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月 发表于 2023-8-3 21:43:25

为什么伍佰的 《last dance》 突然火了?听着怎么这么上头?

为什么伍佰的 《last dance》 突然火了?听着怎么这么上头?

之海 发表于 2023-8-3 21:43:30

最搞笑的是,伍佰老师亲自回答了这个问题,却被系统折叠了。小管家要不要出来解释一下。 @知乎小管家
为什么伍佰的 《last dance》 突然火了?听着怎么这么上头?至于为什么上头,先是媳妇看《想见你》,这首歌不停地萦绕在耳边,我说这歌很好听啊,节奏很欢快,伍佰老师难得有节奏比较快的抒情歌曲。然后媳妇告诉我她1.5倍速看的,emmm……
回到正常速度,一开始不适应,太慢了,想睡觉啊……哎?我的脖子怎么抖了起来,我的腿为什么也跟着抖了起来。
晚上睡觉,脑子里两个小人,
甲:你要睡了吗?
乙:是的,闭嘴。
甲:咚咚咚咚—————咚!
乙: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妈的
……
第二次上头当然是五条人。
太佩服五条人了。
别人的翻唱都是把伍佰唱成二百五——太对了!伍佰的歌未必有多难唱,但个人风格和嗓音太特别了,他的歌不是他唱,味道真的不对。
我们要把它唱成一千——一千不一千不好说,五条人至少在风格这方面刚住了。
最后,@伍佰 老师,妄谈,冒犯了。

reverie 发表于 2023-8-3 21:43:58

關於 Last Dance為什麼突然火了,其~實~我~也~不~知~道~。不過,最近我寫了一首新歌,叫做「赴湯蹈火」,也是相當的厲害,就要上線了,值得大家期待!

乌拉乌拉 发表于 2023-8-3 21:44:31

要说起华语乐坛最被低估的摇滚教父,那一定有伍佰,他带领着26年不换成员的乐队,开辟了摇滚乐团时代。
在台湾,有一支乐队已经成立了26年,成员都不曾更替,他们不仅从此开辟了台湾摇滚乐团的时代,更用作品和舞台感动了一代人。
这个乐队就是伍佰&China Blue。



上世纪70年代,在台湾省嘉义市蒜头村,开着一家不起眼的槟榔店。

忙碌一天后的村民踩着昏黄的落日陆续回到这个村庄,偶尔会有人光顾这家槟榔店。

这便是日后的一代摇滚天王伍佰少年时期的家,他本名吴俊霖,有次考试五门功课都考了满分,于是便得了个有些无厘头的绰号——“伍佰”。

那时候没有人能猜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孩子会开辟台湾乐坛的新时代。



伍佰小学时代照片

伍佰从小想当画家,可残破的房子容不下这个梦想。

后来有一次他在一次表演中听到“DEEP PURPLE”的作品,高高帅帅的电吉他手弹出的锯子般的声音,让他为之震慑。从此,“成为一名吉他手”,成为了他的第二个梦想。

于是吴俊霖在大人眼中开始变得有些叛逆,别的孩子都在读书,他却组乐团,玩吉他。

大人们不以为然:“小孩子的三分钟热度而已,新鲜感过了,就会老老实实去找工作了。”

可是,十几岁的伍佰却却不这样想,高中毕业之后,他只身一人从台湾西南部的小村,前往大都市台北闯荡。

1987年,一纸文件下发,禁锢台湾人长达38年之久 “戒严”政策被取消了。

被压抑多年的台湾民众们蠢蠢欲动,等待着一个释放的契机。

而这些都与伍佰暂时无关,那时的他蜗居在台北蟾蜍山上一个违规搭建的小屋里。这个地方就在台湾大学边上,不知愁滋味的大学生们和此时落魄的伍佰形成了鲜明对比。

http://pica.zhimg.com/v2-48c44b2af24d674a2d14e0443b62fffd_r.jpg?source=1940ef5c

伍佰住的这间屋子就像一位气息奄奄的病人,经不起风吹日晒。逢雨必漏是它的特色,屋子里总得放着很多个水桶准备接水,伍佰不愿每天为此发愁,干脆用塑料袋、图钉等简易工具,自己动手钉出几个水管,把漏的水都接到一起。

