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jianqiu 发表于 2023-8-14 22:22:31

如何选购固态硬盘?

哪个牌子比较好,性价比较高?

yez3533 发表于 2023-8-14 22:22:55

原回答:目前哪些品牌/型号的 SSD(固态硬盘)比较值得购买? - 猫猫虫的回答 - 知乎
1.玩游戏买什么固态硬盘?
根据各种评测,对于绝大部分游戏(以单机游戏为例,如GTA5、巫师3、古墓丽影11和战地5等,网游则影响加载速度上限,因为可能需要等待其他玩家),在其它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将游戏放在SATA固态硬盘中的加载速度比将游戏放在机械硬盘中的加载速度快一倍(载入时间短一半),而NVMe固态硬盘的加载速度只比SATA固态硬盘快20%不到(视游戏而定)。预算一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容量更大的型号。
预算有限的单机游戏玩家也可以考虑机械硬盘:
如何选购机械硬盘? - 猫猫虫的回答 - 知乎
2.哪些型号的固态硬盘比较值得购买?
2.5英寸SATA固态硬盘:

[*](价格参考京东自营和淘宝/天猫,拼多多会更便宜)
[*](与19年年底相比,近期固态价格上涨了10%到25%)



[*]性能较强但价格偏高:三星860 EVO和金士顿KC600;中规中矩:西数蓝盘和闪迪至尊高速;性价比高但售后稍差:英睿达MX500和浦科特M8VC;胜在便宜:铠侠TC10(东芝TR200)和紫光S100。
[*]西数SA530是SA500即红盘的OEM型号,闪迪X600是至尊高速3D的OEM型号,仅淘宝有售。
[*]铠侠TC10跟东芝TR200完全相同。
[*]除东芝TR200和紫光S100外,表格中各型号的SATA固态性能差距不大。
[*]西数蓝盘3D和三星860 EVO有M.2版,与2.5英寸版方案(性能)基本相同。
[*]美光(英睿达)仅推荐MX500,建议在京东自营购买(店铺售后,不支持个人送保)。
[*]新版MX500换用了慧荣SM2259H主控,PCB设计也有变化,使用了更大容量的闪存颗粒,仍然搭配美光DDR3L-1866缓存。
[*]浦科特M8VC性能跻身主流级,性价比较高,但是只有三年质保。
[*]英特尔SSD因为性价比和售后问题暂时不推荐。
[*]不要买西数绿盘和闪迪加强版(U盘主控),不要买金士顿A400(已换QLC颗粒)。
[*]不要在闲鱼和拼多多买看起来很便宜的三星和金士顿SATA固态,大概率为假货。
[*]其他没写的品牌一般不建议购买。
PCIe+NVMe固态硬盘:
(均为M.2 M Key 2280规格)



[*]性能较强但价格偏高:三星970 EVO Plus、铠侠RD10(东芝RD500)和浦科特M9P Plus;性价比较高:西数SN550、闪迪至尊高速和铠侠RC10(东芝RC500)。
[*]闪迪至尊高速NVMe版是西数SN550的马甲,产品本身完全相同。
[*]闪迪至尊高速NVMe版是西数SN550的马甲,产品本身完全相同。
[*]铠侠RC10跟东芝RC500完全相同,铠侠RD10跟东芝RD500完全相同。
[*]西数SN750 EK版(即带散热片款)溢价较高,且自行拆除散热片有风险,谨慎购买。
注意:

[*]不推荐西数绿盘和闪迪加强版(大号U盘),不推荐三星860 QVO和英睿达P1(QLC闪存),不推荐金士顿A400和A2000(已换颗粒)。
[*]不要在闲鱼和拼多多买看起来很便宜的三星和金士顿SATA固态,大概率为假货。
[*]其他没写的品牌一般不建议购买。
[*]目前PCIe+NVMe的M.2固态硬盘温度普遍偏高。台式机可以购买M.2散热片(中高端台式机主板通常自带),笔记本和ITX主板背面的M.2插槽可以购买导热贴将热量传导至外壳或机箱。
购买之前可以通过第三方工具(如 @慢慢买比价 )查询历史价格:



http://tool.manmanbuy.com/historyLowest.aspx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59221536705351680">

scp6241 发表于 2023-8-14 22:23:05

固态硬盘对于电脑性能的提升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也别盲目加装固态硬盘,首先现有的SSD性能就是个天梯榜,只有更高没有最高,一味追求性能不是明智的做法。你要装SSD之前得先分析一下你的实际需求和电脑性能吧,不是说性价比多高,性能多么逆天,就一定适合自己。
<hr/>
      先为初入固态硬盘领域的朋友们科普一下,在进行一切的SSD选购方法的学习之前,打开自己的电脑看一看,一看用什么系统,对于一些老系统比较有感情坚持不换的建议慎重购买SSD(win7以上可以),因为老系统根本不支持Trim(删除的更快),对于SSD进行频繁的擦除会严重影响SSD寿命。再之后就看看自己的电脑是不是支持AHCI、CPU单核性能如何(可以与一代酷睿i系列对比),如果这些都满足了,那么ok,你可以继续考虑购买什么SSD的问题了。
      SSD之所以快的原因就是就是内部主控-闪存-固件。


