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delee 发表于 2023-8-1 14:21:22

说实话那些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初入社会之后是怎么找寻另一半的?

毕竟在社会里谈恋爱跟在学校里谈感情也不会太纯粹了,因为要考虑物质,身份,学历,等等,而非仅仅是我纯粹的喜欢你就在一起了,唉,好难!

qqwu 发表于 2023-8-1 14:21:39

两种类型。
一种是无为而治,另一种是发愤图强。
“无为而治”没啥说的了,面对异性采取“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方式。
他们和渣男的区别就是,渣男有姑娘可以夯,他们没有。
反正甭管念不念叨找对象这事,都不会主动出去找。
我身边的“无为而治”们,
最后基本都要靠相亲解决,当然也有人靠相亲都没解决。
“发愤图强”很多都是某一天突然觉醒了,发现校园没找对象是个失误。
然后开始拼命的补课,挖掘各种渠道去认识姑娘。
我给你捋一捋我身边那几个货都是咋找到的。
一个在留学机构上班然后把客户给泡了。
一个重返校园给外校妹子当向导勾搭上的。
一个靠自己朋友的同学的朋友的聚会认识的。
一个靠搂着小姑娘腰教人家射箭搞上的。
一个靠领导和隔壁部门拉皮条撮合的。
还有四个是靠社交软件解决的,贴吧、某探、T**der、S**mer。
他喵的,四个人玩的风格还不一样。
我身边的“发愤图强”们,
除了一个哥们搞肾亏了,另一个哥们被骗了6万块钱,其他的都还不错。
反正甭管性福不性福,至少不缺桩打。
<hr/>至于题主说的进入社会后感情不如大学时纯粹了。
嘿嘿,那是你大学时过的太纯粹了。
从进大学校门开始,就有人盯着绩优股下手了。
等进入社会后的男男女女,都已经是筛过一茬的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是老八
祝你牛逼

duanlihua 发表于 2023-8-1 14:21:59

巧了,我们在大四某个晚上的卧谈会上还真谈过这个事儿。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你首先要意识到一件事:

大学时期情感启蒙的空白或者受挫,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是否能够选到理想中的伴侣。而如果在初入社会,大概25岁之前,没能成功地开启一段恋爱,那么25岁以后不仅难度会增加,你所接触到的异性“质量”也会越来越低,你想找到理想中的伴侣的概率,也就会越来越低。

因为大部分人在这个年纪已经谈了几次恋爱,习得了一些恋爱经验和技能,并且大概明确了自己人生伴侣的基础画像,只要遇到那个合适的人,他们就立马能够走入婚姻殿堂。并且你往往会在25岁以后发现,这才是校园恋爱的意义所在。

同样的,如果你在25岁之前能遇到一个跟你各方面条件相当,并且可以跟你愉快地聊一个下午还不会觉得厌烦的异性,那么一定不要轻易地放他走,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你能够遇到的跟你最相配的结婚对象。

其次你要承认一件事:

大学的时候没有谈恋爱,大概率不是因为忙于学业无暇顾及儿女私情,不是因为资源有限接触不到优秀的人,更不是因为造化弄人没有遇到那个真正合适的人,而是你很难吸引一个异性跟你建立亲密的关系,哪怕是短期的亲密关系。

大学有什么特点?


[*]刚刚摆脱苦逼的高中生活,又还没有到为生存发愁地步,大家有钱(虽然不多)有闲,春心萌动;
[*]异性资源极其丰富,且质量往往是你能遇到的最高的;
[*]学校里的情人坝、情人坡到处都是,再加上丰富的联谊活动、社团活动给了你太多接触异性的机会,绝对是爱情萌发的绝好时机;
[*]相对而言比较单纯,算是一种没有太多功利的easy模式;

