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u06 发表于 2024-10-5 05:59:56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 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华的先祖既重视“记言”即记录人们的语言,也重视“记事”即记录人们的行为,而语言与行为正是人类故事的两大要素。汗牛充栋的中华典籍中记载着中华先祖的嘉言与懿行,它们构成了意义深远的中国故事。
试看“记言”:中华民族有无数的思想结晶载于典籍。“己所不欲,勿加于人”的伦理学原理,“民贵君轻”的政治学原理,“和为贵”“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观念,“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乃至“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环境保护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的战争思想,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可贵思想资源,尤需深入研究,准确阐释,广泛宣扬。
再看“记事”:中华传统文化素有“信而好古”“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倾向,在讲故事的维度上同样如此。神话是早期人类最流行的故事,但中国神话的虚构程度远低于“两希”文化。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后羿、大禹等人物的英雄事迹都是除害安民,而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等人物分别发明了筑室居住、钻木取火及农业生产。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希腊神话的情节更加丰富生动,而中国神话则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前者的情节大多发生于虚拟的天庭,而后者的背景却是真实的人间。古希腊人说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的先民却认为这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自己发明的。尧、舜、禹是史家用“信史化”的方式记载的上古贤明君主,他们的英雄事迹皆有详细生动的记录,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诸如此类神话故事,对后代的志士仁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堪称古代“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摘编自莫砺锋《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
2024年6月25 日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13时41分许,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10.9km/s的速度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再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之后在深入大气层60公里处开始反弹上升,爬升到100公里到140公里的高度后,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直至降落。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就如同在空中“打水漂”,这一返回过程也被人们称为“太空打水漂”。
6月25 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摘编自喻思南《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央领导人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既是深刻的思想理念又是务实的工作方法,体现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赛朝蕊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通过话语权的建构来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把成功经验、故事中的道理传播出去。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同西方有所区别,价值观的传播需要一套系统的话语体系。最后,话语权对凝聚人民共识、增强‘四个自信’是重要的力量和途径。”由此,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是顺应时势的科学战略谋划。
一个世界性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甚至不能没有引领时代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否则在世界政治中必然处于守势。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在把握话语体系一般共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话语体系的独有“个性”,通过不断增强和彰显中国特色,才能使话语体系保有源源不竭的活力。
