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宪 发表于 2023-8-9 23:06:28

七夕是在什么时候被大家普遍认为是情人节的?

七夕在中国,明明是乞巧节,而传统的情人节是上元节,那么七夕是在什么时候被大家普遍认为是情人节的?难道只是因为现在的商业化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上元节普及为情人节?

中国网站运营网 发表于 2023-8-9 23:07:21

七夕节vs元宵节,哪一个才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1 七夕节与元宵节的「最初起源」,是否与爱情有关?
有关元宵节的来源传说,多达十几种。认同较多的说法是起源于汉代。以下列举几种说法:①汉文帝刘恒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②汉武帝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习俗。
③汉明帝燃灯礼佛,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
而关于七夕的来源传说,至迟产生于西周时代,周人观测天象,《诗·小雅·大东》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两个节日,在最开始的来源传说,都是与爱情无关的。
2 七夕节与元宵节的「习俗活动」,为男女相会结情提供机遇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燃灯观灯,为年轻男女相会提供了机遇。所以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八记,也记载了未嫁之女相结为乞巧会。少女们借七夕乞巧的,向夜空中的织女星神诉说心愿、祈求织女保佑婚姻如意。在少数民族中则有七夕跳月等男女结情活动。
3 七夕从哪个朝代开始跟爱情扯上了关系?
南北朝时代的文学家任昉,写了一本《述异记》: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他将在牵牛和织女这两颗星辰,赋予了人间的爱情故事。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宋代词人秦观写下《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爱情和七夕彻底联系在了一起。
2006年,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七夕已经成为了“中式情人节”,在这一天,恋人们约会送礼,以此表达爱意。七夕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同于西方情人节。在准备七夕礼物的时候,不妨从七夕的起源与星空下鹊桥相会的故事角度下手。
在找星空相关礼物的时候,发现了有一家采用小行星陨石,真正的流星制作珠宝的轻奢珠宝品牌,他们家的珠宝,很适合在七夕这个节日送给另一半,寓意将天上的流星送给对方,对TA说:“摘颗星星送给你。”
比如他们家这条暗夜公园M陨石项链,项链吊坠就是真正的星星,可以在七夕时候送给她,对她说:“送你一片星河”。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98657460127739905">喜欢情侣款的推荐这对魔法黑晶石M陨石手链,由据说可以增强心灵感应,增进亲密关系的魔法黑晶石串成,搭配浪漫的陨石。手链流光溢彩,很漂亮,让人联想到七夕夜晚的璀璨星空。


节日的珍贵,来自它区别于普通日子的仪式感。在星空与爱情的七夕节,记得摘颗星星送给TA。

小川8433651 发表于 2023-8-9 23:07:32

江苏作协副主席、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赵恺主持座谈会。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首先讲述了红豆集团举办"相思节"的动因,他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快,不仅外国产品将大量涌入中国,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也将长驱直入,这将对我们的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在我国国内日益盛行,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在青少年的心目中越来越淡薄。为了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我们红豆集团想通过努力,来推广我们民族自己的节日--"七夕相思节",使农历七月七成为和一月一(春节)、五月五(端午)、九月九(重阳节)一样重要的传统节日,成为我们民族自己的"情人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情感需求也越来越增大,在洋节盛行过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看看,还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好。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中国人无人不晓,牛郎种田、织女织布,牛郎织女是劳动人民的代表。我们"红豆"的"红"字是女"工"在织"丝",代表织女,"豆"字代表种豆的牛郎,加之唐代诗人王维的红豆相思诗,我认为我们"红豆"集团应该也愿意为宣传推广"七夕相思节"作出自己的努力。节选来源中国策划网。
本意不置可否,商业意味大于弘扬传统民俗的意味。从效果来看,七夕实际上和西方的2.14情人节并无二致。
以上,侵删。

