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命黑猫 发表于 2023-9-17 09:38:42

《宇宙时空之旅》:你我只是星际中的一粒尘埃

记得前几年,由甄子丹和王宝强领衔主演的电影《冰封2:回到未来》里面有很多用电脑制作的特效,似乎还有比较狗血的情节,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富有哲学意味的台词:“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句台词就如同一道闪电将漆黑的夜空劈裂开,而我则凝视着深邃的夜空,不要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从来没有。
前几日在B站无意中看到关于介绍提升个人认知纪录片的视频,我随意挑选了一个,而这部纪录片也将我带进了浩瀚的宇宙之中,带进了知识的海洋中,它的名字叫做《宇宙时空之旅》。
从高中开始,有时候会有一个念头突然钻进我的脑海中:宇宙之外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我们人类所认为的宇宙可能只是更大的空间单位中一个细胞而已,就如同在一粒沙中也存在着一种生存空间呢?
这个念头不止一次出现了。每次它的到来,都会给我带来片刻的沉思,而沉思的结果就是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因为我根本想不通这种无聊却又深奥的问题。
然而随着这些年看的书和电影越来越多,并且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会去思考深奥却又无聊的问题:
人活着为了什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的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知乎上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种答案,却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更不会有所谓的正确答案。
《宇宙时空之旅》就如同一把梳子,将我脑子中混乱无序的认知全部捋顺,并且其中的认知和我在一些书中看到的有很多相似之处。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这部纪录片的感受。

