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 发表于 2023-8-29 01:54:25

为什么现在网上这么多人自称社恐?是无病呻吟吗?

RT。感觉身边的人动不动就说自己有社交障碍,是不是有些过了?

lsh981688 发表于 2023-8-29 01:55:00

社恐,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通病。
很多人都以为内向、不喜社交的人更容易存在「社恐」困扰,实则不然。
患有社交恐惧的人,大多是那些渴望社交却又无法应对自如、渴望能够流利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却又无法通过努力战胜自己的人。
这些人往往更加期待周围的正向评价,也更加害怕孤独。
它的主要表现为:
在外与人接触或在公开场合会出现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诸如紧张、脸红、心跳加速等。
社恐对一个人的生活有很大影响,给大家举个例子:
在新员工入职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参加本期培训的成员进行自我介绍。
当天,我作为活动的策划方,也是每一场活动的评分员,坐在第一排正中间。
一群刚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学生们依次上台,或谈吐大方、诙谐幽默,或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就在我们正感叹新一代年轻人活力满满的时候,台前走来了一个女孩。
女孩明显紧张得有些过分了,她在台前低着头,视线紧紧盯住面前的话筒支架,脸红得发紫。
别人能讲满五分钟的自我介绍,她只讲了三四句话就匆匆下台,声音还带着明显的颤音,三四句话间,她逻辑上的混乱暴露无遗。
这样的差距对比明显又残忍,和我坐在同一排的评分员暗暗摇头,评分表上的分数相应地也并不怎么好看。
之后的几天,我注意到这个小姑娘似乎有些「异样」。
集体用餐时,其余的人都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只有这个女孩低头拨弄手机;有时走在路上遇到她她总是戴着耳机,远远地看见我们,她要么改变方向,要么顿住脚步;课程中的发言环节,这个女孩几乎一次都没有举过手。
最后一天,我们几个评委将学员的成绩进行汇总,为他们进行岗位分配。
其中选拔出了几名表现优秀的学员作为储备干部进行培育,显然名单里并没有那个女孩。
我看到有评委在女孩的评价单上写道:表现力欠缺,凝聚力不强。
实际上,在最初,这个女孩是这一批学员里我们想要重点培育的对象之一——名牌大学毕业、各类荣誉傍身,在一对一面试中取得了颇高的成绩。
她最后被剔除在名单之外,我觉得有些可惜。
事后,我单独联系了女孩。
「我社恐,正常交流没问题,但是不敢上台。」
女孩垂眸,「在得知这次培训最开始要做自我介绍时,我就知道自己没戏了。」
如果将「社恐」患者害怕的事进行总结,估计会罗列出一大堆日常场景。
比如走在路上和认识的人「狭路相逢」,没话找话「尬聊」的时候;剪头发时,理发师围在自己身边不停地推销办卡的瞬间;若是学校或公司举办各类联欢活动,强制要求每个人都上台表演节目,「社恐」患者恐怕要难过到流泪。
「社恐」,已经成为当代许多人的通病。
「『社恐』不可怕,自我怀疑才可怕」

