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履奇缘 发表于 2024-9-23 18:00:44

大家峰度|郑启超:碑帖互用多奇趣,转益多师自成家

https://q5.itc.cn/images01/20240906/f8422bfefe844e83a286af77259c0a98.jpeg
https://q8.itc.cn/images01/20240906/beaa8d80d5dc4636bfdf506ee9f3ee58.jpeg
印象中,郑启超属于那种内敛、低调的人。在名家云集的美术馆开馆展中,他安静地站在大厅里,像一个突然进入的旁观者。搭讪后才知道,他原本就是这场展览的策划者之一。
凭直觉,他是个有着丰富书法教育经验的人,因而不时发去习作,让他点评。起初,他总是友好点赞,终于有一次,他忍不住了,给出了根本性的意见。尽管轻描淡写两三句,但足以冲刷掉初窥门径者的沾沾自喜。
身为大渡口文化馆馆长,他对待同事也是和风细雨。访谈中,见有人等在门外,他便主动招呼,快速地处理完相关事务,然后回过头来,继续谈他的书艺人生。他的追述是简略的,仿佛在介绍别人的艺术年表,这与他磅礴、飞动、连绵的行草书风,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一谈到笔法时,他立马又兴奋起来。他疾步走进创作室,打开米芾尺牍,裁好练习纸,折叠成行,耐心细致地做起了示范。写了3行后,他站起来说:应该这样尽力精准临摹,你看,从线条上能感知丰富的笔法。
显然,他对自己的技法是比较自信的。而这自信的得来,却并不容易。
https://q0.itc.cn/images01/20240906/1f6c7074b50b4a40866058e77e047cc4.jpeg苏东坡诗六首 33*40cm 2019年
01
师里的“尖尖角”
跟很多书法人一样,郑启超的书法启蒙,是从柳公权开始的。
这真是一个奇怪又有趣的现象,刻板教条的师者,总会将习练柳楷奉为入门第一步。那谨严的笔法、硬挺的线条、整饬的结字,让人肃然起敬。可一旦完成枯燥的入门练习,很多人就毫不留情地转师欧颜褚赵,或更高古的魏晋书风。
而郑启超写柳楷,一写就是好多年。他从小看到爷爷写对联,羡慕得紧,一摸毛笔,就很自然地从柳体开始了。从小学到初中,都在不断凭自己的感觉临习柳体。
直到1993年,郑启超考入四川省垫江师范,他才有机会进入更为广阔的书法世界。
中等师范,曾经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因为以培养乡村教师为己任,就要求中师生成为“多才多艺”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不但能说会道,还能写写画画、吹拉弹唱。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乡村小学,如果某个山头上,突然响起琴声(哪怕是口琴),那多半是曾经的中师生,在那里抒发人生的感叹。
https://q2.itc.cn/images01/20240906/ddf5f9c5806b49288a0491e875726f0b.jpeg楷书《李白长相思二首》 33*70cm 2017年
前几年,还有篇《一代中师生,你们还好吗》火遍全网,数以十万计的中青年教师,一时间共情得热泪盈眶。如果说,改革开放后的中师生,是被耽搁的一代(更有甚者,称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只说对了一半。
由于是初中里的佼佼者,得以早早进入职业教育,进而获得“铁饭碗”,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况且,还能在师范教育中,获得正规、专业的才艺教育——真正智商、情商、律商三高者,均有机会获得坚实的才艺基础,进而创造新的人生可能。
