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wylwl 发表于 2023-9-17 09:39:35

在宇宙出现是先有时间还是先有空间?

在宇宙出现是先有时间还是先有空间?

cyj920 发表于 2023-9-17 09:40:02

都没有,因为没插电所以啥都没有。

arrow 发表于 2023-9-17 09:40:50

时间不对应于空间,在目前的主流物理学当中,时间对应于空间的一个维度。
目前大众对时间的看法,主要是基于闵考夫斯基空间。当然,还有把时间看作半紧化的维度,区别于普通的三维和完全紧化的其他维度,这个不属于普通常识,就不详细展开了。
普通的常识,闵考夫斯基空间是三维欧几里得空间加上时间形成的四维流形。所以很明显,闵考夫斯基空间很可能是可微的。稍微深入一点,考虑到知乎还有很多人尚未涉及到大学物理下册。
三维欧几里得空间是很容易理解的。其内部通过旋转,反射,平移完成所有拓扑结构的变化。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拓扑体的这三种变化得到。所以人类会觉得空间是客观的标量。但事实上,空间也可以被认为在其维度上的矢量,即有一个空间原点,任何拓扑结构都曾经从这个原点上经过。但是这个变化,不是单向的,有负轴,能向负轴移动。
想想看,通过施加物理量力,能够让三维欧几里得空间向负轴移动。为什么不存在一个物理量,能够让时间向负轴移动?
所以在四维化的时候,提出了光锥的概念。

http://pic1.zhimg.com/50/v2-66a4b9b10d7a2642e3416a17606cbfa3_720w.jpg?source=1940ef5c
是闵可夫斯基时空下能够与一个单一事件通过光速存在因果联系的所有点的集合,具有洛伦兹不变性。通俗来讲,光锥内是可观测到的部分,光锥外,是无法观测到的部分。
你会直接有个疑问,为什么?答案就在名字上,光锥。因为现在人类观测世界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光。而光被认为拥有上限。岔开说一句,这也是现在的观测的极限,普朗克长度的原因。因为小于普朗克长度,就无法观测了。
那么我们小学就学过,物质的客观存在和观测者无关。并不是你不看着你的女朋友的时候,你女朋友就不存在了,她一直存在在于你的想象当中。有没有一种可能,存在一种目前我们尚且无法理解的观测手段,能够观测到时间向负轴方向的移动?
我个人粗浅的门外汉的理解,是存在的。熟悉我的知友都知道,我是超弦派,根据M理论,用11维度解释宇宙,1维是环(很多科幻作品用过这个概念),6维是微小的卡拉比-丘流形(注意,这个丘,就是华人物理学天花板之一的丘成桐),4维是时间加三维空间,一共11维。
所以,我基本上认为,从一个数学奇点,诞生了所有的维度,只不过有些维度紧化了,或者被观测到了,而有些维度没有被观测到,或者被部分观测到了。否则无法解释当某些维度缺失的时候,为什么世界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也能解释,目前科幻作品当中的低纬度世界,那个维度只是像我们一样尚且没有观测到其他高维度,比如在二维人当中,高度,就是一个对他们紧化的维度。仅此而已。

