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yk 发表于 2023-8-26 10:03:27

陆军师改旅的意义是什么?

陆军师改旅的意义是什么?

kpyes 发表于 2023-8-26 10:03:40

随着技术的进步:
1)每个士兵掌握的破坏力越来越大;
2)每个士兵能够监控的战场范围越来越大;
3)疏散配置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顺畅。
这些因素既使缩小编制压缩指挥管理层级成为可能,也使缩小编制压缩指挥管理层级成为必然。

http://picx.zhimg.com/v2-9f5843e956224a50551e870280d5184d_r.jpg?source=1940ef5c

http://picx.zhimg.com/v2-fc4ddfd099706317cb488ecbd92dd15b_r.jpg?source=1940ef5c

http://picx.zhimg.com/v2-e6867283d21d0e578fa3b3cc46e1c8b3_r.jpg?source=1940ef5c

http://picx.zhimg.com/v2-ff6b37fc1924926c786b1a64ee5c6085_r.jpg?source=1940ef5c

http://picx.zhimg.com/v2-2eec242b837aebbd97259cc037f18637_r.jpg?source=1940ef5c

qaz8888 发表于 2023-8-26 10:03:57

职业军人比军迷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管理。
与媒体宣传层面的秣兵历马不同,陆军正在向精兵简政(cai jun)的方向发展。
原先需要7个军区、18个集团军和_个师长,现在只需要5个战区、13个精锐合成集团军、84个合成旅和4个合成师部队。
一线战斗人数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是成批成批削减高军衔人员,特别是非战斗人员和高层。
总有人担心合成“旅”战斗力不如“师”,仔细论证人员、装备和编制问题,岂不是犯了“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错误?
陆军:20个轻型合成旅、21个中型合成旅、30个重型合成旅、6个两栖合成旅、2个空突旅、5个山地旅和4个合成师。
2023年有6个合成旅达到土豪师标准(99A主战坦克,04A重型步战车,红箭10反坦克导弹、红旗17防空导弹,122火箭炮)——这是常说的“重要战备方向的部队”
剩下的部队呢?按照合成化标准进行改组,装备一步一步换装,用老装备顶岗。(不能再多说了)
陆地战争与海空战争相比节奏更慢。“二线部队”在战争爆发6个月内集中更换新装备、训练熟悉新装备再投入战争是常规思路。
从这一角度出发,用最低的成本保障庞大的“二线部队”和“军工产业”保持战斗力是真正目的。现有平日维持训练强度和纪律组织性,才有战争爆发时迅速生成战斗力。(不能也不能再说了)
如果不采用“平时训练,战时换装”的思路,那么至少要生成和更新30个土豪师的装备,军费多了,自然可以用于建设投资的费用就少了。
有些人推崇通过持续不断的战争保障军队战斗力的美国模式,却忽视军人持续不断在海外疲于奔命本就会降低战斗力和组织性,而且会带来巨额财政复旦和安置费用。

rozikun 发表于 2023-8-26 10:04:56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世界历史性难题。
一、就是军队到底是精锐优先,还是数量优先。
这两者没有哪一种更好。而是分不同情况
当然,大多数人一定会说:“兵在不多,在于精。”
以俄国为例
俄国师改旅,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军队的人数下来了,装备密度上去了。俄国把原来一个师的精锐武器,还有如火炮和航空兵等支援力量集中在一个营,这个营就特别能打,损失也小,参考叙利亚战争。
但是到了乌克兰,兵力就不够了。
我们的师改旅,是改成合成营,好处是与外军演习就是碾压,实战没有机会,但我相信也是碾压,美军的评价也很高,认为是和美军差不多的对手,但是经验不足巴拉巴拉的。
但缺点是,
1、合成营的训练,特别是军官的训练,要求极高,训练周期太长,不可能像以前,新兵训练三个月就可以作战,士官可以边打边培养。具体来说,一个合成旅中,有坦克,有炮兵,有装甲步兵,有无人机营,有远程精确火力,防空营,也有可能以后配上或指挥陆军航空兵。这要求指挥官和参谋对兵种的特性十分了解。培训学习多年才能胜任。而普通兵要求步坦协同,空步协同,空步坦协同,空步坦+无人装备协同,再加上支援炮兵……三个月肯定练不出来。没练出来,合成营的意义就不大。而且合成营还要求是较高素质兵源,不是动员兵可以胜任的。
2、对制空、防空要求比高,装备密度高的陆军单位,如果没有空优,必然是重点打击对象,只能拆开分散应对,躲避空袭,无法合成。需要对空军有信心。

二、突击力和自持力的矛盾
师和旅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设计理念的产物。
对师的设计,就是考虑独立作战能力和自持力,有自己的师属后勤、维修、野战医院、军需处、舟桥大队、汽车运输营、补充营等等。
对旅的设计,是考虑指挥效率最大化,在同等资源下,当然是指挥效率越高,战力越强,但有得必有失,为了增强指挥效率,除了装备科技的提高和扁平化管理(取消三三制而是扁平化指挥几个营),同时也减少了支援部门。改成旅级后,原来师属一些单位就会取消,而由军部负责支持或利用地方力量。
区别主要在后勤上,一个合成旅,不但有大量复杂装备,而且装备种类也特别多,无论是弹药零件供应种类,还得维修维护都是后勤恶梦。其实我认为搞好后勤,是合成旅最大的关键,特别是战时高机动下的后勤。俄国的合成营(BTG)其实是由师旅级单位在后方进行后勤支持的。俄乌战争初期BTG的确大杀四方,但是突的太快,就没有了师旅的后勤支援,结果只能撤退了。当然中国的合成旅的后勤要比俄军强的多,但肯定比以前师级的自持力肯定要弱,不过我国国内交通水平很高,支援也很方便。
但我军在交通比较差的西北方向,还是保留了四个合成师。