如果运气不好碰上刮台风就更惨了,连屋顶都会掉。有次中秋节前屋顶就这样被大风吹破了,伍佰倒也优哉游哉,和朋友就这么坐在屋子里,就着这个破掉的屋顶来赏月。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伍佰刚洗完澡要推开浴室的门,一用力,“啪”地一声,整面墙就这么直接倒了。

屋子里的家具几乎都是从巷口的垃圾堆里面捡来的,而与之相反的是,他的卧室显得颇为“豪华”:摆满了一整面墙的卡带,以及几把价值不菲的吉他。伍佰的伯乐倪重华回忆起伍佰的房间时,说:“整个房间除了音乐,什么都没有。”

这贫民窟般的房子,却给了伍佰写歌带了无穷无尽的灵感,有人说正是这些经历让伍佰的歌带着“草根社会的油渍与烟味”,伍佰说:“家具都是路上捡回來的,台风一來房子就会破洞。那个时候我连呼吸都是blues rock,所以‘我就把那里的事情写出來就好了’。”

伍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借钱度日”的生活。

为了买他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他省吃俭用攒了6000块钱,还借了2000块钱的外债。有了吉他之后,他拜崔可铨为师开始学习吉他。

为了谋生,他做过很多工作:摆地摊,卖保险,卖英文教材,甚至做过一段时间舞厅小弟。他最羡慕业务员:“因为业务员有自己的名片,看起来很厉害。”

做得最多的是在乐器行卖吉他。不过别人都是卖乐器拿提成,他是一有机会就拿着乐器弹奏,根本顾不上卖乐器。



即使被5个老板炒过,他依然我行我素。

“就算是打死我,我也要待在吉他的世界里”,这是他内心的独白。


http://pica.zhimg.com/50/v2-447aa3a2607cc88dd7b8ddafd7711c74_720w.jpg?source=1940ef5c

在辗转多个乐器行之后,他又找到了一个收入来源——去酒吧唱歌。

当时的主流是唱英文歌,每次演唱几首英文歌曲之后,伍佰都会自作主张唱上几首国语歌,可每次还没等他把歌唱完,客人们都会一哄而散。可是伍佰就是想唱自己写的中文歌。

伍佰的性格天生就和“主流”相反,而这一点又和当时被压抑的年青人很像。

直到“息壤酒吧”的出现,这个充满噪音和酒味的地下室成为了两方人马的聚集地。

一方是缺乏舞台展现自己的歌手,另一方是需要情感宣泄的广告人、媒体人、电影人。

二十岁出头的伍佰有着一张棱角分明的脸,扎成马尾的长发,脸上还戴着一幅墨镜,身上的衣服则是标志性的黑色。


http://pica.zhimg.com/50/v2-7fc9284256a5c53aa40975f80b12e15e_720w.jpg?source=1940ef5c

最开始的时候,伍佰有着固定的表演时间,每周五演唱。而每到这个时候,老板就会亲自画上一幅伍佰的侧脸肖像挂在门口,上面写着“今夜吴俊霖”。

后来唱片公司觉得吴俊霖这个名字太难记,于是改成他的小名“伍佰”。

从此,每个星期五的晚上花五百元看伍佰的演出成为了年轻人心中最潮的事情。
倪重华第一次见到伍佰,是在一个音乐节上,他这样形容第一次见到伍佰的场景:

我看到台上有个人带着一副大苍蝇墨镜,穿着紧到不行的裤子,屁股蛮大的,后口袋还硬塞了个皮夹。他在台上又唱又扭,有种别人没有的魅力,打到了我,我跟自己说:「哇,这是没看到过的!」

倪重华一直认为台湾没有真正的摇滚吉他手,直到他看了伍佰的表演:“哇操!终于来了一个!”

http://pica.zhimg.com/v2-d5c623b4fe1bbe3304f8f0be0106a2e9_r.jpg?source=1940ef5c

倪重华、伍佰、陈升

几番周折之下,倪重华创办的摇滚厂牌“真言社”接手制作伍佰的第一张专辑《爱上别人是快乐的事》。然而倪重华第一次介绍伍佰给同事认识时,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你为什么要给一个长得像「卡车司机」的人做唱片?”

