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栏目只拥 发表于 2023-11-7 04:07:40

杨利伟称「我国新一代飞船预计 2027-2028 年飞行,可载 4-7 名航天员」,具有哪些意义?

据广州日报报道,7月17日,2023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班典礼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开班典礼上,航天英雄、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利伟将军以“矢志航天 筑梦苍穹”为主题进行了专家授课。

http://pic3.zhimg.com/v2-f4a7169afb30109a8a9c11a0e3ad5dee_b.jpg

杨利伟将军以“矢志航天 筑梦苍穹”为主题进行了专家授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摄

新一代飞船返回舱试验成功
        杨利伟的授课从“飞天”开始讲起。“‘飞天’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悠久文化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非凡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民族。自古以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许多动人的传说广为流传。”
        授课中,杨利伟围绕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航天员选拔训练、忙碌的太空生活、航天科普教育几方面展开。他还详细给大家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4大系统。
        “世界航天发展到现在,很多成果都应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说小孩使用的尿不湿最早就是给航天员研制的,后来逐步推广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我们用的微波炉、核磁最早也是航天方面的产品。”
        杨利伟透露,目前我国正在研制新一代飞船,预计新一代飞船将在2027年~2028年飞行。“现在我们飞船有三个人的承载能力,能把三个航天员送到太空中去并返回地面。将来新一代飞船,会有承载4至7个航天员的运输能力。而且,将来载人登月也会用新一代飞船,去建构我们的空间站以及深空探测。”他表示,前段时间,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已经进行了试验,很成功。
普通人上太空不是技术问题
        杨利伟表示,中国数十年航天发展,孕育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很多人在问,我们航天员面对这种高风险的时候,是什么来支撑?实际上,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支撑我们航天员面对风险时的动力。”
        航天员要经过哪些专门训练,掌握多少技能?杨利伟介绍,航天员这个职业是应用型的,需要学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才能支撑在太空中的工作,因为不可能会把其他专业人士带去太空。
        他说,从执行航天训练的项目来讲,开设了八大类50多门课,这其中包括体质训练、太空或者航天环境适应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及飞行程序、生存救生等。“航天员就像多面手一样,在上面一旦有点儿头疼脑热,还要自己去吃药打针,抽个血做个B超。”
        未来,普通人是不是也能飞上太空?“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资源问题。”杨利伟说。 杨利伟:新一代飞船预计2027-2028年飞行,可载4-7名航天员

农夫三拳 发表于 2023-11-7 04:08:28

建一个绕月空间站,则此空间站将是未来太空战的制高点。
空间站可以储备变轨所需物质,随时靠近地球,打击敌方卫星。
而敌方卫星,受限于动力,不可能去打击绕月空间站。
等到2027年,2028年,天基激光武器可能会成熟并得到应用。
光伏电池的着急也将进一步提高。
到那时,天基激光武器配合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几乎可以对地球附近区域卫星进行无限打击。
如果再建设一个月球基地,则月球基地是绕月空间站的后方。
更是整个天基打击系统的大后方。
所以,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将是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工程。
没有人输得起。

bingfeng009 发表于 2023-11-7 04:08:39

说明我国的新一代飞船不仅性能上赶超美俄,在载人量上也开始赶超。

[*]俄罗斯目前所拥有的性能最好载人航天飞船为联邦号载人航天飞船,此款载人航天飞船最大负载状态下重达22000千克也就是22吨,可至多将6名宇航员一次性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外太空。
[*]美国的最新型载人航天飞船为“星际客机”计划,这也是目前世界上限定载员最多的载人航天飞船,按照设计指标来说能够把7名宇航员送入外太空,在世界范围内堪称最强。
新飞船的载客量达到4一7人,在神舟飞船的基础上翻番,不经意间可能还透露三点信息:
1、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应该具备6人长期住留的条件,或者天宫空间站还可以扩建;
2、有消息说,17国的宇航员和空间项目在排队等待进入中国天宫空间站驻留,那么新的飞船投入使用后便可实现。
3、我国已确定2030年左右要实现登月,新的飞船有可能会投入该项目,预计我国将会有4人进行登月工程,二人登月,二人留在月球轨道飞船接应。
如果有机会,请验证我这三个猜想。