   下面就分类介绍一下。
主控
      主控就是SSD的核心,整个SSD的中心控制台。常见的主控产品就是Marvell、SandForce、Samsung、Indilinx这些。选购时真的不用分析太多,选择主流一些的产品、产品线完善、性能都不错。如果不是深度玩家别去碰小众产品,很容易踩雷。如果是对这些产品不够了解,个人推荐Marvell,性能均衡,整体表现上佳。
闪存
   闪存是SSD中的存储元件,也是各大无良厂商的造假“高发区”,无数回答里科普的黑片白片就是指的这里。那么,固态硬盘颗粒原片、白片和黑片有什么区别呢?首先要从晶圆说起,晶圆经过切割,切割成一个一个的晶片Die,然后将完好的,稳定的,足容量的Die取下,经过生产封装成NAND Flash闪存芯片,这就是所谓的原片。黑片就是原材料时,被淘汰下来 的存在不稳定,容量不足或损坏等多多少少问题的不合格的晶片Die,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边角料”,市场上超廉价的SSD就是采用黑片制作的,质量非常不稳定。而白片就是在复检过程中被淘汰的颗粒,也属于较为劣质的产品。我个人建议对于一开始购买SSD的人来说不要在意价格,原片肯定是最好的,绝对不要用黑片。闪存颗粒目前TLC是主流,而之后推出的QLC也很不错。
固件
       固件相当于SSD的驱动,这个不同厂商就有不同的区分了,因为在主控和闪存上,科技基本都已经共享了。这就好比手机里面的指纹锁、刘海屏,哪个厂商都差不多。但是实际的进程管理、系统优化这些就有千百种变化。在选择固件的时候,品牌就显得很重要了。
品牌
       这里简单扩充一下品牌
       三星,性能优质,有自己独有的主控产品,基本和三星在手机界的地位一样,质量有保障,价格偏贵,对性价比有要求的不适合购买。
       Intel,价格高,性能尚可,如果能接受Intel的话在选购SSD时就不用思考太多,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是有道理的。
       浦科特,性能不错,固件牛逼,能有效降低发热,提升效能。性价比也非常高,而且品牌效应不错。有着一股日本厂商的严谨劲儿,不像三星在闪存上还要耍小聪明(小吐槽,不针对品牌,三星质量是可靠的)。
       当然还有不少品牌,由于我不是专业研究SSD的,所以对于不了解的产品我也就不评价了。这里还得说回固件,在追求性价比的产品中,我认为浦科特是最出色的,功耗优化真的好,发热非常平稳。耐用性与稳定性也都很好。我目前在用浦科特M9PeG,价格可能略有小贵但是使用感受很不错,同时浦科特提供五年质保与顺丰双程面运费的服务,非常贴心,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如果考虑性价比入手M8V也可以。
       最后总结一下,买SSD,主控Marvell、SandForce、Samsung、Indilinx均可,闪存SLC最出色但无需过分纠结,固件品牌推荐浦科特,由于我个人接触的SSD品牌不算特别多,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也希望能帮助到想要入门SSD的玩家。

ytmxkj 发表于 2023-8-14 22:23:20

虽然是12年的老问题,但是市场是常变的——每个月几乎都在变化,但是每天都有新买者。因为市场价格不停变动,答案也仅仅对修改期前后10天有效(保守估计)
[最近更新,9月2日]

。。。。。。。。。。。
每次更新都好累。。。。准备出个价格变动文章或专栏。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做。
————————————————————————
题目中两个核心问题:【认牌子】和【性价比实际品种】。
但是有一个前提问题得搞清楚:
【弄清你的电脑能上什么固态】
台式机,需要查自己的主板型号,看看主板


【1】一定要查明主板支持什么接口的固态
【2】一定要注意各种不同接口之间的干扰左右(如图中,使用m2可能导致某部分SATA接口不工作)

笔记本和一体机需要查自己支持哪些固态。。。。
固态的接口、性能差别太多,弄不清这个,就是无的放矢,推荐半天最后发现不合适,白费功夫。

接口方面:
主流SATA3,向前兼容是SATA2
主流M.2-NVMe,即PCIe 3.0 x4 ,也有x2,还有长度:2280/2260/2242

其他的,与性价比就没有什么关系了。。。由于不是主流接口,故不再多说。
————————————————————————
【认牌子】
其实你对固态的认识如果真的一窍不通,进入购物界面,品牌琳琅满目,让人头大



所以,认牌子是小白买家最朴素最本能的选购依据

由于各品牌具体情况特别复杂,科普难度很大,所以只能是说一下:
拜佛要拜对山门,别拜了小雷音寺。。。


谁是如来佛祖,谁是黄毛老祖?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
好品牌里也有坑货。

买品牌只能减少你入坑的概率,而不是避免··········
所以不要盲目迷信品牌。
————————————————————————————
固态硬盘的闪存芯片,是SSD的核心组件之一,也是80%的成本构成。
(借用某品牌的文案介绍一下闪存的品质划分)



有闪存生产能力,且进入消费级市场的:
三星、英睿达、英特尔、西数/闪迪、东芝——海力士很少见,多数为拆机

无生产能力,零售市场常见的,或与原厂关系密切的,或品控不算太抽奖的:
金士顿、建兴-浦科特、海盗船、威刚——希捷主要是企业级,也很少见
抽奖率个人感觉相对高一点的:创见、宇瞻


还有第三类·········品控抽奖,来历复杂的:
十金一云系:金胜、金胜维、金典、金速、金瑞驰、金泰克、金···············
云储-王储-shinedisk(山寨闪迪的名字,一看就嘚)
佰维系:佰维-多见于工控级渣盘;PNY/惠普HP-佰维代工;佳翼-某宝的佰维马甲
板卡笔电U盘系:十铨、联想、宏碁、台电-铭瑄(互为马甲)、朗科、索泰等。

收录不完全。且技嘉目前不清楚品控如何。
————————————————————————————
【性价比】篇

其实长篇大论一般人看着没性趣,直接上结论才能触动他们的兴奋点。
这里主要介绍【高性价比】和【坑货慎入】系列。


首先坑货慎入:
【天坑】
西数Green绿盘、闪迪PLUS加强版——两者互为马甲。
配置:闪迪自研发SATA主控+TLC颗粒闪迪正片——无歪缓方案,早期的2258XT主控被西数/闪迪偷偷换了·····


两者性能共同特点就是【鶸-蒻-嵶】
跑分100分,甚至打不过自家U盘··········


买者大多喊坑,裆燃,也有一些佛系买家,又不是不能用,反正开机速度快了



附闪迪U盘CZ880跑分:闪迪SATA主控+祥硕AS1153转接+MLC闪迪颗粒

http://pica.zhimg.com/v2-4e02090979099aebc4e61a9a118ff46a_r.jpg?source=1940ef5c
————————————————————————————————
【又不是不能用】系列、【还是可以用】系列和【性价比】系列是同时存在的。

但是人们更喜欢,所以只好重点说【性价比】系列

SATA篇——标准是红色有角三倍速,咳咳,错了,5年有缓64层。
即:
质保5年,具有外缓存,64层3D颗粒。


闪迪至尊高速3D(Ultra 3D)与西数Blue 3D版互为马甲,同样五年质保,所以谁便宜买谁。前段时间出现过369价位——可以说价格很美好了。


——————————————————————
同样五年有缓64层的··············还有三星860EVO和英特尔545s



两者某宝价格更美好一些,但是要注意查询真伪——因为某些店家可能卖水货,导致国行官方拒保


单纯从性能角度:
【三星860EVO】>【英特尔545s】≥【闪迪至尊高速3D】
————————————————————

M.2-SATA里,东芝还是一枝独秀的——虽然老麦年糕,但是价格足够便宜,甚至比很多杂牌都便宜·············


能在价格上与之抗衡的,也就是某宝的建兴V2 M.2版和镁光1100 M.2版



128G级M.2也就这俩,性价比实在一般·············



裆燃,镁光1100的【掉电保护】被广泛虚假宣传,其实并不能跟真正的企业级比。。。
比其他零售固态多那两排芝麻粒电容,官方承认无法保护DRAM里的数据,结果也就是东厂太监和阳痿不举的区别。。。。


···········小伙子上来跟我体验一下挖掘机的乐趣吧········


错了,
企业级掉电保护的乐趣吧·············

http://pica.zhimg.com/v2-6334f55a2a5987fd4a1b70388bba3298_r.jpg?source=1940ef5c
你,自卑了吗?