确实,伍佰每次演唱时都会青筋暴露,张牙舞爪,弹吉他时浑身紧绷,充满了力量感,而他自己却不知道。



他就像生命力极强的爬山虎,紧紧吸附在音乐这堵墙上不松开,所以每一次的表演他都会用尽全力。

或许是考虑到市场的问题,倪重华在一次开会时指出:“你这种张牙舞爪的唱情歌的方式,会吓到女听众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脸冷酷的伍佰回到车上之后失声痛哭。

还记得还在摆地摊的时候,因为生意不佳,他决定送下一个驻足的客人一条项链,当他送出项链时,客人却被他的凶相吓跑。

或许在外人看来,他已练就了一身的铜皮铁骨,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硬汉外表下,其实是一颗柔软的心。



一边写歌,一边去息壤唱歌,便是伍佰生活的全部,他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吉他世界,并义无反顾地扎了进去。

某一次,他的吉他老师——外交合唱团主唱崔可诠有事去不了现场,伍佰便临时代班主唱兼吉他手。

当时的阵容是:键盘手大猫、贝斯手小朱、鼓手Dino。

他们四人的第一次演出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彼此之间配合的非常默契,一首5分钟的歌,硬是被他们玩成了10几分钟。

表演结束之后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几天之后正式组团。

于是,一只在台湾影响深远的摇滚乐队——China Blue正式诞生。

那是1992年。



1992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爱上别人是快乐的事》发布之后市场反应平平,满打满算,也只卖了七、八万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新人歌手这样的销量意味着很有可能再也没有第二张唱片。


“后来我觉得这样不太好,人家出那么多钱帮我弄唱片。”

那时候,伍佰依旧是过着借钱度日般的生活,为了带着乐器跑场,东拼西凑花了一万块买了辆勉强能跑的车。而制作《爱上别人是快乐的事》时,执着于造型的倪重华给伍佰找了件Versace衬衫来拍摄专辑封面,那件衬衫三万块。



伍佰只有停下来思考,并寻求改变。于是伍佰写了《浪人情歌》,“我是开车的时候突然想到的,车子就停在路边,词曲一起写出来,只用了五分钟。”

伍佰把这首歌定义为“芭乐情歌”:“但你仔细听, 这张专辑只有《浪人情歌》和《牵挂》是芭乐歌,其他都不是。那是我的坚持。”

说完,他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
唯一不变的是,伍佰和China Blue在息壤每周一次的表演,以及所有能让他们唱歌的音乐节、Livehouse,唱到最后喉咙长茧需要开刀。

动过手术之后的伍佰,意识到唱歌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了,要多一些柔软。

很快的,第二张专辑《浪人情歌》发布,与前一张专辑相比,这张专辑多了很多情歌,商业气息也更浓。

也是从这一张专辑开始,封面的名字由吴俊霖变成了伍佰&ChinaBlue。



这张专辑也没有让伍佰大红,倪重华曾安慰过伍佰:“我们去live house,一个个慢慢地唱,唱到每个看到你们的人,都变成fans,这就成了。”

于是,伍佰&ChinaBlue沿着这条崎岖的小路一直走,渐渐的,粉丝越来越多。

所以伍佰& China Blue有一个值得敬畏的称号——台湾Live之王,这个称号的背后,是伍佰& China Blue在4年间几乎跑遍了台湾的音乐节、酒吧和Livehouse。

如果非要给伍佰的音乐生涯作一个注解的话,下面这句话再适合不过了:

“我不知道别人将选择怎样的道路,但对我来说,不吉他,毋宁死!”