[*]空间和人类
关于空间这个概念,尤其涉及到宇宙,人类根本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只能说宇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漫威有一部电影叫做《蚁人》。这部电影中的蚁人可以变大变小,变小之后就如同纳米级的生命物种而存在。在那个纳米级的世界中,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环境。即使那个环境就在我们眼前,但是纳米级的世界和我们眼前所呈现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
那时候我才明白了“一沙一世界”的含义。人类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可是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人类所看到的世界。从不同的空间大小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形态的物种。这就好像在中学的实验课上,我通过显微镜去观察细胞,细胞也是一个世界。
在纪录片中,太空可以按照空间大小的顺序进行分类: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室女超团—可观测宇宙。在可观测宇宙外面,应该还有更大的空间,也称之为宇宙的叠加。
暗星(也就是黑洞)会将很多的星球吸到黑洞中。当进入黑洞之中,可能还会存在另外一种空间,并且在黑洞的空间中可能还存在暗星。就这样黑洞的层层叠加,又形成了更加深入的空间。
在诺兰导演的《盗梦空间》中,存在梦中梦的概念,并且梦可以无限的叠加。这和暗星有点相似的意味,毕竟这两个概念都是人类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在诺兰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星际穿越》中,男主角麦康纳驾驶飞船进入了黑洞之中,在那里时间以四维空间的形式而存在。
有时候,我也会去想: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存在?为什么我会存在?
所有的一切会不会都是假象呢?要知道,我们看到的太阳升起只不过是光的折射,而真正的太阳将会在两分钟后出现在原来的位置。即使我掐了一下自己,确实很疼,但是神经传输给大脑的信息是不是本身就是虚假的呢?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就是说只要我的思想存在,那么我就可以意识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可是,我总感觉人类大脑中的思想看似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众人,可是当思想存在于脑子里的时候,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可言喻。而对于不可言喻的东西,通过大脑的思考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似乎从逻辑上又有些说不通。
所以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家。
纪录片中提到了一个无敌的物种:水熊虫。水熊虫可以在极度寒冷或者高温、高辐射的环境中存活,并且已经存活了大概5亿年之久。水熊虫的数量是人类的数十亿倍,那么到底哪个物种才是地球的主人呢?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人类才是这个地球的主宰。其实这种认知很脆弱,因为按照目前的主流说法,人类最开始居住在树上,和大猩猩是近亲,只不过在最近的几万年前才从树上下来,变成了直立行走的物种。
从去年年底开始,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种病毒夺走了太多人的生命,而人类并没有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来抵御。当然,人类在未来肯定可以找到良方,可是这次事件体现了人类的脆弱性。
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并不长,正如纪录片中所言,假如没有彗星撞地球,恐龙并没有从地球上灭绝,那么人类并不会发展成现在的物种。这种极端的偶然事件导致了地球上的物种进行重新洗牌,恐龙从食物链的顶层消失。
偶然性对于物种的多元化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基因突变。在基因突变之后,物种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虽然基因只是改变了九牛中的一毛。
再比如进化,这是完全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前几日听父母讲到现在的野鸡非常之贼,农民在地里种下了玉米的种子,种子的外衣伴着农药以防虫子或者鸟类将种子吃掉。但是野鸡却能够将玉米薄薄的外衣啄下来,顺利吃掉玉米。
关于加拉帕格斯群岛的纪录片非常多,原因就在于达尔文在这里发现了物种的进化,而《物种起源》这部惊世之作也随之出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
这八个字在自然界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揭示了物种竞争的残酷。其实,人类也只不过是地球上众多物种的一种,同样适用于这八个字。虽然人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明巴别塔,可是这种文明的脆弱性在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的小说《失明症漫记》中暴露无遗。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道德等等,诸如这类的词汇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在有些国度中,生存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活着都那么艰难,何谈所谓的理想、文化和艺术。
在地球上,没有哪个物种可以长盛不衰,人类亦如此。正如纪录片中所言,在整个宇宙之中,所有物质都在发生着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没有哪一颗恒星可以永远保持一种状态,黯淡或者发光,终究会从这个宇宙中消失,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新的恒星诞生。
站在空间的角度,我抬头仰望着浩瀚的星空,可是总会有厚重的雾霾笼罩在华北的上空,视线所及之处只有灰蒙蒙的尘埃。宇宙如此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想象,而地球又如此渺小,渺小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历史微不足道。
而像我这样的生命个体,在世上存活不到百年,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中的微不足道。不过,对于我自己而言,这就是全部的生命,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存在于此。
认识宇宙,最后看清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一切都要返回内心去寻找答案
2.时间和人类
宇宙的年龄有多大?138亿年。
在这么长的年头中,人类只有区区的几万年而已。在学校的历史课本中,总会出现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五千年中,朝代更迭、军阀割据抑或科技进步等,对一个生命个体而言,即使穷尽一生也未必能了解全部的历史。但是,5000在138亿面前,不值一提。
记得在童年的时候,哥哥曾经问我世界上最古老的东西是什么?我完全不清楚,最后哥哥给了令我困惑的答案:星光。
直到今日,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坚定的回答:星光。
有些恒星从上百亿光年的地方将星光带到地球上,可是光在行走的路上,恒星可能已经塌缩,不过光线始终往前走,直到地球。或许还可以用如此直白的方式来说:当某颗恒星发出来光芒时,人类的祖先还在树上居住,可是当星光到达地球时,现代的人类正抬头看着那星光在夜空中眨着眼睛。
根据目前的主流说法,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5.5亿年。有这么一种可能,在地球尚未形成时,星光就已经走在了路上。
从时间的跨度上来说,古老的东西并不在我们的脚下,而在我们的头上,遥不可及。
下面回到此刻的时间,很多人认为这个世界的时间具有同步性,只不过通过时区来统一全球的时间,规整时间的秩序。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有一本关于时间的科普书叫做《时间的秩序》。书中提到了在地球上时间并不具有同步性,并且差异性无处不在。比如说:在平原和高原的时间流逝速度是不同的,所以高原的人衰老会更快;开车和走路,时间的流逝速度也不同;甚至可以说,每一种物质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结构,只不过时间的流逝速度差距不大,我们根本无法辨认。
