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 发表于 2023-8-29 02:22:47

《鸿雁》这首歌为什么好听?

这几天在听《鸿雁》这首歌,呼斯楞唱的,感觉真是好听,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听?高手解答一下好吗?

peterll 发表于 2023-8-29 02:23:35

鸿雁    音乐里的故事9

2008年,电视剧《东归英雄传》播出后,其主题曲《鸿雁》被广泛传唱。此曲由呼斯楞演唱,歌曲悠远绵长,极具蒙古族音乐特色。

http://picx.zhimg.com/v2-0d7fe3c3298ec74c4a8fa64e00c83e23_r.jpg?source=1940ef5c

鸿雁

呼斯楞演唱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J411b7w2?share_source=copy_web
《东归英雄传》讲述的是在伏尔加河下游生活了近200年的蒙古土尔扈特部族由于不堪忍受俄罗斯帝国的种族灭绝政策,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历经数年准备,举部东归故土的传奇故事。由塞夫、麦丽丝执导,马景涛、宁静、斯琴高娃等主演。
(一)《鸿雁》的初创故事

《鸿雁》最早是一首敬酒歌,原名为《鸿嘎鲁》,作者是罗布生丹毕佳拉森(莫日根巴特尔)。既然是敬酒歌,那么,你有酒,我有故事。来看看这些历史故事。
版本一:
1717年秋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的一个牧民家中,伴随着阵阵雷声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莫日根巴特尔——后来成为著名的梅力更召三世活佛。
早在1722年,乌拉特西公旗王爷——达尔玛什里下令:让旗政府和梅力更召合作,派专人去西藏请五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目的是从民间选出第三代梅力更召的活佛。
经过严格筛选,达赖和班禅共同选中了5岁的莫日根巴特尔,为梅力更召转世灵童,他被请到梅力更召坐床继位,取法名罗布生丹毕佳拉森,被封为梅力更召三世葛根(住持)。
从此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就开始了他辉煌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他先后学习并掌握了蒙文、藏文、梵文、满文、汉文、朝鲜文、维吾尔文及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哈萨克等国的语言文字及佛文经典。《鸿嘎鲁》可能是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在1750年左右创作的。有人说是清乾隆55年(即公元1790年),应该有误,因为那时他已经去世多年。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创作了81首律歌。
那一年的盛夏,梅力更召三世活佛云游到现今呼勒斯太苏木境内。眼前出现一个天然大湖泊,当地人称为“呼勒斯太湖”,里面长满了芦苇,蒙语“芦苇”叫“呼勒斯”,“太”是“有”的意思,也即“有芦苇的湖泊”。湖边有一户牧民家正在接待远方的弟弟,活沸被请到最东面的那座大蒙古包。蒙古包里有四、五个人在喝奶酒,他们一边喝奶酒、酸奶、吃手扒肉,一边唠着家常。弟弟因路途遥远要起身告辞,哥哥再三恳请弟弟多住些日子,哪怕只住一晚再走。在这种情形下弟弟只好答应留一宿。当时牧人家宴请没有歌声、没有音乐,活佛喝了几碗也没觉得有什么酒意,便走出包外。只见呼勒斯太湖面上畅游着洁白的天鹅;远处是辽阔的草原。美景和喝酒的场面触动了活佛的创作灵感,当既吟唱道:
  美丽的白天鹅
  畅游在湖面上
  辽阔的大草原
  多么宁静安祥
  尊贵的客人们
  请你留下来吧
  品尝那草原上
  美味和佳酿
回到寺庙后,他把这首歌让乐师们记谱演唱。一首传唱大草原几百年的敬酒歌就这样产生了。蒙语“鸿嘎鲁”的“鸿”指的是“白色”,“鸿嘠鲁”是“白天鹅”,并不是鸿雁。歌词中的“湖”是今天内蒙五原县境内的海子堰,200多年前,那里是一片汪洋,也是水鸟的天堂。
版本二:
当时,罗布生丹毕佳拉森的妹妹,远嫁到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地区后,兄妹两开始了长期的分离。因为路途遥远,不能时时见面,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以慰思念之情,但妹妹不会写字,一封信辗转传递,找人念、找人写,十分费事。