「社恐」,在心理学中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也称「社交焦虑障碍」。
「社恐」的主要表现一般为:在外与人接触或在公开场合会出现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诸如紧张、脸红、心跳加速等。
患者明知恐惧反应不合理,但仍反复出现,难以自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为仅次于抑郁症和酗酒的世界第三大精神健康问题。
很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
大家都以为内向、不喜社交的人更容易存在「社恐」困扰,实则不然。
患有社交恐惧的人,大多是那些渴望社交却又无法应对自如、渴望能够流利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却又无法通过努力战胜自己的人。
这些人往往更加期待周围的正向评价,也更加害怕孤独。
对「社恐」患者而言,「社恐」本身其实不可怕,由「社恐」所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才可怕。
有一次,我们公司领导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突发奇想地要在公司内部开展「今日我来讲」系列活动。
各部门每个月选派一名员工,自定主题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进行公开演讲。
制度一出,全公司「社恐」患者集体崩溃。
公开演讲、拍照宣传、员工围观,这样的场面光是闭眼想想就是大写的「社死」。
办公室新来的妹妹成了首个演讲幸运儿,接下来的一周里,我每次看见她,她不是在念稿子就是在背诵。
大家看她这么努力,都调侃她让她不要表现得太好,别把基调拉得太高。
可是演讲当天,精心准备了一周的姑娘在台上当场忘词,那一刻我看到了她眼眶通红。
「我很努力了,我真的很努力了。」
下台,女孩的眼睛已经泛了红,「我上台的那一刻就觉得无法呼吸、大脑一片空白。我知道坐在下面的都是我的同事,我没必要太紧张,可是我也知道他们都在盯着我看,我克制不住自己的紧张。我对自己好失望,为什么我会这样?」
网络上一位作家在爆出丈夫婚内出轨时写的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一直是个不合群的人,不懂这个世界有哪里值得留恋。他曾经是我唯一的光,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好的事物,还有人无条件爱着我支持我,还有人没有我就活不下去。」
我并不认识这位作者,不了解她的情况,但是光看到这段文字就觉得无比难过。
「不合群」就像「社恐」患者们怎么撕都撕不掉的标签,但其实,无论他们装得对这个世界如何淡漠,他们都还是希望能接触爱、获得爱。
所以,一旦他们获得了某个人的示好,这个人就成了他们唯一的社交源泉,他们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投入其中,仿佛扑火的飞蛾。
可往往事与愿违的是,这样热烈的付出大多并不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事实表明,情感的过度依赖在亲密关系后期会加重伴侣的压力和负担,从而导致他们的情感逐渐向外转移,最终出现想要逃脱的情绪。
而感情破裂造成的负面影响便如那位作者一样,觉得「光灭了」,觉得生活再也没有意义。
「社恐」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情感的封闭以及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而扩大自己的社交面,在与人交往中获得正向评价,则有利于个人获得自信,让自己的个人情感能够有更多的释放渠道。
「大家都是人,何苦人怕人」

大部分人社交恐惧的形成原因,和其个人性格、身处的环境、过去的人际交往经验有密切关系。
而针对不同的形成因素,我们向「社恐症」发起反击的方式也有所差别。
第一种,性格因素。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chaoji 发表于 2023-8-29 01:55:38

社交恐惧障碍的发病率在2%左右,网络上那些自称社恐的人,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容易对号入座和夸大自己的症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在“无病呻吟”。
因为哪怕没有达到社交恐惧的诊断标准,也不妨碍他们在面对社交场合时感到焦虑和苦恼。其实,心理障碍是一个连续的谱系,有所谓轻度的障碍,也有重到对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有学者认为,在社交焦虑的层面,障碍的连续谱是:羞怯 → 回避型人格障碍 → 社交恐惧障碍。
这三者的表现是相似的,甚至在成因上也可能是同源的,但是心理功能的损害程度和对生活的影响程度非常不同,下面我用简单的话语来为大家区分一下,并不严谨,因为按照严格的标准来区分,三两句话是讲不完的。
社交恐惧障碍:对一些社交场合和需要表现自己的场合感到明显的紧张和害怕,比如和陌生人讲话、吃饭被人看见、需要演讲的场合,严重到了会出现明显的心跳加速、发抖、出汗、心悸、说话结巴等。
回避型人格障碍:害怕在与人交往中得到来自别人的负面评价,总是担心别人的看法、想象别人责备自己,为此会有回避交往的情况,导致圈子小、朋友少。
羞怯:在上述的场合中,会害怕、会紧张、也会回避,但是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没有发抖、结巴,也没有被别人看出来,更加不会因此而不出门、不工作,并且,和大多数人一样,拥有着正常的人际关系。
其实大多数自称社恐的人,只是达到了“羞怯”的这个层面而已,“社恐”这个词,是对精神障碍的一种娱乐化的误用。所以,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自称“社恐”的人是会有一些不解的,在他们眼里看来,这些动辄自称“社恐”的人,简直是矫情、小题大作,另外,还有不少一部分外向的人,压根就不理解人为什么会有“社恐”,他们经常对那些羞怯的人说:“你怕什么,我又不会把你吃了”。
别说,对于社交和负面评价的恐惧,还真的是有其理由和渊源的。

1. 在原始社会里,被拒绝和排斥,意味着无法生存。
在充满了野兽、毒蛇、灾害和饥饿的原始社会里,个体的安全难以保证,所以人们非常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如果部落当中有人因为某种性格缺陷而招人嫌弃,那么他将要独自面临艰苦的自然环境,饿了没人分肉给他吃,下雨了找不到地方躲雨,遇到猛兽更加没办法自己赶跑,所以在那时,被排斥就意味着死亡。
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对他人的负面评价十分敏感,害怕被嫌弃、害怕被拒绝,以至于哪怕会因此失去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也在所不惜。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中,讨人厌的代价已经大大地降低了,一个人即使再卑鄙、恶心,也不至于被驱赶出族群、丢掉饭碗。可哪怕如此,写在骨子里的恐惧,依旧是难以改变的。

