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尿床 发表于 2024-7-22 10:06:08

鲁光芬:探访游览花洲书院

(一)
七月中旬,入伏之际。连日不开,夏雨霏霏。今天,我冒雨带大家一起游览探访河南邓州花洲书院景区。

在人民路与穰城路交叉口,春风阁的东南角下,有一座汉白玉塑像,上面刻着范公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底座上“范仲淹塑像”是著名作家姚雪垠所题,凝视塑像,我向范公挥手致意。
沿着人民路向西前行200米,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刻着“景范坊“三个大字。石柱上刻有一幅楹联:"人育文化 ,越千年,国学光华昭日月;文化育人 ,益万世,先贤厚德贯古今”。
这座石坊是范仲淹三十一世孙、香港景范教育基金会创办人范止安先生,在《岳阳楼记》诞生960周年时所捐,楹联由其所撰,跨越千年,范公后人为其立牌坊,做奉献,后继有人,让人不得不心生敬畏。
穿过牌坊,踏上范公桥,一座古色古香的砖石牌楼映入眼帘。正中“花洲书院”四个隶书大字格外耀眼,左右两边的匾额分别是“穰都人杰”和“善地文昌”。走进大门向右前行100米左转,踏上石阶,迎面照壁上刻有康熙的御笔手书“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由此可见,范公精神对后人影响至大至深。
登上书山一览台,抬望眼,东边的百花洲上景色迷人,亭台楼阁,湖水碧绿,绿树成荫,芳草萋萋。举目向右远眺,春风阁巍然高耸,气势恢宏,颇有江南园林风格的楼阁式建筑,高达十五米的春风阁,已经成了邓州市标志性建筑物,屹立在城区的东南方……
(二)
顺阶而下,来到范公小广场,站在范仲淹铜像前,双手合十,我虔诚地深鞠三躬,向范仲淹范大人致敬!
铜像后面的照壁上,是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照壁后面是滕子京写给范仲淹的那篇著名的信《与范经略求记书》,那么,范仲淹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收到了滕子京的求记信?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写下《岳阳楼记》的呢?
实事上,这封信以及《洞庭秋晚图》,是滕子京于庆历五年(1045年)六月十五日,派专使送给当时在西北戍边的范仲淹……
滕子京,原名滕宗谅,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和范仲淹是同榜进士,两人有过命的交情,当年修筑捍海堰,两人是“战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由范仲淹举荐,滕子京担任了边帅。而滕子京生性豪爽,花钱大手大脚,引起了很多人对他不满意。
其中,范仲淹的连襟郑戬就是个非常较真的人,他虽然和范仲淹关系亲密,且政治主张相近,但是郑戬眼睛里却容不得半点沙子,他和王拱辰等看不惯滕子京大手大脚花钱,就收集了滕子京的“罪状”,委托御史弹劾滕子京。在王拱辰等揪住不放的情况下,滕子京恐怕株连无辜,索性一把火烧毁了所有账目,于是滕子京被拿下,被关在邠州监狱……
此时的范仲淹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挺身而出,以身家性命担保,数次替滕子京辩护,从顾大局,讲情理、稳军心等角度去辩护,郑戬的指控和范仲淹的辩护,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最后,宋仁宗折中处理,把滕子京贬到了岳州。
朝廷把滕子京贬到穷乡僻壤以示惩戒,滕子京上任后,仍不忘初心,雄心勃勃,"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楼建成后,即庆历五年(1045)六月十五日,滕子京就派专使去西北请范仲淹为修好的岳阳楼作记。
https://q7.itc.cn/images01/20240722/f7d5928bc6814701a30291d70a2649ec.jpeg
范仲淹为救滕宗谅,自己的政治清誉已经受到了些许降低,这对当时的变法新党是非常不利的。当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如果继续留在西北,挂着军职,无疑是凶多吉少,于是以年高有疾为由,向仁宗上《陈乞邓州状》,从邠州退知邓州,解除边任,彻底退出朝廷。
庆历五年(1045)十一月十四日,宋仁宗同意了范公的请求,范仲淹接到诏书后,怀揣滕子京的《求记书》,带着病残的长子范纯祐,于庆历六年春,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的身份从邠州南下,到邓州赴任。
范仲淹知邓后,孜孜民事,重农桑、兴水利,惩贪官、保平安,办学校、兴教育。很快便使邓州政平讼理,一派太平盛世景象。闲暇时,他又几次打开滕子京的《求记书》,但又几次放下,他也许担心,滕子京之前花钱大手大脚,又爱出名,所以一直拖了一年多。
这一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范公又一次打开滕子京的《求记书》及《洞庭秋晚图》,忽然,他心头一动,他相信滕子京不是在搞形象工程……
此时的范仲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从同年进士到泰州共事,从同朝为官到西北御敌,历历往事,涌上心头……
此时的范仲淹激情澎湃,浮想联翩,从邠州到邓州,十五个月的酝酿构思,终于在这一天,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58岁的范仲淹在邓州春风堂欣然命笔,奋笔写下368字的绝世佳作《岳阳楼记》……
(三)