妹妹强烈的思乡情绪和状态令婆婆不满。时间一长婆媳关系有些紧张。妹妹只能把心中的惆怅悄悄托人写信诉说给哥哥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哥哥只能劝慰妹妹学会忍耐并注重家庭团结,妥善处理婆媳关系,人生的路很长,要多珍重、多努力。他们兄妹二人的书信恰似鸿雁,南来北往,秋去春归,一年也只能往返一回。
一次,妹妹带着夫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途中来到寺庙看望哥哥。罗布生丹佳毕拉森心中那同样强烈的思乡情感开始澎湃。
西公旗王爷得知消息后,把妹妹及家人接到王府居住,并且安排活佛下山和妹妹团聚。妹妹虽然归心似箭,却又挂念哥哥,于是留下来和哥哥小聚。罗布生丹佳毕拉森见到妹妹心情复杂,一方面想和妹妹叙叙旧,一方面又希望妹妹早点回去和父母团聚。
酒过三巡,王爷隆重邀请活佛抚琴唱歌,活佛这时也不推辞,即兴创作新歌一首,名为《鸿嘎鲁》。
白天鹅漫游苇湖深处
众亲友聚会酒席宴前
相互祝愿,诚心一片
举杯共饮,情谊不变
这首歌充满了对妹妹、对家人的深情,对西公旗王爷的感谢,以及对短暂相聚的不舍。歌曲悠扬、苍凉,感人肺腑,令人回味。此后,《鸿嘎鲁》作为宴席歌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妹家婆婆后来听到了这首歌曲,也深受感染,并与他妹妹冰释前嫌,和睦相处。
版本三:
巴彦淖尔境内的二狼山,有一个叫呼勒斯太的地方,呼勒斯太曾被誉为鸿雁的故乡。那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很久以前,呼勒斯太的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与捕猎为生。一位叫苏和的牧民家里有一个女儿,女儿的名字叫鸿嘎鲁。鸿嘎鲁与同村的男青年布仁相爱,互定终身。可是不久,由于外虏入侵,布仁应征去了南方,牺牲在了战场上。鸿雁姑娘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决定追随爱人的足迹,告别父母,踏上了保卫家园的征途。然而,草青了又黄,雁走了又回,鸿雁姑娘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南方战场上的人,回来告诉鸿雁姑娘的家人,鸿雁姑娘和布仁一样,都牺牲在了战场上,鸿雁姑娘弥留之际托人告诉她的家人:“叫他們不要悲伤,等到春天来的时候,我会和布仁化作鸿嘎鲁飞回故乡,那里可是我美丽的家园啊!”
后来,这里就有了鸿嘎鲁的故事。再后来,鸿嘎鲁的故事就变成了一首委婉动听的歌,流传在草原上,与最早的敬酒歌《鸿嘎鲁》慢慢地融合在了一起,演变成了一首新的歌,深为牧民喜爱并广为流传。
1766年阴历五月初一,第三世活佛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在梅力更召圆寂,享年49岁。
上面的版本中,版本一最为自然合理,令人信服。
版本二中妹妹的故事也接地气,有人说这就是最早的鸿雁传情,而恰恰这个鸿雁传情的说法不靠谱,第一这是汉人的说法,蒙古族有没有尚未知;第二,歌曲最初唱的是白天鹅(鸿嘎鲁),并不是鸿雁,这个破绽就太大了。
版本三很感人,但太文艺了。另外还是刚才的问题,明明说鸿嘎鲁是白天鹅,这里怎么变成鸿雁姑娘了呢?我觉得版本三很可能是歌曲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在罗布生丹毕佳拉森之后。
历史就是这样,许多年代久远的事真相难解,而且要求孤证不立,难上加难。但不管哪个故事更接近真实,都深深地打动着后人的心。美好不一定仅仅出现在最后的结果里,也可能存在于形成的过程之中。这也许就是读史的乐趣。
有人说此曲已存在360年以上,这也可能。作为民间音乐,曲调源远流长,口口相传,不断演化,多数如此。就像最早作为敬酒歌的《鸿嘎鲁》,在草原上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改变。
估计当年的罗布生丹毕佳拉森也是用了部分民间的曲调,加以改造升华,再写出自己的歌词,而创作形成这首敬酒歌的。所以将罗布生丹毕佳拉森视为此歌曲初创者是没有什么疑义的,无论你相信上面哪个版本。
如前所述,“鸿嘎鲁”原意为“白天鹅”,之所以成为“鸿雁”,是因为传播过程中的翻译。同时传播过程也导致了《鸿雁》由敬酒歌向思乡曲的转变。这就是今天传唱的《鸿雁》的最初形态和历史背景。
生活在今巴彦淖尔乌拉特草原上的乌拉特部落本身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公元1684年,乌拉特部落受朝廷指令迁徙到现在的乌拉特地区(今包头东,阴山西段的山南、山北的草原,即乌拉特三公旗)镇守疆域,乌拉特民间文化艺术也随之流传到西部,成为内蒙古西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乌拉特部族人民将自己的民歌文化发扬光大,其内容多以赞美草原人物与风情为主,或粗犷悠扬,或深情舒缓,成为当地蒙古族人传唱的主要歌曲。