天际广告 发表于 2023-8-9 23:07:57

我觉得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习惯的形成,无非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商业或明或暗的炒作,二是政府或隐或显的引导。
   七夕是情人节,也就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抛开过去的乞巧之意,他与现代商业的渲染密不可分,有了情人节的噱头,与相关商品或产业的经济行为才有了根据和逻辑,商家愿打,年轻人也愿挨,乐此不疲,皆大欢喜。
       但“七夕”二字有一种中国汉字天然的意境在其中,也容易引起人的联想,并且意境往往带着一点或愁或悔的味道,所处古代很多文人都是在七夕抒发哀怨之情。
      李清照写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范成大写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他们分明表达的都是离愁哀怨之情,吐槽状溢于言表。
当然,我作为资深屌丝一枚,也在七夕节优雅吐槽一把,和大家分享一首七夕七恨歌。

七夕到,牛郎忙,苦逼的都是多情郎。

“新啼痕盖过了旧啼痕,
我这里懒装只为心间恨。
举杯试向花前问:
人能得几日好?
花能得几日新?
只可惜憔悴了惜花人。”
一恨鲫鱼多刺,眼见得肉嫩嫩,偏有刺就像喉上针,盘中鱼汤虽美味,喉中小痛实难忍,哪有才华容易得,向来烟花容易冷。
二恨海棠无香,为什么花开偏要有味?为什么好人一定要有好报享?海棠若有香,哪能风光都占尽,哪能好事都成双?
三恨光阴如刀,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杀起你来静悄悄。你说你还如花美貌,可知鱼尾纹早已爬过了眉梢;你说你还青春年少,可记得用坏了几把剃须刀?岁月一向不等人,流光最爱把人抛。
四恨情人如纸,大男人信誓旦旦的说瞎话,小女人娇艳滴滴的捧心房,“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纱帐底卧鸳鸯。”我能够情切切,我能够泪汪汪,我能够惹的你惜玉又怜香,一个字——装!
五恨行路难回头,只看到崇山峻岭在眼前,只知道低头赶路莫等闲。百花丛中谁最艳,万树林中谁最高?山间道路千万条,亲,你可知你走的是单行道?流年中再回首,错过的风景不再有,心酸加无奈,痛心又疾首。
六恨父母华发霜,都说尽孝要趁早,情是双亲重,月是故乡明;未见我长大,却见你变老。剖得隐隐游子心,撒向离离原上草。再等我一等,可好不好?
七恨这山望到那山高,别人的工作总是好,别人的本事学不了。脚不踩实地,心却比天高。你可知平淡朴实才是真,繁花似锦终是表。

edison1007 发表于 2023-8-9 23:08:35

·
好吧,简单回答一下。
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被挖掘的历史,实际上和一家企业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江苏红豆,一家服装企业。上世纪90年代,红豆在江苏本土还有比较高的知名度,但是进入千禧年之后,红豆谋求上市,而当时在年轻人心中,红豆的品牌形象越来越边缘。因而红豆急需一个新形象扩展市场。彼时西方情人节在中国愈演愈烈,俨然成为不少厂家关注的重点,因而红豆理所当然的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豆代表的相思寓意,所以另辟蹊径的想要寻找一个传统情人节代替西方情人节。
这个节日就是七夕。理由简单,如果选择上元节,就必须和2.14情人节狭路相逢。而七夕恰逢服装换季,节日内涵和服装有很大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内衣起家的红豆恰恰需要找到一个秋冬季服装推销的诉求点。
七夕符合红豆的一切设想。
早年红豆在推广七夕的活动中不遗余力,联合诸多媒体宣传报道。值得一提的是,2.14情人节,12.25圣诞节在千禧年左右曾经引发媒体不小的讨论,抵制声不绝如缕,乃至直到今天,还有人对此深恶痛绝,因而七夕概念甫一出现,就获得了官方及媒体不小的支持,江苏卫视更在早期不遗余力的宣传,后来七夕则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时的七夕,还叫红豆相思节(从名字看就是红豆的广告)。但是随着红豆集团对七夕的大力推广,七夕成为众多商家炒作的对象,红豆也逐渐和七夕脱离,以至今天很少还有人记得,他们是这个节日的直接推动者。
·