————————————————————————————————

【NVME】

秒杀价499的西数Black 3D版,明显在原厂品牌里性价比爆炸。。。


但是注意它的上一代Black(2D版),应该被淘汰了,成了既生瑜何生亮············



其他原厂品牌价格偏高

第三方品牌【性价比很高】——但是必然牺牲【质价比】——这价格,用手指头都能想出来:白片是必然



某宝上NVME性价比高的,往往牺牲了官方售后


PM961目前跟PM981几乎一个价,只看PM981吧·········
某宝英特尔760p倒便宜,不过目前英特尔售后政策很迷,某宝注意问询英特尔是否支持官方质保。

————————————————————————————————
【补充部分】:认错品牌,最惨是什么情况··············知乎已经有个老哥现身说法了:



知乎上会修电脑大佬们来分享一下自己遇到的有趣经历?整整一批全部掉盘阵亡·············

而PCEVA曾经曝光过一批挂羊头卖耗子肉的货色:
某固态硬盘厂商拼死要保守的秘密,不惜动用黑客攻击也要掩盖
将废旧手机、淘汰固态上的闪存芯片拆下来装新固态上卖。。。这是很多国产品牌的“良心”。。。
————————————————————————
【补充部分2】:性价比失败者:【还是可以用】系列
【浦科特M8V】——既生瑜何生亮


M8V与英特尔545一样是慧荣2258,一样有缓存,一样64层3D TLC,甚至一样的价格······
·····················败在【三年质保】··············

【英睿达】——开始猛涨价·············BX300也涨价在即,而且有反应此盘兼容性不佳,容易抽奖················
FBI Warning:由于英睿达质保不支持官方质保,只支持店铺自保。
只推荐在旗舰店购买, 以免第三方店铺跑路,全球拒保。


东芝——不思进取。


Q200老麦年糕——从12年方案定型到今天,HG6方案已经战了6年,老对手850EVO都被它熬死了············东芝真想再战10年?
TR200后生可悲——祖传S11渣主控,确实够便宜,AS 跑分也不错,
但是日常功能测试几乎全部垫底。。。

裆燃东芝也不是一无是处············
TR200作为299价位240G,足够便宜的原厂品牌——尽管性能特鶸········
Q200EX卖419略高,一般399合适,无缓跑分难看,全盘SLC机制导致Cache很鬼畜,但是毕竟MLC信仰···········