三、另外一般认为,合成营是合成指挥效率与兵力(火力)之间的平衡最优解。如果编制再大,指挥效率的下降曲线就指数上升。
不过以目前的国际形势,也不可能有和中国长期战争的势力。而且就算发生全面战争,到.时再组建师级部队也来的及。
所以现在选择师改旅,以应对小规模高强度战争,这就是师改旅的意义。

其实换一个思路,乌军最怕不是俄国先进武器,而是低端的小摩托。
合成旅是高档战力,以质取胜,讲的是打的赢,而师是以量取胜,讲的是打得久。

ilylyh1314 发表于 2023-8-26 10:05:29

意义就是适应武器装备的变化。
二战时一挺重机枪,枪本身四十公斤起步,两千发子弹一百公斤,一个人至多携带二十公斤弹药,那么一个班的人才能伺候好一挺重机枪,战时才能够机动起来,整个战壕还需要其他战士打击分散的敌人,所以一个排也就一挺或者两挺重机枪。一个连才能有好几挺重机枪,才能设计什么交叉火力之类的,负责一条防线。那营一级需要解决的是机枪不太好打的目标,需要装备迫击炮、反坦克武器等。团可以组织起来对整个目视范围内各种目标的杀伤能力。
但现在,各种轮式高机动平台还有猛士平台,一个车搞定反坦克导弹,一个车给你搞定了重机枪,一个车给你搞定82迫击炮,还他喵是自行迫击炮(这才需要几个人?一个排开五六辆车不过分吧?155卡车炮才要五六个人操作,何况是更小的),再参考新型122火箭炮的演练。基本上目视范围所有目标,各种火炮导弹直接给你秃噜了,122火箭炮打的都是目视范围外的东西。
所以现在编制面对的问题是,连一级(不是一个连就行,是连这个级别)装备的武器就能搞定目视范围(二至四公里左右)内所有目标,那上一级单位(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叫营,可以叫X、Y)对连的支援就是防止其被视距外的火力压制,此外要保障连级单位的后勤(主要是油和弹药,车多,大口径弹药重)。结果就是这一级(营)实际上相当于以前团一级。
这就完事了啊。就是在基层单位能力大提升的情况下,上级单位怎么避免重复建设、保障基层战斗力的问题。我真是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什么好争的,还尼玛旅没有纵深没有宽度。。是从黑豹这种垃圾电影里学的战争吗?
极端点说,假如我们国家突然研制了一个高机动平台,一个驾驶员,三个射击员,一个指挥员,一个侦察员,只需要配两个人就能完成补给,可以目视范围毁天灭地,敌军团级单位集结地域全部秒杀,30公里左右的纵深精确点目标杀伤能力。那我们马上会有合成排,连一级就会具备战役能力。

补充说明一下,这与上级把火力加强给下级不同。比如说,甲是摩托化团,乙是机械化团。甲也有少量坦克和装甲,但大量的步兵需要大卡车运送,为了防止卡车被小口径火炮(对手的同级别部队就可以装备)集中杀伤,这些卡车必须离战场五公里停下,放下步兵——这也是训练五公里越野实战意义。但乙可以直接坦克加步兵战车发起装甲突击。
可以看到,无论上级向下加强多少火力,这步兵五公里越野的时间永远无法抹去,甲部队配备的武器也永远受到“轻到能让步兵背着越野五公里还可以投入战斗”这一条件的限制。
因此,师改旅的变化不是什么技术兵器下放,而是全军装备武器的提升。

自由使者 发表于 2023-8-26 10:05:45

师改旅的本质是技术兵器下放。
背后的底层逻辑是:由于技术兵器的不断发展,威力不断增大,导致技术兵器成为了主要发挥作战效能的单位。于是,传统的作战单位人员就显得富余了。
打个简单比方。原来的一个步兵连,三个步兵排加上一个机炮排。打起来三个步兵排打主攻,机炮排配合压制敌人。
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机炮排的口径越来越大,火力越来越强。这样,作战形态就行变成了机炮排凭借火力打主攻,步兵排配合进行清扫工作。
这种情况下,由于步兵排沦为了配角,任务也减轻了,就不需要三个步兵排了。我们就砍掉两个步兵排,用一个步兵排来配合机炮排进行战斗。这样,一个连就缩成了一个加强排。人数少了,但是由于主要承担战斗的机炮排没有减少,战斗力还是一样的。
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叫“连改排”。
用这个逻辑来推,扩大到师里,就是“师改旅":在保留原来师里的陆航、炮兵、无人机、侦查、电子对抗等单位的基础上,砍掉原来的三个主力步兵团,只留下一个团。编制就变成了一个旅。
不仅如此,“师改旅”还有第二层级的下放:在缩编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编制,把原先的陆航、炮兵、无人机、侦查、电子对抗等单位拆散成小单位,在进一步下放到营。这样就编成了“合成营”。改编后的旅长就指挥这样的若干合成营。
这样就不难看出“师改旅”的好处,不仅人员大幅减少,而且原先只有师长能够指挥陆航参与战斗,现在一个合成营长手上就有一个直属的陆航分队,单个营的战斗力暴增,完全可以吊打之前的主力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军师改旅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