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pzwp2001 发表于 4 天前

莫言因写作风格遭人谩骂,著名画家称他获诺奖,是诺奖识时务而已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41011/a5f6d506e1e244d3acd6a1e2bb11e275.jpeg
莫言是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为丰富的人,善于找到具象的语言跟情节,展示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参照。哪怕是一个极小的题目,只要莫言对此有独特的见解,都能将之变为一个很大的架构,同时作品语言行云流水,很了不起。——张大春
天才作家,文坛巨星
在这个当代的文坛上,莫言可称得上是一颗璀璨的巨星,一举拿下了诺贝尔奖而变得家喻户晓。要论能力,莫言的确是当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要论名气他自然也是十分了不得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他能力的最好证明,毕竟他是在历史上第一个收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无疑开启了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先河。
莫言如今已经著作等身,不得不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对于中国当今的文坛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事实上要想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像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样,他的名气也不小,文章作品也照样优秀。但春上村树即使是被诺贝尔文学奖多次提名,却始终没能将诺贝尔文学奖收入囊中,可见要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仅需要深厚的写作功底,其间需要的更是非凡的能力,其难度自然也是极大的,绝非一般人就可以做到。
https://q0.itc.cn/q_70/images01/20241011/672b9ea1af1445c6910a70af33733fcd.jpeg
要评价莫言是一个天才作家也绝非浮夸,毕竟莫言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文章炉火纯青、风格独特而且字里行间都如行云流水这般的笔触都是少有的,收获诺贝尔文学奖又成就了一番辉煌传奇的莫言,究竟是为什么遭人谩骂呢?
文坛纷争,各持己见
其实在中国的文坛当中,早就存在过这样的现象,即使是名气超高的作家也曾经受到过批评,而且文坛当中相互指责的唇枪舌战自然也是不少的。就像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就曾经受到了作家余秋雨的批判,而且鲁迅先生与郭沫若的激烈笔战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番传奇。但至于究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出于他们在文学道路以及创作风格上存在的差异。
https://q6.itc.cn/q_70/images01/20241011/ad807bb9e076475fa821a4dcd0291371.jpeg
只用自己局限的眼光看到的世界自然是片面的,因此也会常常产生误解,而莫言遭受谩骂的原因我们也可以就此当中了解一二。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旦人的名气变得大了起来,鸡蛋当中挑骨头的事情便会常常发生。更何况是当今思想文化都繁荣的时代,再加上信息媒体的推波助澜,莫言也因此处在了风口浪尖的处境当中,遭受非议也是难免的。
莫言的写作风格是十分独特的,将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相结合,犀利的语言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了暴力美学以及深刻尖锐的语言狂欢。同时莫言的作品当中又表现出了寻根文学的感怀与反思,其间蕴含着的深意自然是需要人们细细打磨与品味的。倘若人们只是关注到了莫言作品的表面,而无法体会其间的深刻内涵,便自然会对莫言产生误解。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41011/d99c810800d5417d95eb54ffe0e55d21.jpeg
艰苦岁月,风格来源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或许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莫言这样独特写作风格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时候经历,才升华出莫言作品当中的精髓。莫言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然而他却是生不逢时,在他的童年时期正赶上了中国最艰难的年代,平头百姓甚至连吃饱饭都成为了问题。
在莫言的记忆当中,那一段时光无疑是艰苦而又难忘的,他曾经在讲座当中这样提及到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可见当时艰难的生活环境,但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当中,莫言却从小养成了一颗爱好文学的心。小小年纪的莫言对于小说书籍等文学作品爱不释手,常常一读就是一整天,而这自然也开化了莫言的文学智慧。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41011/41bbdef16f81446ca35c4a361733b041.jpeg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莫言的教育历程自然也是吧完整的,小学都还没能顺利毕业,莫言的学习道路就不得不中断了。在农村的莫言,放牛、耕地,什么样的农活都干过,此后他还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就在这样的人生辗转当中,莫言更加了解了人世的冷暖与沧桑,人生不易但他却顽强不息的努力向上着,在多年之后他也把自己经历的见闻感想融入了自己的作品当中。
众口难调,误解谩骂
就在莫言的生活经历当中,他意识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存在的弊端,以及人性的险恶,他在作品当中也对此给予了深刻的批判。尤其是在莫言的作品《檀香刑》当中,就暗自揭露了尖锐而又残忍的酷刑场面,用极长的篇幅描写了极具暴力因素。而世人也对此看法不一,在众说纷纭当中自然有人对此误解谩骂。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41011/30cd20bef7044b38b02498f4cea8e797.jpeg
在莫言的语言运用当中,也常常不拘一格,这仿佛是一个语言的大熔炉,其间包含了不少来自民间的俗语、方言等等。莫言独特的语言风格在增强文章表现力的同时,却让读者觉得这样的表达又太过粗俗捡漏,因而谩骂的声音也迟迟不能平息。
语言表达接地气的背后,却使得在不少读者认为莫言的作品一度被贴上了"脏"、骂人的的标签,在有些人眼中莫言还在作品的情节描写当中深刻揭露国人卑劣,这自然让人接受不了。知名画家陈丹青就这样给予了莫言尖锐的批评:"我没读过莫言的东西,对他不感兴趣,对他的祝贺是礼貌性的。莫言得奖和他的作品关系不大,是诺贝尔委员会识时务了。"在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对作者以及作品的无知,这样胡乱而又盲目的评价尖刻而又犀利,自然是不可取的,这反而更加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41011/8c801833cc3243f5acf0d7056f7027ea.jpeg
面对世人的谩骂,莫言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道路与风格,他著作等身,而他获得更多的则是夸赞与肯定,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他能力的最好证明。所谓众口难调,写书著文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与品味,对于文章的看法不一自然也是难免的。但倘若还没有对作者及文章没有深入的了解就胡乱定论,甚至不惜加以谩骂的行为必然是不可取的。
往期文章精选:
四川农民因酷似马云而走红后,竟耍起了大牌,嫌弃开电动车来接他
爱新觉罗后人因抢不到火车票,在火车站怒斥众人:全都是奴才
冰山惊现少女尸体,尸检专家:她死于700年前,死因丧尽天良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莫言因写作风格遭人谩骂,著名画家称他获诺奖,是诺奖识时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