2. 对陌生人的恐惧,可能来源于童年时的“权威压迫”。
在多年的咨询经验中,我发现一个规律,那些有社交恐惧、胆小怕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个严厉的父亲。这些人当中,其实不乏与生俱来就显示出羞怯风格的人,他们在孩童时期,可能害怕见亲戚、老师,在陌生人的面前从来不说话,一离开了妈妈就哭,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父亲对他们长大后的性格形成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些严厉的父亲,完全不接纳孩子的性格,说他们胆小、是爱哭鬼、是个哑巴,这样的评价给了孩子非常大的压力,导致他们更加害怕开口。另外,这些父亲对孩子的要求极高,对孩子所犯的错误零容忍,例如,作业写字不好看、放假在家贪玩、偷偷地吃零食,这都会让严肃的父亲勃然大怒。
所以逐渐地,孩子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不敢表现自己、生怕做错事,而一旦做错了事,就必然会招来严厉的批评。到了长大以后,他们在一切可能被人评价和拒绝的场景中,都会感到紧张、难以自然地表现自己,例如面对领导、客户、陌生人,以及自己喜欢的异性。

3. 别人对我的批评,就是我对自己的批评
这类“社恐”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自我批评。每当他们做一件事,事后就会给自己进行各种的自我评价,例如“我真是不行”、“我啥也不会”、“我真是个社交废物”,尤其是在进行了社交活动之后,他们的脑补更是剧烈:“他是不是不喜欢我”、“他是不是看出我紧张了”、“我真是一点魅力都没有”。
除了自我批评之外,这类人还会将别人的评价信以为真,将其当做是对自己的评价,例如别人说他自私,那么他就是觉得自己自私,别人说他高冷,他就真的责备自己冷漠,别人说他闷骚,那么他就会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怪胎”。
所以,我觉得不必大惊小怪,社恐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也是需要被善待的,因为可能我们无意间的一句话,会让他们用来责备自己千百次。


以上
我是 @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咨询问题可私信,
同名公众号:宏桑(hongsang1989),欢迎关注。

elber25977 发表于 2023-8-29 01:56:37

社交恐惧症是真实存在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了社交焦虑。
在心理方面,社交焦虑可能来源于你曾经被欺负的经历或者发生的丢脸的事。
比如从小被父母挑剔、被高个子的人欺负、学习成绩不好、长得不好看、被其他人忽视,这些都有可能是一个人长大后畏惧社交的原因。
在遗传方面,如果你的直系亲属中有人有社交焦虑,那么你得社交焦虑的概率会比普通人高出两三倍。
但我们的社交焦虑在更大程度上是「习得的」(learned),也就是被培养出来的,我们并非生来就有社交焦虑。
一定是家庭养育中或者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经历,导致我们遇到社交场合就会焦虑。
从环境方面来说,虽然一个人没被欺负过,也没有经历过特别丢脸的事,但如果在生活中曾经看到其他人在社交场合被嘲笑,这些负面例子也可能导致一个人产生社交焦虑。
这是因为通过观察模仿别人来学习合适的行为,是动物在进化中的一个重要能力。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而没有机会学到足够的社交技能,也可能导致一个人在青春期出现社交焦虑。
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会一直处于过分活跃状态,所以他们会持续地把社交刺激看作威胁,甚至对中性的社交活动也容易形成恐惧记忆。
绝大多数有社交恐惧的人并不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
而且,一些看似缺乏社交技巧的表现(比如,回避和他人进行目光接触)其实是一种「安全行为」——为了掩饰自己可能产生的尴尬和焦虑而采取的行为。

