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yi0412 发表于 2023-9-16 13:45:22

为什么鱼腥草(折耳根)这种东西 有的人很喜欢 有的人很讨厌?

17年1月17日路过看到此题,就想问:我们小时候管这个叫“臭老婆”,有同样的嘛?折耳根已经是也进城读中学开始食堂生活才知道的。小小的补充下,小学时代是带饭盒,饭盒装米,到学校装水,丢台子上,有人统一放进两米深的蒸锅,一上午蒸好了。中午就吃。因为是白米饭,豆腐皮,唐僧肉,泡菜,以及这个臭老婆就是最直接的下饭菜。
话说我讨厌的不得了,进嘴都不行,味道很恶心。
但是会吃的人觉得很香很香 是什么原因呢?
感觉会遗传诶 我爸爸妈妈都爱吃 但是爷爷也不会吃。。。
额。。。没有科学根据的猜测。。。
http://pic3.zhimg.com/c13e9d3e29b77474882fc555e5f39fee_b.jpg

zyn373 发表于 2023-9-16 13:45:39

鱼腥草到底什么味道?第一次吃的人都说,那气味仿佛十倍浓缩的鱼腥味加上肥皂味,一口咬下,只能“哇”的一声哭出来。
在西南人民眼中,鱼腥草的味道就像带刺的钩子,一天不吃,那颗上瘾的心就开始骚动。
一把辣椒、一把盐酸菜、一把蒜泥和香菜,再加上酱油、香油和陈醋,给云贵川人一碗凉拌鱼腥草,他就可以独自杀死三碗米饭,还有鱼腥草涮火锅、鱼腥草炒鸡蛋。
外地人说臭,本地人说香。所以为什么西南人民想不开,这么爱吃鱼腥草?
不止西南人民吃鱼腥草
鱼腥草的马甲不少,虽然通称为“鱼腥草”,但是西南人民一定只认“折耳根”这个名字,历史上也曾被叫过岑草、蕺菜、臭荞麦等别名。

http://pic1.zhimg.com/v2-1d5bad641230e8a5662b1d3879ea5db4_r.jpg?source=1940ef5c

草生长于阴湿处或山涧边,常可在野地、路旁、庭园树下等较阴湿的地方发现,大片蔓生 / 视觉中国

最早食用鱼腥草的记载出现在《吴越春秋》里:“越王从尝粪恶之後,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说的是越王勾践自从尝了吴王夫差的粪便之后,就患上了口臭的毛病,然后他的中国好下属范蠡就让身边的同事们都吃鱼腥草,来陪着自己领导一起臭。
不得不说范蠡这个吹领导彩虹屁的思路极为清奇,但无论这个故事听上去多不靠谱,有两件事却是真的:一是,鱼腥草自古以来就以臭出名。二是,曾经的吴越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包邮区江浙沪,历史上也曾吃过鱼腥草。

http://pic1.zhimg.com/v2-fccc1fd58fb64a61a2c42e55f1a9d5bd_r.jpg?source=1940ef5c

2019年1月12日,贵州黔东南江县县城赶场天,人们迎春节开始置办年货,其中就有折耳根 / 视觉中国

《证类本草》记载:“唐本注云: 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葅菜"。“关中”和“山南”在陕西南部连接重庆、湖北一带,而“江左”主要就是今天的江浙沪,关中称之为“葅菜”的鱼腥草,山南、江左的人喜欢生吃。
后魏《齐民要术》里具体介绍了“蕺菹法”,就是鱼腥草的做法:将鱼腥草洗净灼过之后,用盐和葱白配着一起吃。可能是为了遮盖它的异味。

http://pic1.zhimg.com/v2-ae6d075fd33af6bf72bab876f2416d85_r.jpg?source=1940ef5c

“包浆豆腐”是贵州省遵义市一道特色食品,将豆腐切成小块经过发酵后刷上红油,用木炭烘烤到一定程度后,拌上折耳根、辣椒等配料即可食用 / 视觉中国

以前的鱼腥草虽然臭,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小可爱,到南朝左右,鱼腥草却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失业危机。
现在很多人以为鱼腥草有清热解毒的养生疗效,但追溯起来,传统医学一度认为食用鱼腥草是有害的。南朝名医陶弘景就在《名医别录》里提到,蕺草(鱼腥草别名)吃多了会让人气喘,并把它归为下品药物。
鱼腥草致病的观点,不是孤例。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宋代《证类本草》也有类似的记载,认为鱼腥草不宜多吃,吃多了会“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髄”,导致脚气病,对小孩尤其有害。
这里的“脚气病”可不是指“脚臭”,是因为当时的古人认为,这种病由风湿之气从脚下传入人体所致,所以称之为脚气病。