1995年5月19日星期五的晚上,在Live-A-Go-Go的酒吧门口,挂着今晚演出乐队的名字——“今夜伍佰&ChinaBlue”。




推开门之后,一股音浪夹杂着热浪袭来,整个酒吧已经人山人海,而背后还有不断朝里面拥挤的人群。

台上的四个人,一边喷着汗水,一边用力的弹奏、演唱。

台下的人一边用啤酒瓶敲打着桌子,一边扯着喉咙纵情高歌“我会擦去我不小心滴下的泪水,还会装做一切都无所谓”、“我决定爱你一万年!”

最后人越来越多,桌子都已经摆不下了, 于是他们把桌子撤掉,全部观众都拿空酒瓶敲着地面,有歌迷回忆起这个经典场面时写道:“当我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经抛开一切,和大家一样用酒瓶敲打着,一起去喊、去唱,我开始了解不太一样的事情。”

这场表演的现场,被制作成了专辑——《伍佰的LIVE-枉费青春》,里面最惊艳的莫过于那一首被称为无法超越的现场版《爱你一万年》。
伍佰 & China Blue《爱你一万年》_腾讯视频通过这张专辑,台湾人第一次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摇滚。

从舞台底下寥寥几人,到100人的场,到300人的场,到500人的场,再到体育馆、体育场,从翻唱英文歌,到改编台语老歌,再到唱自己的原创……伍佰带着china blue硬闯出了一条地下乐团主流化的道路。

日后的台湾乐团们都受此影响深远,五月天的贝斯手玛莎曾经说过:“冒充大人在酒吧看过伍佰的演出之后,才知道我们距离出道还有多远。”

伍佰不喜欢单一的风格,他总是在不断尝试不一样的曲风,从早期的蓝调摇滚,到金属、电子乐,然后再回到民谣和蓝调。

伍佰写歌,总会先想舞台效果:现场唱,会是怎样?

他还习惯于在歌曲里面加入一些特殊的元素,使歌曲更加丰富。




白居易那晚听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比不过《白鸽》中间那一段急骤又清脆的伴奏;韦应物笔下的“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大概是对《黄色月亮》那一段开场的最好诠释。

伍佰很喜欢将他钟意的歌曲拿过来重新演绎,而这些歌在经过伍佰的重新演唱之后,居然毫无违和感!

伍佰翻唱的《梦醒时分》就是这样的一首歌,在这首歌下面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评论:听别人唱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听伍佰唱则会觉得这是一种解脱。

听伍佰版本的《梦醒时分》 甚至开始怀疑人生!_腾讯视频
正是因为不断的尝试和不断的颠覆,已经50岁的伍佰在台上依然充满了激情。

从1992年到现在,China Blue已经成立26年了,成员都从未曾更替。




从《浪人情歌》开始到现在,伍佰的专辑封面上,即使只有一行小字都好,都一定要把“伍佰& China Blue”这个团名写完整。它的意思是,伍佰和China Blue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曾经有人请伍佰去演出,说是假唱就行,不用带乐队,伍佰把人家痛批一顿:“先不说我不愿意假唱,就算是假唱我也要和我的乐队一起。”于是这么多年来,伍佰& China Blue从来都是一起出现在台上。

伍佰&China Blue是一群怀揣着赤子之心的人,不管曾经多么红,他们都刻意和名利以及商业保持着距离。

在这26年间,他们有过争吵,有过分歧,可是最后还是会彼此妥协。伍佰说经营团员关系的秘诀在于:“工作的时候就是纯粹的团员关系,私底下就是像家人。”




有人说,伍佰是最被低估的华语摇滚教父,他的现场水平和在创作上的造诣,在台湾音乐摇滚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品中满是对在地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写歌唱歌,从来没人可以做出他那样的专辑。


2006年时,伍佰获得金曲奖“最佳台语男演唱人奖”,获奖感言却是:“我一直认为自己不会唱歌,台下每位男歌手都是唱将,我想我会得奖,是因为我是用全身在唱歌吧!”