为什么一些人会有社交焦虑呢?
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了社交焦虑。
在遗传方面,如果你的直系亲属中有人有社交焦虑,那么你得社交焦虑的概率会比普通人高出两三倍。
但我们的社交焦虑在更大程度上是「习得的」(learned),也就是被培养出来的,我们并非生来就有社交焦虑。
一定是家庭养育中或者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经历,导致我们遇到社交场合就会焦虑。
在心理方面,社交焦虑可能来源于你曾经被欺负的经历或者发生的丢脸的事。
比如从小被父母挑剔、被高个子的人欺负、学习成绩不好、长得不好看、被其他人忽视,这些都有可能是一个人长大后畏惧社交的原因。
从环境方面来说,虽然一个人没被欺负过,也没有经历过特别丢脸的事,但如果在生活中曾经看到其他人在社交场合被嘲笑,这些负面例子也可能导致一个人产生社交焦虑。
这是因为通过观察模仿别人来学习合适的行为,是动物在进化中的一个重要能力。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而没有机会学到足够的社交技能,也可能导致一个人在青春期出现社交焦虑。
如何自我诊断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主要有四个特征。
第一,在社交场合感到焦虑和恐惧。
让一个人出现社交焦虑的场合包括:
在大庭广众下发言,在其他人面前吃东西,在其他人面前工作,在社交场合中成为他人注意的焦点,参加聚会或者约会,在工作组会上发言,打电话,等等。
比如,小诺就很害怕面对同事们做报告。在做报告的时候,小诺一开始会有点儿紧张,说话也有点儿结巴,于是她觉得大家一定都注意到她结巴了,她的发言在同事眼中一点儿都没有说服力。这种认知进一步增加了小诺的焦虑,导致她结巴得更厉害,她感到越来越紧张,觉得自己快要晕过去了。
第二,社交认知扭曲,即过分关注自我,担心自己的言谈举止不恰当,被别人讨厌。
社交焦虑的人容易高度关注自我,对自己的表现标准定得比较高,害怕自己会犯错,或者在他人面前丢脸。
比如,两周后你要参加公司组织的一次郊游活动。焦虑的你可能两周前就开始想,到时候我该穿什么衣服呢?该和其他人聊些什么话题呢?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出现在别人面前呢?那个一直不和我说话的人,万一他也去,我该怎么和他相处呢?那个我一直喜欢的人,我到时候会不会不小心做了什么事,让他觉得我特别蠢呢?
这些预期焦虑会一直延续到社交活动当天,在活动结束之后,你可能又会反复想自己当天的表现有哪些糟糕的地方,越想越沮丧,以致你在活动结束后一周依旧处于焦虑状态。
第三,为了避免自己遭遇尴尬,尽量不出现在社交场合中。如果实在不能回避,就会带着强烈的焦虑感忍受着。
第四,焦虑的程度和实际的威胁不相符。
比如,你想和你喜欢的异性说话,一定程度的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在头脑中排练这次对话,真正见面时却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说不出来,事后又懊悔不已,天天反思自己做得不好,这就有点儿过了。
再比如,当众做报告的时候,一般人都会觉得紧张,但讲着讲着就会忘了紧张。
然而,社交焦虑的人会因为过分关注自己的生理反应,并且担心别人也会看出他的异常表现而变得越来越紧张,甚至还有可能把焦虑伴随的出汗、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当作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觉得自己快要死掉了。
有社交焦虑的人明知道自己的焦虑不合理,但就是没办法克服。
焦虑会导致共情能力变差

人在焦虑的时候,共情能力也会变得比较差。
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研究者安德鲁·陶徳(Andrew R. Todd)在一个实验中让一部分参与者回忆以往让他们感到焦虑的事,来激起他们的焦虑情绪,而让另外一些参与者保持情绪平静。
接着,他给参与者看一张照片:照片里有一个人坐在桌子面前,左手边放着一本书,这些参与者需要回答书在左边还是右边。
结果发现,不焦虑的人里有一半说书在左边,因为他们采用了照片中人物的视角;而在焦虑的参与者里,只有 1/4 的人说书在左边,而更多的人说书在右边。
这意味着处于焦虑状态下的人更关注自己的视角,很难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社会交往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人和人之间的联系。
但是,焦虑会损害人的共情能力,以及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际交往中最需要的就是共情能力,也就是感他人所感,想他人所想,而不是胡思乱想。
无论是面试,还是和朋友聊天,都需要理解对方是怎么想的,然后才能采取合适的立场和行动。
但是,当你的大脑被过多的焦虑情绪占据时,你就很难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正确估计他人的想法,以及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做出恰当的反应。
内向和社交焦虑不一样