可以说,“天时地利”都有了,就差“人”了。只要你有一项能吸引异性的闪光点比如:颜值、身材、个人魅力、家庭背景、学生会地位等,那么甜甜的恋爱说来就来啊。

而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走进一段恋爱,要么是你本身对异性缺乏吸引力,跟周围的同性相比你没有任何可以被发现的闪光点,俗称在“雄竞”中失败。要么就是刚开始尝试跟你接触就立马被劝退,比如说你一开口就能把对方无语死,甚至你还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尴尬。而且说实话这种类型的人真的不在少数,他们总是能十分精准地戳中尬点。这种就不是在雄竞中失败,而是败给了自己。

而这两类人身上都有各自难以突破的困境,一个是“自卑”;一个是“自我”。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宿舍八个人,文科,男女比例1:3左右,有四个是有对象的,有四个是没有对象的,没有对象的人中有两个是“自卑型”,两个是“自我型”。

而据我所知,前两个都成功“逆袭”找到了人生伴侣,并且其中一个娃都生了俩,而后两个到目前为止都还是单身。

这两者的脱单率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是有原因的。




“自卑型”的特点往往是:由于外形或者出身等因素,从小到大都不太受异性欢迎,就算有喜欢的人,也不敢说,最多默默地当个备胎,在最好的年纪收获无数张“好人卡”。

但他们“逆袭”的途径却有很多:

比如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寻求个人财富的增值,再比如在工作中散发出自身的魅力,吸引异性的关注,只要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或者是在特定的场合中发挥出自身的魅力,那脱单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再不然还可以通过朋友介绍或者是相亲。

但是这类人不太适合通过社交软件、朋友聚会、剧本杀等多人社交的场合去寻找伴侣,因为他们本身对自己是缺乏自信的,越是在多人的社交场合,越是容易表现出“退缩”的特质,容易把事情搞砸。所以,私人的、一对一的场合,往往更适合他们。

而我们宿舍那两个“逆袭”成功的:

一个是毕业后就开始创业,也是赶上了好机遇,个人财富倍增。然后通过家里的关系,给他介绍了一个体质内的对象,两个人条件相当,婚后也是琴瑟和鸣。另一个毕业后就去跑市场了,由于他踏实努力、做事靠谱、业绩也较为突出,因此很快就吸引到了一个经常跟他对接工作的小姐姐的注意,接触后两人一拍即合。两个人结婚三年多,还经常在朋友圈撒狗粮。

而“自我型”的特点是:

外在条件并不差,有的甚至在别人看来很不错,但是没有跟异性相处的“成功经验”,不太懂得如何吸引异性的关注和照顾异性的感受,缺乏共情力,反而十分注重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所以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往往十分丰富,跟同性有十分多的共同话题,比起恋爱,他们更享受跟同性相处或者是自己一个人待着。

举个例子,刚开始入学的时候,各个学院之间都会组织一些联谊活动,大部分人都会抓住机会跟女生有一些互动和交流,帮个小忙、展示一下才艺、加联系方式什么的,但是他们真的就是去玩的,完全不想跟女生有什么互动,并且还时不时地嫌弃女生走得太慢,拖慢进度。我们有时候都会为他们着急。

但后来我开始发现,当一个人持续地被一个问题困扰,并且根本无力解决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你不自觉地陷入一些恶性循环之中。




比如自我型的人,他们由于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过于自我,就很容易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接触一个,没聊两句就聊不下去了;别人介绍一个,没两天就黄了。以至于让他们对自己形成了一种固有认知:“没人喜欢我”“我不适合谈恋爱”“我就适合一个人”,从而养成了一种“习惯性逃避”。就算遇到喜欢的异性,只要相处中出现任何的“不舒服”,他们就立马后退,并且已经在心里否定自己了一百遍。并且可怕的地方在于,恢复到单身状态反而成了他们的舒适区。他们的壁垒越垒越厚,即便是被他们吸引的人,也很难接近他们。

而这种习惯性逃避的背后,往往是对于他人的不信任和对于自身力量的不自信。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时代,更是给他们的“壁垒”加了一层保护膜。