可是,为了统一全球的时间,需要通过时区进行划分,而这种划分只能说是人为的规定。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就提及了时间的相对性,也就是说时间并不是绝对的。
在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结尾处,麦康纳生活的星球是一个卷曲的空间,而他的女儿从遥远的地球赶来看望自己的父亲。父女见面之时,女儿已经活了一百多岁,而麦康纳因为进入黑洞而发生时间的静止,当从黑洞中出来之后,地球早已经运转了几十年了。
虽然这其中有很多的想象,但是时间的相对性让我认识到:如果连时间都是相对的,那么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绝对的事情呢?
在纪录片中提到了我们都是由恒星的物质所构成。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本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书中就提到了每个人都是由各种元素所构成。从出生到死亡,只不过是元素的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原来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还在这个世界上,只不过我们的生命离开了而已。这就好比在中学课本上提到碳元素的排列方式不同,就会有石墨和金刚石的区别。
在时间面前,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悄然的走向终点,没有人可以逃避注定的结局。这几年我曾经通过一些书籍去了解所谓死亡到底是什么,也就回归到文章的开始那个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到了父亲的去世,她将悲痛的心情化成了文字,并且字里行间在呐喊,歇斯底里的呐喊着:你到底去哪里了!
在谈话节目《圆桌派》中,有一期是关于死亡这个话题的。从濒临死亡的书籍、瑞士自杀诊所、木心的死亡或者陈丹青母亲的死,可是最终也只能停留在讨论这个层面。或者陈丹青有着深刻的认识:死了就是死了,人死和别的物种没什么分别。在死亡面前,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将化为无有。
不管用何种方式或语言来描写关于死亡的故事,终究在时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最后时间会覆盖一切,地球也会有消亡的一天,或许那时候人类已经搬到了其他的星球居住。
站在历史的时间轴线上,我意识到不仅自己的一生稍纵即逝,就连所谓的历史文明也十分短暂。认识时间,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可随意挥霍,珍惜短暂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至少可以让自己在暮年之时少一些懊悔。
3、人类的发展
在《宇宙时空之旅》中,我看到了人类的进步其实也是一部血泪史。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经历了诸多波折。从哥白尼对日心说的想法,再到布鲁诺对日心说的执着,但是在那段黑暗的历史中,布鲁诺成为了宗教统治者手下的牺牲品。在布鲁诺去世的第十年,伽利略透过天文望远镜证实了布鲁诺的观点是正确的。
人类在未知的道路上行走时,当在某个层面并没有建立系统合理的认知,就会拘泥于现状的某种看法。当布鲁诺在牛津大学演讲时,他向人们阐述了日心说的观点,但是台下的观众并不买账,毕竟宗教的思想已经渗透到很多人的骨髓之中,上帝才是这个世界的万能之主。
在纪录片中,专门有一集介绍地球的年龄。在测试地球年龄时,铅这个元素至关重要。刚开始人类并没有意识到铅对人体的危害。虽然有人表态铅对人体的危害性,但是权势人群在利益的驱使下,向人们灌输了铅无害的思想观念。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黑水》。在这部电影中,美国的化工巨头杜邦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向河流中排放了含有致癌成分的特氟龙,导致当地几万名居民收到了生命的威胁。但是在特氟龙被揭示致癌之前,这种化学材料风靡全球。炒菜用的不粘锅、日常生活品、乃至到军事上都含有特氟龙,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种物质进入人的血液之中,终生不能分解或者排出。
直到现在,高达99%的人类血液中存在着这种物质。面对触目惊心的事实,人类在所谓的“科技”面前栽了大跟头。有时候,科技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两面性,毕竟未知永远存在。
《宇宙时空之旅》提到了很多历史伟人,正是这些人的苦心钻研,为人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观看过程中,这些人物几乎都出现在数理化的课本中。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出现在物理和力学的教材中,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更是难住了很多大学生;
牛顿的老冤家胡克发明了胡克定律,学过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的人肯定知道胡克定律,其中包含了剪切胡克定律、胡克弹性定律等;
哈雷彗星就是以哈雷的名字命名,除了在天体方面的贡献,哈雷还发明了等高线、等压线等用在气象图中,而哈雷在南太平洋的圣荷勒那岛绘制的星空图更是成为了航海的导航图;
再比如法拉第、麦克斯韦、弗朗禾费等等科学家,这些人的成果依旧存在于理工科的教材书中,并且时刻折磨着现在的学生。
记得牛顿曾经说过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除了谦虚之外,其实这也是一句很诚实的表达。人类的进步并不是依靠某个人才能到达今日,每个人的成果就如同一级级的台阶,让人类登上了更高的高度,看到了更远处的风景。
当写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我们的课本中依旧在沿用几百年之前的理论,虽然会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拓宽和深度的挖掘,却从未改变根本的理论体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的发展其实也十分缓慢,就如同人性一样,进化的很慢很慢。
不过我们应该记住一点:正是这样的探路先锋成就了现在的人类,他们值得所有人铭记和敬仰。正如国内的袁隆平、屠呦呦等在各个行业中做出突出成就的人,应该被这个社会所褒奖,教育学生要以这些人为榜样。
在如今的网络上,应该少一些让年轻人“娱乐至死”的内容。娱乐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不值得盲目跟风,或者去崇拜毫无榜样力量的演艺人员。现在的网络媒体经常会把演员的鸡毛蒜皮当成天大的事情来宣传,要知道谁都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演员也需要吃喝拉撒睡,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宣传的。
<hr/>昨天晚上直到凌晨一点半,我看完了整部纪录片。除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感慨之外,《宇宙时空之旅》提升了我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在《开讲啦》中提到了人应该具有两种思维: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
空间思维让我意识到世界之大,自己之渺小,而终究我会归于平庸。
时间思维让我认识世界早已存在,我的生命只是短暂的一瞬,并且在浩瀚的宇宙中,我是匆匆的过客而已;
我很渺小,但还要努力去做一些事情,总算不枉此生吧。
我是过客,终究会有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或早或晚。但我仍要珍惜时间,正如李笑来老师所说:要和时间做朋友。
如果你也想了解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那么《宇宙时空之旅》纪录片是绝佳的选择。愿你看完这部纪录片,对自己的生命有更加深刻的思考。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不知道。

crazyboy9981 发表于 2023-9-17 09:39:20

作者的观后感可谓是通俗易懂,把纪录片的枯燥可以用文字表达的这么有意思,也列举了很多别的作品,怪自己读书太少啊

jbxu 发表于 2023-9-17 09:39:36

愿阅读能够陪伴你一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宇宙时空之旅》:你我只是星际中的一粒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