大家常会把内向和社交焦虑看成同一件事,或者觉得社交焦虑是内向的一种极端状况。
其实,社交焦虑和内向是不同的。
对于「社交焦虑」「内向」「害羞」这几个概念,我们需要加以区分。
害羞可以等同于轻微的社交焦虑。
有一个大型调查的结果显示,美国青少年中有一半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害羞的性格类型,不过只有 8% 的人有社交焦虑障碍。
而内向跟社交焦虑和害羞就不太一样了。
内向是一种人格特质,内向的人倾向于独处,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会觉得神清气爽,有种充电的感觉,但他们并不害怕社交场合,只是不愿意社交。
如果你有社交焦虑,你的内心可能非常想参与社交活动,但因为担心别人可能会不喜欢你而选择回避社交场合。
所以,内向和社交焦虑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它们两两组合共有四种类型。
我本人属于内向特质,比较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但当需要社交或者展示自己的时候,我也可以应付得不错。
有社交焦虑的人往往是由恐惧情绪主导的,他们独处时可能感觉还不错,但更多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不是快乐。
你可能会告诉自己不要在乎那个聚会,但在你的内心深处,避而不见其他人会让你觉得很孤独或者不安全。
然后,摆脱焦虑的动机又如此强烈,以至于你为了避免尴尬而拒绝去你其实很想去的社交场合。
有社交焦虑的人会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在社交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还会预设其他人会忽略或者误解自己。
而内向的人则未必缺乏社交技能,当需要社交的时候,内向的人也可以随时启动他们的「社交模式」。
在社交中损耗的能量,可以通过第二天独自阅读一本书或者和最好的朋友吃顿饭来补足。
催产素可改善社交焦虑

催产素又叫作「爱的荷尔蒙」。
顾名思义,催产素是在胎儿出生的时候母亲体内大量释放的激素,这种激素使母亲可以顺利生产,也让母亲和孩子之间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深刻情感绑定。
催产素不仅在女性生孩子的时候会大量分泌,在我们拥抱、接吻、做爱的时候,身体也会释放出催产素,增强人和人之间的社会连接和亲密感。
除了增加情感连接,催产素的另一个作用是对抗焦虑。
德国波恩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妮卡·埃克斯坦(Monika Eckstein)用实验证明了催产素的抗焦虑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在给有特定焦虑障碍的人闻了催产素之后,成功放缓了他们大脑当中负责焦虑情绪的杏仁核的活动。
杏仁核是位于大脑中间的一个长得像杏仁的小区域,会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做出反应。
社交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会一直处于过分活跃状态,所以他们会持续地把社交刺激看作威胁,甚至对中性的社交活动也容易形成恐惧记忆。
实验一开始,只要实验参与者看到某些事先选定的中性图片,就会遭到轻微的电击。
渐渐地,他们对这些图片便产生了恐惧的条件反射。
通过这样的反复操作,参与者的大脑把中性图片和电击联系起来。
在形成条件反射之后,研究人员让一些人去闻催产素,而让另外一些人闻不含催产素的安慰剂。
之后再给他们看这些和恐惧相关联的图片,结果发现,闻了催产素的人和没有闻催产素的人的大脑反应是不一样的。
相较于那些没有闻催产素的人,闻了催产素的人的大脑杏仁核活跃度降低了,这说明他们的恐惧反应下降了,而他们的大脑前额叶活动增加了,这说明他们对恐惧情绪有较强的控制力。
这个研究结果说明,摄入催产素或许可以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在社交场景当中更好地摆脱焦虑情绪。
减少社交焦虑的自我调节方法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qijian 发表于 2023-8-29 01:57:16

根据探探2020年的统计,有40.2%的中国年轻人(18至35岁)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症。女性用户占比高于男性(比例约3:2)。其中34.3%的被访用户表示社交障碍为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其中14.2%的用户表示其带来的影响非常大,造成工作、交友、婚恋上的事实障碍。
另外,根据针对印度大学生的一项统计,社交恐惧和网络成瘾具有正相关性。显然网友的社恐情况更为严重。

http://picx.zhimg.com/v2-2a8ab9a29d549793985c2728060f9563_r.jpg?source=1940ef5c
中国的社交恐惧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多数西方国家(7%-13%),原因有以下这些:

[*]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以纵向为主。在纵向人际关系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下级面临很大的交际压力。
[*]家庭、学校、社会崇尚惩罚式激励。表扬优者,批评劣者,无论领先还是落后的,个个是完美主义者,背负着巨大评比压力。
[*]父母习惯于贬低孩子。从各种维度否定孩子:外形丑陋,害羞,笨,懒惰,贪婪,狡诈。孩子普遍自卑,在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父母对孩子缺少耐心,缺少肢体和语言关爱。孩子既不期望被爱,也不会爱别人。
[*]父母在社交场合的表现普遍糟糕,典型现象为两个极端:回避社交或努力讨好。孩子从小耳闻目染,无法习得正确社交技能。
[*]传统道德强调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忽视个人利益。个体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害怕给集体拖后腿。自惭形愧,以个人能力不足、为他人添麻烦为耻。
[*]讨好型人格广泛存在。在这类人心中社交是很大负担。
[*]女性比男性更易遭受性侵害、拐卖。女性社恐比男性更为突出。
越说越气!想爆粗口!

