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gaozhan 发表于 2024-10-10 02:51:38

张充和评价林徽因:喜欢做焦点,只要有她在,所有人就要听她的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迎来了倡导民主自由的中华民国。
在这个新历史阶段涌现出的四位才华横溢的女性,她们分别是有过人胆识的吕碧城、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的石评梅、有“奇才异女”盛名的张爱玲,这四位并成为民国四大才女。
她们是中国文坛的新鲜血液,是那个时代的文学绝唱。关于四大才女的认定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林徽因也该当选才女,她是才情与美貌并重的民国女性,在多领域有建树,也被称为民国四大美女。
https://q6.itc.cn/q_70/images01/20241009/e39fbfe0936c462e8911ba7f51f1b4ba.jpeg
民国才女时代遗珠
林徽因是民国四大美女中最富才情的一位,她不仅在建筑方面的成就极高,且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方面各有建树,这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闪耀在那个文艺复兴时代,在文艺巨匠之间游走的林徽因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个文学世家,祖父为晚清进士,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擅书法诗文,她是在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才女。
她的思想启蒙阶段是在祖父家中度过的,国学经典史书典籍均是她的童年读物,在随父亲到北京生活后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洗礼,使这位女性能够勇立时代潮头。
https://q0.itc.cn/q_70/images01/20241009/812c5a62aee04f24afd9e8d3860b6fa3.jpeg
林徽因16岁时跟随父亲到欧洲游学,这次经历奠定了她今后的人生走向。与英国伦敦女建筑师的相识,让她对建筑学产生浓厚兴趣,将其定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与徐志摩的相处中,更是激发了她的诗歌创作灵感,这位师从父亲的青年已是知名现代诗人,诗歌世界的浪漫非常贴合林徽因的名家气质。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迷恋在其诗作中有极致体现,为了追求林徽因还不惜与孕期妻子离婚,一边是风流才子,一边是绝世佳人,但命运却无法将两人安排在一起。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1009/85cd0287142843eea2638e01f049fc08.jpeg
1923年,新月社成立后林徽因常是座上宾,有时还会参演文艺作品,在根据泰戈尔诗剧《齐德拉》改编的同名舞台剧中,林徽因饰演A角齐德拉公主,用流利的英文完成剧目全部台词,加上其绰约风姿,林徽因一跃成为文艺界翘楚。
该事件被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从剧照来看媒体关注不无道理,这是才女成长阶段的第一次发光。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1009/752a02b4bf9b41c1aa8de8024b402ae5.jpeg
神仙眷侣家国情怀
林徽因在小有名气之后不忘心中的建筑梦想,20岁时赴美留学,与梁思成共同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据说其二人的留学是在梁启超安排下完成的。
朝夕相处让他们互生情愫,共同的志向就是他们感情的基石,他们于1928年春在渥太华中国总领馆成婚,这被誉为是天作之合。林徽因是新思想成长下的新时代女性,梁思成也是传统教育下的杰出英才,他们的父辈均担任过段祺瑞内阁的部门总长,可谓门当户对。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1009/9eb6a347706f414a8c814c9b31bcb7c2.jpeg
回国后,夫妻二人共同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开始。上世纪三十年代,林徽因同丈夫走过中国15个省区考察中国古建筑,他们的考察成果推动了政府对重要古建的保护,包括赵州桥和应县木塔等知名古典建筑。
1931年,林徽因发表了处女作新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笔名“徽音”,后又在国内知名刊物连续发表多篇力作,包括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她的诗作偏浪漫主义风格,对于情感的渲染表现到极致,表现手法婉约优美,作品中体现她对爱情与生活的个人体悟,引发读者追捧,这也奠定了她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在北平解放前夕,林徽因担心北京城内众多古建筑会毁于战火而寝食难安,这是她作为建筑设计师的特有情感。所幸解放军在北平解放前找到了林徽因,表达保护建筑文化瑰宝的决心,并邀请她列出保护名录,一旦战争爆发,古建筑将免于轰炸。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41009/c1b67b4f7386410f9d96cb60b92fddfb.jpeg
后来北平和平解放,比起中华民族实现统一,那些古建筑完好保存更让她欣慰,这却不是唯一拯救古建筑的行动,在五十年代兴起的政府拆除古牌楼的运动中,林徽因与时任北京市长的吴晗发生激烈争吵,当时她的肺病已十分严重,却坚持以拒绝吃药表明态度。
斯人已逝褒贬不一
1952年,林徽因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她在病床上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这是她的设计遗作。其后发表了多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文章,这是她生平在建筑领域最后的文献贡献。
3年后,林徽因病逝于北京,享年51岁,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代才女就此陨落,人们在惋惜之余,文艺界对她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41009/83c10e2792f14567a12249d8407c660d.jpeg
张充和是民国时期又一位才女,国文满分数学零分被北大破格录取,在北大读书期间居住在姐夫沈从文家中。沈从文与林徽因是好友,二人往来频繁,因此张充和与林徽因也很多接触机会,但对这位大她十岁的才女却没有丝毫好感。她评价说:林徽因喜欢当焦点,只要有她在,所有人就得都听她的。
这不是关于林徽因唯一的负面评价。在文艺界,林徽因经常利用周末邀请文艺界名人到家中做客,进行文化交流,这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女性不检点的行为,享受虚荣心的表现。
钱钟书在清华在任教期间与林徽因是邻居,但二人素来关系一般,甚至有过节,钱钟书在作品《猫》中描写了一名爱好请客长相好看的太太,他将这位太太的一切表现归结于丈夫的驯良。明显是在说林徽因生活作风“不检点”,梁思成对其的不干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林徽因常邀请男性文艺工作者到家中做客是不提倡的。
https://q5.itc.cn/q_70/images01/20241009/6343d88397d247b1b4cdfbc4fd3a5557.jpeg
无论是真相还是诽谤,这些评价难以掩盖林徽因对中国古建筑保护作出的贡献,更无法磨灭她在中国文艺史上的光辉。如今斯人已逝,还需少一分偏见,多一分尊重,她的历史功绩足证品德。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充和评价林徽因:喜欢做焦点,只要有她在,所有人就要听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