(摘编自李文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1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思想也适合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值得大力宣扬。
B.尧舜禹的英雄事迹能够对后代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因而史家选用“信史化”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的故事。
C.中国探月工程的名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样命名契合国人对月球的美好想象,也彰显出中国特色。
D.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仅能传播成功经验,促进中西价值观的交流,还能凝聚人民共识,增强自信。
2.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进行对比,意在强调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可信,也表明古代神话故事可以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B.材料二中嫦娥六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方式,达到了充分利用大气层进行减速的目的,这直接反映出我国航天技术之高超。
C.材料三引用“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表明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国家话语权不足的体现。
D.从过去先人对“记言”与“记事”的重视,到今天中国探月工程的完美收官,这些都反映出中华民族有着丰富且值得传播的经验与智慧。
4.材料二的语言既有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又有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国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 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 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本巴 (节选)
刘亮程
①江格尔从昨夜开始不再做梦。
②他看见自己的睡眠,和笼罩草原的夜一样长,一样宽,也一样漆黑。
③那个梦因何不见了,江格尔并不知道。白天他在宫殿暖洋洋的汗王王位上,腿关节依旧冷飕飕地疼痛,似乎那里有一场没刮走的寒风。他用手去搓,想把里面的寒冷驱走。当他摸到自己冰冷的双腿时,意识到他的腿还在梦中的风雪中,没有走出来。那里的大雪还在纷纷飘落,人畜还在每时每刻地死亡。只是不再被他梦见。
④这日,从酒宴中清醒过来的江格尔,发现阿盖夫人不见了。继而传来本巴国的女人们衰老的消息,江格尔汗和勇士们都有点不知所措。
⑤谋士策吉说,在我们一次次端起酒碗的光阴里,女人们已经度过青春,追随阿盖夫人聚集到七十岁里。我在宫殿瞭望塔上,看见她们一个个活成老祖母的样子。她们频频朝这里望。偶尔有喊声传过来,像是母亲喊丢失的孩子。
⑥江格尔无奈地看着众勇士,他让本巴国人人活在二十五岁,自己的夫人却领头衰老了。他不知道阿盖衰老成了什么样子,她或许怕衰老传染给他,而远远离开了宫殿。江格尔想到衰老时,牙根突然松动了一下,似乎衰老正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苏醒过来。
⑦江格尔说,我们怕是挡不住地要老去了。
⑧勇士们都惊讶地看着汗王,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一件事情,便是老去了。他们似乎看见老掉的自己正从远处走来,一步步地走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直到完全替换掉年轻的自己。
⑨他们一直跟着江格尔,他年轻,他们年轻。他说老,他们跟着老。
⑩他们的女人已经跟着阿盖夫人去了老年,她们在那里放慢脚步,耐心地等待自己的男人。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汗王脸上,只等江格尔汗招呼一声,他们便要呼啦啦地老去了。
江格尔一动不动停在那里。
大家都随汗王停住。
从天窗照进来的阳光也停住,外面草原上的风也停住。
这样过了许久,谋士策吉说话了。
他讲了一段长长的故事。每当他感到时光前移太快时,便讲一段先前的故事,把走远的时间拉回到过去。
起初,人和牛羊密密麻麻地居住在草原上,不分部族。
那时候雨水充沛,所有花朵都结出果实。人一觉醒来,晚上的梦都变成眼前的现实。
居住在草原中心的乌仲汗,感到了人世的繁荣与拥挤。
他用搬家家游戏,让人们都回到不占多少地方的童年。
又用捉迷藏游戏,让地上的一半人藏起来。
作为游戏的开启者,乌仲汗没有按规则去找那些隐藏者,而是在一半人都藏起来后,把空出的辽阔草原据为己有,建立了本巴国度。
那些藏起来的人,开始怕被找见而静悄悄地消失在远处,越藏越深远。
后来因为老没有人去找,便着急了,派使者四处走动,故意挑衅惹事,暴露自己。
他们在藏匿中隐秘地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汗国。
拉玛汗国便是其中最强大的,汗王联合起所有被欺骗的隐藏者,向本巴国发起一场一场的报复性攻击。
我们把那些隐藏者叫莽古斯。
他们在漫长的隐匿中,学会各种藏身之术。把霍霍的磨刀声藏在狼和黑熊的吼叫中,把马蹄声藏在戈壁的飞沙走石中,在摇晃的树荫里藏起走动的人影,在河底滚动的石头上藏起车辙印,在虫鸣和微风中藏起长途跋涉的喘息声。他们的行迹连能看见九十九年凶吉的谋士都难以觉察。他们常常瞬间出现在眼前,班布来宫殿的酒宴,经常被打断,酒桌被掀翻。