http://picx.zhimg.com/v2-827f18ef38b5d1ac04d21323efa6ab4a_r.jpg?source=1940ef5c

2018年9月4日桂林,苗寨妇女正在清洗采集来的草药 / 视觉中国

那为何会把“脚气病”的锅扣到鱼腥草的头上?鱼腥草主要是吃了生长环境的亏。古人眼看鱼腥草多生于阴湿洼地,就联想鱼腥草属于“阴性”,吃多了会导致风寒入体。
无处申冤的鱼腥草这就被排挤了,但所幸的是,传统医学对鱼腥草的看法并不一致,而是各自有着天真的判断,鱼腥草是“治病”还是“致病”,传统医学内部都要先吵一架。
后来的人就想了,既然说鱼腥草是“寒性”,会让人阴寒入体,那岂不是可以用来治“热”的病。传统医学认为人长痔疮是因为肠道里的湿热之气堆积而成,这和鱼腥草的“寒性”简直一拍即合,就愉快的把鱼腥草发配去治疗痔疮了。

http://pic1.zhimg.com/v2-beaac5d322f1b1e1a21c5dd4e2dcff44_r.jpg?source=1940ef5c

2018年9月6日,湖南常德,一学生被蜜蜂蛰伤,老师从山里找来鱼腥草治疗 / 视觉中国

元代医书《世医得效方》里就记录了用鱼腥草治疗痔疮的方法:将鱼腥草捣成泥敷在痔疮患处,再用一块烧红的砖片往……这医方治疗痔疮有没有奇效不知道,但看在“烧红的瓦片”份上,别轻易尝试,请对自己的痔疮好一点。
用鱼腥草治疗痔疮的观点一直保留下来,直到清代《南平县志》“药属”里仍有类似的记载。

http://picx.zhimg.com/v2-dd7d5f7849e5cd018cf1a00e588e8d95_r.jpg?source=1940ef5c

传统医学认为人得痔疮是因为“大肠内热”,鱼腥草的“寒性”正好可以“清热解毒” / 《南平县志》

从被人嫌弃,到最终在痔疮领域站稳脚跟,鱼腥草以“药材”的身份生活了多年,而距离它再一次转型成功,以食物而非药材的身份频繁出现在人们餐桌上,还欠缺一个契机。
鱼腥草,灾荒年代的救命草
这个“契机”可能是灾荒。
鱼腥草分布极广,几乎遍布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而且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十分抵饿,饥荒袭来,人再顾不得它的臭味、会得“脚气病”,纷纷掘而食之。《绍兴府志》就曾记载过“丰年恶尔臭,荒年赖尔救”的民谚。
至于西南人民为什么现在爱吃鱼腥草,作为一种野菜,鱼腥草的上位很可能与近代云贵川灾荒格外高发,当地人多食用包含鱼腥草在内的野菜有关。

http://picx.zhimg.com/v2-a691ceb8c0c74c3ffc05db61da13a42d_r.jpg?source=1940ef5c

2011年3月28日贵州,白米饭就着野地里挖的折耳根拌上一些食料是兄弟俩的午餐 / 视觉中国

从清朝到民国年间,西南地区因为气候变化、生态破坏、土匪战乱等缘故,一直灾难频发,云贵尤其严重。
因为云贵地处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且因地表凹凸不平,境内多为地下水,缺乏大江大河等灌溉水资源,一旦受到亚热带地区降雨分布不均的影响,就会旱灾频发。《思南县志资料》记载,从1912至1949,当地既有战乱匪祸又有旱涝虫灾,难得一太平,仅明文记录发生旱灾的年数就有十三年。
对于如云贵这样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来说,鱼腥草首先具备的一个优点是,能适应贫瘠的土壤。贵州师范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比鱼腥草根部土壤和其他土壤的区别发现,鱼腥草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泌物促进土壤里微生物生长,以调节土壤肥力,来使自己适应土壤贫瘠的地区。

http://picx.zhimg.com/v2-51302e52044f425f2588289c0f58b361_r.jpg?source=1940ef5c

2015年8月28日,陕西汉中一对80后夫妇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将山里的中药材和土特产在网上销售,鱼腥草都变成了宝贝 / 视觉中国