我从棂星门左转前行20米,来到范文正公祠。
祠堂正房两边楹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佛教学会学者、居士赵朴初先生手书。两边对联“学为人师,德为世范”是启功先生的笔迹。
走进祠堂,正前方是2米高的范仲淹塑像,“济世英才”四个大字悬挂在正上方,我虔诚地叩拜了范公,向这位留芳千古的范大人致祭。
后墙上是范仲淹四个儿子的画像,一门父子,“五传”传世,光耀门楣,千古流芳。他的四个儿子纯佑、纯仁、纯礼、纯粹忠孝仁义,尽皆“入传”,中国家史独一无二。
祠堂的西南侧有一小房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范仲淹的蜡像,形似逼真,范公坐在桌前正聚精会神地埋头苦读。
祠堂左右两侧有配房,里面展示的是范仲淹的生平……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989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两岁时,父亲范墉去世,因生活所迫,其母改嫁,由此,范仲淹随继父的姓,取名为朱说。后来,当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含泪辞别母亲,去应天府求学,范仲淹深知家境窘迫,在求学期间节衣缩食,“划粥断齑”,废寝忘食,昼夜苦读,五年未曾解衣就寝,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以提神,功夫不负有心人, 公元1015年,在书山学海中磨炼多年的范仲淹终于在27岁时考中进士。
范仲淹的仕途生涯也颇为传奇。他苦读及第后,历任多个职务,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在宋夏战争期间,他以出色的军事能力,扭转了北宋边境的被动局势。他还曾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尽管新政受挫,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千古名相范仲淹,文武双全,他不但能下笔千言,而且能知兵善战,他不畏权贵,心怀天下,他的一生,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https://q5.itc.cn/images01/20240722/6cb9289d3f71470488a0fd255abd068e.jpeg
(四)
拜完范公,又来棂星门,我拉上孙女,一起踏上状元桥 ,状元桥两边的泮池, 青砖砌成,形如弯月, 千年池水清澈透明,令人心醉……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春风堂前,春风堂的金柱上“劝天下之学,育天下之才”的金句让人为之一振。
范公当年在春风堂里执经讲学、以文会友、与民同乐,九百七十八年前的九月十五日,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在春风堂诞生。
春风堂里,我情不自禁地背诵了《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公先以时间、地点、人物开头,以“谪守”二字开篇伏笔,也是回应当时的争议,后以“进亦忧,退亦忧”来呼应。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写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范公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文章写景,抒情,言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构思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https://q1.itc.cn/images01/20240722/14857c7ad78d45a38f5f8c173f5ca8df.jpeg
春风堂外,"范公植桂处",桂花树枝繁叶茂,我抚摸着桂花树,百感交集,穿越时空,我仿佛看到了范大人正在树下激励弟子们胸怀抱负,刻苦努力,将来能“蟾宫折桂”,报效国家的场景……
走出春风堂,漫步咏梅园,浏览万卷阁,又拜大成殿。
邓州名人馆、姚雪垠文学馆、邓州古碑廊、中国书法大观廊、二月河读书处、范公井等等景点只是走马观花,匆匆一览……
邓州是个好地方,范仲淹在57岁时知邓,在邓州,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快意的三年。他的新婚妻子在邓州为他生下小儿子范纯粹,此时的范仲淹,妻儿随侍,合家团圆,妻贤子孝,其乐融融,安享天伦之乐,
范公在邓州任职1162天,让邓州意外得福,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更是感动古今。
一篇《岳阳楼记》,让岳阳楼名满天下;一篇《岳阳楼记》,让邓州这座千年古城熠熠生辉;一篇《岳阳楼记》,让邓州花洲书院成为天下文人雅士打卡的文化圣地;一篇《岳阳楼记》使古城邓州文运昌盛,人才辈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作者简介:鲁光芬,河南邓州人,网名明天更辉煌,邓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闲暇之余喜欢徜徉于书海,喜欢阅读和朗诵,喜欢用文字抒情。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光芬:探访游览花洲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