本巴国的缔造者,我们的老汗王乌仲汗早已无力抵抗,带着他那一辈人,一路躲藏到骨头变薄的老年,却还是被莽古斯找到并追赶上了。
游戏反转过来。本巴人成了躲藏者。
乌仲汗开创了人世初年的这场游戏,却无法将它停住。
老汗王的儿子江格尔汗,带着我们这一辈人,躲藏到永远年轻的二十五岁里。
他们从十八岁,从二十三岁,往我们躲藏的二十五岁里追赶。眼看到跟前了,一晃却到了二十六七岁。我们青春常驻的二十五岁,对别人来说,却是最容易错过的。一旦错过,他们在迅速老去的路上,再不会遇见我们。
到现在,我们永葆青春的二十五岁本巴家园,依然富足安宁。
江格尔和众勇士,全沉浸在策吉讲的故事里。他讲述时,他们成了故事里的人,故事中有他们的名字和身影,有他们经历的一件件事情,坐在外面倾听的人变成一个个木头桩子。他停住讲述时,他们从故事里回来,木头桩子活过来,眼睛看着谋士策吉,又相互看。
策吉说,我们一直在乌仲汗开启的游戏里,二十五岁是我们的藏身处,是我们在时间里的家。我们有许多办法让自己留在二十五岁。可是,青春永驻的阿盖夫人先衰老了,我们的女人们跟着衰老了。
那我们也将老去吗 美男子明彦说。
策吉说,自从乌仲汗用游戏布置了草原上的人和牲畜,多少年来我们认为没事了,草原的格局已定,谁也无法再改变它了。
可是,被乌仲汗欺骗过的莽古斯,却没这么想,那个一直隐藏在母腹,出生后又躲在幼年不愿长大的哈日王,一直都在伺机报复。整个草原在他的操纵下,又回到最初的游戏里。
这些游戏已经搅动了草原上多年不变的时间。
本来,草原上一坨坨的牛粪、一颗颗的羊粪和马粪压住时间,搬家家游戏把它们都翻了过来。本来,草丛之中、树林深处、远山后面,都藏住了时间,被捉迷藏的人们一一找见。本来,梦中保留着可以时常回去的童年。可是,做梦梦游戏把所有的梦翻得底朝天。
我们固守在二十五岁的时间之坝,怕真要溃败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盖夫人突然衰老是因为她违背了本巴国的律法,触怒了江格尔,遭受了巨大惩罚。
B.在漫长隐匿中,莽古斯凭借动植物的掩护和本能反应藏匿行迹,其行迹难以被觉察。
C.乌仲汗开创了人世初年的游戏,他遵循着规则建立了本巴国度,却无法将游戏停住。
D.搬家家游戏翻出时间、捉迷藏游戏找见时间,这些游戏都以其独特方式搅动了时间。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同时穿插角色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故事的层次。
B.文本通过对江格尔的身体感受等细节的刻画、对阳光和风均停住等环境氛围的营造,构建了既真实又超现实的世界。
C.文本中插叙谋士策吉讲述的故事,解释了本巴国的由来、莽古斯的出现及其对本巴国的威胁,增添了紧张的氛围。
D.文本以直接、简单的叙事策略构筑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文学世界,折射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体现了独特的创作观。
8.文章结尾处说“我们固守在二十五岁的时间之坝,怕真要溃败了”,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9.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指出《本巴》具有“融史诗、童话、寓言为一体”的特点,该特点在选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节选自《史记·殷本纪》)
材料二:
(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邢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愚读《史记·商君列传》,观其改法易令,变更秦国之风俗,诛秦民之议令者以数千人,黥太子之师,杀太子之傅,而后法令大行,盖未尝不壮其勇而有决也。曰:嗟夫,世俗之人,不可以虑始而可乐成也。使天下之人,各陈其所知而守其所学,以议天子之事,则事将有格而不得成者。
然及观三代之书,夫三代之君,惟不忍鄙其民而欺之,故天下有故,而其议及于百姓,以观其意之所向,及其不可听也,则又反覆而谕之,以穷极其说,而服其不然之心,是以其民亲而爱之,盖盘庾之迁如是矣。
若夫商君则不然,以为要使汝获其利,而何恤乎吾之所为,故无所求于众人之论,而亦无以告谕天下。然其事亦终于有成。是以后世之论,以为三代之治柔懦不决。然此乃王霸之所以为异也。
(节选自苏轼《书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有军A功者B各以率C受上D爵E为私F斗者G各以轻重H被刑大小。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什伍,此处指古代居民组织,《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的“行伍”用法与此不同。
B.名,动词,占有,成语有“一文不名”,其中的“名”字意思与此相同。
C.刑,处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的“刑”意思相同。
D.壮,为……感到豪壮,意动用法,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盘庚计划渡过黄河南下,再定居到成汤的故地去,百姓都叹息抱怨,不想迁徙。盘庚迁都后,遵行成汤的政令,殷朝的政道又兴旺起来。
B.商鞅实行连坐法,让百姓互相监督检举。他奖励军功,严禁私斗,限制了宗室的特权,宗室子弟也要按照军功的大小获得爵位和田宅。
C.太子带头触犯了新法,商鞅认为这是影响新法推行的重要原因。他严格执法,他的举措使秦人都开始遵守新法,新法也得以长期推行。
D.在不被民众支持的情况下,盘庚和商鞅能够力排众议,坚定地推行自己的主张。盘庚迁都和商鞅变法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影响深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