http://picx.zhimg.com/50/v2-2fbdface42a92b5ddad73e188ddf9138_720w.jpg?source=1940ef5c

鸿雁

作为思乡曲的《鸿雁》就在这个地方诞生了。和许多蒙古族歌曲一样,不仅饱含深情,且极具辨识度,民族特色沁人心脾。马头琴一响,眼前就是一片大草原。
但这时的《鸿雁》还不是我们今天所唱的版本。
(二)《鸿雁》的成型版本

《鸿雁》这首歌的最终成型,应归功于家乡在呼勒斯太苏木的内蒙古直属乌兰牧旗作曲家祁达楞太。
祁达楞太,内蒙古直属乌兰牧旗作曲家。1936年出生于呼勒斯太苏木,7岁时到五原县的美林庙做了活佛,大约在10岁时不知什么原因还了俗,丢掉“金饭碗”去归绥(今呼和浩特)读书。解放后读完高中在包头参加了工作,先是在财政部门,后来去了当时的自治区歌舞团。
1970年代,祁达楞太每次回到家乡的青山牧草间,都喜欢听当地蒙族老人唱歌,他将流传于民间的《鸿雁》记录了下来,经过加工创作了《鸿雁》的又一个版本,受到了众多圈内人士的肯定与听众的喜爱。
1983年,祁达楞太去世,享年47岁。

http://picx.zhimg.com/50/v2-a23f8c22829385e509362e43391eedd2_720w.jpg?source=1940ef5c

简谱

(三)《鸿雁》的传唱版本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并广为传唱的《鸿雁》是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的主题曲。其作词为吕燕卫,编曲为张宏光。
吕燕卫,1974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文登,1979年迁至北京。中学时代起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早年投身制作摇滚乐,后创建飞旗音乐,并开始创作歌词。由他改编填词的蒙古民歌《鸿雁》,捧红了额尔古纳乐队及其主唱呼斯楞,获得广泛的赞誉。
《鸿雁》歌词: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 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 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 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 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一首敬酒歌,唱醉了多少人;一首思乡曲,打动了无数游子之心。听一些远离家乡的蒙族朋友说,他们最喜欢这首歌,也最听不得这首歌。听一次,哭一次。
一首歌,如果有着沉甸甸的历史,和动听的音符,悠扬的旋律,它就有可能从流行变成经典。
说起敬酒,让我想起同班同学苏雅拉图和斯日古楞,我们一起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每当我们聚会的时候,便能听到他们两位一起唱的蒙族敬酒歌,当然也有其它歌曲。两位能饮善唱,这是整个民族的习惯和传统。
记得我曾对苏雅拉图说,喜欢蒙族歌曲,除了《鸿雁》,还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天边》、《蒙古人》等,他想了一下,说,我还是最喜欢《鸿雁》。
《鸿雁》现在有很多演唱版本,各具特色。其中,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演唱最具魅力。国家队就是国家队,名不虚传。
http://pic1.zhimg.com/v2-9ae63c3e5c19e499efb0a5bf6e06403c.jpg?source=382ee89a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版
https://www.zhihu.com/video/1648487242044784640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k4y1m7wP?share_source=copy_web
还有蒙古国乌兰巴托艺术团的蒙语演唱版,颇显民族特色。
http://picx.zhimg.com/v2-3b1403394799e97e7cd394542291cf65.jpg?source=382ee89a
蒙语版
https://www.zhihu.com/video/1648487434487861248
蒙语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5411G7HD?share_source=copy_web
附注1.历史背景