w66133 发表于 2023-8-9 23:09:10

中国的情人节从来都是上元节(即元宵节),七夕被宣传成为情人节只是近些年商业运作的杰作。
七夕的本质是乞巧,即女子秀针线活的节日。
在古代,中国女子乞巧的方式有许多种,要么自己穿针引线,要么抓一只蜘蛛放盒子里,如果第二天结网,那就是讨着巧了。
至于说牛郎织女相会,织女的意思就是乞巧女神,古代所有的会女红的女生在七夕搞针线就是为了祈求乞巧女神赐予她无双的智慧。
因为七月流火的缘故(那时候已经是秋季了),织女在这个时候便着手准备秋冬服装,所以才来的这么一个节日。《迢迢牵牛星》里描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但七夕依然没有被过成情人节,因为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情人节,即开春后的上元节。
多数文化的情人节都被定在春季(韩国除外,因为这个神奇的国家每年有十二个情人节),欧美以2月14日为准,而中国则以正月十五日为准,正月十五日要么在阳历的2月底,要么在阳历3月初。
这不是随便找的日子,而是人类对绳命寄予美好盼望的日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芽萌动,包括小鸡儿。
披发缓形,广步于庭,予而勿夺,生而勿杀,适合出游,适合做爱。
春季的确是再美好不过的季节了。
尤其对于情人来说,特别适合私奔。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嫁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日子过得十分辛苦,后来被遣返回家,抑郁而死,死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
死后,她这一生写的诗词都被她的父母焚毁了。
然而诗人压不住的才华,终究还是让她的一些诗词流传到了民间,而且经久不衰。
比方说,《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在结婚前,她跟自己喜欢的人私会,但现实的压力迫使她不得不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而且众人还不许她不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人,于是这首诗被理学者指斥为淫荡不堪。
可是负责整理诗词的人实在是太喜欢这首诗了,迫于压力,无奈将作者改为欧阳修,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首诗的作者免于被一群男盗女娼的家伙指着鼻子骂娘。
朱淑真也是有话直说,她很不喜欢自己嫁的人,说什么“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意思就是“乌鸦和鸳鸯最终走到了一起,般配吗?”如此措辞,自然让程朱理学发扬光大的宋明暴躁不堪,女子的风骨也不能叫风骨,刚毅也不叫刚毅,而叫“不贞”,这等双重标准在当时非常吃香。
朱淑真的诗稿被焚烧的可能更露骨,更震撼。单看流传下来的就已经将腐儒气死,有道是“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俨然情人甜蜜的场面,这种诗词不赶紧烧了,老朱家的脸往哪里放呢?
这一年,朱淑真又来到和情人约会过的地方,花灯、人海、喧嚣、静谧……一切都还在,只是他不在。
后来人们传说朱淑真给丈夫写了无字的圈儿词情书,就是那个“大圈套小圈,我圈里有你,你圈里有我”那首词。这跟网上盛传的李白早已看穿了一切是一个道理,文笔搓到心疼,居然还有人信。不过话说回来了,硬要说圈儿词的确是朱淑真写的,那也不是写给她丈夫的。
而同样忧郁成疾的辛弃疾,在他的《青玉案之元夕》里更是描述了他和他的情人约会时候的所见所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是这样的词被人硬生生解释成了老辛是在追求真理。
其他上元节诗词,基本也都描绘了情人之间的约会或约炮。
比方说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苏道味的《正月十五夜》,唐寅的《元宵》,李梦阳的《汴京元夕》。
杜蕾斯(好吧其实是杜拉斯)曾经说过:
如果那个男人爱你,他的眼睛里就有疼惜,如果不爱,就只有欲望。如此看来,那些写给邻家忧郁的女孩,镇上南方的姑娘,去还愿路上的她,来看花灯的妹子的,充满真情的词曲,未必不是发自内心。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切规矩,一切管束,都在上元佳节这一天得到了些许释放。虽说是情人节,但那是爱人间的节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夕是在什么时候被大家普遍认为是情人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