其次,尽管鱼腥草多长在湿地,但它生命力顽强,在重度干旱环境下依然能生长。面对重度干旱时,鱼腥草能将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催化为木质素,并通过这个成分转化过程释放出一些水分对自身进行补充,以对抗干旱。
鱼腥草分布广、可耐旱、适应贫瘠土壤的特点,让它成为能在云贵川广泛生长的可食用植物之一。道光《遵义府志》里记载了乾隆年间灾荒,村民皆掘侧耳根(鱼腥草的别名),采夏枯草、淀蕨菜以度荒年朝夕。
对其他地方来说,鱼腥草可能只是一味药,但对饥荒中的人来说,可能就是救命草。

http://picx.zhimg.com/v2-8bbe951de0f671fd4cc8c8881a3417ec_r.jpg?source=1940ef5c

甘肃陇南,当地一位老人迷信鱼腥草的养生功能:“我们山里人每天都吃这些野菜,我这么大的年纪身体健康的秘籍就是吃野菜。” / 视觉中国

除了荒灾,西南人民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其他稀奇古怪的吃鱼腥草的理由。
民国《桐梓县志》记载:“蕺菜,俗名侧耳根……乡俗取其消食,故多好之”,这是在说,西南人民消化不良要吃折耳根。《滇南本草》记载:“鱼腥草,消痔疮......单剂水煎,微点水酒服三次”。鱼腥草通常用作外敷,而《滇南本草》里的西南人民,痔疮一疼也要吃折耳根。
更有甚者,得了肺痨也要吃折耳根:1940年的《息烽县志》就记载,当时贵州一带流出吃鱼腥草能治肺痨的传言,于是各县村民纷纷挖鱼腥草于城市当街叫卖的情形。
这些理由现在看起来很可笑,但从治病到吃饱,是鱼腥草陪西南人民一起艰难求生的血泪励志故事。
当然到现在,西南人民吃鱼腥草已经不需要理由了,作为一道爽口小菜,“好吃”就够了。

http://picx.zhimg.com/v2-1bee014cb40f9331ff36933f0ab61ad9_r.jpg?source=1940ef5c

折耳根炒腊肉是一道常见的菜,但折耳根的味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 视觉中国

炒腊肉要加折耳根,烧烤要加折耳根,辣椒蘸水里要加折耳根,闷热夏天要以酸辣凉拌折耳根下饭,更有“丧心病狂”的商家开发了折耳根酒、折耳根凉茶……鱼腥草,终于成为西南人民餐桌上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鱼腥草到底能不能吃
但近年关于“鱼腥草是不是致癌”的研究争议无疑是对西南人民的当头棒喝,每一个嚼着折耳根的人都不得不关心一个问题:鱼腥草到底还能不能吃?
关于鱼腥草致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兜铃酸”这种物质上,其实早在90年代末,关于马兜铃酸导致肾病的研究就掀起了一波热潮。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非常多,比如马兜铃、天仙藤、关木通,不仅分布在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也有不少 。现代医学通过研究发现,马兜铃酸及其进入人体后代谢出来的马兜铃内酰胺1型会导致马兜铃酸肾病。

http://picx.zhimg.com/v2-3953f94655ee1f584f41d6eb013ec5f1_r.jpg?source=1940ef5c

马兜铃酸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图为南京一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病房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 / 视觉中国

而这又关鱼腥草什么事呢?因为鱼腥草里面也含有马兜铃酸成分,慕尼黑大学的研究者经测定发现其直接含有马兜铃酸的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2型。
有鱼腥草的支持者认为,研究证实致病的是马兜铃内酰胺1型,与鱼腥草里含有的马兜铃内酰胺成分不完全一致。尽管马兜铃内酰胺2型也可能致病,但也要看到致病的剂量,如果人体摄入的量过低,很难说这种成分和致病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而反对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鱼腥草是安全的。鱼腥草里含有的马兜铃内酰胺成分会不会导致肾病,目前还没有直接研究能证实这一点。