(2)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14.请结合三代之君与商鞅的治民思想,分析材料三中“王霸”之道的不同之处。(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静轩
刘鉴
径深寂寂锁苔菌,此地不生车马尘。
梦断瑶台惟有竹,棋声花院似无人。
蛛因门闭牢穿网,鹊悟枝乾自采薪。
只道乾坤大如许,不知天地又新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小径幽深而静谧、苔藓紧紧地附着在路上,营造出一种古朴、宁静的氛围。
B.本诗第二句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 中的“而无车马喧”一句立意相似。
C.颔联以“竹”“棋”等折射静轩主人的志趣高雅,以“似无人”表达其牵挂世俗。
D.颈联细腻地描绘了“蛛”“鹊”的自然活动,展现出静轩与周遭生态的和谐共生。
16.如何理解诗歌的尾联 请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周末,同学们相约登山,观赏日出。日出之前晨曦初现,天边幻化出缤纷的色彩,小慧不禁想起了姚鼐《登泰山记》中的诗句:“ , 。”
(2)班级有位学生沉迷手机,于老师使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两句话“ , ”告诫他要防微杜渐,不要因过度沉迷而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
(3) 古代诗人常用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或寄寓深意,如唐诗中“ , ” 就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 ( 20 分 )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乌鲁木齐附近有南山。所谓南山者,是一片塔松林。新疆雨量很少,空气很干燥,南山雨稍多,本地人说:“一块帽子大的云也能下一阵雨。”然而也不过只是帽子大的云的那么一点雨耳,南山也还是干燥的。然而一棵一棵塔松密密地长起来了,就靠了去年的雪和那么一点雨。
自乌鲁木齐至伊犁,无处不见天山。一个国画家到新疆来画天山,可以说是毫无办法。所有一切皴法,大小斧劈、披麻、解索、牛毛、豆瓣,统统用不上。天山无奇峰,无陡壁悬崖,无流泉瀑布,无亭台楼阁,而且没有一棵树,树都在“山里”。以树为山之“目”的国画家因天山无树而对一大片一大片光秃秃的干山没了辙了!
18.第一段中“帽子大的云”前后出现两次,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4分)
19.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清明前后,栽瓜点豆”是一句我国北方地区妇孺皆知的农业谚语,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来讲, ① ,短短几天可能就决定丰收与否,决定一家人或饥或饱的生活。
② ,所以在古代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利用圭表这种古老的天文仪器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来确定节气。每年日影最长时为“日长至”,日影最短时为“日短至”。这些时间节点是根据太阳光线与地球夹角确定的,这就确定了不同节气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生产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节气历法是实践经验摸索得出的方法,它受到古代民众所认可。郭店楚简《忠信之道》中有“至信如时,必至而不结”的记载。人们与时间虽无约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循环往复地指导农业,没有终结。这是先民对节气恪守规则、从不失信的赞扬。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反映”与文中加点的“反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黄昏虽已来临,但因雪光的反映,窗外依然很明亮。
B.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反映。
C.尤其严重的是,下层群众的实际情形还不能反映到指导机关中来。
D.针对这一决定,我们收到了大量群众的反映。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人都渴望成为冠军。这是否意味着,只有成为冠军,才值得被认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 现代文阅读 I
1.【答案】B【解析】强加因果。材料一第三段有“尧、舜、禹是史家用‘信史化’的方式记载的上古贤明君主,他们的英雄事迹皆有详细生动的记录,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
2.【答案】A【解析】返回器在二次再入大气层后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3.【答案】B【解析】A项“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可信”曲解文意,中国古代神话也有其虚构性,只是“中国神话的虚构程度远低于两希文化”;“古代神话故事”范围扩大,原文为“诸如此类神话故事”;C项无中生有,“也是中国古代国家话语权不足的体现”原文无相关表述,原文强调“我们在把握话语体系一般共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话语体系的独有个性”;D项“中国探月工程的完美收官”不准确,材料二讲述的只是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