当然,各种主客观条件决定了,真正出类拔萃或有一定成就者,终究少之又少。而郑启超,算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如果说,有那么一点幸运的话,那就是他书法启蒙较早,有所谓的童子功。正是这童子功,驱动了他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和浑身激情。
当他希望与柳楷拉开距离时,向颜体进军了。同时,遇见了现实中第一个名师。那就是当时的垫江职中书法教师,现今的重庆市书协副主席、秘书长周庶民先生。彼时,周庶民先生在川东书坛已颇为有名。
https://q1.itc.cn/images01/20240906/4c5e2ba720e1406e927880c32e7eabe8.jpeg楷书王维诗《桃源行》 33*120cm 2021年
在周老师的引导下,郑启超进入了魏碑的世界。从唐楷走向魏碑,是很多习书者共用的路径。唐楷工稳谨严,但开宗立派者多为朝廷重臣,风格大同小异,而魏碑大多源于民间,几乎一碑一面,千姿百态。郑启超选择了名气很大、风格突出的《爨宝子碑》。相对于《张黑女墓志》的疏朗俊美,《张猛龙碑》的劲健雄俊,《爨宝子碑》的跌宕恣肆和方整斧凿之气,更让初涉魏碑的人心动,这也是常见的事。
有了名师指导,郑启超很快悟到了《爨宝子碑》的精髓所在,并在技法和精神气韵上,打通了唐楷和魏碑的鸿沟。由此,他尝到了书法人生的第一块巧克力。
那是1995年,师范二年级的暑假,郑启超创作了一幅魏碑楷书,被选送参加四川省第二届中师艺术节,斩获一等奖。当时书法类一等奖6名,垫江师范学生在周庶民先生指导下就独获4名,其中3位获奖者均为三年级学生,只有他是二年级学生。
19岁的郑启超,由此找到了进击书法的自信之基,也找到了热爱书法的更多理由。临近师范毕业,他在学校举办了一场个人书法展,作为阶段性小结,向社会展示书学成果。
小荷才露尖尖角,“偶”有蜻蜓立上头。带着小小的光环,郑启超走向成人之路。
https://q7.itc.cn/images01/20240906/0f0e1e21dd0248b68df4c60049f6c35b.jpeg楷书自作文《砚语墨情序》 60*180cm 2015年
他想象过无数次的乡村教师生活,似乎早有心理准备。可当他来到垫江县五洞镇斜滩小学报到时,那里的艰苦,仍然让他心里咯噔了一下。幸好还有书法,让他在最寂寞清贫的岁月,也感到充实而富有。
与别的孩子王不同,别人最多舞点文,他还要弄墨。除了上书法课,他还教其他课程,但总的说来,他拿毛笔的时间,远远超过粉笔和钢笔。他每有闲暇,就会操起毛笔习练书法。夜有多深,他的翰墨就有多浓。有时候,他也会朝着窗外,深叹一口气:这样辛苦地练习,到底有何意义?村沟沟里真的能走出书法家?没敢多想,他又埋头写起字来。就算打发时光,度过日夜!
1997年9月,他调到距离县城38公里的包家镇小学,成了一名“镇上的老师”。由此,他的书法有了进一步的彰显和发挥,也有了更大的抱负。他开始密切关注国内的书法展讯,并不失时机地投上一幅。
1999年,中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他如愿入选。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在全县书法圈激起了一层波澜。
https://q2.itc.cn/images01/20240906/3fa558f8e424430dbde1042b3ef81399.jpeg行书《碧水春风联》 67*180cm 2022年
那时候,他还一根筋地写着魏碑。性情温和的他,一落笔就是棱角分明、刀凿斧切,没有人在意其中的反差。倒是他自己,在与书法界的师友交流之后,偶尔会想想,就这样一碑写到底吗?
