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len 发表于 2024-8-29 16:21:39

吴健雄: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48年后回国捐25万建设家乡

1973年9月22日,周总理夫妻和邓小平接见了一对夫妻,这对夫妻正是吴健雄和袁家骝。
10多年前,吴健雄曾回到过台湾省,那是她离开祖国20多年后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当时激动的心情余韵仍在。如今再次回到祖国,吴健雄内心的激动之情更加难以言表。
https://q2.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effd81c2ed5b412daeedd08d5bc3b130.jpeg
往返讲学的日子
从1936年离开祖国前往美国留学算起,吴健雄在外漂泊了足足37年,但就像《我的中国心》歌曲中唱的那样,“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吴健雄深切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不像其他出国留学的同学会入乡随俗,穿起洋装,吴健雄最爱穿的是祖国的旗袍。平时最爱的吃喝,也是中国菜和中国茶。
走进吴健雄在美国的房子,入眼就是中国的国画,客厅里的茶几上,清水养着的南京雨花石同样是吴健雄的最爱。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e3f9c3e9501b4475ba2a03cd94705dc8.jpeg
虽然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但吴健雄仍然坚持说中国话,也最喜欢说中国话,她的国外好友都习惯了她聊天时时不时冒出来的中国话。毕竟吴健雄可是在演讲中,将物理公式像写中国字那样,从右往左写出来的人。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吴健雄无比想回到祖国,但是她在国外的研究已经进入关键期,此时离开意味着研究无法再进行下去,而国内暂时没有条件支持她的研究。辗转反侧了好几天,理智告诉她留下,感性鼓励她回去。
https://q8.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40f80c0635f544e29c525161a2e66849.jpeg
最终理智战胜了感性,她一定要做出些成绩,带着所有的研究成果回国。终于,1973年9月22日这一天,吴健雄回到祖国,她终于可以直接报效祖国了。
见过周总理等领导人后,吴健雄过上了国内国外两头跑的日子。几乎每一年吴健雄都要回国访问和讲学。
她深知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国内的正负电子对撞机、高步辐射加速器等试验设备的研制无比关注;
同时她也知道培养科技人才对国内科技领域发展的关键性,为了促进国内高等教育以及乡村基础教育发展,吴健雄于1988年以毕生积蓄,设立了“纽约吴仲裔奖学基金会”。
https://q9.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a27ede0ed4944bbd9db3f2a181fae269.jpeg
以其专门助力明德学校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历,此外基金会里的钱还有一部分被拿出来奖励明德学校的优秀师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吴健雄第一次拿出自己的继续搞建设。4年前,吴健雄回到江苏苏州(此时距离她离开家乡已经过去了48年),怀着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感谢之情,她为自己的家乡捐款25万,专用于家乡建设。
https://q7.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fd9cd506b22c4b819172dece23a3f707.jpeg
不仅如此,吴健雄还非常关心同在江苏的东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1990年,吴健雄被聘任为东南大学的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校友总会名誉会长及名誉教授。
成为东南大学名誉教授后,吴健雄增加了自己回国讲学的次数,这让她日渐衰老的身体有些难以接受,但吴健雄不后悔。她为自己能将在国外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理论知识带回祖国而倍感荣幸。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bb1969dc3418444ab236d4c3f5df1733.jpeg
回忆中的自己
晚年的吴健雄在享受充实生活的同时,偶尔也会回忆曾经的经历。吴健雄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成绩非常优秀,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学数学系后,由于受到居里夫人的影响,吴健雄毅然转入物理系。
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学习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同时她也遗憾当时国内没有足够好的实验条件,让她可以继续在物理领域的深入研究。幸而家里家庭条件不错,1936年,24岁的吴健雄在父亲和叔叔的支持下,远赴美国留学。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4aed9e7b1ce54b5f85997610a498c0d8.jpeg
最开始吴健雄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毕业后她进入史密斯学院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当讲师。期间吴健雄结识了袁家骝,两人因为喜欢物理而走到一起,结为夫妻。
1944年,这是吴健雄记忆中最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32岁的她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参加了“曼和顿计划”,即美国陆军部的原子弹研究计划。
在曼哈顿计划进行过程中,吴健雄的一项实验结果,解决了核反应堆在氙气影响下出现核分裂反应停止的问题。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1f0a306927764f37b42b1aa25b985be1.jpeg
如果不是因为吴健雄发现了铀原子核分裂后产生的氙气会对中子吸收截面造成干扰,“曼哈顿计划”或许要晚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曼哈顿计划”的研究告一段落后,吴健雄又带着自己的实验小组,专门研究由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
经过艰难的实验,吴健雄成功验证了这个理论,而杨振宁和李政道也凭借吴健雄的研究结果,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https://q7.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642e15ec13e14c6485b190a61cbaa735.jpeg
最关键的是,吴健雄在研究该理论的同时还论证了“电荷共轭不守恒和中微子的二分量理论”,这直接轰动了当时的物理界。
时间进入60年代,吴健雄再次找到感兴趣的实验——双β衰变系列实验,这些实验的成功让人类对量子力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吴健雄在物理领域取得的成绩无疑是巨大的,而后来她虽然再没有进行高强度的武力研究,但她所留下的100多篇科学论文以及和丈夫合著的《实验物理学方法:原子核物理》、与莫斯科夫斯基合著的《β衰变》等均为物理学界的珍宝。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f226abe4fae943268583effeb46d3dac.jpeg
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取得科学界乃至整个世界至高荣誉的吴健雄,终于有了回国的底气。她要回到牵挂了一生的祖国,将毕生所学和毕生积蓄,投入到国家有关领域的建设中。
在吴健雄为国家教育、科技发展不遗余力做贡献的同时,我国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吴健雄:
1990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1994年,吴健雄成为中科院的第一届外籍院士……
https://q5.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107e0a24186a4ba2a4dfd56ab2e52af7.jpeg
1997年2月16日,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女士在纽约病逝,遵照她的遗愿,袁家骝先生带回吴健雄的骨灰,安放在明德学校的校园里。
作为东南大学的杰出校友,吴健雄的辞世有些突然,为了感谢多年来吴健雄为东南大学的付出,东南大学建筑系特地设计了吴健雄墓园。
https://q0.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c0407d4af1a14563a3e7a5ee1ce427a7.jpeg
除此以外,李政道先生和杨振宁感念于吴健雄曾助力他们二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所以李政道先生为她书写了墓志铭——“一个永远的中国人”,杨振宁先生则为她题写了墓园名。
纵观吴健雄的一生,她在美国生活了61年,但始终怀着对祖国的热爱。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40825/dfa1e98e73d649a6aa3896617a38e7c7.jpeg
最后的她也如愿落叶归根,犹如倦鸟归巢,地上的吴健雄永远地沉睡于祖国母亲的怀抱,天上闪烁的“吴健雄”则不断指引着后来人,坚定踏步于物理研究之路上。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健雄:24岁留学,32岁搞原子弹,48年后回国捐25万建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