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月 发表于 2024-4-4 23:07:32

当待年轻人“社恐”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

当待年轻人“社恐”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

a3102779 发表于 2024-4-4 23:08:26

「社交恐惧症」正在流行,许多人在网络上用段子或者漫画之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有多么不愿意和人打交道,自称「社恐患者」。

「我见过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大文豪萧伯纳的一句调侃,想必能引起时下越来越多自封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人群的由衷共鸣。
这些标签化的表达有蔓延开的趋势,所以,「社恐」是人群中一个性格偏内向的群体吗?
还是真的需要治疗和干预的心理疾病?
在网上自我倾吐的「社恐」患者们是在表达痛苦,还是一种不无诙谐的自嘲?

http://picx.zhimg.com/v2-dcec5195f53533e6ebf81d26704dc057_r.jpg?source=1def8aca

社交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可是社交恐惧(也叫社交焦虑)仿佛成了时代病。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称自己有「病」,最受欢迎的「病」,无非就是:强迫症、焦虑症,选择恐惧症……
但很多人只是喜欢跟风,仿佛有这些病就显得很当代,很北上广,很年轻人。
「社交恐惧症」、「强迫症」之类的新时代「病症」标签被很多人贴在自己身上,戏谑之中怎能真实地感知到真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的病痛?
这些人正被社交恐惧症困扰折磨,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或者只有轻微表现,但却已经陷入了苦恼困惑。
对于他们来说,「我有社交恐惧症」并不是一个带有自嘲或戏谑性的玩笑,而是一种无法疏解的心灵苦痛。

http://picx.zhimg.com/v2-ebc14101d4b467586760bc6b453ab71e_r.jpg?source=1def8aca

认真地说,「社恐」不是玩笑,它真的可以是一种病症。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的回避行为,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

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
一般人对参加聚会或其他会暴露在公共场合的事情都会感到轻微紧张,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出席。

真正的社交恐惧症会导致无法承受的恐惧,严重的案例里,病患甚至会长时间的把自己关在家里孤立自己。

http://picx.zhimg.com/v2-9373669e14185826bec8d028ddf34429_r.jpg?source=1def8aca
一般有这么几种常见的表现:
1.赤面恐惧
赤面恐惧症患者可不仅仅是一般的害羞脸红,而是会为自己的脸红感到焦虑,甚至是惊恐。因为害怕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随之脸红恐慌,赤面恐惧者会选择拒绝任何公众场合的社交。
2. 视线恐惧
无法和别人视线相遇,无法正视对方,以致于眼睛不知看哪儿才好。视线恐惧患者常常一味注意视线的事情,并急于强迫自己稳定下来,但往往事与愿违,终于不能集中注意力与对方交谈,谈话前言不搭后语,而且往往失去常态。
3. 表情恐惧
总是觉得自己面目可憎,表情怪异,担心自己的面目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或是被人瞧不起,从而引起自身的强烈恐慌。
4. 异性恐惧
主要症状与前几种情况大致相同,只是患者在与异性或者自己领导上级接触时,症状尤其严重,感到极大的压迫感,不知所措,甚至连话也说不出来。
5. 口吃恐惧
患者独自朗读时,没有什么异常,但到别人面前时,谈话就难以进行,或开始发音障碍或才说到一半儿,就说不下去,患者会因不能顺利地与人交谈而感到自己是个「残缺」的人。

http://picx.zhimg.com/v2-7b974b3002617391ad7cbe6c0d196729_r.jpg?source=1def8aca
对照来看,不难发现,大部分自诩为「社交恐惧症」的人里,大多数人恐怕还并没有达到病理性的程度。

他们所体验到的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社交焦虑,只是一种心理上的焦躁和烦闷,并没有对自身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产生不可逾越的障碍。

对他们来说,说自己「社恐」只是源自意识到了自己性格中不喜社交、不擅社交的一面。

感觉到了这种性格倾向和工作、生活中的种种需求不合拍,然后用「社恐」这种不无夸大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抵抗外在的压力。

http://picx.zhimg.com/v2-634029c880eb762f3f055575375eae6c_r.jpg?source=1def8aca

怎么判断一个人有社交恐惧呢?
病理学意义上的社交恐惧不能自我诊断,只能到医院精神科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当然,很多人喜欢往自己身上贴这个标签,是另一回事。
社交恐惧症一般的发病年龄是青少年。
我们所说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而社恐则是后天的心理状态,它不是个性,而是一种病,有其发病时间。
一个人可能在经历某件事之后就不敢出门了,或者躲避与其他人社交的场合,或者社交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萎靡,社交恐惧症的严重程度远比性格内向要大。患者会明显感觉到这种焦虑是病理性的。

http://picx.zhimg.com/v2-6e400386d6a83db931c94e2490bf12d5_r.jpg?source=1def8aca
那么社交恐惧症的成因有哪些?
导致恐惧情绪的因素有以下六点:
1. 生理原因
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主讲人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2. 心理原因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3. 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太过被忽视或太过被重视都可能导致;或者是家庭关系紧张;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等等。
4. 社会原因
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5. 思维方式
性格其实就是人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惧症。比如过分的完美主义者受到打击后带来的过分自身反省。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应该对「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了解。
6. 性格原因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的时候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

http://pic1.zhimg.com/v2-4e9aa54712ff3a5061cfa74ad15532fb_r.jpg?source=1def8aca

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呢?

