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apark 发表于 2024-9-19 20:27:32

北大校长蔡元培:去世时,无财物傍身,却只留下这两句遗言

蔡元培可称得上中国教育的启明灯,为中国学子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蔡元培出生于清末,年仅4岁便进入私塾学习,天资聪慧、热爱学习的他在7岁中了秀才,22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就当上翰林院的编修,可谓少年得志,一路顺风顺水,颇有成就。
若是社会太平,蔡元培或许不会达到如今的成就,越是乱世越是能激起爱国志士的赤胆忠心,清末年间各方外国势力入侵,战事不断,闭关锁国终被打破,蔡元培才能接触西方文化,了解到国人与外国的巨大差异,逐渐开始倡导新学,同情维新。而后在教育事业中奉献一生,却在去世时,没有任何财务傍身,独独留下两句遗言:科学救国,美誉救国。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0916/9fb5d6d639644c018e62e2f396cc4877.jpeg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任命蔡元培为民国教育总长,谁知袁世凯狼子野心,竟一人独揽辛亥革命的功劳,一心主张民主自由的蔡元培不愿与独裁者为伍,毅然辞职,甚至不惜得罪当时的国家领导人。
袁世凯病逝后,黎元洪继任,一纸聘书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当时的北大臭名远昭,过去的四任校长都落荒而逃,蔡元培却欣然接受如此挑战。那时候的北大是各大官富子弟的跳板,他们在校园里为所欲为,老师学生都沉迷声色,无心学术,校园内的风气一塌糊涂。
蔡元培却丝毫不畏惧,他认为众人平等,在进校园时甚至脱礼帽,向校工鞠躬,不仅改变了北大,对中国近现代的教育也有重大意义。他严肃却平易近人,想北大师生传达了他的教育宗旨,蔡元培想将北大变成真正的教育高校,认真研究学术。之后他四处招兵买马,希望能招揽有才能有抱负的教师,为此他三顾茅庐请来陈独秀,也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带到北京。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40916/510470f378a94a739208fdbd6234b272.jpeg
蔡元培坚决秉持着思想自由、教育自由的观念,只要是真才实学,不论何种身份地位都能成为讲师,一时间北大群星闪耀,百家争鸣;在蔡元培的不懈努力下,北大一扫迂腐,浴火重生。蔡元培的教育永远离不开救国救民,当胡适呼吁大学女子开禁时,他首个提出招收女学生,中国终于打破以往枷锁,拉开了男女同校的帷幕。
之后由于教育法制被混乱的时政打乱,与蔡元培的教育初衷有所冲撞,他选择辞职离开,在南京担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又一次开始他的教育改革。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努力奋斗,可惜晚年的他清贫拮据,最后得病不治而亡,如此伟大的人物死前没有一间屋子,甚至连医药费都无法支付,连葬礼都是靠着典当衣物办置。
https://q7.itc.cn/q_70/images01/20240916/3ef6db6281a54ed6afa0cfc719156981.jpeg
这位现代教育奠基者在死前没能见到国富民强的好光景,看着国家惨遭侵略,民不聊生,没有一丝财务傍身的他只得留下两句遗言:“科学救国”,“美誉救国”。遗憾离世。世人尊敬的老先生离开了,他为国家教育的奉献却永远留存于世,他将中西方的教育完美融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就如鲁迅先生所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参考文献:
《蔡元培传》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校长蔡元培:去世时,无财物傍身,却只留下这两句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