也是那一天的金曲奖,原定的最佳摇滚乐团表演被取消,伍佰对此无比愤慨,在作为颁奖嘉宾时,将几个候选乐团的名字大声朗读了一遍。

场面一度很难看,这事儿也只有伍佰能做得出来。

他曾经说:拿奖只能代表别人的眼光,跟我没什么关系,我觉得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我自己会判断。没人给我掌声,我还是会继续写歌唱歌。”

唱多久呢?

伍佰说:“我从没有兜兜转转,一进去音乐届,我就巴着不走啦。”

就像他十几岁那年到台北:

“我背着包包来到台北,一下火车就知道我要干嘛,因为我什么都不会,只会音乐啊!”

kangsi-111 发表于 2023-8-3 21:44:41

谢 @知乎日报 邀请……竟然真的是知乎日报官方号邀请我这个音乐圈边缘小透明,受宠若惊!
原题:“为什么伍佰的 《last dance》 突然火了?听着怎么这么上头?”
问题分两部分,“为什么突然火了”很多人都回答了,因为台剧《想见你》,基本上是为这一首歌配了一整个电视剧。我重点回答后面这个“上头”的问题吧,在我能力范围内尽量(瞎)分析一下,难免出现主观色彩和过度解读,见谅!
- - -
这首歌写于1996年,发表于伍佰最著名、同时也是最畅销的专辑之一《爱情的尽头》。这首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那个年代的简约精装”,是伍佰&ChinaBlue的鼓+贝斯+键盘+人声的纯粹配置,没有花里胡哨的配器,没有缭乱纷扰的编曲,放在当下听来是一股浓浓的单纯感。
说句实话,这股“单纯感”在我一开始听来是很劝退的:

[*]整首歌配器上都不温不火,鼓、贝斯和键盘在主副歌中的处理方式都是一种近乎于单调的稳定;
[*]结构上也十分中规中矩,人声和键盘交替站上C位,鼓和贝斯一路陪衬;
[*]和弦走向又出现了很多不常见的前后搭配、很少出现经典的属-主和弦搭配。
但反过头来说,正是因为这股“劝退式”的单纯,让听众能够更好地排除纷扰,专心体会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本身,而不是张扬的炫技、噱头。“被简单的东西触动心弦“,比起“被复杂的东西迷住双眼”,往往更能让人心生感触,愿意反复体会、揣摩,沉浸其中,也就是“上头”了。
伍佰自己说过,他写的“不只是情歌,而是人生”。《Last Dance》讲的是什么?“最后一支舞”,心爱之人在自己怀中轻轻摇摆,闭上双眼,面容平静;而自己却心绪烦乱无法释怀,想到曲终将人散,明天自己将要独自远去,期盼爱人开口挽留,不忍独自面对隐藏不住的脆弱,春风秋雨,飘飘落落,只为寂寞。
这种情绪下的“最后一支舞”,不可能有嘈杂的配器编曲,也不适合出现平顺的和弦走向。我自己试着代入想象了一下,此情此景,我绝不会有任何心情去云淡风轻地欣赏舞曲、和歌而舞;旋律、和声走向哪怕再平顺舒缓,在我耳中也会因为心绪不宁、无法释怀而杂乱波动;若是出现哪怕一丝一毫的嘈杂配器,也会直接搅乱我的心弦,惊扰轻闭双眼的爱人,打破此时“黑暗之中漂浮”的“我的期待”,将“甜美的伤害”和“飘飘落落”的“春风秋雨”冲散得一干二净。
当听众对歌曲的主人公产生了共鸣、形成代入感之时,这首歌本身就足以产生足够张力,一切额外的元素都是多余。
- - -
再说说“单纯”之下隐藏的“不单纯”。因为歌曲没什么前奏——如果军鼓的简单滚奏也能算“前奏”的话——伍佰代表性的声线开门见山,配器们给人声和唱词让足了C位。而这个C位的人声也不辱使命,用旗帜鲜明的“伍佰味道”和教科书级别的节奏编排在一上来就牢牢抓住听众;我个人猜测,对大多数听众而言,这首歌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却十分出色有效的人声编排都是题目中“上头”感的第一来源。
大概说得有些啰嗦、空洞。一张图说明我个人认为这首歌人声编排“抓耳”“上头”的两个原因:正反拍交错和疏密搭配。