fiveok 发表于 2023-8-14 22:24:09

经过2013~2014两年的普及,60/64G SSD已经基本淘汰,120/128G成为门槛,2015年,240/256G开始成为标配,市面上入门级产品已经能见到500元级的价格。另一方面,HDD依然占据主流市场,2/3/5TB容量的HDD价格也不断创下新低,至于SSHD虽然经历了勇敢的尝试,但现在已经基本消失在人海。
先说HDD
HDD现在基本上被希捷和西部数据瓜分,清华紫光收购WD1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来因为美帝政治原因收购失败)。至于鬼子的日立已经被西部数据吃掉,改名HGST保持独立运营,再然后又被东芝吃掉,依然保持独立运营。至于东芝,市场份额还是很小,知道东芝SSD的人可能比知道东芝HDD的人还多。
论性能首推希捷,性价比是HGST,最便宜的当属其实东芝,而WD收缩了产品线,蓝盘:各方面都比较平衡,市面上的主流硬盘之一,也是WD的出货主力,但是最低端的绿盘被并入蓝盘,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仔细看序列号);黑盘:企业级硬盘,性能强,价格贵;红盘:专供NAS,个人使用略显浪费;紫盘:监控级产 品,适合长长长期不间断使用。
HDD不存在CPU那样的水货,也不存在内存那样的假货,唯一的问题就是翻新货。现在能确定的是500G及以下绝对是翻新货,1T基本放心,2T及以上完全放心,杜绝翻新货的方法很简单——查官网。另外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对于HDD来说,盒装说明不了什么,市面上99%的HDD都是铝膜包装,某类人喜欢盒装,遇到有点良心的卖家会劝你都一样,遇到JS,直接给你一个纸盒,加十块。
再说SSD
LZ曾经陪“别人家的孩子” 做过一个调研,即在电脑城晃悠,看见长得漂亮的MM就……(以下省略一千字)其实是随机抓几个顾客做问卷,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你选择SSD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回收的100份问卷里,居然有87个的回答是“开机快”。当然,SSD的用处远远不止于此,随着SSD的不断平民化,相信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 时间内,SSD+HDD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SSD性能有三大关键因素:主控、颗粒以及固件。
主控,SSD的CPU,直接决定了SSD的综合性能。只介绍几种,没提到的请了解的朋友补充。
Sandforce:曾经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主控,上至Intel、金士顿下至威刚都在用,不过广告一直做得比夸张。因为算法机制的原因,SF主控是通过数据压 缩节约了写入量,以此延长寿命,而偏偏这种机制无意中迎合了ATTO测试软件的口味,因此广告里经常采用ATTO测试的数据,不过用其他测试软件一跑,才 会发现这速度怎么才广告的一半呢。Sandforce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不断地被出卖被收购,以至于市场份额不断被稀释(Sandforce:只有Intel才是老子的真爱!)。一句话:SF主控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换取了较好的耐久度。
Marvell:美光和浦科特的最爱,威刚闪迪也加入阵营,号称无水分主控。市场认可度高,稳定性不错,性能也跟得上,而且掉速控制算得上是所有主控里最好 的。不过价格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某些主控可以卖到300的时候,ML只能卖到500。
Barefoot3:OCZ自主研发,独家使用,其实是OCZ收购Indilinx后接手主控开发改名而来,不过市场评价还不错。OCZ一直装逼过度,号称只注重高端,所以市场占有率不高,然后白片门直接作死了自己。好在被东芝收购,依然能够保持品牌独立运营,现已调整产品线,开始重视入门级产品,Vector 180是其旗舰产品,性能波动比较大,后面会再提到。
Samsung MEX:MEX只是棒子星的主控系列之一,850系列采用(850EVO用MGX),此外还有830采用的MCX、840采用的MDX等等。公正的说, M某X主控体现了三星科研能力的强悍,在各方面表现都是非常优秀的,照理说如此强大的主控应该让棒子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840系列开始棒子就开始作死,840、 840EVO、840Pro采用同样的主控,但不同的固件算法硬是把性能拉开差距(也跟颗粒有关),结果840早早死去,840EVO只剩跳楼大甩卖的份 儿,840Pro的价格高高在上,可以说棒子星是主动放弃了500元级这一主流市场。到了850这一代,棒子依然坚持840的道路,结果850EVO降价加五年保都依然寒冬,850Pro逼格太高,对手太多太强,整个2015年三星的SSD似乎已经没有了往年的激情。从2014年12月850EVO发布到2015年12月,除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950Pro(仅M.2接口规格)这一款产品发布,就没有新品了。
LAMD:LAMD是和海盗船分不开的,贼船把LADM带入消费级市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小的可怜的出货量,除了逼格,什么都没有。
JMF:最早的SSD主控之一,同时期的SF早已做得风生水起,但JMF就是不温不火,难道是因为没抱到Intel这样的大腿?特点是价格十分便宜,小作坊的最爱,不过自从影驰看上了JMF,总算是有些起色了。
SMI:2015年的黑马。荣慧的主控基本是从U盘主控一点点提升起来的,SM2246EN算是集大成者,特点是功耗控制,同时也能保证性能,总体来说各方面比较平衡,加上浦科特新品M6V的使用,荣慧终于抱上了大腿。
颗粒,也就是闪存芯片,SSD的存储介质,决定了SSD的寿命,对性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也是决定成本的关键。很多小作坊出的SSD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 的闪存颗粒,俗称的“黑白片”,造成SSD性能直线下降,引发不稳定、用户数据易丢失等问题。一般一块SSD有4-16颗闪存芯片,只要有一颗黑白片,性能将大打折扣。
解释一下,“黑片”就是指芯片工厂选出的淘汰的次品,没有打上工厂标签和产品型号的芯片。“白片”就是达到及格线,但是是别家挑剩下的,人为地给打上各种标,但不是原芯片工厂的标签,“白片”的质量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性能绝对不会好看。
至于颗粒的同步异步之分也很重要,解释起来太复杂,简单提一下就行:同步比异步好。区分的方法如下: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1年后生产的)、 ME2/ME3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B的MLC颗粒(支持同步和异步),以上为同步;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0年生产的)的 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A的MLC颗粒,以上为异步。以上了解一下即可,总不可能买SSD之前都拆开来看吧,能用就行。
在此奉劝强迫症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请勿手贱开盖,因为开了就没保修了。
颗粒分类
SLC:最强最贵的颗粒,主要用于企业级SSD,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几乎所有的消费级SSD都采用了MLC颗粒,约1万次的擦写寿命,价格与性能均衡。
TLC:棒子星840EVO采用TLC颗粒的消息一爆出来,无异于在粪坑里丢了一颗炸弹——粪量十足。这货就是一般U盘用的颗粒,500次擦写寿命,寿命远远低于MLC颗粒,是最廉价的颗粒。也就是因为这个,840EVO在被识破伪装后,不得不跳楼大甩卖,即使这样,除了小白和吃回扣的腐败分子,无人敢买。然后我们惊喜的看到,850EVO义无反顾的坚持TLC路线,看来棒子的自信真的已经超越了宇宙。但是,TLC的廉价带来的是厂商利润的增长,到了2016年,几乎所有的主流品牌都上了TLC的船,比如OCZ的Trion150、东芝的Q300、闪迪的Ultra II、Plus、X300、美光的BX200、浦科特的M7V。其实TLC不是不能买,SLC换成MLC的时候也是一大片口诛笔伐,只是TLC跟MLC卖一个价,怎么都说不过去。所以说黑心的有(比如棒子的某星),良心的也有(比如美帝的某鱼)。
固件,主控和颗粒是SSD的硬件,固件则是软件,相当于显卡的驱动一般。不同的固件对采用同样的主控和颗粒的SSD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直接决定了SSD的 性能发挥水平,比如棒子星840系列。固件开发也体现了一个SSD厂商的水平,比如前面提到的影驰采用JMF主控,但因为固件的原因,性能没有完全发挥。 因此,固件可以说是SSD的灵魂,在选择SSD之前,可以先查一下这个品牌固件更新的情况,如果是那种只管卖的,请直接无视。
特别说明一下,现在逐步流行起了一种算法机制,可能会成为以后SSD固件发展的主流。即SLC Cache,这种已经在美光M600以及OCZ Vector 180 / Vectex 460使用的算法,其理论依据是把MLC闪存当成SLC闪存那样的操作模式进行使用,以使MLC达到SLC的写入性能。然而,LZ一直认为这种模式应该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因为MLC自身的短板决定了其不能承受SLC的算法,而SLC Cache模式就是为了强行实现这种不科学的行为,代价就是,在闪存负载超过50%以后,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掉速,容量越小,掉速越明显,120/128G 能掉3/4,240/256G能掉1/2,换句话说,采用这种算法的SSD,跑分绝对十分好看,但是实际使用根本就不能稳定保持这种状态。这种算法出现的 背景是颗粒制程对性能的提升已经遇到了瓶颈,比如美光MX100的颗粒采用了最先进的16nm制程,但性能跟19/20nm基本没差别。这也折射出目前SSD发展的瓶颈,突破的方法目前只有PCI-E接口,所以除非出现革命性的技术,不然SSD取代HDD的道路还会很长。
最后,在SSD越来越被神化的今天,用一句还其一个公道:SSD只是提升整机的读写速度,对游戏的3D性能并无提升,当然,场景切换的时候,加载会快点。
最最后,点评一下各主流品牌,欢迎补充,欢迎拍砖
三星:说实话,棒子星的SSD绝对是一流的,但是良心大大的坏了。840开始用廉价的TLC颗粒卖MLC的价格,还专门编写了应对跑分的固件,结果,跑分十分漂亮,不过嘛,随着SSD越来越普及,棒子星的这套把戏已经骗不了几个人了。850采用的是3D V-NAND颗粒,当然,PRO依然是MLC,EVO依然是TLC,有自信,果然这么美丽。
Intel:Intel的实力毋庸置疑,只是无奈其价格遥遥领先,530过后,Intel基本放弃了消费级产品的研发,集中力量专注企业产品。消费级产品目前是540,虽然Intel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性价比,但其价格没有贵得离谱,而730/750作为消费级的企业级产品,有钱人,赶紧上!其实Intel最大的优势是售后,即使是最入门的产品,也都是5年质保,绝对是业界良心,谁用谁知道。
美光:工艺先进,16nm闪存就是美光最先研发的,而且品质十分有保证,而且产品布局十分清晰,而且性能也非常不错,唯一不好的就是售后,只能店保,后果嘛,就是代{过}{滤}理跑路了,就没人管你了。
东芝:东芝近几年发力硬盘市场,HDD方面开始挑战ST/WD的市场,SSD方面凭借原厂颗粒和主控研发的优势,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东芝的消费级产品线很简单,Q系列,定位主流与旗舰之间,性能堪称强大。旗下品牌OCZ,也采用东芝原厂颗粒。
以上品牌都有自己的闪存生产线,所以基本不用担心颗粒的质量
浦科特:LZ十分欣赏这个牌子,特别是M5时代,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超耐久不掉速,你值得拥有!不过浦科特十分前卫,喜欢第一时间应用新技术,在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新产品的不稳定。
OCZ:以装逼过度著称,白片门过后,被东芝收购,保持品牌独立运营。(OCZ: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LZ:好啊,跟东芝去说。东芝:跟着我有肉吃。)如今的OCZ终于得以重新做人,有了东芝原厂颗粒的保障,主控研发进一步加强,并且对产品线进行了简化,旗舰Vertor主流Vertex入门ARC100。特别是ARC100,堪称最强入门级SSD,性能不错,价格也好看,上市初期便引发了一阵热潮。
影驰:延续显卡系列的命名,各种将,听起来高大上,不过只能算入门品牌。俗称白片驰,原因就顾名思义吧,不过跟当初OCZ的高逼格不同,影驰一直卖得便宜,用用白片似乎也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在众多“入门级”品牌里面,影驰应该是最好的。
延伸阅读:SSD的接口类型
SSD对接口的敏感程度十分高,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接口
1、最常见SATA,确切的说是SATA3。虽然SATA3向下兼容SATA2,但SATA2传输速度(3Gbps)比SATA3(6 Gbps)慢很多,完全限制了SSD性能的发挥,所以使用SATA接口的SSD一定要插到主板的原生SATA3接口,扩展的SATA3会打折。
PS.HDD的速度难以突破三位数,所以即使是现在支持SATA3的HDD,还是插到SATA2上吧。
2、极致性能PCI-E,企业级SSD标准接口,开始走向消费级(比如Intel750),通常1TB容量起步,直接走PCI-E 通道,极致性能是SATA接口无法望其项背的。
3、新兴M.2,即NGFF。其实并不新,早些时候为超极本量身定做,后来随着Z97主板才发展到台式机上。M.2接口的SSD特点是体积非常小,其宽度是标准化22mm,通过长度与容量成正比(PCB越长,颗粒搭载约多)。购买M.2接口的SSD需要了解传输走SATA通道还是PCI-E通道,两者性能差别极大(6 Gbps和10Gbps的差别)。
4、mSATA,多见于本本,逐渐被M.2取代。由于体积小,许多本本有足够的空间加装mSATA和M.2接口的SSD,但是如果要用SATA接口的SSD则多数需要拆光驱。mSATA接口可以理解为是一个SATA接口+连接器,所以理论速度基本与SATA一样。

