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huifu 发表于 2024-9-23 18:28:27

原本有七大名著,为什么取消了3部?看看这3部是啥,就知道原因

说起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大多数读者一定耳熟能详。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和施耐庵写的《水浒传》。
这四部书,无一不是在我国流传数百年、甚至广受国外民众的旷世巨作。
它们既拥有着崇高的文学价值,又饱含着伟大的社会意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https://q8.itc.cn/images01/20240907/4db1754a90634111bb1f272109a4cbb0.jpeg
虽然“四大名著”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清时期其实是有着“七大名著”的说法。
除了上述的四部名著外,还有其他三部书。
那么这“七大名著”里的其他三部究竟是哪三本书?它们又是因为什么,被取消了“名著资格”的呢?
https://q8.itc.cn/images01/20240907/068aa622e4484824a4d6983a52ca716f.jpeg
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这被去除的三部奇书中,第一部就是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
说起这位蒲松龄,他的一生也可谓是十分传奇。
https://q9.itc.cn/images01/20240907/601f15de205d4feb82d5799c10876498.jpeg
出生在山东淄博的一个书香门第,或许是家族环境熏陶,又或是自身天赋异禀。
小小年纪的蒲松龄,就在读书上表现出常人无法企及的聪颖资质。
五岁能作对、七岁可吟诗,少年蒲松龄的才情,可以说是乡里闻名。
https://q9.itc.cn/images01/20240907/5bb29d9b8a114fdaab3bc1e76f39ef53.jpeg
十九岁参加科举,接连在县、道、府三级考试中夺得魁首,名满山东。
当时山东学政施闰章十分赏识蒲松龄,亲自将他取为当年秀才的第一名。
按说蒲松龄天赋如此,在科举之路也应当一帆风顺、出将入相。
但奇怪的是,在此后几次的会试中蒲松龄屡试不中。
任凭他在齐鲁大地声名远扬,但在京城却始终无法赢得一个贡士的资格。
https://q2.itc.cn/images01/20240907/3662941571b9423fbc4a60b8b2c92cdd.jpeg
多年考场失意,蒲松龄也逐渐心灰意冷。
回到家乡,他将多年来道听途说得到的一些鬼怪传说、奇闻异事编辑整理成了一本书,名字就叫《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全书由491个短篇故事组成,大多与鬼怪精灵有关。
其中为我们熟知的有《婴宁》、《聂小倩》、《席方平》、《辛十四娘》等故事。
https://q2.itc.cn/images01/20240907/69ad1cc7a83d421591188661311ae086.jpeg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不仅利用狐妖与人相爱等情节表达了对突破封建礼教、追寻真爱等行为的赞颂。
同时也通过辛辣的文笔,有力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落后和封建社会对普通百姓残酷的压迫。
虽然与“四大名著”相比,《聊斋志异》的知名度并不逊色。
甚至在当代社会,也有许多影视作品是改编自这本书。
https://q7.itc.cn/images01/20240907/ef6e582aeeec479482190803ca2bf975.jpeg
但一来《聊斋志异》与《西游记》同为神魔题材小说,而后者所表达出思想的深度并非前者所能比。
二来《聊斋志异》中荒诞不经的鬼怪故事,与一些离奇曲折的恐怖情节,并不是十分适合青少年群体去阅读。
因此《聊斋志异》被迫在“七大名著”中被删去,成为了一部鬼怪小说界的传奇著作。
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七大名著”中被删去的第二部书,就是自成书以来便争议不断的《金瓶梅》。
https://q7.itc.cn/images01/20240907/bde95af88d7240d282e01bbd85d5dc4f.jpeg
《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其真实身份目前尚无定论。
在本书中,作者以《水浒传》中武二郎怒杀潘金莲一段进行演化,讲述了富商乡绅西门庆与其家庭成员的奢靡生活。
而《金瓶梅》一书的书名,就取自西门庆三个侍妾的名字: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
那么,为什么说《金瓶梅》自成书以来就争议不断呢?
https://q1.itc.cn/images01/20240907/6e9ac061c8ee40ceb5299227036df1d7.jpeg
一方面,《金瓶梅》生动详细地描绘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的市井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黑暗与腐朽。
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貌、分析封建社会灭亡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同时本书的文学艺术水平也非常高,所刻画出的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设计的情节也十分紧凑,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但另一方面,《金瓶梅》书中对主人公的情欲生活描写繁多而细致,让人读来不禁面红耳赤。
https://q9.itc.cn/images01/20240907/92cb48bd1d7c4e0dab0a331a0d352c62.jpeg
虽然在这样一部揭露封建社会地主官僚阶级罪恶奢靡生活的著作中,有一些情欲相关的情节描写在所难免。
但我国传统文化对这一方面向来讳莫如深,而《金瓶梅》中的相关描写又过于直白和露骨。
https://q1.itc.cn/images01/20240907/3bb3b27131a84c568a8e1b931e0c0ae0.png
因此在很多道学家和保守派的学者看来,《金瓶梅》这部书淫秽不堪、有伤风化,应当被焚毁禁阅。