http://picx.zhimg.com/v2-946eff4a2bd32c795c0d1a32b8dfdda0_r.jpg?source=1940ef5c

除了把鱼腥草炒了吃,人们也也经常会凉拌鱼腥草。在四川,鱼腥草也叫猪鼻拱,除了用根茎做凉拌菜或炒菜,还将叶子当做蔬菜食用 / visualhunt

但你吃了,就有风险。因为已有研究明确了马兜铃内酰胺有肾毒性,有致癌的可能,而致癌物是没有“安全剂量”这一说法的,尤其在日常饮食中,很难把控所谓的“安全剂量”。只要吃了致癌物,就会增加健康风险,再小的风险只要能避免就避免,应该尽可能少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明确禁用了鱼腥草注射剂。
有趣的是,2013年,几位印度国家植物资源局的公务员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通过查阅中国中医药对鱼腥草的研究,认定印度北部的这种植物是个“宝藏”,号召大家要发展印度的鱼腥草事业 。
还是印度人民太肤浅,他们如果将目光长远地看向北方,就会知道,中国西南的一群人,在鱼腥草食用事业上早已深耕多年。

http://pica.zhimg.com/v2-9a9d2228e13d139b503f1f587005502a_r.jpg?source=1940ef5c

《舌尖上的中国2》有一集竟然这样介绍鱼腥草:一个四川人在广东坐月子,四川外婆带来了晒干的鱼腥草给产妇炖汤,说有利于伤口愈合 / 视频截图

对折耳根共和国的人民来说,鱼腥草就是精神鸦片,明知有风险,依然可以一边吃着折耳根孜孜不倦地作死,一边迷信鱼腥草的功效勤勤恳恳养生。请科学技术救救西南人民,赐他们一个转基因不致癌的折耳根吧。
本文专业性已经食品工程博士以及资深食品研发人员云无心审核。
参考文献:
Rathi, R. S., Roy, S., Misra, A. K., & Singh, S. K. (2013). Ethnobotanical notes on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in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
Debelle, F. D., Vanherweghem, J. L., & Nortier, J. L. (2008).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 worldwide problem. Kidney international, 74(2), 158-169.
Grollman, A. P. (2013).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Harbinger of a global iatrogenic disease. Environmental and molecular mutagenesis, 54(1), 1-7.
Turesky, R. J., Yun, B. H., Brennan, P., Mates, D., Jinga, V., Harnden, P., ... & Letourneau, L. (2016). Aristolochic acid exposure in Romania and implications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14(1), 76.
Proebstle, A., & Bauer, R. (1992). Aristolactams and a 4, 5-dioxoaporphine derivative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Planta medica, 58(06), 568-569.
Liu, S. (2017). Isol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ristolochic acid I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by using HPLC-UV. HKU Theses Online (HKUTO).
王晓鹏, 叶梅荣, 王松华, 杨安中, & 吴红淼. (2011). 梯度水分对鱼腥草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9(11), 50-52.
黎晓英. (2009). 鱼腥草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分化研究 (Master's thesis, 湖南农业大学).
洪纬. (2016).食物,药物和景物:鱼腥草在传统中国的利用. 中国农史 , 35 (6), 111-120.
谭其骧.(1982).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
马敬, 罗世琼, 杨占南, 邸胜娟, 吴丹, & 洪亮. (2015). 鱼腥草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特征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42(19), 55-62.
息烽县县志办公室主编.(1988).息烽县志.息烽县县志办公室.
崔道贵主编.(1986).思南县志资料思南六百年大事集1277-1985年.思南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唐)孙思邈撰,鲁兆麟主校.(1997).备急千金要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清)郑珍,莫友芝纂.(1986).遵义府志上.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福建省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1985).南平县志上.福建省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
(清)嵇曾筠等修,(清)沈翼机等纂.(1991).浙江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兰茂撰.(2012).滇南本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宋)唐慎微撰,(宋)曹孝忠校,寇宗墹衍义.(1991).证类本草.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覺.(2014).吳越春秋校證注疏.知识产权出版社.
(梁)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1986).名医别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明)孔文胤撰.(1996).丹台玉案.中医古籍出版社.
(元)危亦林著.(2009).世医得效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李彪, 李晓玫, 张翠英, 王璇, & 蔡少青. (2004). 马兜铃内酰胺 Ⅰ 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中国中药杂志, 29(1), 78-83.
云无心. 蕨菜致癌鱼腥草有毒?致癌食物并不一定吃了就致癌. 消费者报道.
希波克拉底门徒. 鱼腥草与马兜铃肾病.新浪博客.

叛逆∵生活 发表于 2023-9-16 13:46:25

千人千味,味道温和的食材,还有人能闻出怪味儿来,更何况折耳根这种味道口感凛冽的家伙?同样的可以举出太多例子了:臭豆腐、榴莲、北京的豆汁儿、西藏的生牛肉酱、黔东南牛粪火锅、广西的牛欢喜、螺蛳粉、浙江的童子尿煮蛋,国外就更多了......