111111zz 发表于 2023-8-14 22:24:14

提示:本文写于2016年至今尚未更新,请酌情参考(预计2019年再更新)。非利益相关。
如果是sata接口,推荐三星860evo;如果是m2 nvme接口,推荐三星970evo(或者淘宝pm981,oem版的,便宜200多,质量一样的,同样可靠)
4KB随机读取访问IOPS是SSD根本性能的直接表征。



nand堆叠发展



虽然三星半导体产业市场份额独领风骚,但是关键材料严重依赖日本。日本是半导体行业“牌桌上”的绝对霸主,也是牌局背后的重要“操盘者”。

最近几个月相关事件:
1、三星首款QLC固态860 QVO上架国内电商:1TB版1149元。QLCSSD值不值得购买呢?答案是:完全不推荐购买。有问有答:QLC的SSD是否值得购买? - 超能网
2、西数预测:2023年SSD适配率达90%,平均容量700GB
3、三星发布970 EVO Plus M.2 SSD,96层堆叠3D TLC
4、Intel的傲腾905P 是现在最强的SSD
5、现在还觉得QLC不靠谱的朋友们,你可能有点OUT了,现在擦写次数更低的PLC SSD都要来了!2019年9月19日,中国闪存市场峰会如期召开,会场上日本东芝展示了5bits Cell的SSD颗粒,也就是PLC颗粒。
6、2019年7月1日,日本政府将加强面向韩国的出口管制。限制向韩国出口: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氟化氢以及转让与之相关的制造技术。这均是半导体的技术壁垒最高的重要原材料,是生产OLED屏幕、DRAM、NAND等必要原材料。




楼下有网友做了个视频,你们可以去看看。放两个截图。
<hr/>某固态硬盘厂商拼死要保守的秘密,不惜动用黑客攻击也要掩盖
      最近二三十年以来,CPU、内存性能已经增长上百倍上千倍,而存储数据的硬盘却慢的跟狗一样,5200转使用了十多年才好不容易爬到7200转。所以PC对新一代储存ssd的需求渴望可想而知。
  现在的SSD市场有多火?处理器巨头Intel、AMD插手;之前一直嘴硬的老牌机械硬盘寡头西数、希捷断臂转型;传统SSD厂商,三星、英睿达、东芝、闪迪、浦科特等齐头并进;索泰、影驰、七彩虹等这些显卡厂商也都不务正业;之前专注于闪存盘SD卡等移动存储的厂商像金士顿、必恩威,也纷纷加入SSD竞争阵营。目前2016年底,生产SSD厂家保守估计起码有50个。
  显然现在各大厂商在SSD这条路上,已经是义无反顾、坚持不懈、至死方休。而在容量上,NAND闪存也越来越不是事儿,13年TB级产品已经上市,15年三星做出了16TB的固态硬盘。阻碍SSD普及的最后一道防线:价格也开始崩溃。剩下的只是降低成本和时间的问题。


