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inter2003 发表于 2024-8-14 15:43:13

晋南红色往事:河东党史

河东党史
https://q4.itc.cn/q_70/images01/20240811/9392bfc4d5654033a94a6251e8eadf1f.jpeg
国内民主革命战争
——时期
运城市,古称河东;中国共产党的河东地区党组织始建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大革命)后期,是山西省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创建较早的地区之一。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运城地方党组织便领导了工农运动以及学生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阎子祥为代表的山西省共产党人组织与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各界抗日救亡运动;以嘉康杰为代表的河东地区共产党人,以中条山为依托,组织河东地区农民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河东地区党组织以稷王山、中条山为依托,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河东地区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在自卫战争中,取得闻夏战役、晋南反攻战、运城攻坚战的重大胜利,为策应陕北部队,保卫延安、挺进中原、支援全国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https://q0.itc.cn/q_70/images01/20240811/7494ba09a8004c73a4362ad3cc6661c7.jpeg
https://q5.itc.cn/q_70/images01/20240811/2b0b96780225409e95d2696acfad66dd.gif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
运城地区籍在外学生王鸿钧(猗氏县人)、邓国栋(河津县人)、杨振铎(芮城县人)、王占京(万泉县人)、李子和(夏县人)等是山西省早期的共产党人,也是河东地区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党团组织的创始人。
1924年夏他们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王鸿钧、邓国栋担任中国共产党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1925年冬,他们被党组织派遣到河东地区建立党组织,在河津县、闻喜县、万泉县、荣河县、芮城县等县活动。
1926年春,中共太原地方执委书记崔锄人(河南人)组织部部长王鸿钧(猗氏县楚侯村人)在山西省立第二中学校(以下简称省立二中即今运城中学)建立了河东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国共产党运城支部(简称中共运城支部),支部书记为祁金兰;发展了祁金兰、王月春、冯彦俊、乔宴会(又名乔子甲)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支部委员。
河东地区党组织建立以后,积极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开展了盐池工人集会游行,扩大了党组织在河东地区的影响。随后,在夏县(北安邑)、闻喜县、安邑县(南安邑)、猗氏县、万泉县、河津县、新绛县等县建立了党支部。
1927年7月,河东地区第一个县委——中国共产党安邑县委员会(中共安邑县委)在安邑县县城内成立,书记为李尔明。至此,全运城地区共建立了13个中共党支部,1个中共县委,党员发展到92人。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河东地区各县的党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转为秘密活动。
https://q8.itc.cn/q_70/images01/20240811/56af7acbc83948bdb6547953616f4569.jpeg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40811/28b61eba7a5a4febb828c4d3b8e2c885.gif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下,河东地区党组织由城市转入农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和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
1927年,中共山西省委特派员郭巨才、中共运城支部负责人冯彦俊等人先后组织了学生集会游行给“沪案援助会”募捐800块银元,还组织安邑县万余名农民开展了驱逐贪官县长郑裕孚的斗争,猗氏县万余名学生和农民声讨劣绅的“八一农民暴动”,新绛县大益成纱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夏县反“征粮滞纳罚金”运动。还有闻喜等县党组织也领导农民开展了一系列反贪斗争,将河东地区的革命斗争推向了高潮。
1928年6月,在夏县堆云洞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河东地方特别委员会(中共河东特委)即现今中共运城市委的前身,成为第一个全河东地区的中心党组织。党员一度发展到119人。后因中共山西临时省委遭到破坏,中共山西省委河东地区特派员郭巨才、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周玉麟先后被捕,河东地区党组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局面。
河东地区党组织被捕党员18人,到1929年初河东地区有组织关系的党员有20余人,但仍继续活动。
这个时期,中共山西省委多次遭到破坏,全山西省党的活动开始南移,河东晋南地区一度成为全山西省的革命中心,中共山西省委先后在河东地区召开了四次有影响的重要会议。
一是在1927年秋,中共山西临时省委负责人王鸿钧、邓国栋在夏县下留村召开党的代表会议,传达贯彻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并要求各县建立县委。会后很快成立了中共芮城县委、中共夏县党委、中共垣曲县委等5个县委。
二是在1928年6月,中共山西省委王鸿钧、汪铭在夏县堆云洞召开河东地区地方党组织会议,成立中共河东特委。书记为冯彦俊。三是在1929年6月,中共顺直省委特派员汪铭在夏县堆云洞召开了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给顺直省委并汪铭同志的指示信》精神的会议,中国共产党河东地方特别委员会(中共河东特委)改为中国共产党河东地方特别支部(中共河东特支)。四是在1930年6月,中共太原临时市委书记冯彦俊主持夏县裴介村召开会议,安排布置太原地区和河东地区暴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河东地区党组织与上级多次失掉联系,但河东地区基层党组织仍在嘉康杰、金长庚等人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活动。
1934年5月,绛县党组织在中条山上的东华山庙建立了河东地区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红军绛县游击队。1936年春,红军东征到侯马,嘉康杰在夏县发动了中条山、稷王山武装暴动,成立了一支50余人的红军晋南游击队,游击队袭击了夏县二区、五区的区公所,缴获一批枪支弹药。随后在中条山地区开展了“分粮食、烧契约”斗争,处决了几个恶霸地主。后虽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下失败,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从1929年冬到1937年9月,河东地区党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多次与上级失去联系,河东晋南地区党组织先后经历了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中共河东特别支部、中共河东特委、中共河东中心县委等几个阶段,在嘉康杰同志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和挫折,河东地区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矢志不移,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
