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sbbs 发表于 2023-10-20 00:29:07

“鼠头鸭脖”事件是如何由食品安全事件上升为危机公关的?

2023年6月1日,一段“食堂吃出疑似老鼠头”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出现并广泛传播。在视频画面中的饭菜内,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黑色异物,异物还有类似动物“牙齿”的东西。
6月3日,涉事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事发时,拍摄视频的学生本人和同学对“异物”进行了比对,确认“异物”为鸭脖,系正常食物。通报还说,这名学生已经现场作出说明,对视频内容进行澄清。后续,该情况说明被删除。
6月4日,高新区市监局相关人员通过查看当事人拍摄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定系鸭脖。同时,对该校菜品的留样进行检测,将于3-5天专业比对后公布结果。
6月10日,“江西工职院‘6·1’食品安全事件”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针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已成立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6月17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调查结果公布,根据国内权威动物专家对提取的当事学生所拍现场照片和视频进行专业辨识,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经认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此次事件负主体责任,涉事企业负直接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监管责任。
从时间线上看,这件事情的关键节点是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高新区市监局发布的两次说明,直接将这一食品安全事件变成了一场危机公关。
我们马后炮一下:
如果6月3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情况说明,承认同学发现的异物为“老鼠头”,然后对原因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整改,或许就不再有后面的发酵了。
如果学校称确认“异物”为鸭脖,6月4日高新区市监局对当事人拍摄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定异物为“老鼠头”,并对学校和有关方面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不仅能够将事件打住,还可以转变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一个表率。
但是,生活是没有“如果”的,于是我们等到了省级层面组成调查组,才得以真相大白。
此次事件,并不是没有给相关方面机会,但是学校方面和监管方面都没有认真对待,从而导致了舆论不断发酵,最终成为全网热点。
可以说,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高新区市监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危机公关的反面案例教材:
一是不实事求是。一件事情之所以称为“危机”,很可能都是因为组织方面存在过错,而一旦演变成危机的时候,任何掩盖都是无异议的,反而诚恳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公布真相,才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危机公关的第一步。
二是不敢于担责。如果组织方面存在过错,在实事求是公布真相之后,便是应该查清相应的责任分布,是己方的责任则承担下来,涉及他方的也及时公开,而不是推卸责任或强行争辩,更不应该为了逃避责任与相关方面串通一气。
三是不及时发声。时效性被称为新闻的原则之一,这也是公关的一个原则,但是这个时效性并不是追求绝对的速度,而应该是在前面两个实事求是和勇于担责的前提下进行;在危机发生后,组织应尽快响应,以减轻公众的不满和质疑。
最后,附两段媒体评论:
新京报:从科学的角度说,这个东西是鸭是鼠倒未见得有那么难查,关键是如何在舆论层面取信于人。也许这就是一个鸭脖,那么也应当说清楚,那些形似牙齿、毛须状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视觉偏差还是其他的什么异物?送检的样本和学生吃到的是一个吗?诸如此类。只有给出更详细说明,才能更好回应“指鼠为鸭”的质疑。
中国新闻网:鼠头还是鸭脖,本来一个简单的判断题,却成了一个罗生门。网友们为什么不相信这是鸭脖?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关键的疑问并未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公众心中的问号并未真正得到拉直。民生无小事,食品安全重于天,“鸭鼠谜团”事件凸显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给相关主体提了一个醒,在视频时代,回应不仅要及时,更要有说服力,经得起推敲,让人信服,否则就会陷入“澄而未清”的尴尬和被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鼠头鸭脖”事件是如何由食品安全事件上升为危机公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