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cai 发表于 2024-9-23 14:24:37

胡适与毛主席之间有何恩怨?竟说当年毛主席的水平考不上北大

胡适是一位知名的学者,还曾经在北大任教过,毛主席在北大时就经常去旁听他的课。
也是在那时,他与毛泽东相识,两人相交甚笃。
可在新中国成立后,定居美国的胡适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
竟说出以毛主席当年的水平考不上北大。
毛主席听闻后,一笑了之,可他的好友却称另有隐情。
这两人有何恩怨?明明是至交,怎么翻了脸?毛主席真的是考不上北大吗?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8170017a864240e7bce3a1e52ac1f691.jpeg
【北大结缘开拓眼界】
说起来这胡适,当年也算是毛泽东的老师了。1918年8月,胡适在北大任文学教授,
而从湖南老家来此地的毛泽东,只是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
根本算不上北大的学生。
为了开拓眼界,学习新的知识,在工作之余,毛泽东也时常会去旁听北大的课程。
他久闻胡适之名,早就想亲自听听他的课了,每次旁听,都是第一个到达教室的,为的就是一睹胡适之风采。
可胡适并没有把这个,一口长沙方言的毛头小子放在眼里,这个小伙子一上课就问东问西,
倒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是负面印象。
面对毛泽东的殷切求教,胡适只是出言讽刺,认为他的问题不切实际,就算知道了答案又能怎样?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31e83d15522d491592ac20406afd5e6c.jpeg
毛泽东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凡事刨根问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就像如今积病已久的中国,想要改变当前的形势,只能破而后立。
他的“口出狂言”,让课堂上的学生们都偷偷笑了起来,认为这个毛头小子太过于自不量力,
但这却让胡适对他改观,认为这是一个有思想的小伙子。
于是两人在课堂之外的交流便多了起来,除了在文学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对理想对未来也有一番畅谈。
当时中国正流行出国留学,毛泽东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了解到这一想法,胡适说道:
“也不一定只有留学才能救中国。”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0721c512ed27448ba563432ffc5f28df.jpeg
早在1914年,
胡适就写了一篇文章——《非留学篇》,
以呼吁救国不一定非要出国留学,关键在于要在国内设立好的大学。毛泽东听取了胡适的意见,并深受启发。
想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就只能从国内开始了解,如果对自己本国的情况都不了解的话,盲目出国学习他人的经验,又怎么会适用于中国呢?毛泽东来北京的目的,就是为了等待出国的机会,
如今他决定放弃这个目标,转而留在国内。
在北大期间,
他不仅与胡适亦师亦友,更是认识了对他思想有着重要启发作用的李大钊,
两人交谈过几次,李大钊对他也很是欣赏。
那时李大钊正在了解共产主义,在他的引导下,
毛泽东也通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各种书籍。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8e157e14d14f4c9283feebef4c91d5a6.jpeg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与他同行的同学们纷纷踏上赴法之路时,毛泽东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放弃了这一机会,有人劝他考入北大,也被他拒绝,最后竟然是他孤身一人,回到了长沙老家。
他要亲自去了解中国的社会,深入到百姓中去,去了解我们的工人,我们的农民,
而不是手持书卷,高高在上地俯视中华大地。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离开了北大。
回到长沙后,他开始创办《湘江评论》
,经常去乡间地头拜访农民,了解他们的耕作和收成情况。
不仅如此,工厂内也时常可以看见他的身影,他亲自在人民身边收集资料,再整理成文章发表,字字珠玑。
也是在这个时候,
他悟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理,这个理念与胡适的“实验主义”不谋而合。
在毛泽东离开北大后,胡适依旧在关注着毛泽东的动态,还亲自写信赞扬了他的行为。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1825723a095b4d4fa486dd8faf06178f.jpeg
【理念不合越行越远】
毛泽东所创办的报纸在长沙影响甚广,报刊上对当下中国所流行的各种思想,都进行了深刻讨论,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就被军阀张敬尧查封,组织办报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也被迫解散。
听闻这一消息,
胡适顶着军阀的压力,坚持力挺毛泽东,
可见他们的交情不可谓不深。
胡适只比毛泽东年长2岁,两人见面之前,他已在美国留学多年,对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人年纪虽相差不大,但毛泽东对他始终尊之敬之。
早在此之前,胡适与陈独秀等人所创办的《新青年》,也影响了国内许多的有志青年,毛泽东也正是受到了这本杂志的影响,才决心要走出湖南。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ac02e23eafa94cc695534ff8a79f55e9.jpeg
当时有不少人想要走出中国,外出留学,学会中也有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
于是他们写信给调任北大的杨昌济老师,想寻求留学的机会。
杨昌济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来信告诉他们可以去法国勤工俭学,深入学习国外的理论和经验。
于是在1918年,毛泽东带领20余人动身前往北京,
经杨昌济介绍,他成了一名北大的图书管理员。
北大虽然是新思潮聚集之地,但也有着令人诟病的地方,带着一口乡音的毛泽东走在校园里,也会遇到一些瞧不上他的人,那些学生自视甚高,不屑与他为伍。
与此同时,校内的课程在他看来也有些落后了,
因此当有人劝他考入北大时,他也婉拒了这一提议。
可这次北大之旅仍然让毛泽东收获颇丰,
他结交了胡适、李大钊等有志之士,也在胡适的建议下,放弃了出国的想法,转而决定深入国内。
https://q2.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59be5cb35e1349bc85d0d0f2ef9082d9.jpeg