问题是这和大家所处地域的饮食习惯有关,从小就吃,味蕾自然适应,而且还能品出美味来,不习惯的自然会有生理不适感,带点儿迷信的解释是,上辈子这东西吃太多了,这辈子不缺外加讨厌。

大家如果好奇国内外的黑暗料理,可以阅读:
甜心爱吃小笼包:再强大的吃货,也受不了中国的这些奇葩料理甜心爱吃小笼包:全球黑暗料理排行榜,连“啥都敢吃的”广东人都直呼毁三观!
话说西南地区普遍极爱折耳根,有人真的一碗酸汤折耳根,可以就着吃下两碗饭,折耳根在西南怎么吃呢?

甜心爱吃小笼包:折耳根,黑暗料理还是绛珠仙草,吃过才知道
凉拌,最原始的折耳根吃法
最原始而天然的吃法往往能激发出食材本身的滋味,对于会吃的老饗们来说,能从地里挖出野生的、带着泥土气息的折耳根,就绝不吃人工种植的。洗净后将根切成小段,加入酱油、醋、香菜、蒜泥、姜末、花椒面和少许白糖,最后浇上红亮的辣椒油,拌匀了端上桌,辣椒油霸道的口感和折耳根的清凉微苦融合在一起,吃起来脆嫩爽口,越嚼越香。

http://picx.zhimg.com/v2-f8ea1b3e2093be34f4e79ba803527012_r.jpg?source=1940ef5c
折耳根的叶子加热口感会变酸,所以也适合凉拌了吃。

http://picx.zhimg.com/v2-d6ebc93b58cda96ef9adb1199386c740_r.jpg?source=1940ef5c
整个西南地区在折耳根的吃法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喜欢这口儿,随便挑个省去大快朵颐吧!

贵州人,离了折耳根不能活!
贵州地处高原地区,当地出产上百种的天然野生动植物和中药材,所谓靠山吃山,这使得贵州的饮食文化博采奇珍异兽,尽享高原自然地精华。贵州人极爱外表朴实、内在浓郁的折耳根,据说贵州是全国折耳根消耗最大的省份,简直堪比四川的兔兔和南京的鸭子。

http://pic1.zhimg.com/v2-8ff691cbf139425dba452481f63b0720_r.jpg?source=1940ef5c
折耳根在贵州的吃法五花八门,直接吃,和别的食材搭伙儿吃,一天不吃折耳根,浑身都不舒服。

蘸水
蘸水是贵州饮食的灵魂,由辣椒做主料衍生出的各种调味汁,统称为“蘸水”。甭管什么滋味的蘸水,折耳根都是必不可少的。
辣椒油加了折耳根、腐乳、豆豉、葱姜蒜、醋等等,再加勺热汤,就是一份完美的贵州火锅蘸料。

http://pic1.zhimg.com/v2-1f5035249481b9fef8188cf4af651db6_r.jpg?source=1940ef5c

丝娃娃
这是贵阳的八大名小吃之一,因为外表看起来像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中而得名,其实就是素春卷。

http://pic1.zhimg.com/v2-8de35c03aa4fa3460aa620709b130939_r.jpg?source=1940ef5c
用大米粉制成巴掌大的薄饼,里面裹着萝卜丝、海带丝、黄瓜丝、折耳根、粉丝、腌萝卜、炸黄豆、辣椒等等,吃的时候再加入一勺各家秘制的酱汁,一口咬下去,酸辣爽口,开胃健脾。

http://pica.zhimg.com/v2-331ea282a5ca487e58d26ea2fcd845ae_r.jpg?source=1940ef5c

折耳根炒腊肉
腊肉自带烟熏的香气,和折耳根配合得天衣无缝,加了辣椒炒起来,还有比这更下饭的吗?

http://pic1.zhimg.com/v2-4bc1a4f8b2b231e5288ed6d717c8048a_r.jpg?source=1940ef5c

云南,折耳根味道更野性
云南人爱吃粉、爱吃饵,更爱吃折耳根。花样之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见不到的。云南人家里总有一盘折耳根,没事儿吃两筷子,省了很多看病买药的钱。

http://pic1.zhimg.com/v2-9e17bedbbd77521fb00b4483c32e96f9_r.jpg?source=1940ef5c
云南和贵州在很多饮食文化上有惊人的相似,折耳根的吃法也如此,不过云南的一方水土将折耳根养得更加“腥气”。