一、固态硬盘内部结构
  SSD最基本的组成部件:主控芯片、NAND闪存芯片、固件算法。组成SSD的关键部件:PCB设计、主控、Nand闪存各家之间都几乎一样,对于相同方案的产品来说,决定性能和稳定性差异的主要是固件不同。
1、主控:
  在SSD中,主控看上去只是一颗躲在某个角落、并不起眼的小芯片,基本是基于ARM架构的处理核心。有句老话叫“秤砣小,压千斤”,这用来形容主控芯片一点也不为过,除了存储部分由闪存芯片负责之外,固态硬盘的功能、规格、工作方式等正是由这颗小小的芯片控制的。主控芯片在SSD中的作用就跟CPU一样,主要是面向调度、协调和控制整个SSD系统而设计的。主控芯片一方面负责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另一方面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除此之外,主控还负责ECC纠错、耗损平衡、坏块映射、读写缓存、垃圾回收以及加密等一系列的功能。
  主控的技术含量不低,能玩得转的没几家。目前主流的控制器有Marvell、SandForce、三星(自用)、Intel(自用)、JMicron、Indilinx(已被OCZ收购专用)、东芝等主控芯片。
  Marvell各方面都很强劲,高端大气上档次。早期运用企业级产品,现也用在浦科特、闪迪、英睿达等品牌SSD上。Marvell自身也是一家大型公司,这两年也没什么变动,技术进步也很平稳,也没出过什么主控质量问题,未来的前景也值得看好。
  SandForce的性能也不错,它的特点是支持压缩数据,比如一个10M的可压缩数据可能被他压成5M的写入硬盘,但还是占用10M的空间,可以提高点速度,最大的特点是会延长SSD的寿命,但是主控CPU占用会高点而且速度会随着硬盘的使用逐渐小幅度降低。代表型号为SF-2281,运用在包括Intel、金士顿、威刚等品牌的SSD上。相比Marvell公司,SandForce公司这两年就有点折腾了。被LSI、Avago多次转手之后,SandForce最终于2014年落入机械硬盘厂商希捷的手中。(至于希捷好基友西数也是通过收购拓展固态硬盘业务,举债千亿收购闪迪,砸锅卖铁为君来。收购将于2016年5月12日生效。)
  Samsung主控一般只有自家的SSD上使用,性能上也是很强悍的,不会比Marvell差多少。目前三星主控已经发展到第五代MEX,主要运用在三星850EVO、850PRO上。
  除了自有SSD主控的公司,在外包主控的市场中,Marvell与SF占据了90%的份额,留给其他厂商的空间并不多。2016年,来自台湾主控厂商,智微Jmicron、慧荣Silicon Motion、群联Phison三家公司的主控它们的成本低廉相当受SSD厂家欢迎。2012年附近几年一直是山寨厂商的最爱,如今台系主控已经不满足于廉价低端市场了,开始在技术与性能上寻求进一步突破。(目前看起来,混的比较好的是慧荣)
2、NAND闪存:
  如果说主控是衡量一款固态硬盘的技术反面,那么颗粒就代表着产品的用料诚意度。
  SSD用户的数据全部存储于NAND闪存里,它是SSD的存储媒介。SSD成本的80%就集中在NAND闪存上。NAND闪存不仅决定了SSD的使用寿命,而且对SSD的性能影响也非常大。
颗粒的传统分类:SLC、MLC、TLC
  简单来说,NAND闪存中存储的数据是以电荷的方式存储在每个NAND存储单元内的,SLC、MLC及TLC就是存储的位数不同。单层存储与多层存储的区别在于每个NAND存储单元一次所能存储的“位元数”。
  SLC(Single-Level Cell)单层式存储每个存储单元仅能储存1bit数据,同样,MLC(Multi-Level Cell)可储存2bit数据,TLC(Trinary-Level)可储存3bit数据。一个存储单元上,一次存储的位数越多,该单元拥有的容量就越大,这样能节约闪存的成本,提高NAND的生产量。但随之而来的是,向每个单元存储单元中加入更多的数据会使得状态难以辨别,并且可靠性、耐用性和性能都会降低。
  SLC的固态硬盘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是太贵,二是MLC足够了。
  中高端SSD还是MLC的天下。但是MLC也有很大区别。最好的是Enterprise Synch MLC(企业级同步MLC),可靠性和寿命针对企业级市场做了优化。之后就是Synch/Toggle MLC(同步颗粒),其中Toggle MLC多为东芝出品,当然Toggle阵营中也有企业级闪存,与企业级同步MLC对应。SSD中应用比较多的其实还有Asynch MLC(异步颗粒),价格便宜量又足,不过性能比同步颗粒差。
  由于TLC需要更精确的控制电压,那么写入数据当然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样的,由于需要识别8种信号,而MLC只需要识别4种,所以TLC会花更多时间来读取数据。但是和SLC比起来,MLC就被完爆了,因为SLC的电压组合只有1和0两种,与MLC的4种电压组合比起来,SLC会花费更少的时间来识别信号,同时对电压控制的要求变低:上电就是1,断电就是0,这也就解释了SLC的性能为何最好。
  TLC闪存优点是成本低,但是带来的考验也更大。容纳的电位多了可以提升容量,但也使得整个过程更复杂,需要更精确的电压控制,Program过程所需时间更多,因此写入性能也会大幅下降,所以现在的TLC SSD都启用了SLC Cache模式提升写入速度,否则那个写入速度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读取,特别是随机读取性能也会受影响,因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从八种电信号状态中区分所需数据。另外TLC相邻的存储单元也会产生电荷干扰,20nm工艺之后,Cell单元之间的干扰现象更加严重,如果数据长时间不刷新的话就会出现像之前三星840 Evo那样的读取旧文件会掉速的现象。
  最关键的是闪存寿命直线下降,MLC的P/E次数至少还有3000-5000次,而TLC公认的P/E指标是1000次,好点的可能做到1500次,依然比MLC差很多。但各种极限测试也都证明:正常家用,TLC 120g 固态的来说用个10年左右也是不成问题,所以不必纠结寿命。更别提很多寿命更长MLC的SSD。
  目前全球生产NAND闪存芯片的厂商屈指可数:1三星、2东芝、3闪迪、4镁光(英睿达)、5海力士、6英特尔。其中三星市场占有率第一,东芝颗粒应用最广泛。另外还有英特尔、美光、三星、闪迪多用在自家产品。海力士的量则主要是供给移动市场为主。(不过在DRAM内存市场上,主要的玩家就剩下三星、SK Hynix及美光三家了)

http://pica.zhimg.com/ec31a8512753b2cc02aa0da85a902356_r.jpg?source=1940ef5c
3D NAND闪存:未来的出路
  NAND闪存不仅有SLC、MLC和TLC类型之分,为了进一步提高容量、降低成本,NAND的制程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从早期的50nm一路狂奔到目前的15/16nm,但NAND闪存跟处理器不一样,先进工艺虽然带来了更大的容量,但NAND闪存的制程工艺是双刃剑,容量提升、成本降低的同时可靠性及性能都在下降,因为工艺越先进,NAND的氧化层越薄,可靠性也越差,厂商就需要采取额外的手段来弥补,但这又会提高成本,以致于达到某个点之后制程工艺已经无法带来优势了。
  相比之下,3D NAND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不一样了,为了提高NAND的容量、降低成本,厂商不需要费劲心思去提高制程工艺了,转而堆叠更多的层数就可以了,这样一来3D NAND闪存的容量、性能、可靠性都有了保证了,比如东芝的15nm NAND容量密度为1.28Gb/mm2,而三星32层堆栈的3D NAND可以轻松达到1.87Gb/mm2,48层堆栈的则可以达到2.8Gb/mm2。
  由于已经向垂直方向扩展NAND密度,那就没有继续缩小晶体管的压力了,所以三星、Intel和美光可以使用相对更旧的工艺来生产3D NAND闪存,做成3D NAND MLC或者3D NAND TLC。现在三星已经就这样做了,850 Pro是3D MLC,850 Evo是3D TLC。使用旧工艺的好处就是P/E擦写次数大幅提升,而且电荷干扰的情况也因为使用旧工艺而大幅减少。