说白了,单身还是他们的舒适区。

所以不难发现,之所以脱单率差距这么大,原因在于:

前者对于爱情本身是有渴望和期待,并且是具备跟异性相处的能力的,虽然他们在一些方面处于劣势,但是他们愿意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去展示自己、吸引异性。而后者往往深知自己的“弱点”,所以很早就放弃了努力,并且早早地给自己做好了“人生规划”。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自我型”的哥们儿说的一段话,他原话是这么说的:“像我们这种不会跟女生打交道的,大概率只能等到30岁去相亲,然后结婚生孩子,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因此,他们的最终出路往往只有一条,那就是相亲。因为相比于自由恋爱,相亲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条件优先”,而他们的条件往往是OK的。

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想法还是比较天真的,因为前段时间刚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人数比两年前下降了17.5%,并且,年轻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

而我随机调查了几位未婚女性,导致她们不想结婚的,并非是对方条件不OK,而是对婚姻失去了期待,充满了担忧和恐惧,而这些担忧和恐惧恰恰源自“相处”。

这也恰恰是“自我型”的痛点所在。

因此,当他们在相亲市场上转了一圈,甚至走进了一段关系但失败后,这类人往往变得很佛系:“能处就处,不能处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好。”

其实简单一想就应该清楚,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单纯为了结婚而结婚了,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忍受一段没有爱的关系了,不懂得跟异性相处,不管外在条件多好,关系都不可能长久。前段时间我还刷到了一个“月子15天离婚”的帖子。

类似的事件越来越的原因就在于,大学时期的情感启蒙空白或受挫,导致一部分人选择了“否认和回避”的防御机制,一味地逃避和异性接触,逃避去审视自我。在25岁之前的easy局中没能习得足够的生存技能,在25岁以后的hard局中通关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实际上,我真的不建议大家用任何理由和借口去逃避走进一段亲密关系。

因为亲密关系是我们在走出原生家庭之后,最接近真实自我、治愈内心伤痛最好的一个机会。在亲密关系中所有的爱也好、争吵也好、不愉快也好、痛苦的经历也好,都是在提醒你过去未被满足的需求和经历过的伤痛。只有你愿意去面对这些伤痛,你才有机会去填补那些不足、治愈那些伤痛,才能拥有新生的勇气和力量。

而我们会看到很多人穿梭在不同的异性之间,恋爱谈了一段又一段却没有任何成长,就是因为一发生冲突他们就逃避,一分手就骂对方、把责任都推到对方身上,而从不去反思自己有什么问题。

所以,严格来说,单身并不是什么“舒适区”,不婚不育也不一定真的能“保平安”,它只是一个“逃避面对真实自我”的借口,一片把你双眼遮住的叶子。

因此,不管大学里有没有恋爱,不管恋爱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你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从这些“挫败的经历”中获得一些什么东西,哪怕只是排除了一个错误的选项,那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bggxl 发表于 2023-8-1 14:22:17