折耳根炸洋芋
折耳根和洋芋是绝配,云贵都爱吃洋芋:洋芋耙、洋芋片、洋芋丝......,少了折耳根,再好吃的洋芋都少了点儿成色。

http://pic1.zhimg.com/v2-764ad999f8299a526656274a57ed6fef_r.jpg?source=1940ef5c

折耳根烤鱼
夏天夜市里,三五个人外出觅食,烤鱼小菜冰啤酒,生活真美好!云贵的烤鱼店里,配菜总少不了折耳根,鱼肉充分吸收了汤汁的精华,折耳根和鱼“腥腥相吸”,留下来的是鱼肉的鲜嫩和蔬菜的清新。

http://pic1.zhimg.com/v2-deb0788134d42df4277f615a24c3093a_r.jpg?source=1940ef5c

川渝,我们爱兔兔,也爱折耳根
天府之国也随处可见折耳根,不过川渝人民和贵州人比起来,更爱吃折耳根的叶子,在外地人看来是黑暗料理的折耳根,在川渝却成了宠儿。

折耳根涮火锅
川渝也是火锅的王国,这里啥子都可以涮,折耳根当然也不例外,当然涮的大多是一捆一捆的根部,根据个人口味,喜欢脆生的,烫几秒就捞起,多烫一会儿,口感就变耙了。

http://pic1.zhimg.com/v2-5e90288017fecddaa8446a3409609644_r.jpg?source=1940ef5c

折耳根牛肉串串
到了川渝,不吃串串,那真是白去了。

http://picx.zhimg.com/v2-3b29d673a18eca975c08c5e09fcbe904_r.jpg?source=1940ef5c
腌渍好的牛肉片包裹着折耳根,烫个1分钟就可以吃了,香辣滑嫩,一口气可以吃十几串。

http://picx.zhimg.com/50/v2-d36ce36a4b69c8eab00ce043421d9e0f_720w.jpg?source=1940ef5c

包浆豆腐折耳根
吃烧烤必点的包浆豆腐也离不开折耳根,不然连豆腐都显得寡淡了很多,辣油、剁椒、葱花和折耳根,将豆腐烘托得多滋多味。

http://pica.zhimg.com/v2-f87db9c3da5feb8fc5c585437fc9f16c_r.jpg?source=1940ef5c

http://pic1.zhimg.com/v2-7b4e6de72cb9b3840da5c26d720d570f_r.jpg?source=1940ef5c

折耳根烤脑花
这两食材对很多人来讲都蛮奇葩的,锡纸包裹的脑花烤出来又嫩又香,上面厚厚一层折耳根,用筷子挑出一块软嫩的脑花,醇厚的香气扑鼻而来。

http://picx.zhimg.com/v2-36952d51d2cce935070e33899fe44efb_r.jpg?source=1940ef5c

微信公众号:乐鼠基地
内容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官方网站:http://www.leshujidi.com
吃货集中营
分享最新最全的国内外美食资讯