将平房增加楼层盖成高楼,单位面积内可容纳的人就会更多,这点是同理的。
  三星、SK Hynix、东芝/闪迪、Intel/美光这四大NAND豪门都已经涉足3D NAND闪存了。三星最早量产了3D NAND,其他几家公司在3D NAND闪存量产上要落后三星至少2年时间。这四大豪门的3D NAND闪存所用的技术不同,堆栈的层数也不一样,而Intel在常规3D NAND闪存之外还开发了新型的3D XPoint闪存,它跟目前的3D闪存有很大不同,属于杀手锏级产品。


  Intel本来就是做存储技术起家的。虽然现在的主业是处理器,但存储技术从来没放松。根据Intel官方说法,3D XPoint闪存各方面都超越了目前的内存及闪存,性能是普通显存的1000倍,可靠性也是普通闪存的1000倍,容量密度是内存的10倍,而且是非易失性的,断电也不会损失数据。由于还没有上市,而且Intel对3D XPoint闪存口风很严。Intel准备在2016年开始推出基于3D XPoint技术的存储产品,内存容量可达6TB,值得关注。
  传统的平面NAND闪存现在还谈不上末路,主流工艺是15/16nm,但10/9nm节点很可能是平面NAND最后的机会了,而3D NAND闪存还会继续走下去,目前的堆栈层数不过32-48层,厂商们还在研发64层甚至更高层数的堆栈技术。3D NAND闪存在容量、速度、能效及可靠性上都有优势。
  2D的TLC闪存由于各种问题是不会成为主流的,基本上只会有低价入门级的SSD会使用,现在的TLC SSD很多都是试验性产品,但是等到3D TLC大批量产后,它将会成为未来的主力。
3、固件算法:
  SSD的固件是确保SSD性能的最重要组件,用于驱动控制器。主控将使用SSD中固件算法中的控制程序,去执行自动信号处理,耗损平衡,错误校正码(ECC),坏块管理、垃圾回收算法、与主机设备(如电脑)通信,以及执行数据加密等任务。由于固件冗余存储至NAND闪存中,因此当SSD制造商发布一个更新时,需要手动更新固件来改进和扩大SSD的功能。
  由于固件研发上的区别,采用相同主控的SSD也可能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性能和耐久度。而固件则通常是由厂商自行开发,并且时有更新,可以改善SSD性能并解决一些曾经出现的已知问题。如果用数字来说,一块SSD中颗粒对性能的影响大约占60%,而固件与主控的影响会在20%左右。
  开发高品质的固件不仅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而且需要在NAND闪存、控制器和其他SSD组件间实现完美整合。此外,还必须掌握NADN特征、半导体工艺和控制器特征等领域的最先进的技术。固件的品质越好,整个SSD就越精确,越高效。目前具备独立固件研发的SSD厂商并不多,仅有Intel、闪迪、英睿达、浦科特、OCZ、三星等厂商。
------------------------------------------------------------
二、固态硬盘选购
  先确定自己电脑需要的SSD容量、接口类型!
  容量不需要多说。根据自身需求、预算购买。首推256GB。
  主流硬盘接口都有哪些?现在能见到的至少有SATA、mSATA、M.2、SATA Express、PCI-E及U.2等,其实这些还只是一部分,因为我们没提到的还有很多,比如BGA封装的,针对外置设备的eSATA接口,企业级市场用的SAS 3.0接口,习惯独来独往的苹果甚至还定制了很多自家专属的硬盘接口。考虑到它们跟日常使用的关系不大或者你知道了也没个卵用(因为是专属的)。
  最常见的有:SATA 6Gbps接口,M.2/NGFF接口,PCI-E接口。
  其中M.2之间也有不同的规格,主要由2242、2260、2280三种规格,其实三种规格对应的是三种不同长度的产品,方便厂家扩充存储容量。未来主流应该是2280。
  2016年随着英特尔Skylake平台CPU主芯片对原生PCIe NVMe通道的支持,高端市场PC将开始向PCIe SSD过渡。目前三星、英特尔、浦科特等一线品牌已经推出PCIe NVMe SSD。如英特尔750,三星951,浦科特M8Pe。
1、看主控
  Marvell大法好,不差钱可选浦科特、闪迪等。囊中羞涩则选其他主控产品。
2、看闪存
  MLC是中高端产品的主流选择。TLC和MLC的区别,除了低成本, 低寿命外, 就是低写入速度。而TLC的寿命,没有任何厂商公开谈论过TLC闪存的可靠程度,但各种极限测试也都证明:正常家用,TLC 120g 固态的来说用个10年左右也是不成问题,所以不必纠结寿命。更别提很多寿命更长MLC的SSD。
  要快和稳定,首选MLC。对于2D-TLC闪存,态度一直是明确的:它确实对厂商降低成本非常有利,但是,除非囊中羞涩或者升级临时用的电脑,否则根本没有选择TLC的必要。
  首先是那些可以自己生产闪存的厂家:Intel、美光、三星、海力士、东芝、闪迪。
  没有生产闪存能力的但是一直坚持使用原厂闪存的厂家:浦科特、建兴、海盗船等等。
  最后提一下OCZ,当年江湖的白片小王子,长期保持较高的返修率,不但对财政是一个负担,还致使消费者对他的产品失去信心,最终导致破产。现在被东芝收购后从良了,有了稳定的闪存来源,新出的那几款SSD都用的是东芝原厂闪存。

