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ohn 发表于 2023-9-26 02:03:25

入门级主板的“供电陷阱”

一直以来,“主板供电”都是衡量一块主板性能的重要指标。我们都一直以“供电相数”“PWM芯片”乃至“MOS管型号”来评判主板的供电性能。然而,这些参数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吗?
在一块华硕的Z390-P入门主板上,我看到了厂商刻意设下的“消费陷阱”。
<hr/>起因

最近,我购入了一块华硕Z390-P主板,并打算搭配i5-9600KF使用。

http://pic1.zhimg.com/v2-c5ef3eaea4cd32e3068e553b9c8e3024_r.jpg
华硕Prime Z390-P是一块入门级的Z390主板,也是华硕最低端的Z390主板。不过,i5-9600KF同样是一款入门级的“可超频”六核心处理器。
理论上说,这两款“入门级产品”应是一拍即合,而我却在测试中发现了一些异样。

在对i5-9600KF进行压力测试的过程中,Z390-P主板的供电温度异常地高——i5处理器的功耗不足200W,但这已经让VR VCC(供电)温度突破了80℃的高温大关!

http://pic3.zhimg.com/v2-498f39666981fda4bd5cdcd690850ae2_r.jpg
这样的情况很不寻常。要知道,在i7-9700K与i9-9900K面前,i5-9600K的发热只是小巫见大巫。在相同的负载下,即便不进行任何超频,高端处理器的功耗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超过200W。

MOSFET的供电能力与温度息息相关。长期处在高温之下,主板所能提供的电流将会大为缩减。而这块Prime Z390-P主板在默频使用i7/i9处理器时,也会有严重的供电过热的风险。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供电芯片太差吗?Prime Z390-P使用了由安森美4C06+4C10B MOS管组成的“上下桥”供电系统,共有8相核心供电,分别由4相并联而成。

http://pic4.zhimg.com/v2-8f86f690a7261f607d679c4c6e988da7_r.jpg
这样的供电模组自然算不上豪华,但也不应至于如此离谱。定位更高一些的华硕TUF Z390 GAMING系列,也使用了一致的供电设计,而它们带动高端处理器毫无问题。

在一篇评测文章中,使用同款供电的TUF Z390 PLUS GAMING主板完全支持i7-9700K进行大幅度超频。

http://pic2.zhimg.com/v2-ac3c0124b0d645be10d0d29d9df2bbe5_r.jpg
在5.1Ghz的高频下,TUF主板能通过长达一小时的各类稳定性测试。​在相同的负载时,恐怕我手中Prime Z390-P的供电早已“开锅”了。

一模一样的供电芯片,为什么华硕TUF主板可以带动5.1Ghz的八核心i7,我手中的入门级Prime主板连4.7Ghz的六核i5都颇为吃力?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华硕Prime Z390-P的性能发挥?
老生常谈的BIOS供电设置、修改处理器电压参数……各种软件调试办法都没有很好的效果。在高负载下,主板的供电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既然软件设置“治标不治本”,我将目光重新投向了硬件设计之上。
探究

虽然TUF-Z390主板有着一致的供电方案,但是供电散热片的设计却有所不同。TUF主板有着面积更大、覆盖更全的“全新优化版散热方案”,能够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

http://pic4.zhimg.com/v2-2fc623e4550cfcb321408582229f6b93_r.jpg
是否是因为Z390-P入门主板的MOS散热片面积过小,导致供电系统得不到充分散热?

http://pic2.zhimg.com/v2-b7596ee0d194a667282304ada576ef55_r.jpg
拆下MOS散热片仔细观察,我发现华硕的用料令人担忧——在供电芯片与散热片之间,势必需要一层导热材料,而原厂的导热垫相当轻薄,仅有约1mm厚。

如此薄的厚度,它真的能和热源紧密贴合吗?可是导热垫上却也有清晰的芯片压痕,似乎又证明它的厚度足够、能够充分接触供电。

http://pic1.zhimg.com/v2-a3845314e2a51cfb3f04eaf843004984_r.jpg
无论如何,在不更换MOS散热片的情况下,“导热介质”便是唯一改善温度的机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还是决定替换华硕的原厂导热垫。
由于无法确定具体的导热垫厚度,我选择使用“导热凝胶”。这些凝胶外观形似导热硅脂,但物理性质大相径庭。它们具备更强的可塑性,能够充分填充0.5-3mm以内的任何尺寸缝隙,从而避免了“导热垫厚度不足”导致接触不良、散热不佳的可能。
这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Z390-P主板的MOS散热立刻有了飞跃性的质变!