1.关于蒙古族乌拉特部落
蒙古族起源于九千年至一万年前的蒙古高原大内海人群中的蒙古语群体。公元前七世纪左右,蒙古有九个大汗,第九个大汗额乐时期常和国族塔塔尔部发生争战,额乐大汗总是胜出。塔塔尔部和邻国就结成了统一阵线,采用打败仗的计策,勾引额乐大汗陷入埋伏圈,额乐大汗的军队全军覆没,只逃出最小的儿子气颜、最小的弟弟那古斯。他们逃回大本营,带上妻儿和本部的人逃到了一个叫“额尔古纳·昆”的地方。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他们在这里生息了四百年,形成两大氏族。奇颜住在山上,所以他的部落称“尼鲁温”蒙古,意为主体蒙古。那古斯住在山下,所以他的部落称“迭尔列斤”蒙古,意为一般蒙古。四百年后,奇颜氏族和那古斯氏族走出额尔古纳·昆的时候,奇颜氏族发展为21个姓,迭尔列族发展为13个姓。
奇颜氏族的第十三代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的48部、72姓,建立了蒙古帝国。乌拉特部属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15世孙---布尔海嫡系后裔。
公元1648年,乌拉特蒙古部落受朝廷指令迁徙到现今的乌拉特地区镇守疆域,从而乌拉特民间文化艺术也将随着迁徙流传到西部,成为内蒙古西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拉特原生态民歌源自乌拉特蒙古族部落。明末清初,乌拉特部落自呼伦贝尔迁徙至今包头东、阴山西段的山南、山北草原上。
2.关于土尔扈特部族
乌拉特蒙古四部中,有一部名为土尔扈特。
17世纪初,日渐强大的准噶尔部意欲吞并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因此离开故土,开始了漫漫西迁路,最后来到伏尔加河流域,并在那里定居。当时,俄国政府还不能有效地控制伏尔加草原,但后来随着国力逐渐增强,开始逼迫土尔扈特人臣服,并强迫他们缴纳大量的租税。哪怕土尔扈特人不断反抗沙俄政府,并与沙俄军队展开战争,甚至派出骑兵攻打伏尔加河沿岸的俄罗斯城市,处于沙俄的统治范围之内的土尔扈特人还是很快感到了来自沙俄的威胁,于是,思念故土的心思也日愈加重。
1712年,土尔扈特使者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北京见到了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被土尔扈特人的赤子之心深深感动,非常隆重地接见了土尔扈特使者,并派出大臣到伏尔加草原看望土尔扈特部。从此,土尔扈特部与中原的联系密切了起来,不时派人到北京进贡,并派商人从呼和浩特换回茶叶、布匹和蒙古族所需的传统商品。乾隆皇帝继位后,土尔扈特已在伏尔加河两岸发展到了几十万户,但他们回归祖国的信念反而与日俱增,越来越强烈了。
1770年,土尔扈特部首领率领伏尔加河南岸17万部众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艰辛历程。在乌拉尔河畔,殿后部队与哥萨克骑兵展开血战,牺牲大半。1771年8月,土尔扈特部众终于渡过伊犁河,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艰苦的跋涉与残酷的战斗后,土尔扈特人仅剩下了7万。清政府获悉消息,立即派兵接迎,随后给他们发放了衣食,并拨给了牧场和耕地。
1771年9月,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了率部东归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并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碑文。
随后,今新疆库尔勒市附近的铁门关被被划入渥巴锡的管辖区域。如今,铁门关内的一处崖壁上还刻有乾隆皇帝当年写下的碑文。土尔扈特人万里归国,在我国多民族统一历史上写下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当年,土尔扈特人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一步步艰难地靠近祖国的怀抱,洒落在他们身后的是交织的血泪,其中饱含着让人感动涕零的温情与悲壮不已的亲情,而用《鸿雁》来诠释这样的一个故事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来自巴彦淖尔的鸿雁,在土尔扈特人的心中飞翔,那是他们回归祖国的盛大合唱。
2007年,呼勒斯太苏木(苏木,蒙古文,古代蒙古军事建制,是一种高于村级的行政区划单位。现时全世界只有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以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设有苏木)开始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命名为“鸿嘎鲁大会”,此外,当地政府还帮助牧民成立了有13位歌手的“鸿嘎鲁乌拉特民歌坐唱团”,并于2009年参加河套文化艺术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蒙古族民歌大多靠口头传承,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草原上,稍有不慎就会丢失,但《鸿雁》却是个例外。
附注2.东归英雄传