有了自省,便开始研习敦煌残纸。由无名氏书家创造的敦煌写经体楷书,虽非书学主流,但自出土后,也颇为学界所重。与魏碑兼习,某种意义上,算是碑帖互鉴的一种方式。
二十出头的他,渴望从中获得新鲜的营养和乐趣。
02
从谢无量出发熔铸古今
说来也怪,2000年前后,郑启超突然着魔般迷上了谢无量。有好事者,曾在网上列出“20世纪中国十大书家”,谢无量赫然在列。作为诗人、学者,谢无量自创的“娃娃体”,历来被广为称颂。成都不少书家,崇尚笔墨趣味和自在书写,或许多少受到谢老的启发和影响。
“那些年,书法界刮起一阵风,写性情,写趣味。我也开始了新的取法,我渴望通过熔古铸今,找到一种合我性情的书风。”郑启超说,谢无量天然稚拙的书风,看似漫不经心、率性命笔,其实很有来头。一是来自他纯粹的诗人性情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二是来自他对魏晋古法的精研。细看就会发现,谢老的笔法丰富、笔势奇绝,他以行楷作品居多,每幅字几乎没有完全雷同的线条,起止提按、正侧平险都很讲究。
https://q4.itc.cn/images01/20240906/edb5d9a57018405baf107f9a4ae2c3bb.jpeg草书自作诗《壬寅馆事》 180*90cm 2023年
以魏碑为基,融入近代谢无量的书风,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冒险的。但郑启超认为,恰恰是这种远距离搭配,会产生奇效。再说,魏碑源于民间书法,崇尚率真自然,大朴不雕,这是历代书家着力从中汲取的关键养分。而从谢无量笔下,完全可以找到魏碑的影子。取法谢老,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古碑古法中植入现代眼光和时代审美,而兼容的根本,在于共有的率真之美。
2003年9月,郑启超调入垫江三中,任教语文和书法。对他而言,这无疑是很大的跃升。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进入县城方便,可以更好地研习书法,开展书法活动。
自那以后,他的书法之路,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投展参展的频率也高了起来。
03
当谢无量遇见米芾
在深研谢无量之后,郑启超慢慢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在平淡中,注入新的活力。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唐代大家孙过庭在《书谱》中的经典论述,被历代书者奉为圭臬。
未及而立之年的郑启超,显然也不会甘于平淡。在长久习练楷书之后,他将注意力投到了行书上。先是“二王”,接着是米芾。如果说“二王”的流美书风,尽显魏晋风流,人见人爱的话,米芾的八面出锋、沉着痛快,就几乎可以让每位书者上瘾。
跟很多人一样,郑启超在“二王”与米芾上,同样难以取舍。但他知道,以“二王”为基完全正确,但止于“二王”,就意味着泯然众人。米芾同样以“二王”为宗,最终提出“一扫二王恶札”,就是不愿陷入俗套。米芾的强烈个性和极致趣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郑启超同样无力摆脱。
好在他有了自己最大的“靠山”,那就是近代大家谢无量。谢精研佛学和文史,同时诗书双绝,习其书法,也是汲取其非凡的才情气韵。对谢氏书风的研习,既已可观,那为何不顺势嫁接米芾,从平正进阶于险绝?
https://q3.itc.cn/images01/20240906/74ea005a412645158e9cad0116fcbe83.jpeg草书自作诗《回乡有感》 240*120cm 2023年
知行合一的郑启超,很快让二者牵起手来。很难说,是米芾改造谢无量,还是谢无量稀释了米芾,总之,时间告诉践行者,他又一次成功了。
2005年9月,中国书协主办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郑启超携此全新书风,作品顺利入展,颇受好评。2006年12月,作品入展全国首届草书大展。随着书名的彰显,他的社会活动也多起来。2006年下半年,他参与组建垫江县书法家协会,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从此,为推动区域书法事业繁荣发展不断努力。
2007年3月,31岁的郑启超顺利加入中国书协,其书法人生由此有了新的坐标。
https://q1.itc.cn/images01/20240906/3d8948ea98604623b2114e95f7dbd7e2.jpeg毛泽东词一首 48*180cm 2021年
2008年,中国书协主办全国千人千作展,他再次以行书入展。米芾、谢无量,两位相距800多年,同样重视笔墨性情的书法大家,在当代青年书家笔底下相会相融。这很大程度说明,郑启超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当代实践取得了突破,他对前人技法的跨越融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