冷白 发表于 2023-9-16 13:47:02

给阅读理解负分的某些人:我没说不能吃,是说咧咧这玩意儿无毒无害的人纯属瞎逼逼。高票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也点到了马兜铃酸的毒理,或许从剂量出发还能说明吃鱼腥草不会当场毒发暴毙,但是宣称鱼腥草不含毒性成分的 @新水生、 @十兵卫、 @黄文鉴 就不要自欺欺人了……
马兜铃酸的毒理不仅是通过对细胞的直接杀伤实现的, @新水生 在回答里也直接引用了 NCBI 的数据库,我们可以看到 Aristolactam I(也就是通常语境下 “马兜铃酸内酰胺” 特指的对象)的生物学资料是这样的:
Aristololactam | C17H11NO4 - PubChem 第一行的 “抑制 CDK2” 中,“CDK2” 是指 “Cyclin-dependent kinase 2”,望文生义,CDK2 是一个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实际上它的功能是在周期蛋白(Cyclin)的引导下在特定时期磷酸化特定底物,帮助细胞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生命活动。至于为什么 1.2uM 得出 active 的结果,50uM 却是 inactive……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关于 CDK2 的独立研究表明这个蛋白对于细胞周期的发生是不必要的,具体的功能还不太清楚。
表中第二行的 “DNA 结合能力” 是 “活性” 结果,而我们一般也认为马兜铃酸的毒理是通过结合 DNA 妨碍细胞的正常核酸代谢和核酸功能执行。
必须强调的是,只要名字或者别名里带了个 “Aristolactam”,它就一定是是某种马兜铃酸衍生物,这是生化学家命名时遵守的基本规则。@新水生 说结构不完全相同因此 “不是一种马兜铃酸” 是可以接受的,但 “完全没有关系” 这就不对了。难道 “去氧麻黄碱”(冰毒)和 “麻黄碱” 完全没有关系?
马兜铃酸与 DNA 的共价结合是通过菲环上的 10 号碳攻击碱基上游离的氨基实现的,事实上马兜铃酸也能攻击蛋白上的游离氨基,使其活性发生变化,产生一定的辅助毒性。无论是 AL-Ia、AL-BII、AL-AII、AL-BIII、AL-AIIIa,它们的 10 号碳都没有封闭性的基团,都具有与游离氨基反应的活性。
Biomonitoring of Aristolactam-DNA Adducts in Human Tissues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on-Trap Mass Spectrometry
另外,马兜铃酸的另一个代谢产物:马兜铃酸内酰胺苷(aristololactam-β-d-glucoside,ADG)与柔红霉素有接近的生物学功能,他们都能与核酸发生相互作用(Binding of the plant alkaloid aristololactam-β-d-glucoside and antitumor antibiotic daunomycin to single stranded polyribonucleotides)。柔红霉素是一种化疗药物,其功能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与核酸结合而干扰快速增殖的癌细胞的生理活动实现的(成年人大部分正常细胞不再分裂并且仅表达基因组中有限比例的基因因而对核酸干扰不敏感,这也就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原理,也是抗癌治疗会引发其他快速增殖分化的细胞和组织——如造血、毛发生长、肠道上皮——损伤的原因)。马兜铃酸内酰胺苷也能与核酸结合,阻碍 DNA 正常的构象变化从而稳定异常的 DNA 构象,并且还能直接促进并稳定三联 DNA 中的 Hoogsteen 配对从而稳定化 DNA 三联体(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Aristololactam-β-d-Glucoside with DNA and RNA Double and Triple Helices: A Comparative Study)。
@新水生 说胡椒内酰胺(别名马兜铃酸内酰胺 FI) “没有跟马兜铃酸扯上关系”,大家看图便知:

http://pic1.zhimg.com/v2-394347fd2b0d92f2965b02a73a006ab6_r.jpg?source=1940ef5c
即使这几个取代基真的能让两个分子 “扯不上关系”,我们再看胡椒内酰胺的生物学活性:

http://picx.zhimg.com/v2-e044256160df009c5001c89b591128d6_r.jpg?source=1940ef5c
这总是直接的细胞毒性证据吧?
另外一个 Caldensine 则是 AL-BII 酰胺键上的氢被甲基取代的产物,直接看生物学活性:

http://pic1.zhimg.com/v2-8633d042f5b71e4d93389d16047de098_r.jpg?source=1940ef5c
这么多的增殖抑制结果,怎么能放话说安全呢?
@黄文鉴 引用《鱼腥草中生物碱和酰胺类成分的研究》(鱼腥草中生物碱和酰胺类成分的研究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得出下面这个 “结论”:
随手查了篇鱼腥草生物碱和酰胺分类的论文,结论:鱼腥草内含马兜铃内酰胺-AII,未见马兜铃内酰胺其他变体,更没有马兜铃酸。这很荒诞。毕竟这篇文章第一张图就是他们抽提出的 11 个化合物的结构:

http://pic1.zhimg.com/v2-0f6f1a7b4a7a1a82d04e6bf45f48c982_r.jpg?source=1940ef5c
这张图里,化合物 1 就是 AL-BII,化合物 3 是 AL-AII,化合物 2 是胡椒内酰胺,怎么可能是 “未见其他变体” 呢? 当然可以直接从这篇文章的抽提结果中,在剂量水平上考量鱼腥草的毒性(另外这篇文章给出的马兜铃酸衍生物含量较 @ace zh 给出的 16mg/kg 稍低,希望高票可以补一下来源)。我们不严格地计算一下,按照药理学的一般规则,根据已有的生物学活性材料我们可以推测成年人摄入 150 mg 的 AL-BII,或是 90 mg 的 AL-FI,或是 600 mg 的 AL-AII 就会引发可观的中毒症状:假设马兜铃酸的毒性是线性积累的,那么当一个成年人食用了累计 18.6 kg 的鱼腥草时,中毒症状就不可忽视了。
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碱都具有复杂的生理活性,而与核酸碱基结合、干扰核酸代谢这种能力在生物碱中十分普遍,这种作用又普遍是致癌致畸的。大家面对味道猎奇的草药、野菜,一定要谨慎行事!