这部电视剧说的就是上述历史的其中一段。十七世纪30年代,为了躲避势力日益强大的准噶尔部的威胁,蒙古土尔扈特人西迁至俄国境内伏尔加河流域游牧。伏尔加草原土肥水美,远离战争,使饱经战火洗礼的牧民们终于找到了安静和平之地。
但谁也没料到他们很快又坠入俄国沙皇的恐怖统治之下,因为此时正值俄国历史上的横征暴敛的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当权的年代,她推翻丈夫彼得三世沙皇上台,对外大肆侵略扩张,最后女沙皇竟然强迫土尔扈特部落的牧民们参加侵略土耳其的战争。
然而这时一个注定未来引领土尔扈特牧民们逃出沙皇魔掌的英雄人物--渥巴锡诞生了。176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敦罗卜喇什去世,他的这位19岁的儿子渥巴锡继承汗位。10年间,沙俄更变本加厉地奴役和控制土尔扈特人,缩小他们的牧场,征调大批土尔扈特兵与土耳其人进行战争,使数万土尔扈特人丧生战场。俄国沙皇不仅迫使他们称臣,还直接干预其内部事务,在部落内推行东正教,禁信佛教。
苦难深重的土尔扈特人民热切盼望早日摆脱沙皇的统治,在这民族生死存亡之秋, 年轻勇敢的渥巴锡决心率领全民族人民起义抗俄,回归祖国。在前有各部落人马堵截,后有俄军穷追不舍的严重形势下,渥巴锡率领了17万土尔扈特同胞,长途跋涉,历经种种磨难,进行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

http://pic1.zhimg.com/50/v2-93705928df007b54d73785cb7136f51a_720w.jpg?source=1940ef5c

东归英雄传

附注3.马奶酒

《鸿雁》起初是蒙古人的敬酒歌,其结尾是;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那么,他们喝的是什么酒?
蒙古族传统饮的酒为马奶酒,又称元玉浆,据传为成吉思汗的妻子发明。马奶酒由马奶发酵而成,呈乳白色或略带透明的乳白色。传统的马奶酒酒精含量很低,不过1.5到3度,更接近饮料。难怪当年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喝了几碗都没什么酒意,跑出蒙古包看风景、唱歌。
随着酿酒工艺的提升,马奶酒的度数也有所提高,现今市面上的马奶酒酒精度数20多度到40多度不等。这样高度的酒可能就不那么好喝了,常常被人误认为白酒勾兑了马奶,口感不好。
马奶酒的味道,的确是酒香中带着奶香。度数较高的马奶酒,在刚入口时,与普通白酒一样,有较为刺激的辣味。辣过之后,便会体会到浓浓的奶香。一些资料里说,马奶酒甲醛含量极少,所以大量饮酒也不易伤人,且营养成分很高。

z2587 发表于 2023-8-29 02:24:20

我还上舞蹈兴趣班的时候第一次听到就觉得,怎么那么好听,听不够的那种
长大了一点后有了点音乐素养,才能明白,这首歌线条长,弦乐感情充沛,情深似海,笛声悠扬。第二遍副歌推进的鼓点很振作情绪,确实是游子思乡的感情实际体现。
呼斯楞比起其他翻唱版本,多了更多的柔情和温柔。