4. 【参考答案】
①客观真实。文章不仅运用专业术语,还列举了相关的具体数据,如“高精度导航参数”“2024年6月 25日13时20分许”“10.9km/s的速度”等,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
②形象生动。如材料二在介绍嫦娥六号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时,用了“太空打水漂”这一比喻,让复杂的返回方式变得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体现出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
(每点2分, 共4分)
5.【参考答案】
①学习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中华历史典籍中具有普适价值的思想资源,如先哲经典作品、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等,造福世界。
②开拓创新,提升综合国力。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大力发展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掌握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展现中国力量。
③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只有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才能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传播中国成功经验,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每点2分,共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
6.【答案】D【解析】A项无中生有;B项曲解文意, “他们在漫长的隐匿中,学会各种藏身之术”而非“本能反应”;C项曲解文意, “作为游戏的开启者,乌仲汗没有按规则去找那些隐藏者,而是在一半人都藏起来后,把空出的辽阔草原据为己有,建立了本巴国度”而非“遵循规则”。
7.【答案】D【解析】《本巴》的叙事策略远非直接简单,而是通过想象、象征、哲思、创新的叙事结构(游戏、梦境、时空变换、嵌套结构等) 和深刻的情感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文学世界。
8.【参考答案】
(1)表层含义:“我们固守在二十五岁的时间之坝”是指,本巴国人将“二十五岁”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不易被找到;“怕真要溃败了”是指本巴国与外界力量(如莽古斯)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后者已经对本巴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2) 深层含义:“我们固守在二十五岁的时间之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巴国人对永恒青春、生命力、幸福人间的追求,对衰老和时间流逝的拒绝;“怕真要溃败了”表达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担忧,预示着本巴国人可能重新面临衰老和时间的正常流逝。
(每点2分, 共4 分)
9.【参考答案】
(1) 史诗特点:叙事宏大。例如,涉及到汗王江格尔、阿盖夫人、勇士们、谋士策吉以及整个本巴国的历史和命运,充满了英雄与传奇色彩等。
(2) 童话特点:想象奇幻(或童年主题) 。例如,“二十五岁的永恒青春”,梦境与现实的模糊界限,时间的非线性流动以及对自然界的诗意描绘,都增添了童话般奇幻的质感;“搬家家游戏”“捉迷藏游戏”等设定都是童年时代特有的记忆等。
(3)寓言特点:寓意深刻。例如,江格尔和勇士们对衰老的态度以及阿盖夫人的衰老等,都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生命周期和必然衰老的哲学思考:文本中对游戏的描述——乌仲汗利用游戏改变草原格局以及莽古斯利用游戏进行报复——隐喻了社会秩序的构建与颠覆、权力斗争的本质等。文中隐含地表达了对生命、时间、权力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答出“宏大”类似含义并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2分:答出“想象”或“幻想”或“儿童主题”类似含义并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2分:答出“寓意”类似含义并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10.【答案】BEG
【译文】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11.【答案】C【解析】C项,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A项,“行伍”在此处表示古代的军队编制。
12.【答案】D【解析】“盘庚和商鞅力排众议”不准确,商鞅采用强硬手段使民众遵守新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错误,两次变革都是在一段时间后才取得效果。