或许正因为此,偏居垫江的郑启超,才得以把握住人生中又一次重要转机。2008年秋,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争创书法特色学校,亟需书法专业教师。在业内专家的引荐下,他于10月进入育才小学,成为一名专职书法教师。
这看似寻常的工作调动,对郑启超而言,却埋下人生中的重要伏笔。尽管在当时,他也只想到,做好一名专业书法教师,带动整个学校书法教育教学向前发展,但毕竟有了更多从事书法教育、创作、研讨的平台,他决定做得更好。
https://q5.itc.cn/images01/20240906/477e16c8a19f4c538ddcdce13f6833a0.jpeg草书李白诗《宿巫山下》 48*180cm 2018年
果然,从2008年到2013年,他指导育才小学教师学习书法,先后有15人加入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多名师生在全国各级书法大赛中获奖入展。期间,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成功创建中国书法“兰亭小学”。
不仅如此,身为大渡口书协主席,以育才小学为源头,带动全区书法艺术事业发展。区内茄子溪小学、钓鱼嘴小学、新工小学先后成为重庆市书法特色、示范学校。
郑启超对区域书法事业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得到区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认可。2013年7月,他被调入大渡口文化馆任书法专干,从此告别教师的舞台。对于书法事业,他有了新的使命和担当。
书法是平心静气的艺术,但作为事业,仍可激荡人心。已出任大渡口文化馆馆长多年的郑启超,谈及这些往事,仍有着执着于创业的初心。
04
深入传统,不断突破
对于职业身份的转变,郑启超倒颇为淡然。
从教师到文化专干,在外人看来,也许是一种荣耀。但对他本人来说,更多是专业上的激励和鞭策——最起码应是书法上的区域标杆。
当他终于可以,脱离烦锁的书法基础教育工作,稍微超脱地坐在书斋,展纸铺毫或对帖思忖时,他忽然有了某种焦虑感。古今学米者多矣,有大成者却极少,南宋有吴琚,当代有曹宝麟,但自家面貌终被米家强烈个性所掩。就算将技法与性情玩到极致,行家一看,也不过是二道贩子。既然年未至不惑,还有大把的时间,那能否再往上溯,深入传统,寻找新的突破?
https://q4.itc.cn/images01/20240906/de749c4e12fc476b83ca34ab05f72184.jpeg草书《刘长卿诗一首》 48*180cm 2020年
恰好,又一个机会不期而遇。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楷书班(第二期)开班,郑启超有幸前往,在多年任教之后,再度当起了学生。
这一次,他选择了智永手书《千字文》和隋碑《龙藏寺碑》。一帖一碑,皆为隋朝代表性楷书,对唐楷均有着直接的启发之功。欧褚颜虞,莫不从中汲取营养。有着扎实魏碑和唐楷功底的郑启超,神往隋楷多年,这次正好在名师指导下,碑帖互鉴,窥得隋楷精髓和堂奥。
为此,他在学书札记中如是写道:“吾尤喜智永真书《千字文》,平和敦实,风神自远,得羲之笔墨之法韵;千字百科,包罗万象,音韵诣美,诗意里独具精巧。亦爱《龙藏寺碑》,挺拔遒劲,灵动恣意,开宽博正大之气象;碑文辞藻典丽,文式严谨宏阔,唯美处不由言表。”
其追慕隋楷,绝非一时兴起。除了单纯地喜欢,还有着理性思考和进阶策略。事实上,在长久的精研苦修中,他的确因碑帖融合,达成了开合平奇的调节有度,实现了书学营养的整体均衡。
正如论者所言,“他以智永《千字文》笔法呈点画形质,正侧并用,聚散交替,在笔意的顺逆转化中改变笔锋运动的时空,方圆、曲直、长短变化无穷,丰富了线条的文化内涵。同时,以《龙藏寺碑》的势态求高古、求厚重、求拙朴、求神采,并借鉴墓志的特质而诞生意趣。”
隋代因为短寿,其书家,也往往在书法史中,被视为过渡性人物。而郑启超发现,一入隋楷深似海。正是这并不太主流的一碑一帖,赋予了他书学密钥,让他在当今楷书高手中,有了独显之能。
https://q1.itc.cn/images01/20240906/ad069a77fdb24481b6a39a91dd5c9456.jpeg行草辛弃疾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能》 67*67cm 2018年
楷书有了新的面目,在行草书上,自然也须同步革新。2015年秋起,郑启超又择时远赴江浙,寻访名师,在陈海良等先生指教下,精研行草。在行书上,他复以“二王”尺牍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为根基,激活米芾元素,再参以明清调,以显风神俊朗;在草书上,他则扎根王铎,再辅以“二王”气息,追求宽博、厚重、狂放、连绵之气。有趣的是,观其磅礴大草,你会惊讶地发现,他往往以行楷书打头,或在某个节点,嵌入行楷笔法,从而让整幅作品显出特别的势与力。
他坦诚,笔法、字法等诸多本源性的问题,大体能够较好解决,接下来就是追求不同风格的深度融合。总之,在他看来,无论怎样转益多师、取法古今,贴近自然、本真书写,才是关键。