zerosix 发表于 2023-8-29 02:25:04

北方人在南方工作第10个年头
已经在当地娶妻生子
听这首歌竟然哭了
尤其是听到北方家乡那里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喀纳斯景区的图瓦人家,蒙族小伙用这个做伴奏给我们跳了一曲,舞姿又力量又很柔美,我从此记住了这首歌。后来小伙还拉我一起跳了一段另外一曲。
呼斯楞这个版本最好,豪放和柔软并蓄。
我们是古代家是古代山西到山东的移民,现在我又移民到了浙江。
基因检测出来有百分之二十多的蒙古和通古斯基因,不知道祖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wangqua8 发表于 2023-8-29 02:25:39

呼斯楞版的鸿雁是2011年年中的时候发行的,蒙古族青年歌手呼斯楞将这首极具民族特色的歌推向了世界,3年后我才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听到有人唱其中的几句,后来在网上搜索,得以聆听其整首音乐。记得刚听这首歌时,单曲循环,有空就听,200遍应该是有了,听的过程中,它触发了我许多情感,很多个曲调准确地表达出来了我之前无法表达的感情,我试图从音乐本身来体会创作者的情感世界,于是就有了我的鉴赏文章《鸿雁——草原男人的情怀》,以下是鉴赏原文:


[*]辽阔的草原,缓缓流动的河边,秋风吹黄了草地,湛蓝如洗的天空中大雁成行的往南飞,歌者独自站立,看着远飞的大雁,陷入沉思。


[*]半生已过。年轻时豪情万丈,去过滴水成冰的大东北,去过极具热带风情的天涯海角。珠峰脚下有自己当年篝火残留的灰烬,新疆沙漠中也有自己深浅不一的足迹。南方打拼十余年,虽谈不上锦衣玉食雕栏玉砌,但是也算是小有成就,不枉耗费所有青春。但终究是草原上的人,看惯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过惯了策马奔腾烈酒肥肉的生活,看着自己斑白的两鬓,落叶归根的念头萦绕在心际。
[*]当初背上行囊义无反顾的奔向南方的时候,不就像天上的这群鸿雁吗?飞过一片片的芦苇荡,终到梦想中的天堂。但衣食无忧之余总有一种空虚,没有一种归属感,年龄越大,对北方家乡的思念越悠长。终于,一夜未眠,下定决心,踏上北归之路。


[*]往昔,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而如今,鬓已星星。纵有万贯家财,妻儿常伴,那又怎样?时光不在,自己还是自己。真正陪伴自己的,还是草原,琴,和自己的影子。


[*]歌者低声吟唱,深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妻子儿子的爱怜,表达着男人的温情与胸怀。品其词,听其调,似乎歌者是一个温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慈爱的父亲,儒雅的书生。绵绵柔情随琴声飘向远方,飘进了每一个蒙古包中,飘进了姑娘的心窝里,触动她们的最柔软的神经。


[*]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歌者更有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日思夜想的是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儿女情长岂能折我英雄好汉雄风?


[*]音乐的最后,“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第二遍‘酒喝干,再斟满’。一个‘干’字,草原男人那种粗犷暴露无遗,他是真正的草原男人啊,纵然江南水乡的柔情浸润了他数十载,但是他内心的那股奔放,豪爽,丝毫未减。他像一个伏枥的老马,虽已暮年,但依然志在千里。他想起了年轻时在角斗场的摔跤,空旷草原上的扬鞭飞驰,蒙古包中豪饮的烈酒,内心血性男儿的呼唤让他忘记了他的斑斑白发,酒袋拿起,抓起塞子抛向空中,仰天豪饮………



[*]草原上回荡着琴声,悠长,悠长,悠长……

以上是我聆听这首音乐真实的个人感受,不是音乐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真正的音乐教育或者培训,但是我就是热爱。真正的艺术是能够让大众接受的、能理解的,并且感同身受的东西,而这首《鸿雁》做到了。贴出我的文章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想知道,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处境下听这首音乐,它无数次感动的我的地方,是否也感动着你……如果有的话,请你为我点赞或评论,谢谢

浏次最览 发表于 2023-8-29 02:26:18

我最爱云杰唱的那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鸿雁》这首歌为什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