主席办理的报纸。
毛主席后来在驱逐军阀的运动中,也得到了胡适的舆论帮助,最终达成目标。甚至于主席在湖南办理的自修大学,其原始理念也是胡适提出。主席正是将胡适的理念学习完善后,才创造出了自己的自修大学。

在这段人生里,胡适与主席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虽然胡适严格意义上不算主席的老师,但其带着主席的启发和帮助却是不少。主席也从胡适身上学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但很快,二人之间便因为思想不同,而出现了裂痕。
毛主席在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成为了近代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难以望其项背。而作为曾经与马克思主义者争论不休的胡适,自然而然与主席间便产生矛盾。因为其曾经留学美国的经历,胡适自然而然的对资本主义自由思想十分推崇。纵观其一生,其思想始终都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存在的。

而这与始终将人民放在心头,将中国万千穷困工农着想的毛主席相比,实在是差距过大。这也最终导致二人不得不渐行渐远!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胡适与主席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甚至可以说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在日军强势进攻初期,胡适直接提出了“与日本”和谈的想法,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在抗日战争结束之际,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问题进行磋商。彼时逃亡美国的胡适,主动为主席发送了一封电报。电报之中,胡适劝谏主席要放下手中的武器,与国民党展开合作,只在中国进行政治活动,而不要在进行军事行动。

对于这些“文人之见”,主席一笑置之。主席作为共产党的领袖深刻认识到要想建立新中国,只有依靠武装革命。与国民党和谈,也是需要武装实力的,一味的追求和平,最终的结局也许便是毁灭。
在国共会谈中,中国的其他民主党派也曾劝诫主席,主动放弃武装,争取与国民党打成协议。但主席却坚定表示:“国民党之所以愿意和谈,那也是因为我党手中的几万条枪。没有枪,拿什么与蒋介石和谈?”

随着蒋介石发动内战,重庆和谈的成果宣告失败。中国的所有民众也都认清了一点,主席所说的话一点不差。随着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败退宝岛。主席曾找到胡适,希望其留在大陆,为新中国文化事业出一份力。
但胡适还是拒绝了主席的提议,最终去往国民党政权,担任其研究院院长。就这样,胡适彻底从新中国的统战名单消失,他与主席之间也就此决裂。
由此而观,主席与胡适之间的矛盾,其根本缘由在于双方之间意识形态的差距。主席针对胡适的批判也是对其深厚的资本主义思想的批判,而非对胡适本人进行人身攻击。至于胡适对主席那句“不够客气”的评价,在主席这样伟人眼里,又哪里会引起丝毫的情绪波动呢!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