13.【参考答案】(1)从前,先王成汤与你们的祖先一起平定天下,他们定下的法度原则可以遵循。舍弃这些而不去努力实现,用什么来成就德政呢!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修”“勉”“何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新法在百姓中实行一年后,前往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期年”“之”以及定语后置特殊句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 【参考答案】
三代之君实行的是王道,商鞅实行的是霸道,他们对待民众的态度不同:(Ⅰ分)
①“王道”以仁爱为基础:不忍心轻视或欺骗民众,会观察民意所向,即便最后决策与民众意见相左,也会反复解释,力求说服,以达成共识,百姓亲近爱戴他们;(1分)
②“霸道”以强权为基础:采取强硬手段,不寻求民众的同意或理解,认为只要能使百姓获得最大的利益,就不必顾虑自己的所作所为。他无视公众舆论,甚至严厉惩罚反对者,以确保法令的推行,百姓畏惧他。(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盘庚登位的時候,殷朝已经迁都到黄河以北,盘庚要渡过黄河南下,再定居到成汤的故地去,殷朝五次迁都,没有固定的地方。殷朝的民众叹息,都互相发出怨言,不想迁徙。盘庚于是告诉诸侯大臣们说:“从前,先王成汤与你们的祖先一起平定天下,他们定下的法度原则可以遵循。舍弃这些而不去努力实现,用什么来成就德政呢!”于是就渡过黄河南下,修治亳都,遵行成汤的政令。这以后百姓因此安宁,殷朝的政道又兴旺起来。
材料二:
按照新法,百姓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坐。不告发坏人的腰斩,告发坏人的跟斩杀敌人一样受赏,窝藏坏人的跟投降敌人一样处罚。民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而不分居另立门户的,一人缴两人的税。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的,不得列入谱牒。明确规定尊卑爵禄的等级,各按其等占有土地、房屋,奴婢数量、衣料式样等,按各家爵禄等级决定。有军功的享受荣耀,无军功的,即使富有,也没有值得显示尊崇的地位。
新法在百姓中实行一年后,前往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新法实行了十年,秦人非常满意,路不拾遗,深山里也没有盗贼,家家富裕,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斗,乡镇安定。秦人当初说新法不当的百姓中,有人又来说新法好处的,商鞅就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把他们全都迁到边境。从此,老百姓再也没有人胆敢议论新法了。
材料三:
我读《史记·商君列传》,看到他改革法律变换命令,改变秦国的风俗习惯,诛杀秦国内议论国家政令的达数千人,黥刑了太子的师公,杀死了太子的老师,而后他的法令才大规模推行,从来没有不为他的勇敢决断感到豪壮。文章说:哎,世俗之人,不可以和他们一起为创业开始而忧虑,却可以共享成功的快乐。假使天下所有的人,根据自己所学和长处来陈述各自所了解的情况,进而来议论天下大事,那么国事将有各方面的阻力而不能成功。
然而尽观夏商周三代的法令典章,那三代的君王,不能忍受因为看不起老百姓而欺负他们,所以他们的天下江山社稷才久远,当君王的议事涉及到百姓,一定会观察民意所向,如果遇到不听从命令的,又要反复详细的告诉他们,用尽所有的言论,来安抚他们不服从的心意,因此他的百姓亲近并且爱戴他。盘庾迁都也是这样。
至于商鞅却不这样做,认为要使百姓获取最大的利益,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无任何顾虑,所以对于大家的议论没有需求,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晓谕天下人的了。然而他所作的事也终于有所成功。因此后世的评论,都认为夏商周三代在国家治理方面比较怀柔不决断。然而这正是成就王道和霸道的不同原因。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5.【答案】C【解析】 “棋声花院似无人”棋声、花院一派热闹,但诗人觉得像没有人一样。折射出诗人内心的静谧超脱,而非牵挂世俗。
16.【参考答案】
(1) 诗人居于静轩,只觉得辽阔的天地就如这方庭院般大小,不知不觉间新的春天又已来临。
(2) 诗人享受着这方天地,生活清雅安闲,体现了他远离尘器、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3) 诗人沉浸于这方天地,日子悄然流转,表达了他对自然四季循环、季节更替、生命更新的体察认知,对时间流逝的超然平和。
(4)这两句诗隐含着关于“大与小”“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考,表明诗人虽身居一隅,却能从有限的空间中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17.【参考答案】
(1)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18.①“一块帽子大的云也能下一阵雨”中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能下一阵雨”的云之小,反衬下的雨量相对之多,有出人意料之感,呼应前文“南山雨稍多”的特点。
②“只是帽子大的云的那么一点雨”中表达能够下雨的云之小,因而所下的雨量也少,强调雨量少在意料之中,指出后文南山干燥的原因。
(每点2分, 共4 分)
19. 国画家以树为山之“目”,天山无树,只是一大片一大片光秃秃的干山,国画家没了辙了!
