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652 发表于 2024-9-23 15:43:11

图片故事|与泥相伴制“善器” 一片匠心育“天青”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诗中描绘的便是兴盛于中国宋代的汝瓷,汝瓷因产于汝州得名,温润如玉的天青色也为其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江西景德镇,45岁的李善明就是一位专注于汝瓷技艺的陶瓷匠人。
李善明并非科班出身,下肢还受小儿麻痹症影响,多年来的潜心琢磨靠的是对陶瓷的一腔热爱。谈及制瓷经历,李善明说自己是“湖南人来江西景德镇做河南瓷器”。
李善明是湖南永州人,少时务农,中专还没毕业就跟朋友们走出大山远赴厦门打工。一开始是在工艺品厂做陶瓷画工,之后他又向厂里的师傅学起了雕塑,几年的学习让李善明逐渐爱上了这项与泥为伴的艺术。
2005年,李善明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瓷都”景德镇,一开始是帮大师雕刻陶瓷作品,后来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小作坊,主要做出口日用瓷的代工,但李善明的目标并不止于此。2009年,李善明将自己的几件瓷器作品带去了上海,没想到广受好评,这也坚定了他创立品牌的决心。
虽然身在景德镇,但李善明并未选用当地知名的青花瓷创立品牌,而是另辟蹊径地选择了汝瓷。“汝瓷,沉稳、素雅、含蓄、内敛,和我自己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在李善明看来,汝瓷含蓄的自然美最能打动人心。
烧制汝瓷的过程却并不容易,汝瓷的天青色要以玛瑙入釉,颜色要青,要润,要似玉非玉胜似玉。由于没有釉水配方,除了去北京故宫看展品学习,去汝瓷的原产地河南找材料,李善明还通过烧制一窑又一窑的瓷器不断尝试。一次次增减玛瑙含量,一次次调试窑温,有时候一窑烧成,甚至拿不出一件像样的成品。
三年间,李善明烧了一千多窑,经手的试验品超十万件,他屡烧屡败,屡败屡烧,甚至把一家的积蓄都投入了进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李善明的作品在当年的瓷博会上一炮打响,也让其成为了景德镇汝瓷的一张名片。李善明将作品以自己的名字中的“善”字命名。为了追求品质,李善明窑口烧制成品率仅有不到30%,有一点瑕疵的瓷器,都会被淘汰敲碎。在保证汝瓷质量的同时,李善明还将传统的青花、粉彩、玲珑等工艺与汝瓷结合,创作出带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中国人讲究从善,做人如做瓷,修身养性才能制良器。”李善明说。谈及未来发展,李善明表示想做老百姓用得起的瓷器,让陶瓷文化进入平常人家,走向海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陶瓷的魅力。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5f3fd70ca5a345be896bd0956e4f0499.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匠人将有瑕疵的汝瓷产品敲碎(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9e604406e5654a14846cf871e716dcf3.jpeg
在善窑厂展厅里,李善明(左一)向参观者介绍汝瓷(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37c52409da2d4167a6c443605d987eee.jpeg
在善窑厂车间里,李善明(右)和女儿一起玩瓷泥(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5fc923f661f345818bfe79bc6318988d.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展厅里,李善明在欣赏一件天青汝釉瓷瓶(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66b8ec1a939e4f44b3041187d82c1e9b.jpeg
在善窑厂车间的窑炉前,李善明查看汝瓷产品的烧制情况(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323da34278da40f1ad61102b7ae1571e.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右)在与画工交流(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2dc4b2d783b1460798c71b3efb9e4a21.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在进行拉坯(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2.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310142caa6754d04bf266d0f30fc8f51.jpeg
这是李善明烧制的汝瓷作品《西游记系列瓷盘》(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https://q5.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ba1a1bbdc9e2481db0cc05c4608bacdb.jpeg
这是李善明烧制的汝瓷作品《十二花神》(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https://q0.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1c7110a5107548cbafb2000e136cb177.jpeg
在善窑厂的工作室里,李善明在翻阅陶瓷相关书籍(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https://q2.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7459accaee13434aa7077b400dc5b826.jpeg
在善窑厂的车间里,匠人在对刚烧制出的汝瓷产品进行质量检测(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2.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f14ae71ebdf3482fb1532f869fd46785.jpeg
这是李善明反复研究烧制汝瓷时的试验品(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https://q4.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a7f9b3f89d734841b2105b062f81c5e1.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工作室里,李善明在通过直播介绍自己的汝瓷产品(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https://q1.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e214e3ce8fd44dad996d70f399ba4dc5.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展厅里,李善明(左)在使用自制的汝瓷茶器与朋友喝茶(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4.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064c70017927462a99e3575273e16c30.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在进行拉坯(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4cc8b9535c2440a8a214c92da67e917a.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在查看产品(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https://q1.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7fe3e7505d5f48b6b4be7cbfc891c4f4.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在揉捏瓷泥(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7.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56e2bc409ec74ae88d9120a287928f43.jpeg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展厅里,李善明在欣赏一件汝瓷作品(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https://q9.itc.cn/q_70/images03/20240903/ead0573db4c24595a87653a47d1efea5.jpeg
在善窑厂车间里,李善明在向徒弟传授利坯技巧(8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图片故事|与泥相伴制“善器” 一片匠心育“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