Prety 发表于 2023-11-7 04:08:47

进入21世纪,美国、俄罗斯都在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以实现载人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的更新换代。为满足载人航天后续发展需求,中国也在积极开展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
中国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需要达到几个方面需求。
1、开展载人登月等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需要;2、提升中国空间站运营效能的需要;3、天地往返运输技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一代载人飞船全长约9米,最大直径4.5米,最大发射重量23吨。在充分继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它在结构、推进、回收、能源、热控、电子、人机交互和可重复使用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使飞船具备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和宜居的特点。
2020年5月5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首次飞行成功。8日,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载了一台中国自主研制的“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飞行期间该系统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样件打印,并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复合材料3D打印的科学实验目标。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设计特点是通过模块化设计,以适应多任务需求。按照重复使用来设计,降低研制及运营成本。融入宜居环境设计理念,提高乘员舒适度。集成了众多先进技术,可全面提升飞船整体性能。
新一代载人飞船放弃轨道舱,改为两个舱段。新型飞船的一大特点就是放弃了轨道舱,只有 “指令舱-服务舱”两个舱段,且指令舱的外形呈锥形,更类似于美式的“阿波罗”飞船的布局。
目前,登月团队在连续攻坚,已经完成了载人月面着陆器定点落月、月面极端环境生存等大大小小几十项关键技术攻关,计划在2030年前把中国人送上月球。

glayivan 发表于 2023-11-7 04:09:34

新一代载人飞船将配置结构机构、姿轨控、回收着陆、能源、信息管理、载人环境控制等功能,初步方案如下:

返回舱构型为全新的钝头体,相比神舟飞船返回舱,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具有更大的升阻比。
返回舱推进系统使用单组元无毒推进剂,相比神舟飞船返回舱使用的有毒单组元无水肼推进剂,消除了危险源,提高了航天员安全性,并有利于实现推进系统重复使用。
利用群伞进行减速回收,以适应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重量规模相比神舟飞船返回舱大幅提升的回收任务需求。
安装高承载太阳电池翼以实现阳照区发电,使用比神舟飞船更高的高发电效率电池片技术;配备高比能量的电池,实现阴影区储能和供电。
考虑采用时间触发以太网(TTE)进行数据传输,配置通用高性能计算机完成高速计算任务,采集执行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实现整船数据管理和功能高可靠、高效率融合。
应用相变传热、热管、高性能涂层等最新热控技术,实现热量综合利用,优化热控系统方案。
应用固定式智能交互、便携式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为航天员提供智能、友好的人机交互环境。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VR)开展舱内空间视觉环境设计以及个人卫生、就餐、工作和存储等设计,按照智能家居理念开展照明、娱乐、通讯和通风等智能控制设计,提供界面友好、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

http://pic1.zhimg.com/v2-df99b4afe838d4aaaea1a4507fa02fce_r.jpg?source=1940ef5c
新一代载人飞船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通过模块化设计,以适应多任务需求。
(2)按照重复使用设计,降低研制及运营成本。
(3)融入宜居环境设计理念,提高乘员舒适度。
(4)集成了众多先进技术,可全面提升飞船整体性能。
根据新一代载人飞船初步方案,研究者充分利用我国新型火箭首飞机会,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两次搭载飞行试验,对新一代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相关关键技术进行验证,为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奠定了基础:

缩比返回舱飞行试验
为获取返回舱新外形的气动特性参数,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气动构型设计与验证关键技术,利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机会,研制了缩比返回舱,开展了搭载飞行试验。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
在确定返回舱新气动外形后,为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相关关键技术,利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机会,研制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开展了搭载飞行试验。

http://picx.zhimg.com/v2-a087d62e5da1c95a56686a41e3d81cee_r.jpg?source=1940ef5c
前期虽然通过技术攻关及飞行试验,突破了制约工程研制的高速再入返回相关关键技术,但随着方案研究的逐步深入,相关科学技术问题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结构轻量化设计与分析研究;
(2)可重复使用技术体系研究;
(3)防热材料烧蚀机理研究;
(4)返回舱气动力热特性研究;
(5)高速再入返回技术研究;
(6)着陆及着水过程力学载荷特性分析研究。