停笔!

sexbobo 发表于 2023-8-29 01:58:12

可能他们有社恐的部分情况,又不够了解这个情况,又或者他们没听过所以觉得得了这个病很骄傲?我觉得吧,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点社交恐惧,焦虑之类的,但达到恐惧症这种才是真的有病。有人会把轻微的症状放大化,引起别人的共鸣。
无脑跟风是原罪。
但,其实我也觉得自己社恐。。。。

http://picx.zhimg.com/v2-a633ffd4895284223e62016cc73dc2ac_r.jpg?source=1940ef5c

总分数为144分,累加计算得到自己的分数:
0~30分:无社交恐惧症
31~60分:轻度社交恐惧症,需适当调整心理
61~90分:中度社交恐惧症,建议咨询心理医生
91~144分:重度社交恐惧症,请尽快向专家咨询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个是从知乎上找来的,应该是权威的。
我74分。。。。
我又变严重了,85分。。。


我又来了,感觉最近好了点,和同学交往变自然了,但还是不敢和男生(我女生)说话呜呜呜。下星期要被迫上台演讲,要死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们老师竟然用手机录我的演讲视频,还发到家长群里!要死了!

我又又来了,现在和父母相处都不自在,在餐厅超市等场所门口徘徊纠结最后还是走开了的次数越来越多,又有点怕过斑马线了,鼓起勇气玩狼人杀结果发语音声音抖的不成样。不知道是不是又变严重了,唉。
不知道比我严重的人有没有像我类似的状况咧?
要不大家一起建个群吧,聊聊病情啥的。不过我从来不敢在5人以上的群里说话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还有一点,打招呼!简直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噩梦,懂得人肯定懂吧,尴尬死了。
社恐会带点讨好型人格吗?我感觉自己有点。哦对了,社恐自带属性,敏感自卑,我真的天天体验。我前天被我爸偷拍了张照片,差点被丑哭了,又怕他嫌弃我丑,慌张得一批,叫他删掉,语气十分激动,又好像惹他生气了,我想到现在都觉得难受。
大家评论的话可不可以顺便说一下日常症状,我想对照一下自己。谢谢。
唉,刚去上补习班,结果因为早去了,大厅一堆人,我就在厕所里呆了10几分钟。。。

前两天我爸带我去跟他几个的朋友吃饭,我的天哪,要尴尬死了!!我爸也不理解我,还觉得我搞笑,气死我了!!

http://picx.zhimg.com/v2-3ba4b8d5d46ec49cf09272625535a1a5_r.jpg?source=1940ef5c
这里貌似已经变成我的树洞,哈哈哈。

唉,今天去外婆家里面吃饭了。一堆亲戚家人,我都要吓死了。本来想去小客厅窝一整天的,但是一进去,我就感受到上面量表的第14条的恐惧,令人窒息。。。吃饭的时候大家还调侃我,让我当个小透明不好吗?低头玩手机还被妈妈骂了,呜呜呜呜呜呜我恨家庭聚会。刚刚一个人出去晃了一圈,神清气爽了但又被爸爸叫回来了。。
我又测了一次,89分,我自己觉得还是蛮稳定的 但社交的时候真的巨难受,像得了心脏病一样,难以想象那些100分以上的朋友们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深表同情,并且有种50步笑100步的幸灾乐祸,一想到有人比我更难受就不会去怨天尤人了,有一瞬间也会觉得自己不是最糟糕的人了。
我讲这么多有点怕,因为真的有人在看。

最近真的社恐又犯了,而且严重了好多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真的真的好焦虑,发生了一些事导致我开始自我怀疑了,感觉在外面做什么都是错的,什么话也不敢讲,和别人交往就一个字,尴。感觉被学校几个女生讨厌了,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想……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要回忆,一天下来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别人有没有讨厌我……好累……

我好久没来了,天哪这么多评论!!哈哈哈我又一次做了测试,52分!我觉得我已经彻底摆脱社恐了!大家加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现在网上这么多人自称社恐?是无病呻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