http://pic4.zhimg.com/v2-6a93bab2c380c677ac6f732fe9438ef7_r.jpg
在相近的负载下,主板供电的温度降低了将近20℃。与此同时,处理器功耗也有小幅度的改善。以此时的水准来看,虽为入门级主板,但Z390-P带动默频的i9-9900也丝毫不成问题了。
看来,入门级主板的MOS散热片面积也完全足够,问题出在原厂导热垫上,它的性能严重不足。作用与其说是“导热”,倒不如说是“保温”更加恰当。
既然导热垫的厚度确实存在问题,为何导热垫上又有清晰的供电芯片压痕呢?或许,这和散热片的固定方式有关。
华硕Z390-P的MOS散热片使用“按扣”固定,在拆装散热片时,用户势必需要按下弹簧卡扣。

http://pic4.zhimg.com/v2-4c6976a96992de4f7f6badb10fdbc88f_r.jpg
此时人为施加的额外压力,可能会让导热垫与MOS管暂时充分接触,从而在导热垫上留下一个个清晰的印痕——如果就此判断“导热垫厚度足够”,那就错失了解决问题的良机!
无论如何,为了限制入门级主板的性能,华硕对主板的供电散热做了手脚。

http://pic3.zhimg.com/v2-a7f75b70ab8ce2f2d1dbb72a59ceabf2_r.jpg
MOSFET的供电能力与温度息息相关。长期处在高温之下,供电系统所能提供的电流将会大为缩减。但由于原厂导热垫的性能无法满足要求,供电MOS管从来得不到充分的散热。

纵使有着一模一样的供电方案,但是入门级的Prime Z390-P主板表现远不及更高端的TUF Z390。或许,这正是入门级主板的“供电陷阱”。
普通消费者很少会关注供电散热,更不会联想到导热垫上的猫腻。通过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缩水,华硕“巧妙”地限制了入门级主板搭载高端处理器的可能性。
<hr/>后记

在主板的供电散热片之下,隐藏着一个不折不扣的“入门级陷阱”。厂商们为了削减“丐板”的性价比与竞争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即便是一模一样的核心用料,也将设法区分出三六九等。消费者在选购时,也务必多加留心!

何其相似的供电系统,截然不同的温度表现。在那层薄薄的导热垫片之间,暗藏着厂商区别对待的叵测之心。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对本文内容有疑惑,随时欢迎与我交流!

lovejax 发表于 2023-9-26 02:03:50

我用的是技嘉的Z370,不超频,从8700换到9900,默频用得很好

bebe861011 发表于 2023-9-26 02:04:05

导热垫厚度不是厚了就好吧,它导热系数低于金属应该是满足充分接触下越薄越好,可能是这个导热垫热阻太高了。

Oracle 发表于 2023-9-26 02:04:40

我认为这个导热垫根本没有充分接触。之所以有压痕,是因为拆装过程中短暂对卡扣施压造成的。

amo_xue 发表于 2023-9-26 02:05:07

这块Z390-P是一块“丐中丐”主板,所以才会出现如此问题。对一块合格的中端Z系主板而言,这样夸张的事情通常不会发生。

tjjiori 发表于 2023-9-26 02:05:39

当然,供电水准或许有差异,下限或许不会如本文的Z390-P这般夸张。但要论厂商在“看不见的地方”缩水、强行区分定位的做法,恐怕还是广泛存在于各大产品之上

IT货郎 发表于 2023-9-26 02:06:1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迷信高端品牌的低端产品,那都是用了拉高利润率的坑爹货。
5年前我以3折不到的价格买了张rog主板,魔改后用来带8700,可以高端主板确实用料扎实,做工考究,但是全新品溢价太严重,如果不是不差钱的主,建议选择中端型号就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入门级主板的“供电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