http://picx.zhimg.com/v2-0f364bbbf8e1901e3e03bb4a7f884281_r.jpg?source=1940ef5c
后续研究还需要开展方案深化论证与详细设计,支撑形成功能完备的总体方案;围绕提升飞行器设计管理水平,开展一体化设计、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MBSE)应用等研究;并根据型号工程研制要求,解决相关科学技术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科学通报》
https://www.cdstm.cn/gallery/media/mkjx/qcyjswx_6683/202207/t20220728_1072105.html

diyaxu88 发表于 2023-11-7 04:10:3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执行载人空间站建造、月球着陆巡视与采样返回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同时,也在提前布局论证、攻关关键技术、为后续重大航天工程夯实基础。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等登月重器的部分公开研制进展:
我国载人登月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进展

2015-2016年

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六号、七号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大直径箭体、120吨级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及多机并联、新型氢氧发动机等关键技术通过飞行检验,为后续发展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由长七火箭和远征一号A上面级在首飞任务中搭载入轨,随后返回地球、在预定着陆场成功着陆。

http://picx.zhimg.com/50/v2-0f06b2f35c6b7b13134bb1a01cd8006d_720w.jpg?source=1940ef5c
2017年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的支持和牵引下,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启动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预先研究。同年,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我国首台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泵后摆发动机首次试车圆满成功,采用泵后摆技术的发动机在工作中不用整体摆动、只需摆动喷管即可调节火箭飞行方向,可使发动机结构紧凑,在同样直径的箭体内可以装得下更多发动机。

http://pic1.zhimg.com/50/v2-77c130369fc6e4871ca018aae24afc01_720w.jpg?source=1940ef5c
2017-2019年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的支持和牵引下,航天科技集团全面开展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研制工作。研制工作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六院、七院、八院、九院分别负责返回舱和服务舱推进子系统、内饰产品、能源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功能测控子系统、多类核心元器件等研制工作。

http://pic1.zhimg.com/50/v2-c5d20480304f806f27a04c220921fdf9_720w.jpg?source=1940ef5c
2018年6-7月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我国首台百吨级高空型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三战三捷,我国高空型发动机推力性能大幅提升。

http://picx.zhimg.com/v2-a8e1c73446463d7029cbb88c3d09c633_r.jpg?source=1940ef5c
2018年11月

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航天科技集团展区,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模型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震撼亮相。

http://pic1.zhimg.com/v2-27d58225720918681f4a936ee599e52f_r.jpg?source=1940ef5c
2019年9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发布信息介绍,已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件5米直径的锥底结构贮箱。通过试验计算,该锥形结构的火箭贮箱能承受火箭发动机55%的推力,采用该贮箱的火箭部段可减重15%。

http://picx.zhimg.com/v2-af942bfe5dafd9f560b4b7044b951f9d_r.jpg?source=1940ef5c
2019年10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5米直径模块新一代载人火箭总体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的验收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预先研究项目的成果可用于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工程研制。

http://pica.zhimg.com/50/v2-c9a3c821fa83fe381c87531ecd23549a_720w.jpg?source=1940ef5c
2019年11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发布信息介绍,已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大直径的液氧煤油共底贮箱,直径达5米级。共底的应用能优化火箭长径比。地面试验结果显示,贮箱中的共底结构稳定,能有效隔离上下两个贮箱近200度的温差,初步具备应用于未来新型火箭的条件。

http://picx.zhimg.com/v2-41e67e7af48c967658dd9911d87712db_r.jpg?source=1940ef5c
2020年5月5-8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首飞任务中轨道远地点高度超过8000公里,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再入,以“10.8环”的精度在预定着陆场精准着陆。在轨期间,国际上推力最大的单组元无毒发动机、我国空间飞行器用的最大容积表面张力贮箱、更加全面的综合电子系统、更加智能的自主轨控技术、新型防热结构与材料、首次采用的群伞气动减速和气囊着陆缓冲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与产品通过了飞行试验的考验,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主要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http://picx.zhimg.com/50/v2-39e70c234c1817d7f27d8c7d1670c967_720w.jpg?source=1940ef5c
2020年10月