http://pica.zhimg.com/v2-bdd4c3c461b129a2fe15b8c3a8cd3bcb_r.jpg?source=1940ef5c
这里只扒了第一段主歌的人声,其余主歌部分的人声结构基本相同;副歌部分同理,前两句均为前密后疏,拖音字(“爱”“等待”“伤害”)均在反拍处转音;后三句先正后反,前一小节节奏整齐,后一小节收束在第四个八分音符位置,空出第三拍以打破强弱关系、避免规整节奏。
既保证了节奏清晰,易于抓耳、传唱,又不会因为过度使用反拍节奏而显得纷乱、难以把握(毕竟配器是“近乎于单调的稳定”,仅靠人声体现节奏变化),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教科书级别的典型安排了。
- - -
至于对歌词以及电视剧《想见你》的分析和评价,已经有很多好答案珠玉在前,这里就不赘述了。
以上,一家之言。

suidywu 发表于 2023-8-3 21:45:15

长文出来了
关于伍佰:当一束光照进万花筒作为伍佰粉丝看到这个问题还真挺意外的,前段时间有人跟我说这首歌火了,我寻思伍佰今年的巡回演唱会也没唱这首,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想见你》里面用了这首歌。后来去看了剧集片段,发现伍佰和Chinablue好像还在剧里面客串了,简直不要太惊喜。



中间是不是伍佰不清楚,反正左边的贝斯手小朱倒是很好认。

其实这首歌能作为《想见你》的保留曲目,倒不是伍佰带资进组,而是这个故事的背景:1998年的台湾,就是伍佰&China Blue最火的时候——1994年,国语专辑《浪人情歌》发售,1996年,国语专辑《爱情的尽头》发售。1998年初,闽南语专辑《树枝孤鸟》正式发售。
这几张专辑里有什么歌呢?浪人情歌、牵挂、亲爱的你、挪威的森林、夏夜晚风、爱情的尽头,以及这首上头的last dance;树枝孤鸟、断肠诗、漂浪、返去故乡、心爱的再会啦......几乎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如果说伍佰的闽南语歌曲只在闽台地区传播的话,那他在这几年创作的这些国语歌,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华语地区的一代人。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一大批人的儿时回忆。
在《想见你》中,男女主角约好去看伍佰的演唱会,其实也是伍佰&China Blue当年频繁在台湾开演唱会的侧面写照。很多人都是通过95年『枉费青春』演唱会了解到伍佰,包括那首KTV里耳熟能详的《突然的自我》——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也是伍佰在04年演唱会上的即兴发挥。
所以什么叫一代人的回忆?国语地区的人感触可能没有那么深,但是在闽台地区,伍佰和他所代表的『台客摇滚』真的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新——毕竟伍佰去年还出了新专辑。
伍佰自己说,他写的不是情歌,写的是人生。在很早以前的电视节目中他也说过:一首好歌应该让农夫和诗人都愿意唱。排除他富有特色的嗓音和吐字,以及他那挥洒生命激情一般的live状态,伍佰最打动我的,应该还是他在歌里表达出的态度——早期坚持自我、直面冲突的摇滚精神;中后期关于情与爱、生命与生活的深沉和洒脱;对闽台文化的坚守,对各种音乐风格的尝试和探寻。
但我觉得,伍佰的歌曲里,更多的还是那种“既然发生了那就面对吧,既然过去了那就向前吧”的直观豁达,有时候我觉得他很像苏轼,有时候又觉得他有点像《银魂》里的坂田银时。这种豁达不只是简单的洒脱,而是在直面风雨之后,依然能露出的笑容。这里面当然有悲伤,有不舍,但我们依然在朝前走。如何评价 2019 年 5 月 18 日伍佰的上海演唱会?最终,伍佰最打动我的,还是这种精神。包括这首last dance——明天之后,不知道面前的你是否依然爱我。
关于伍佰,想写的实在太多了,等有时间单独写一篇长文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伍佰的 《last dance》 突然火了?听着怎么这么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