首先,恐惧症的克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脱敏。
而脱敏的过程便是一个反复暴露于所害怕情景的过程,随着每一次的暴露,焦虑反应会逐渐地减轻,慢慢地达到自己可以掌控的程度。
此时,逐渐进入正反馈的过程,每一次的社交会增加那些愉悦的体验,使一个人的社交自信越来越强。

其次,用「认知重建」来更好的平复焦虑。
在令你紧张的场合,你不妨留意一下当时心里的想法,试着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分析一下这些想法的不合理之处,再用合理的想法来替代。
往往是那些糟糕至极或自我否认的想法加重了焦虑反应。
比如,在即将跟一个异性交谈时,你冒出了一个想法:「完了,待会肯定会脸红的,那多难看!」 这个想法让你变得紧张不安。事后你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再分析一下这个想法的不合理之处,比如有一种糟糕至极的错误:把脸红或紧张看成了可怕的事件,把脸红赋予了弱者的标签等等。
http://picx.zhimg.com/v2-39937745eff0c1ae7a9a2de62985948b_r.jpg?source=1def8aca
事实上面对异性时出现脸红或紧张在很多人看来是挺可爱的表现,脸红与是否是弱者并无关系。
然后,你试着找出更加合理的想法,并重复这些想法,下次当面对同样的情景时,这些合理想法会自动的出现,让你不至于过分紧张。


腹式呼吸是一个非常好的应对紧张的方法,很多恐惧症者忽视了这个克服紧张的窍门。
在紧张时,心跳会加快,肌肉会紧绷,呼吸会变浅,这种状态更容易使体内的导致紧张反应的物质增加。
而通过缓慢又充分的腹式呼吸,打破了紧张反应的正反馈,让体内的紧张因子不至于达到焦虑发作的程度,真正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http://picx.zhimg.com/v2-29b06df95296728eab8470b3f3ed0f31_r.jpg?source=1def8aca

另外,恐惧症患者要去发展一种能力,即坦然面对和忍受焦虑的能力,不要把正常的焦虑看作是可怕的信号。
社交恐惧症患者由于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恐惧发作,往往会把正常的焦虑反应当成是恐惧发作的征兆,以至于过分的敏感或者试图完全地压制焦虑反应。
一个没有恐惧发作的人不会对平常的焦虑反应过分敏感(比如很多人在面对陌生的异性时难免会有些紧张,在面对演讲的情景时难免会害怕),但一个有恐惧发作体验的人往往会把这些正常的焦虑反应当成是恐惧发作的信号。
恐惧症患者需要重新去认识这些焦虑反应,以接纳和坦然的态度面对它们,把它们当成是你的朋友或资源,而不是欲除之而后快的敌人。

http://picx.zhimg.com/v2-8b2d98cebf8d38425f014c41910c8a7c_r.jpg?source=1def8aca
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和社恐作斗争,把社恐打败。
每个人都有恐惧,都有焦虑。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恐惧是正常的。恐惧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恐惧的错误认知。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只有你不了解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恐惧就是说明我们在某些方面是未知的,或者说是不够强大的。所以我们才会焦虑。
就比如一个学生第二天将要考试了。如果他功课温习得很好,那么他就不会害怕考试。如果他平时的功课做得不好,对考试没有把握,那么第二天的考试他自然就容易紧张害怕了。
道理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是带着我们的恐惧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去总结,去提高!

只有从根本上正视自我,了解自我,勇于面对自己所生存的这个社会,才能冲破心理屏障。

bochin1010 发表于 2024-4-4 23:09:14

存在皆有理。

君子兰 发表于 2024-4-4 23:09:23

据我自己的了解当代年轻人社恐的状况还是比较普遍的,害怕出门跟人交流,也害怕在工作的时候跟同事交涉各种事情,有些人是内心比较自卑害怕自己做不好,越来越害怕就越来越不敢踏出那一步。
有些人是没有兴趣跟别人交流,也不需要朋友,觉得自己的小日子已经过得比较不错了,不想因为别人打破生活的节奏。