(每句1分,整体表达通顺连贯1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 (1) 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节点特别重要
(2) 农业生产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或农业生产与太阳运行周期关系密切)
(每点2分, 共4分)
21.节气历法是通过/基于实践经验摸索得出的方法,它为古代民众所认可。
或:节气历法是通过/基于实践经验摸索得出的方法,它受到古代民众的认可。
(句中有两处语病,一是介词残缺,在“实践经验”前加上介词通过/基于等;二是“受到……所”结构混乱, 改为“受到………”或“为………所”结构。) (每处2分, 共4分)
22. 【答案】B【解析】A项,反照、反射;B项,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或显示出来;C项,把情况或意见等向上级转达、报告;D项,对人对事的意见(多指批评的) 。更多试题及答案关注公众号《高三答案》
四、写作(60分)
23.【作文审题】
一、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情境内容简洁,由两句话构成,共31个字。第一句,“人人都渴望成为冠军”:“冠军”原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这里泛指“任何领域的第一名或最高成就”。这句话传达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人们往往希望自己能够在某个领域或活动中取得第一名或最高成就。第二句,“这是否意味着,只有成为冠军,才值得被认可 ”:“只有……才”强调条件唯一,“冠军”指任何领域的第一名或最高成就,“认可”指社会、团体或个人对于某个人或某件事的正面评价、接受或赞赏。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议题,即是否只有那些成为第一名或获得最高成就的人,才能够得到正面评价、接受或赞赏 以此引导考生反思成功和价值的评判标准,探索更加全面和包容的认可方式。因此,考生需要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不可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综合来看,本题的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写作内容的限制:要求考生围绕上述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来谈:一本题目注重思辨,重在探讨成功的多元定义、认可方式的全面包容、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价值等,要写出感悟与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主要引导考生去思考成功的定义、认可的标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这种思考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社会。考生审题立意要体现出上述价值诉求。
二、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考生在立意时围绕“冠军”“认可”进行思辨:或探讨成功的多元定义,成为冠军只是众多成功形式中的一种,团队合作、社会贡献、道德品质等其他形式的成功同样值得正面评价;或探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即使没有成为冠军,个人的努力和过程中的成长也是值得被认可的;或探讨持续的个人成长与一次性的成就(如成为冠军) 之间,哪种更值得追求、更值得被认可;或探讨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认可之间的关系,分析是否只有社会广泛认可的冠军才具有价值……总之,考生立意的角度十分开放。能够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冠军地位固然重要,但成为冠军,不是被认可的唯一标准”为最佳立意。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从体育运动等竞技项目到社会任何领域,从多元成功观、社会认可的包容度到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价值选择等多个维度,考生均可进行探讨与反思。
3.文体的开放。考生文体的选择是自由的,如果侧重感性,可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如果侧重理性,可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但文体特征必须明确。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有以下两个特点:①注重思辨:冠军固然重要,因为冠军自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但成为冠军,并不是被认可的唯一标准。本试题引导考生思考成功的定义、认可的标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社会。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②重视生活:题目契合当下的奥运热点,从体育竞技赛事延展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引导考生观察、认识、体悟日常生活,反思实际人生。
【参考立意】
1.胜者为王 败者亦荣!
2.桂冠虽重,心志更坚。
3.冠军之外,价值之内。
4.认可多维度,冠军非终点等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