《载人航天》刊文介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第一级并联安装7台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推力传递结构方案已完成全尺寸结构样机制造及7台发动机推力载荷静力试验。

http://picx.zhimg.com/v2-fd2be735ca5f431ff0420fcee19e9d73_r.jpg?source=1940ef5c
2022年6月14日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三级氢氧发动机整机首次长程多次点火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该发动机具备转入初样研制阶段的条件。

http://picx.zhimg.com/v2-fcd2573fb25a6c6217289cf83e4ac5b7_r.jpg?source=1940ef5c
2022年9-10月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我国首型采用大尺寸钛合金喷管延伸段方案的高空型泵后摆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三战三捷,通过105%高工况、高混合比考核,发动机各项指标基本满足总体要求,标志着该型发动机关键技术已全部突破。该型发动机将用于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二级动力装置。

http://picx.zhimg.com/v2-aa0ee55bac089a155fb60349f7a61bf8_r.jpg?source=1940ef5c
2022年10月

至该月,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三级氢氧发动机累积试车已超万秒。

http://pic1.zhimg.com/v2-73a24612ebde2ccebf404c2134e6e107_r.jpg?source=1940ef5c
2022年11月26日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补燃循环泵后摆发动机首台两次起动试车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重复使用发动机高压补燃两次点火、低入口压力起动、连续变推力等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泵后摆等技术的应用使发动机结构紧凑,可实现5米箭径内布局7台发动机,满足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要求。

http://pic1.zhimg.com/v2-90aa287cb189ea8124262399ad0118ae_r.jpg?source=1940ef5c
2022年11-12月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补燃循环泵后摆发动机“不下台”完成4次试车,累计2100秒,单台累计工作时长超8倍任务时间。该台发动机是首台按飞行状态配套的产品,试车成功标志着该型发动机研制进入新阶段,拉开了由研制转向交付的序幕。

http://pic1.zhimg.com/v2-adbf6a36105b528af3d04eea337d4608_r.jpg?source=1940ef5c
2023年2月24日

“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及月面着陆器总体方案与模型重磅公布。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代号“长征十号”也在成就展上正式官宣,其衍生出的无助推构型火箭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功能。

http://picx.zhimg.com/v2-f0e3a148f0259ce26fa30da8213585bf_r.jpg?source=1940ef5c
2023年3月29日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首件八通蓄压器成功通过冷冲击试验和1.4兆帕液压试验,标志着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已掌握八通蓄压器研制的关键技术。八通蓄压器是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通用芯一级氧输送系统的关键部件,结构新、直径大、焊缝密集、服役工况恶劣,在我国火箭上是首次使用。

http://picx.zhimg.com/v2-e6b2caebd792e14bf3a1edaaca796132_r.jpg?source=1940ef5c
2023年4月

航天科技集团七院发布信息介绍,新一代载人飞船新型轻质内饰板验证试验顺利结束,标志着这种集质量轻、刚度大、强度高、装配适应性好、视觉美观等多种优点于一身的内饰板研制取得成功。该产品作为飞船居住与照明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承担了密封舱内舱壁装饰、舱内热控、隔音降噪、仪器遮罩等多方面任务。

http://pic1.zhimg.com/v2-9196165135bfae4a26c6f02b6577fe4e_r.jpg?source=1940ef5c
2023年5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发布信息介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栅格舵展开试验圆满完成。该项试验是新一代载人火箭在原理验证阶段开展的首项机构类地面试验,主要验证栅格舵方案设计的正确性。栅格舵将在无助推构型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一子级返回阶段展开,助力保持箭体姿态稳定、精准回归地面。

http://picx.zhimg.com/50/v2-51ab12863f661900485e909fb9c423d7_720w.jpg?source=1940ef5c
2023年5月28日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一台130吨级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在上台后的第六次试车圆满成功,发动机累计试车时长达到了3300秒,再次创造了我国百吨级发动机单台试车的新纪录。发动机工作时长超10余倍任务时间,再次验证了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

http://pic1.zhimg.com/v2-ca7269362d4259d1e475390511968ece_r.jpg?source=1940ef5c
2023年5月29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将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http://pica.zhimg.com/v2-f695badc5136e7a2d786d244f36bb048_r.jpg?source=1940ef5c

(原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4OK7WggOquLFkjjsDwInA,此次发布时有所改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利伟称「我国新一代飞船预计 2027-2028 年飞行,可载 4-7 名航天员」,具有哪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