作为活跃在书坛的中青年书家,他因早慧和勤奋创获颇多,为书艺人生的长足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更为可喜的是,因为职业使然,他有更多条件尝试第舞台艺术,从而丰富自身书法的文化厚度。这些年,他除了书法上的晴耕雨读,广泛涉及音乐、曲艺等方面的创作尝试,也有不少心得和收获。
https://q3.itc.cn/images01/20240906/693f2a2ac3b140cb84f5e812851dfa97.jpeg行草司空曙诗《喜外弟卢纶见宿》 48*137cm 2020年
据介绍,自任馆长以来,他组织大渡口区文化馆加强创作生产,多件原创文艺精品在全国“群星奖”、国家艺术基金、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重庆艺术奖等展赛活动中多次入围、获奖,并积极投身创作、编导、辅导,如合唱《川江畅想》、表演唱《唱起歌来上大梁》等作品。在着力抓文艺精品创作的同时,也不断创新策划一系列大型品牌文化活动,全国古琴名家音乐会、全国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戏剧曲艺交流展演、全国摄影展重庆巡展、全国县级文化馆百馆联动等百余场活动持续在市内外登台亮相,为大渡口区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建设注入了活力与支撑。
多年来,他组织大渡口区书协积极参与“中国书法送万福进万家活动”,大渡口区书协两次荣获中国书协先进集体表彰,个人两个荣获中国书协先进个人表彰;整合各方力量,策划承办全国十地书法联展、重庆市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重庆市青少年书法艺术节等数十场各级书法展赛活动。
很难说,这些成绩能带给他多少单纯的快乐。但足以告慰其心:一个人的路有多远多宽,并非生来注定,也非提早预见,唯有不断前行,方能渐入新境。
https://q5.itc.cn/images01/20240906/6a12be4793234c848a429ee766cc51f2.jpeg行草白居易诗《白莲池泛舟》 33*137cm 2021年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迎来人生的转折点。从中等师范走出的郑启超,相继走过人生多个十字路口。幸运的是,他每次都顺势选择了适合他的方向。并且,永不止步。
站在半山腰上看风景,不同的人,定会有不同的触动。所幸,仰首还有更高处。
——艺术家档案——
https://q0.itc.cn/images01/20240906/ec7dd30404704f6b88dc3e2f6e7a17b8.jpeg
郑启超:重庆垫江人,大渡口区文化馆(美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群众文化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协副秘书长兼楷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基层馆(站)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书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群众文艺创作专家库成员,大渡口区政协委员,大渡口区书协主席。
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全国首届草书大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展等;辅导合唱《川江畅想》荣获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创作歌曲《那一年》、书法《古诗二首》《单骑逆风七百里》3件作品荣获重庆艺术奖;编导、辅导《唱起歌来上大梁》《睡在上铺的兄弟》《一条表扬信》3件作品入围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唱起歌来上大梁》《一条表扬信》同时荣获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个人2次荣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表彰。
https://q2.itc.cn/images01/20240906/a993a495d9334fd9af0e43b8b081471f.jpeg
https://q8.itc.cn/images01/20240906/74d32ae59b434047b5f2aa45f61af482.jpeg
https://q3.itc.cn/images01/20240906/41f06f92815e4912828975650f5eec30.jpeg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峰度|郑启超:碑帖互用多奇趣,转益多师自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