你家种了几亩苹果。
可你家隐居深山,交通不怎么方便,加上你家苹果的品相啊口味啥的,都没有太出彩也没有太差,所以销路并不是特别好。
这是情理之中的。
内些二道贩子们选苹果,要么选内些品相极好,拿到城里就能进高端货架的。
不成的话他们就退而求其次,选内些品相尽管一般,但离城比较近,运输费用便宜的果子去卖。这样他们起码能控制成本。
你两条都不占。
但你知道你的果子是早晚必须得卖出去的,否则烂在地里,没法跟一家人交代。
于是你焦虑的紧。
后来你看着天渐渐冷下去了,平安夜和情人节马上就到了,你的苹果也快撑不住了,你心生一计。
你把自家苹果每个都摘下来,包上了精美的,温馨的包装盒,上边有小桃心形状的贴纸,写满了诸如“love”“happy”之类洋气又喜庆的溢美之词。
而后你问邻居借了三轮车,自己蹬了几小时山路,到达了城里的核心商圈。
你租了便宜的夹板房住下,每天叫卖,终于在苹果烂掉之前的某个冬夜,把它们兜售一空。
这就是你的商业奇迹。
这也是你必须得走的爱情之路。
内些苹果——就是你自己。
品相一般
——就是你个人硬件条件,包括家世背景啊,容貌啊等等等等,如果这些条件你出类拔萃,会有人主动上门收购。
隐居深山
——就是你的软件条件,我可能更愿意说是你比较内向,有些个人条件不是很出众,但性格外放,甚至有点轻佻的人,在大学期间也是能搞对象的,而且贼能搞。
收购者
——就是异性,他们优先挑选内些品相好的,这样的商品或者人,都是被优待的;他们选路途近的,外向性格或者主动的人,总是会比较容易勾兑一些,就像路费一样,他们的恋爱成本会比较低。
上述的这三项,是你学生时代没能恋爱的三要素。
个人条件不特别出众,性格不够外放,则没有对象可言。
这个时期的恋爱,也未必纯粹,但其成败更多取决于你的先天软硬件条件。
那么你问走上社会该怎么办?
就只能按照后边的兜售模式操作,才不至于把你这人形苹果烂在自家地里。
给苹果包装上精美的盒子
——这是走上社会以后,基于你自身条件之外,套上的社会属性外衣。你的职位,社会地位等等,都决定了这个包装的精美程度。
当然,每个人上限不同,包装的精美度也就不一样。你的社会属性外衣华丽与否,决定了你兜售的场合是高端酒吧门外,还是大排档附近。
包装精美程度靠什么?靠自己努力。
不过可以放心的一点是,无论是酒吧还是大排档,都有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你有需求,有需求则你的婚恋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自己蹬三轮进城
——这是从你被动等待客户,到主动追求销路的一个过程。
你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软硬件条件泯然众人,那么你的制胜法宝还有一件,即是主动一些。
遇到你认为合适的对象,做先开口的人,不寒碜。
因为即便被拒绝了,你们未来也不过是陌生人,没人会无聊到拿这事说一辈子。
“诶我告诉你,当年有个人主动追我来着,我把他拒了太爽了”八十岁的对方如是说,只会被人当做神经病,寒碜的是他。
所以主动,即机会,无关乎面皮。
平安夜情人节这些时间点
——这是时机把握。
你不能在吃工作餐时候跟同事告白,也不会在年终总结老板发言以后给他送花。
私人的聚会,上下班的路上,甚至户外团建中的合适机会,都是接近一个人的时机。
印着happy的苹果在清明节坟地是卖不掉的,则春心萌动的你也应该找到合适的机缘出手才对。
因此
走上社会以后,打算成功搞对象的三要素,不外乎:
社会属性包装,主动权把握和对象选择,以及时机这三方面。
比起学生时代更拼妈生硬件而言,社会上这几条都是后天形成的,通过自己努力能有改观甚至升华的。
这些,都是可控要素。
如果说学生时代单身还可以归罪于没有投胎成功,则在社会上可以通过对后天条件的拿捏,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更利好的消息是,人在社会上长期接触的同类,大致都是和自己属于同一个圈层级别的人。
也就是说,你这颗苹果每天面对的,大都是恰好能出得起你卖价的潜在客户。
这一点,比学生时期混沌无方的选择各种不确定因素极强的对象,反而多了个稳定。
假如即便如此,你仍然单身,也不要看做是天罚。
把苹果打成酱自己吃,学会enjoy yourself不失为一种境界。
试想,如果当年亚当和夏娃没有互赠苹果的苟且,而是填在自己肚子里解馋的话,可能人世间到今天也不会有事关男欢女爱的千般批事儿。