P.S.
百度百科上说什么按照细胞毒性来排,AA-I 毒性最强,后面依次是 AA-II、AA-IIIa,AA-Ia,这完全是无稽之谈。Aristolactam AIIIa 的生物学资料是这样的:

http://pic1.zhimg.com/v2-9d332b7287a73cf690f7b944410dc216_r.jpg?source=1940ef5c
Aristolactam AIIIa | C16H11NO4 这满满的恶意你感受到了吗?

zhln9988 发表于 2023-9-16 13:48:02

好像有点歪楼,抱歉……
几乎所有谈及鱼腥草毒性的回答下都有评论“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那我们来谈谈剂量。
首先,马兜铃酸是没有安全剂量的。这里有两层含义:
第一,目前没有发现有效的代谢排泄出途径,这意味着毒性在体内的作用是长期的、累积性的。 马兜铃酸在体内首先转化为马兜铃内酰胺,然后在肾脏内形成马兜铃内酰胺-DNA加合物稳定存在,诱发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
第二,造成的肾损伤是不可逆的,人体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当损伤可以被自我恢复很好的抵消时,就认为损伤的“剂量”是可以被容忍的,但是对于马兜铃酸造成的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无法恢复的。当然,肾脏具有较强的代偿功能,通俗点说就是冗余备份,但是这也意味着肾损伤更加隐蔽,一旦表现出症状,就极难通过常规手段治愈了。
马兜铃酸的杀伤力有多大,推荐阅读:中药马兜铃让台湾成“肾病之乡” | 健康朝九晚五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再说说剂量,即使不可恢复的损伤,只要损伤足够小,仍然可以认为损害可忽略。但是很可惜,鱼腥草所含的马兜铃内酰胺还没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干重16mg/kg。 马兜铃内酰胺的研究比较少,手头也没有数据,但是前些年禁止马兜铃酸可是热门话题。一个病例,男,17岁,服用龙胆泻肝丸三包, 每包含马兜铃酸3-14mg,检测出近端肾小管损伤。当然这不是一个严格的对照试验,并不意味着这么小的剂量就会引起多严重的肾损伤,只是提供一个参照。
还有人说了,即便你能证明马兜铃酸代谢产生的马兜铃内酰胺有肾毒性,就能证明马兜铃内酰胺也有毒性吗?能啊。既然嫌逻辑链不够有说服力,那就看实验吧。引用: 结论 AA-I(马兜铃酸I)及AL-I(马兜铃内酰胺I)均能导致肾脏毒性,且AL-I的肾毒性作用强于AA-I。 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内酰胺I对大鼠肾小管损伤机制及其对肾脏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年04期
除急慢性肾损伤外,马兜铃酸还是I类致癌物。因马兜铃酸导致肾病的病例中,有异常大比例发生尿道癌。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对尿毒症透析患者伴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35期
个人觉得,突然发现自己喜欢吃的、长期吃的东西竟然被证明有害,感到不快甚至愤怒,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以上伤害了一些知友的感情,在此表示抱歉。但是如果因此维护伤害来源,甚至去影响舆论,客观上导致更多人受害,就非常不合适了。出于自身喜好或是饮食习惯,不愿意改变的朋友,也建议不妨定期检查,不要让肾损伤发展到表现出症状的程度。
当然有人又说了,就算有毒性又怎么了,“西药”还有那么多毒副作用呢,怎么不禁了?别急啊,我从来没有要求“禁了”鱼腥草,我想说的是,不要否认、掩饰其毒性,任何药品,如果在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一栏写的是:纯天然无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我双手支持把丫禁了。相反,开诚布公的告知已知的毒性,才是一个理性的态度。

chyyjt2005 发表于 2023-9-16 13:48:40

大学毕业旅行去黔东南,走在街边一个炒凉粉摊买凉粉。老板问加不加点折耳根拌?我压根不知道折耳根是啥,同行的一个广西哥们建议说加,折耳根可好吃了。于是乎我们就都加了。
我吃了一口就吐了,旋即把碗里剩下的折耳根都挑了出来。其他同学反应都差不多。于是我们一起扭头转向那位广西的哥们。只见他对着我们略带嘲讽地夹起折耳根,很享受地往嘴里放。嚼了几口说:


艹,我小时候怎么会喜欢吃这种东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鱼腥草(折耳根)这种东西 有的人很喜欢 有的人很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