tszqc 发表于 2024-4-4 23:10:09

辩题:当代年轻人“社恐”是一个真问题/假问题
(2023年新国辩复赛:正方中山大学,反方澳门科技大学)
正方一辩立论稿:
社恐即社交恐惧症的简称,指对各种社交和公开场合都感到强烈恐惧和焦虑、难以进行面对面社交、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恐开始发展为一种被我们热议的社会性后症,表现为孤僻独处、缺乏自信、不愿社交等。真问题是指它是个问题需要解决。今天我方认为社恐确实存在,并且给年轻人造成了负面影响,是一个需要正视与解决的问题。论证如下。
首先,社交恐惧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精神疾病,且患者数量、规模具备不断恶化的趋势,问题的广度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202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抽取了成都市2279名大学大学生运用 IAS焦虑量表进行测量,发现成都市社交恐惧症患病率高达8.7%。不难发现,差不多每十个人之中就会有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社交恐惧症的发病率有不断提升的趋势。2010年哈医大四院心理门诊每月接诊社交恐惧症800多名,而这个数据五年增加了四倍。2016年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论文中,研究者对盐城高校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并应用了IAS焦虑量表评估他们的社交焦虑情况。研究结果发现,有87.8%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患有中度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达65.48 %,重度社交焦虑的占比22.4 %。不难发现,社交焦虑并不少见,受社交焦虑困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一问题自然需要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其次,社交恐惧会阻碍年轻人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对他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产生巨大影响。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近半数社恐者表示,社恐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一方面,社交恐惧往往使人容易陷入社交隔离、缺乏社交所引发的孤独,使心脏病患病风险提高29%,中风风险提高32 %,还会影响睡眠和免疫系统。另一方面,在生活与工作中,社交恐惧也会阻断他人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有的社恐者,在理发店没有办法和理发师沟通发型打理的需求,有的社恐者在电梯里要等到其他人离开才敢按电梯,甚至有人即便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也会感觉四面八方有目光望向自己,从而不断感到紧张与焦虑,也正因社恐对生活的严重影响,在百度搜索的社恐指数中,排名前五的词条是社恐怎么克服、社恐怎么治愈,社恐要看心理医生吗等话题。不难发现,正因社恐对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困扰,当代年轻人普遍渴望摆脱社恐,拥抱正常社交。综上。

反方一辩立论稿:
在讨论真问题和假问题之前,必须先明确社恐这一概念在当代社会的现状。根据知名传播学家蔡奇的研究,他利用网络爬虫抓取了微博社恐相关话题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涉恐再逐渐脱离医学病理范畴,开始指代一种社会学层面的心理和行动特征,比如不想跟同事坐同一班电梯,刻意回避社交场合,可见社恐在当代社会有着更普遍的社会情境值得我们讨论。而真问题与假问题,这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定性,关键不在于个体在其中是否被困扰,因为假问题也会困扰。比如说,复旦大学论文乡村振兴中的真问题和假问题一文中就提出了乡村空心化是个假问题,可是也会有很多农村留守者,因为乡村空空无人而感到困扰。可见,社会意义上判断,判断真假问题并不以个体体验不同来进行,因为往往个体差异较大而没有讨论意义,因此我方提出以下两个判断方式:
首先,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是尽可能的顺应并保护社恐者的体验,还是想尽办法改变社恐者。就像当美国认为大麻是假问题的时候,便提供给吸食者更卫生的场地,当中国认为大麻是真问题的时候,就会有禁毒行动和戒毒所儿时代的发展的良性趋势,是为社恐者们创造可以独处的空间,给予他们一个可以独自盛开的角落。我们正在做这件事情,一年疯涨30%的一人食一人独唱的迷你 KTV2018年的市场规模就达到68亿元。无人柜台和无人餐厅,让社恐经济成为考公热词而线上办公的普及,然后社工者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办公方式,公开透明的信息制度,让我们找路用高德而不用问路,不必觥筹交错也能获得自己所需。对于社恐者的包容和尊重,恰恰是没有把社恐当成真问题才能够带来的。
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发展方向之下依旧会有今天这道辩题的讨论呢?因为新旧社会交替的阵痛,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不爱说话的小孩会被调侃太文静,在业务会谈的酒桌上,内向会被指责混不开。在这样的矛盾之下,老一辈深刻认为年轻人社恐是真问题,而这便是我放的第二个判断。在这样的矛盾中社恐是否错了?错了就要修正,是真问题。没错,没关系,是假问题。一旦判断这是真问题,便会加重某种程度上年轻人的自我怀疑和内耗。在电影芳华的晚宴上,诸多电影圈大佬要求女演员拖鞋跳舞,一言不发的女演员,到底要认为这份尴尬是自己的无能还是外部的过错?我想前者一定是更正确且更温柔的答案。综上,社会应该给人社恐的自由,在矛盾的情境中社恐也不应该被认为是一种过错。综上,社恐是假问题。

sunj 发表于 2024-4-4 23:10:35

社恐是真问题。我在报纸上,看到日本青年人很“社恐”,几乎不出门,也不工作,自己在家里就是打游戏,生活在虚拟世界。
我就问一位日本的朋友,是这样吗?这位朋友很干脆的说,我就是这样的人。很多青年人社恐并不是一直这样,有的几年,有的可能时间更长,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一辈子那样,最后,他们也要出来找工作,进行社会锻炼的。
我这位朋友搞销售,很难想象以前有社恐心理。
我们很多青年也是这样,有几年把自己封闭起来参加工作后慢慢就好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因为十七八的青年,都很迷茫,校园教育的很美好,现实与校园教育确不同,工作不好找,人际交往比较复杂。就造成了年轻人的自我封闭,不过会慢慢转变过来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待年轻人“社恐”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