https://q6.itc.cn/q_70/images01/20240811/d2b34bcfb5c546d0bf9f08a5f408d83f.gif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底到10月初,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由陕西韩城芝川渡口分批东渡黄河,在荣河县庙前村渡口上岸后,途经万泉、荣河、河津、稷山、新绛北上,开赴抗日前线。八路军途经河东地区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但有效的发动和组织了群众,同时河东地区地方党组织积极组织群众慰问部队,鼓励群众参军参战。
1937年9月,中共山西工委特派员阎子祥到河东晋南地区组建中国共产党河东工作委员会(中共河东工委),同时在各县恢复党组织,先后恢复和建立了5个支部、1个总支部、1个特别支部、1个市委和12个中共县委。
同时,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运城地方队部、运城学生救国联合会、河东妇女青年工人农民救国会等群众性的抗日救亡团体。各级党组织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为平台,广泛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各县先后组建抗日游击队,1938年4月,整编为山西新军政治保卫队一、二、三支队。1939年7月改编为山西新军第212旅、213旅。
1938年3月河东晋南地区沦陷以后,河东地区辖区内没有统一的中共地区级党组织,各县分为两个战略区党组织领导。
以同蒲铁路为界,以南以东地区,属中共晋豫特委和1939年10月成立的隶属中共晋豫区委(太岳山以南地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条山地方委员会(中共中条地委),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之后中共中条地委后划分为中国共产党中条山东地方委员会(中共条东地委)书记为杨蔚屏和中国共产党中条山西地方委员会(中共条西地委)书记为柴泽民,1943年3月,中共条西地委改为中国共产党太岳区第五区地方委员会(中共太岳五地委);以西以北地区,属中共乡吉特委领导,党组织主要有中共猗氏中心县委(后改称:中共汾南中心县委),1944年后划归中共太岳五地委。随着抗战形式的不断发展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组织动员共同抗日,不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河东地区党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党员人数达到1000余人。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又称“十二月事变”)后,河东晋南地区党组织干部大部分转移到太岳山(霍山)抗日民主根据地,留下来的同志以各种社会职业为掩护,继续坚持斗争。
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后,中条山区散兵游勇遍地、司令多如牛毛,中共晋豫区委决定开辟中条山,建立中条山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条西地委成立后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抗日武装和地方政权,先后组建了康俊仁游击支队、抗日游击队第九支队、第十支队、中条山抗日挺进纵队第四支队等2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在条西地区建立了建立了10个县委,成立了新绛县、闻喜县、夏县、平陆县和安邑县等9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八路军太岳第五军分区和太岳区第五行政专员公署也分别于1943年冬和1944年8月成立。1945年8月,经过13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40811/26524e8aa6c54402a609c81728a90c08.gif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共太岳五地委,下辖中共闻喜县委、中共夏县委等14个县委和中共汾南工委。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1945年12月,中共太岳五地委改为中共太岳三地委。
1946年,陈赓指挥的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4纵队、王新亭指挥的八路军太岳军区第24旅等部队于7月13日—24日发动了闻夏战役,全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31军。
1947年,为配合陕北我军作战,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太岳军区部队先后发动了晋南战役,解放了除运城县级镇、夏县、安邑县以外的晋南各县。1947年历经三打三停,12月28日运城县级镇全境解放。1948年1月初,国民党再度占领运城,于2月初撤离。从此,运城县级镇获得彻底解放。
解放战争初期的河东晋南地区,各县分属中共太岳五地委、中共太岳三地委、中共晋绥十地委管辖。
1948年7月,中共太岳三地委划归中共晋绥分局吕梁区委领导,改称中共晋绥十一地委,与中共晋绥十地委同属中共晋绥分局临汾工委(1948年11月改为中共晋南工委)领导,1949年2月中共晋绥十一地委改为中共运城地委,中共晋绥十地委改为中共新绛地委。
1949年6月,中共晋南工委撤销,成立中共晋南中心地委,隶属中共晋绥分局领导,下辖中共运城、永济县、新绛县、稷山县、隰县五个中心县委和中共临汾县、襄陵县、曲沃县、赵城县五个直属县委。
1949年10月,中共晋绥分局撤销,中共晋南中心地委归中共西北局领导。1950年,中共晋南中心地委撤销,成立中共运城地委和中共临汾地委,现今的运城行政区划正式形成。
运城解放后,地委领导运城地区人民积极开展支援全国解放的运动,组织大批党政军干部和民工“西进南下”,为全国解放作出重大贡献。1950年1月,中共运城地委正式建立。从此,晋南运城地区党组织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作者简介
https://q6.itc.cn/q_70/images01/20240811/41d8778978674f4c97012a0dca4ddb4c.jpeg
宋国涛,字:华邦;号:河东。笔名:河东涑水先生。1995年1月生,男,汉,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山西省闻喜县人。历史地理学学者,《地方志》、《家谱》、《姓氏》研究学者,蒲剧眉户戏迷,书法教育工作者,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工作者。在校求学期间,曾经参加天津市大中小学生书画展赛,荣获二等奖;曾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学生社团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校团委副书记等职,荣获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共青团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荣获优秀士兵、最美忠诚卫士等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晋南红色往事:河东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