而清朝统治者也确实采纳了这些建议,在顺治六年将《金瓶梅》列为禁书,不许百姓传阅。
https://q5.itc.cn/images01/20240907/33d5a625a6d04ddda97297a91ca432af.jpeg
等到当代,即使对《金瓶梅》一书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甚至发展出与《红楼梦》的红学派旗鼓相当的金学派。
但碍于书中的情欲描写实在太多,不适合向普罗大众推广、让未成年人阅读,所以在后来它也就被移出了“七大名著”的行列。
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被移出“七大名著”的第三部书,就是许多读者曾阅读过的《儒林外史》。
相较于《金瓶梅》的“少儿不宜”,吴敬梓这部通篇与儒学有关的小说,可谓是与学生群体密切相关。
https://q6.itc.cn/images01/20240907/b8befb4823164f888bae117cb37f3f4d.jpeg
以至于在我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上,也曾节选过本书中的两则故事:一则叫《范进中举》,而另一则叫《两根灯草》。
《范进中举》中,五十多岁的“老童生”范进多次应试,却捞不到一个举人的头衔。
为此,虽然妻子始终照顾自己,但范进却经常要遭受老丈人的冷眼与嘲讽。
在考场上年轻一些的考生与乡绅也会调侃讽刺范进,言语间充满着不屑的意味。
https://q5.itc.cn/images01/20240907/f7807783c8544da18b1103bd568d6190.jpeg
而一朝中举,“以科考为生”的范进竟直接疯了。
而往日对他不屑一顾的老丈人、乡绅,也纷纷化身“变色龙”。
或是称赞他“文曲星下凡”,或是与他称兄道弟、互叙“情谊”,简直是一场精彩的滑稽剧。
《两根灯草》中,年老的严监生在临终前向子孙们伸出了两根手指,众人不得其解。
有人猜是严监生要把遗产分给两个儿子、有人猜是严监生还藏有两坛财宝。
https://q6.itc.cn/images01/20240907/3ac80d28b51a42df8461023ef7b2ff92.jpeg
可对于这些猜测,严监生都是摇摇头,继续伸着两个手指。
最终还是一个伺候了严监生一辈子的老婆子看出来他的意思:“油灯上燃着两根灯草”。
于是赶紧掐灭一根,老爷子这才心满意足、溘然长逝。
经过寥寥数笔,严监生这样一个吝啬刻薄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https://q5.itc.cn/images01/20240907/6bccd009b85b4eaba78019bd95bc1332.jpeg
可以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明清时期士绅阶层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由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剧”组成的社会大戏。
以锋利诙谐的笔触对封建社会士绅阶层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揭露与讽刺,将科举制度给贫苦读书人带来的苦难毫不掩饰地展示出来。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很纳闷。
既然《儒林外史》既不像《聊斋志异》那样荒诞不经、情节恐怖,又不像《金瓶梅》那样充满情欲描写、不宜推广。
那它到底是因为什么而退出“七大名著”行列的呢?
https://q4.itc.cn/images01/20240907/3f2257b63e724bbc93fee513de7f34af.jpeg
其实《儒林外史》被移出“七大名著”,主要在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阅读门槛高。
相比于《水浒传》、《金瓶梅》等描写普通民众市井生活的小说,《儒林外史》这样主人公是士绅阶层的著作,其对读者的文化素质有一定要求。
书中很多对士绅阶层的讽刺与调侃,都是只有熟悉士绅生活的人才能读懂的。
换句话说,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读不懂《儒林外史》。
https://q4.itc.cn/images01/20240907/ea96c1690d40495e82d28ebd7bd2802e.jpeg
如此一来,本书的受众受到限制,无法像其他名著那样广泛传播,自然而然地也就不能称之为“名著”了。
二是不利于树立良好价值观。
虽然《儒林外史》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其讽刺意味。
但本书对士绅阶层的无情揭露,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无比黑暗和腐朽的社会。
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群体而言这或许并不十分重要,因为他们的人生观早已形成,不易受到书籍影响。
https://q5.itc.cn/images01/20240907/ba77117948e9406bbcdde48418f5d735.jpeg
但对于一些青少年读者而言,读了《儒林外史》这样的书,很可能对社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
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等情绪,不利于这部分群体良好三观的形成。
因此《儒林外史》这部书也就不适宜作为“名著”来推广宣传了。
总结

每一部名著,都有其成为“名著”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七大名著”,这些书,无可否认地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https://q2.itc.cn/images01/20240907/32f457c3da5442a388cb9fd6d91e7fec.jpeg
只是限于一些公众性质的原因,《聊斋志异》《金瓶梅》和《儒林外史》这三本书,不适合作为“名著”来推广。
在日常的阅读生活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不同的书籍,努力吸收其中含有的养分,而摒弃其他不适宜的部分。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本有七大名著,为什么取消了3部?看看这3部是啥,就知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