design8 发表于 2023-9-17 09:41:11

晚年爱因斯坦认为时空与物质同生同灭,时空是物质的广延(实体论)。我认为这个看法最接近真相。他中年认为时空是意识的产物、非客观存在。先定义几个概念。

[*]客观世界:世界的原貌或真相。
[*]感性世界:感官感知到的世界。
[*]理性对象:以感性材料为基础的逻辑必然对象。
[*]狭义上的存在:存在即被感知。
[*]广义上的存在:理性对象也是存在。如,时间与空间介于可感与不可感之间。
注:以上定义仅适用于本文,目的是便于讨论。
时间与空间不可单独讨论。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是通过光速建立连接的。当一个参考系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发生变化时,那么这个参考系的时空属性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也会发生变化。这里需要把时间与空间一并变换,即不可分割讨论。牛顿力学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视为超距作用,没有考虑信息传播需要时间。我们经常将时间与空间相互孤立出来讨论,这是因为意识将二者割裂了。时间是内感官的先天形式;空间是外感官的先天形式。内感官先于外感官出现(实际上二者同时起源,但发展不同步)。因此,在感性世界中,时间先于空间出现。
有人认为时间体验由视觉感知到物体运动而产生,这是错误的观点。在进化史上,人的时间体验早于视觉系统出现。时间的先验规定在先天性盲人身上也存在。换言之,婴儿生来就有初级的、较浅的时间体验(甚至在胚胎期)。先天性盲人同样也有时间体验,但体验比正常人要浅。正常人在后天经验的强化下,时间体验加深。自我意识会随着时间体验的加深而加强。
先验自我意识与时间的关系
康德未能解释先验自我意识何以产生,因此被批评为唯心主义。实际上进化论可以解释之,康德先验论并非唯心主义。康德认为主体有两个自我,在经验自我产生之前有一个“先验自我”。先验自我具有统觉能力,即我们先天就有一种把各种经验感觉材料,按照一定的形式统一在一起的能力。即按照知性(12范畴)的先天形式,统一到“自我”这里,让“自我”的经验保持同一性。知性能力与感性能力的来源不同,连接二者的中介是“图形”,这种图形就是时间的先验规定。换言之,感性的确定性、统一性是经验自我意识产生的前提条件。否则,个体无法确定前一刻的我与当下的我是同一对象,即个体无法产生经验自我意识。没有先验自我意识的个体没有时间体验、没有感性的确定性、没有事物存在的体验。
由于康德不知自然选择理论,因而无法解释先验自我的来源、认为知性能力与感性能力的来源不同。实际上,知性与感性两种能力都由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作用所赋予。进一步说,时间的先验规定也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而非生命体主观能动的思维所创造。因此,可以说时间是客观存在的。而康德认为时间是主观的。我认为,时间的先验规定是由经典条件反射创建因果范畴而产生的。条件反射使低等动物对事物产生了因果次序的体验,即获得了时间的初级体验,进化史上反复这一体验进而在物种层面获得先验自我意识。
狭义相对论抛弃了亚里士多德以太,广义相对论将亚里士多德以太改为了相对论以太。时空能与物质相互作用,那么时空必然具有物质性和实体性。于是,爱因斯坦说时空是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的表现。晚年的爱因斯坦在哲学上扩展了他的理论→虚与实的关系。如果没有时空,那么物质就没有展现的舞台;如果没有物质,那么时空同样无法展现;此二者互为背景,缺一不可,所以二者共同存在,同生同灭,没有先后。从狭义存在的定义来说,时空与物质同样不可分割讨论。
虚与实都存在。所谓有无相生,此处的“无”也是存在。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此处的“空”与道家的“无”同义。站在虚的角度看实就是虚的,而自身则是实。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感性世界是虚的。空与色,有与无,是不同视角下的存在的名称。小乘佛教说世界是空,显然不是指世界虚无。大乘佛教则摒弃了“如梦幻泡影”之类的表述。
佛教哲学认为“效能”与“存在”是同义词。比如,触觉能够感知到一堵墙,是因为墙具有势磊,或墙能够效能。他们认为物质的基本单位效能是非连续的。当基本粒子处在非效能状态下,它与世界的联系间断(或关联减弱),因此它是不可感的,它处在观察者所在的时空之外。当基本粒子再次效能时,它又恢复了与世界的联系(这可能是波函数坍塌的解释)。我不知道“不连续效能”观点能否解释量子隧穿效应,学物理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以及这个命题:长波绕过障碍物其实是不连续效能导致的穿越。
依据不连续效能理论,按狭义的存在定义来说,微观世界非连续;按广义的存在定义来说,微观世界、宏观世界都是连续的。
早期佛教四套哲学体系对世界本源的讨论较为细腻,我认为有可取之处。后来的佛教从无神转向有神,从哲学转向神学,再后来转变为迷信。佛教的迷信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的贡献,比如18层地狱是由中国人想象出来的。
爱因斯坦对佛教有如下评价: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这段话反映了爱因斯坦对佛教哲学的肯定,以及希望佛教不要在神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bird034 发表于 2023-9-17 09:41:18

根本就没有“时间”这个东西。
白话解释一下,
假如有一天科技发达,让你从50岁回到18岁的身体状态,那是时光倒流么?
一个人被冷冻,他是时间静止了么?
地球回到上一刻的位置,那是时间倒流么?
上面的一切例子,只是物质的静止或后退或加速,根本没有“时间”。

klklklkl 发表于 2023-9-17 09:41:25

大爆炸发生时,时间和空间本就是一体延伸到概念,由于空间本身的膨胀,我们用以测量空间的时间当然也在流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宇宙出现是先有时间还是先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