sunnylong 发表于 2023-8-1 14:23:10

你以为大学里的恋爱又有多纯粹?
在大学里,别人和你谈恋爱,不照样要看颜值、身高、学生会职位、会不会撩妹……总之,你总要有个过人之处吧?
以上这些玩意儿,比起物质,身份,学历等,纯粹是五十步笑百步,谁比谁高贵?
总而言之,不是进步社会后大家变现实了,而是变成熟了,知道在大学执着的东西太虚假,现在学着开始追求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仅此而已。
还有,我觉得你的问题是,在大学这个easy局里都没人跟你,一到社会,你不难谁难?
哦,对了,有些人表示,在学校大家只会考虑自身,到了社会,会相对考虑全面。
但是,这个只是择偶要求,而不是恋爱要求。
什么意思?
就是,如果你这个人真的很有魅力,真的有很多人愿意抛却掉很多现实的条件,孤注一掷只为和你在一起的。
毕竟,那些和父母吵架,死也要嫁(娶)穷小子穷女孩的,比比皆是,这些年大家吃瓜也吃过不少了。
可问题是,你一个在大学都没人愿意跟你的,能有这个魅力吗?
我看够玄。
所以,劝你还是先好好提升自己,大学无恋爱的经历其实就是生活给你的一个警告,在这么浑浑噩噩下去,将来就等着在相亲市场挑别人剩下的吧。
现在,这篇文只帮助一类人:本人很优秀,但是朋友圈太窄,所以无恋爱经历。
这种人,其实是很优秀的,但是在大学没有认识异性的渠道,于是就给剩下来了,比如很多博士硕士,都是这类代表。
在大学,这类人可能专注于学习,没参加社团,或者因为性格羞涩,没有主动迈出一步,所以就莫名其妙给剩下了,等到了社会,社交圈进一步减小,认识异性的渠道更加狭隘了,所以,只能另寻他法。
我来给这类人出个注意吧。
首先,别下社交软件,这个里面都是约炮的,你情商不够,上去男的基本上会被侮辱,女的就是送炮。
所以,个人教给你们两个办法。
第一,去参加密室、推本等社交性游戏。
上次有人说,推本不就是一群人摆家家酒,密室就是玩扮鬼抓人嘛,完全就是咱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咋一群大人还越活越回去了?
结果,一个女孩子在下面评论:大家不就是去找对象的么?
这话立刻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说白了,这种推本密室之类的游戏,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成员之间自然然而会“并肩作战”,建立起感情。这样也能避免吃饭看电影时,找不到话题的尴尬。
因为现在推本密室之类的,需要多人游戏,而且男女都要有。
因为现在很多人不一定能凑够人,所以大部分人都会在网上团购拼单,这样就会认识许多陌生异性,如果遇到个看对眼儿的,在游戏中相识,在加个好友,岂不是天经地义?
第二,搭讪。
其实我最推荐别人就是搭讪了,因为真的很省事。
首先,能被你搭讪,证明对方绝对颜值不低,可以排除照骗的可能。
其次,对方如果接受,证明对方至少单身,且对你不讨厌,这样的开局相比攻略陌生人要好。
最末,一般人都知道搭讪啥意思,这样不会出现你们聊来聊去掉入“友谊区”的状况。
综上,建议每个人都放开胆子学会去搭讪,而搭讪也不需要什么技巧,就是“你好我能加你微信吗”,别扯什么套路,土味情话之类的,这都什么年代了,别人什么场面没见过,你顾左右而言他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油腻,直接就是开门见山,能加就加,不加下一个,就是这么简单。
说白了,寻找另一半,你起码得寻找吧,光等,你还想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你妈喊你回家相亲吗?