虽然报刊被军阀封禁,但毛泽东的脚步却不会停止。当地军阀张敬尧欺压百姓,烧杀抢掠,人民早就苦不堪言,经过这次事件,让毛泽东明白,
必须要把军阀赶出家乡,还乡亲们一个安稳的生活。
1920年,“驱张运动”得以成功,运动的领导人毛泽东还兴奋地写信给胡适,得到了胡适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同年,
毛泽东带领新民学会中的骨干,加入了共产党组织。
两人虽关系不错,但胡适一直对共产主义颇有微词,相比起共产主义主张的改造中国,胡适更注重研究实际问题,主张改良。
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也是温和的改良派,就“主义”与“问题”这两个方面,胡适与李大钊还曾经在报纸上对峙过。
再加上胡适多年在美国留学,其思想也深受美国影响,
十分尊崇三权分立那一套,对于共产党的理论始终嗤之以鼻。
https://q5.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13d8720f920646f3be82e1d233491092.jpeg
毛泽东也曾试图向他传输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却始终受到胡适的排斥,他并不相信工人和农民能有什么作为,他认为只有完完全全学习美国,才是救国之路,像共产党那样暴力的革命,是不符合实际的。
从胡适以往的做法来看,他就是一个不愿激进的改良派,但当下的中国已经容不了慢慢改良了,这个如同一潭死水般的社会,
必须经历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才能从腐败处焕发出新的生机。
显然,胡适没有看清这个局面,虽然他建议毛泽东留在国内了解中国,但他自己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他呼吁救国不一定出国,可自己却将外来的理论当成真理。
正所谓当局者迷,如果一味向外国侵略者妥协,最终只会走向亡国的下场。经过几次争执之后,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让毛泽东更加坚守自己所选的道路。
胡适是他所尊敬的老师,但他的想法显然过于天真和理想,
而毛泽东是实打实走进了社会底层,了解中国的人民正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无比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就这样,
本该是志同道合的二人却越行越远。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12bd9903041041ba94c7239396bad288.jpeg
【矛盾激发彻底对立】
胡适在文学上可谓是大家,在政治上却显得有些糊涂,他不愿与国民党为伍,却又与国民党越走越近。
国民党对共产党赶尽杀绝,
他却将国民党当成国家正统,劝共产党成为国家的第二政党,
行事矛盾且荒谬。
不说国民党能不能容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最重要的是,
两个政党的宗旨与需求根本就不一样,
胡适的想法显得无比天真。
眼看共产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工农阶级不断觉醒,蒋介石也坐不住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
更有万千无辜群众受到牵连,其行为令人发指。
https://q0.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80b0b89a7ff5421899c86c585b60e938.jpeg
陈独秀及其家人加入共产党后,国民党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们,面对国民党的追捕,
其子陈延年曾写信给胡适求救,但他万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国民党的军队。
陈独秀与胡适二人本是好友,二人互相欣赏,但胡适竟这封信交给了国民党,而陈延年在牢狱中被虐杀至死,到死也不知道竟是父亲的挚友将他出卖。
而后胡适又与政变发动者之一的蔡元培来往密切,
还劝说毛泽东让共产党放弃抵抗,早日成为第二政党。
这种种行为都让毛泽东愤慨不已,胡适虽然没有加入国民党,但仍然借着国民政府的公文在各国旅游。
在外人看来,
他早已跟国民党站在了同一战线,站在了共产党的对立面,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https://q7.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87da3c6a5586467688d20b35b42831a2.jpeg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一致对外,而胡适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袭,依然坚持不抵抗,只想利用谈判的方式结束侵略,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胡适的固执与天真,
注定了他无法看清历史的走向,注定了他无法与人民站在一起。
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在派遣代表团的问题上,国民党本想一手包揽,抢占抗日的胜利果实,在共产党的据理力争之下,
最终由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三方派出代表团。
为了避免国民党再次导演“四一二”的惨剧,
毛主席希望能够获得国民党内部人员的支持,最好能争取到胡适对共产党的支持,
因此上报的代表团名单内,胡适也在其中。
https://q2.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24f91b0d855c46ecac119fd525161369.jpeg
代表团之一的董必武受到毛泽东的指示,前去与胡适就当前形势畅谈许久,表达了毛泽东对《新青年》和陈独秀、胡适的尊崇,
并再次向他说明实行共产主义的必要性。
可胡适仍然没有回心转意,他还妄想经过此次谈判,就能让国共两党关系缓和,他依然做着共产党成为第二大政党的梦。
不久之后,国民党撕毁了“双十协定”,全面发动“戡乱战争”,此时胡适依然认为,是共产党的过错才造成了如今的形势。
直到战争后期人民的力量显现出来,国民党节节败退,才让他认清了现实。
他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可现实就是背弃了人民的国民党,被打得仓皇逃窜,共产党站在了胜利的那一方。
https://q6.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60c7eb27aba34b2092de5a0db6fd6926.jpeg
在残余的国民党准备逃到台湾时,
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给胡适,希望他能留下。
信中言辞恳切,毛泽东还是很欣赏他的才华的,如果胡适能够留在大陆,还能继续在北大担任校长和图书馆馆长。
面对这样的一封信,胡适的心中也十分纠结,最后轻叹一声:
“人家会信我吗?”
