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mtxjt 发表于 2024-9-23 15:58:50

甘肃临洮:传承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父子兵”

一把黄泥,一双巧手,在匀速转动的旋转盘带动下,不一会功夫,一件彩陶的泥胎就成形了。看似简单的操作,阎建林已孜孜不辍做了36载。
今年64岁的阎建林是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河口村村民,从他记事起,爷爷和父亲就在制陶。马家窑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是马家窑遗址所在地。彩陶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阎建林走访了马家窑遗址和部分博物馆,萌生了仿制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想法。依托爷爷和父亲传承的烧制陶制花盆功底,阎建林开始钻研和仿制彩陶。
马家窑彩陶器形以盆、钵、壶、瓶为主,纹饰华丽典雅,图案繁缛多变,展现了远古先民灵动多彩的生活图景。
研制彩陶三十多年,阎建林深刻领会古人的精湛技艺。与制作花盆不同,做彩陶需要几十道工序,包括选土、粉碎、和泥、拉坯、晾晒、彩绘、烧制等。
“即便用最柔顺的毛笔,色彩最佳的矿物颜料,也难以企及古人的精细和柔美。”阎建林说,这更坚定了他继续传承彩陶技艺的决心。在传承上精益求精,阎建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为当地陶器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如今,阎建林制作的彩陶供不应求,全家都投入到制作彩陶的工作之中。在阎建林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也从事彩陶的研究和制作,还成立了彩陶研制公司,接力传承彩陶艺术。
“今年是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我要把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发扬光大。”阎建林说。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04/631bfb35483d4509b4112c7f50ed5655.jpeg
这是9月2日在临洮县博物馆拍摄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https://q7.itc.cn/q_70/images03/20240904/48e41b6c2d9445c7aa86a75b4673ee67.jpeg
9月3日,阎建林在家中制作彩陶泥坯。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https://q0.itc.cn/q_70/images03/20240904/b94514c080da46acb9b2945b63d7def9.jpeg
9月3日,阎建林在家中使用机器和泥。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https://q9.itc.cn/q_70/images03/20240904/f44d85b2782447b79d9cd95af309fe5f.jpeg
9月3日,阎建林在家中制作彩陶泥坯。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https://q4.itc.cn/q_70/images03/20240904/aa53ea83473041568868c9a8ce7e6e94.jpeg
9月3日,阎建林(左)在家中与儿子探讨彩陶的线条。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https://q0.itc.cn/q_70/images03/20240904/ba908de6105b488e8f17a1497f04a24f.jpeg
9月3日,阎建林在家中搬运彩陶。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40904/48339cc48a354af78e04a58e744fb90f.jpeg
9月3日,阎建林在家中绘制彩陶。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40904/96c2a73e50904e639feb552e7fb70cf1.jpeg
9月3日,阎建林在家中展示自己制作的彩陶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04/9c3ebeff68924c87b4295297eda2fc20.jpeg
这是9月3日在阎建林家中拍摄的阎建林仿制的一件彩陶。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临洮:传承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父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