<hr/>我是只说情话的 @富贵儿馆长情感世界里,有问必答。 总有一天你会关注我。

akey066 发表于 2023-8-1 14:23:40

其实我想说:大学里面没谈过恋爱,其实根本什么也说明不了。
大学里面是好脱单,但是也仅仅限制于【脱单红利期】,“脱单”和“恋爱”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在大学里面,如果是想结束自己的单身状态,那显然是十分容易的,但实际上大学当中谈的恋爱,参考的意义其实真的不大。
因为大学本身就处在一个相对理想化的环境当中,两个人本身未来的发展就高度不稳定,更不太可能有什么具体的可以落地的长远规划,而且两个人的三观尚且不成熟,所以在这个时候这种恋爱其实参考性很低。
大学恋爱的作用,可能也就是先做了一个预演而已,帮助你对恋爱有一个较为粗浅的认知,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事情而已。
更不用说,每年毕业季就是分手季,其实能走到最后的大学恋爱,本身就不多。
所以,一个人就算在大学里面没谈过恋爱,其实压根不太影响这个人后续找到另一半。
首先,对于那些比较优质的男女生,是根本不太会操心这个问题的。
因为这些男女生,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就会被身边人不断的介绍各种各样的对象——因为大家都清楚,这种优质和充满潜力的对象,越早下手越好。
所以很多比较优质的男女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就会被同龄的同事,年纪大的同事一起盯上:
同龄的同事想让自己摆脱单身;年纪大的同事想让他们的孩子摆脱单身。
在轮番的攻势下,这些男女生,往往会第一轮就被快速筛选走。
所以,只要你足够优质,就算大学没谈过恋爱也丝毫不影响你将来脱单——永远相信你身边的人,他们会在你脱单的道路上不遗余力的为你助攻。
其次,如果第一轮他们没有被动的被筛选走的话,那么很多人会开始自己先寻找一段时间。
不管是团建的时候认识的新人,还是工作当中结交的同事,亦或是合作的时候认识的其他人,多多少少会有那么几个人让他们感觉“还不错”。
就算别人没有主动出击,他们也会制造和别人相处的机会,增加彼此的感情,等到差不多的时候,两个人可能就自然而然走在了一起。
或者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通过社交软件,以及相亲中介来帮助他们寻找对象,这种往往适用于那些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行业——比如程序员,护士,教师等等。
但是有趣的是:往往这种“主动寻找”的状态,最多可能也就维持两年左右。
如果一个人在两年的时间之内,靠着自己的主动寻找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或者找到对象之后没能走到最后,他们都会陷入另一个状态——单身真香。
而如果主动找到了,并且后续关系还维护的不错,那么大概率他们就会和这些人走到一起,进入婚姻的殿堂。
最后,如果不管是别人追求和介绍,还是自己主动,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出现一个很长时间的断档——
至少两到三年之内,他们不太会考虑恋爱的事情,会开始习惯单身的状态。
而往往这个时候,他们也到了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家里的人就会开始催婚。
尤其是大城市的单身男女,在这个时候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到底还要不要留在大城市?在这里上升空间好像基本上也已经到头,而且自己在这座城市也没有什么精神寄托。
那么等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开始顺从家长安排的相亲对象,开始去和这些相亲对象见面,找一个“谈不上多喜欢,但是最起码不讨厌”的人考虑结婚的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人身上是同时存在两个迷茫的问题的——
我到底是选择现在的城市,还是回到老家?
我要不要选择就这样结婚生子,度过一生?
大部分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长辈介绍的另一半,然后接触下来没什么问题之后,选择了结婚。
以上,这就是那些在大学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出了社会之后怎么找到另一半:
他们先是会被挑走一部分人,因为他们足够优秀,所以不用操心这些问题。
然后他们自己会去寻找,虽然没有什么恋爱经验,但是也可以和另一半慢慢磨合。
实在到了最后还是找不到对象,他们本身也对这件事没什么期望,就随便选择了一个人,共度余生——就算没谈过恋爱又怎么样,反正,无所谓了。
<hr/>以上,我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心理情感类签约作者 @国士九颜,专精于亲密关系(恋情、婚姻问题)的维系、修复等有效处理,著有亲密关系类畅销书《说好不分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实话那些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初入社会之后是怎么找寻另一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