最后去了南京,一年后又远赴美国。
此时他已经不是驻美大使了,生活待遇大不如前。胡适每天窝在自己租的小公寓内,深居简出,就算这样,他也每天从收音机里听取关于中国的消息。
直到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但他也没有很激动,而是很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一消
息。
https://q2.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bee8518b0c4f4775947ab1a003f139ca.jpeg
胡适远在海外,毛主席还是很遗憾的,期间又请人写信给胡适,希望他能回国,只是都没有回应。
虽然胡适总是这样固执,但他的才学确实是毋庸置疑,
毛主席时常赞叹他在文学上的见解,尤其是哲学领域,在红学上,他的观点比蔡元培更加确切。
以往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毛主席也毫不避讳地说道:
“我在湖南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新青年》,对陈独秀和胡适两人,也是十分尊敬。”
相比毛泽东的坦荡,胡适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84aef8ed67684263a9a7b31d1588708a.jpeg
在美国参加一场会议时,有记者向他提问:
“既然您曾经是毛泽东的老师,那您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问题让胡适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再三考虑后,他说道:
“他并不是北大的学生,当时他只是一个图书管理员,以他当时的水准,是考不上北大的。”
这番话在世界引起诸多猜测,胡适的才学大家都有目共睹,而他竟然说毛泽东考不上北大,难道身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没有任何才识吗?
国外的猜测并没有影响到毛主席,听到这番话的他表现得很淡然,
他明白胡适的意思是不想跟中国共产党扯上什么关系,
他能理解胡适的想法,并不怪他。
https://q5.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0d3b60005aa04ad8bebe2236b5c87e90.jpeg
可毛主席的好友却忍不住了,
罗章龙是毛主席的好友,也是当时在北大就读的学生,
胡适的这番回答,根本就不客观。
在校期间,毛泽东的所作所为他都看在眼里,虽然只是图书管理员,
但毛泽东看问题的角度十分深刻,学识也丝毫不逊于任何北大学生,众多老师和学生都很欣赏他。
他没有考上北大,只是因为不想,而不是不能。
毛主席在北大期间,虽然很尊敬各位老师,但他认为学校内许多课程十分腐朽落后,根本不适合当今的新青年们学习。
而且人与人相处,还有阶级等级之分,这让毛主席觉得,留在这里学习未必是好事。
“他有自己的想法,北大并不能给他想要的。”
罗章龙说。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42e7eceb13a746438e6e89de39e63d5c.jpeg
学识固然重要,但光有学识是远远不够的,胡适空有一身知识,不也没有找到正确的救国之路吗?
救亡图存从来都不是靠嘴上说说的,如何寻求出路也不会在课本上写出来,如何为风雨飘摇的中国找到一丝光明,
就需要脚踏实地走到社会中去,走到人民中去。
去看他们的生活,去听他们的诉求,去俯身将泥潭中的人们拉起来,当众多人民都站起来勇敢地拿起武器时,别人才不敢再小瞧他们的力量。
什么是真理,
真理在一块块土地上,在一座座工厂里,在一所所学校里,在每个人的心中。
https://q2.itc.cn/q_70/images01/20240831/0ada2fb186e442c094b6df8f2cfeab54.jpeg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谁为人民谋利益,谁为国家寻出路,人民就一定会站在他那一边。
并不是毛泽东没有能力考上北大,而且北大给不了他想要的,所以他放弃了北大。
胡适的学识过人,但学识并不能代表一切。
唯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切实体会到群众到底需要什么,国家到底需要什么。
如果当时毛主席能让他一同到田间地头体验生活,说不定他就能对共产主义有更深的认识了。
哪怕两人理念不合分道扬镳,毛主席也一直希望争取对方的理解与支持,在他心中,
胡适始终是他那个亦师亦友的存在。
也不知胡适看到如今富强安乐的祖国,是否会理解毛主席。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适与毛主席之间有何恩怨?竟说当年毛主席的水平考不上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