http://pica.zhimg.com/bc7df82ca6f03efbee88ad9880c520da_r.jpg?source=1940ef5c
3、看固件
  有自主研发实力的厂商会自行优化设计,因此,挑选固态硬盘时,选择知名品牌是很有道理的。固件的品质越好,整个SSD就越精确,越高效。目前具备独立固件研发的SSD厂商并不多,仅有Intel、英睿达、浦科特、OCZ、三星等厂商。
  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SSD使用时间长了,速度都会变慢,这是SSD的写入方式导致的,如果先写入了一些数据,之后又写入了一些数据,可是后写入的数据是不能直接覆盖之前写入的数据的,而是要等主控将原来的数据擦除掉,才能将后写入的数据放到原来数据的位置。而随着硬盘的使用时间变长,会有很多数据不能在第一时间被放置在该放在的位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都说浦科特没有这种缺陷?这是因为浦科特采用了实时GC功能,它会把乱七八糟的数据都整理好放在一个空白空间。但是可以想象,如果SSD在读写数据的时候还要将其他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数据整理好放在其他地方,必定会大幅降低SSD的寿命,而且要在同一时间进行这两个操作,如果主控不够优秀,肯定无法胜任这个工作。基于此,大多数主控都是闲时GC,并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这个操作,而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来执行,然而浦科特却是实时GC,当然采用好主控和好颗粒的浦科特也能经得住这种考验。
  先说说浦科特的永不掉速TRUE SPEED技术,听上去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其实只是固件层面更激进的GC(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关于GC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机械硬盘的碎片整理。 SSD的GC可以分为主动回收和被动回收,浦科特的TURE SPEED是属于激进的主动回收,一旦SSD处于空闲状态就立刻执行GC操作,回收垃圾块,好处就是长时间使用真的不掉速, 缺点就是会降低颗粒的寿命。
  至于这样做到底好不好,这里不评论,我想说的是,TRUE SPEED技术,严格上来讲,并不是一项浦科特独有的技术,因为其他厂商也可以,更多的向是一个参数层面的设置,而不是硬件上的创新。而且其他厂商也不是完全不做GC,只是没浦科特这么激进而已。(转某网友)
4、看“缓存”
  缓存对固态硬盘的影响没有前三者大,缓存和我们的手机电脑一样,也分DDR2,DDR3。固态硬盘的寻道时间很小,接近于0。因此固态硬盘的缓存并不是必要的,但写入缓存的数据不一定会直接写入到固态硬盘上,只有最终需要保存的数据才会写入到固态硬盘的FLASH芯片上,这个由程序和系统控制。没有缓存的产品也不是说寿命会很不堪,还有还有PO(7%以上)空间来维持。因此,具备较大缓存有助于减少固态硬盘上FLASH芯片的读写次数,延长了芯片的使用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读写能力。
  TLC SSD为了解决NAND Flash读写较慢的问题,就为产品配备了SLC Cache。在绝大多数没有达到临界值时,SLC Cache就可以全部参与为SSD读写加速。所以目前市面的TCL固态硬盘常规测试速度,均可以媲美SLC固态硬盘。但是缓存,也给TLC跑分注水造假。
  为了真实的反映TLC SSD的性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测试数据区块扩大,测试数据大小大于缓存,才能让TLC真实读取性能现出原形。如三星850 EVO当遇到大量写入,持续大数据写入量的话,后劲会明显不足,用完缓存很快溢出,此时三星850 EVO就该露馅了,从400MB/S降到70MB/S甚至更小。
  一般来说,缓存越大越好。
5、看性能
  “某固态硬盘读写速度高达500MB/s以上”“550MB/s速度秒杀全场不解释?”。实际软件测试中确是如此,500MB/s真是神速啊!但有些没意义或是作假的数据会让您做出错误的选择,且看奸商宣传无谓数据如何误导消费者。没人用电脑是整天连续的拷贝大文件!再快的持续速度也无用武之地。
  在实际应用中,更加考究SSD的4K IOPS性能(即每秒输入输出值)。IOPS是指存储每秒可接受多少次主机发出的访问。IOPS越高表示硬盘读(写)数据越快。在日常应用中网页缓存的写入、系统文件更新,包括程序、游戏的加载、响应等等都与随机4K读写性能息息相关。可以说,4K读写的快慢决定了系统的操作体验。购买SSD时应参考其4K随机读写成绩!
  太平洋网友用某SSD拷贝通过软件生成的10万个22字节的TXT文件共计(2.46M) 。测试的拷贝速度竟然不到50K/S,而且还有电脑随时死机的风险。
●ATTO测试成绩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CrystalDiskMark测试成绩有时也会骗人
●4K/随机读写能力(单位为IOPS表示)才有价值。系统应用中,多数为小文件读写为主,所以4k 读写指标显得重要多了。对系统盘来说,IOPS可以直观的理解为系统反应速度。
6、可以考虑:功耗
  如果你是笔记本用户,考虑的出发点就不再是性能和价格了,而是低功耗。对于比较重视续航能力的笔记本来说,节能是很重要的。可能有人会问三星850 Pro功耗表现也很好为啥不推荐,因为它太贵了,而且笔记本通常都不能发挥SSD最大的实力,所以没必要花这么多钱去购买旗舰级产品,除非不差钱或者确实需要或者有折扣优惠。
7、可以考虑:售后
  如三星、闪迪的支持十年质保,闪迪支持全球联保,可以大胆海淘。浦科特售后顺丰快递寄回去即可。等等。这也是我不推荐买小厂产品的理由之一。
  结尾。三星唯一一家拥有主控、闪存、缓存、PCB板、固件算法一体式开发、制造实力的厂商。三星、闪迪、东芝、美光都拥有其他SSD厂商可望不渴求的上游芯片资源。至于英特尔,暂时无心留恋消费级ssd市场,深耕企业ssd市场。消费级产品较少,性能中庸,但是稳定性奇好。

------------------------------------------------------------
三、固态硬盘使用注意事项
1、系统选择
 win10。
2、多硬盘组合使用时,先单独接SSD安装系统
  安装系统时尽可能只接SSD,因为Win7以上系统会自动检测磁盘系统是否为SSD而作出优化,希望SSD发挥最大性能,就要单独接SSD来安装系统,否则系统会因为检测到多盘而不进行充分的优化,甚至引起一些古怪的问题。而在安装系统过程中要避免多硬盘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把HDD的电源线拔了,装好系统再接上就行。
3、SATA3,开启AHCI模式。非常重要!略。CrystalDiskInfo软件可检查。 

4、分区4K对齐
  如果4K不对齐,不但会极大的降低数据写入和读取速度,还会增加固态硬盘不必要的写入次数,影响寿命。非常重要!略。AS SSD Benchmark、DiskGenius、分区助手可检查或纠正。

4K对齐选8,2048和4098扇区数有多大区别?实测告诉你-中关村在线硬件论坛


5、分区方法:小分区、少分区
  SSD有一种技术叫做“垃圾回收机制”,Trim是系统用来告诉SSD主控哪些数据所占据的地址是“无效”的,而“垃圾回收机制”就是SSD内部对这些“无效”数据进行清理的过程。
  SSD中的擦除只能是“将无效数据所在的整个区域摧毁”,不能像机械硬盘那样实现“点对点精确定位打击”,因此“垃圾回收机制”过程也显得很繁琐——先把区域内的有效数据集中起来,转移到空闲的位置,然后把“问题区域”整个清除,清除出来的地方可以作为下次垃圾回收时的转移地点。
  所以“小分区”的概念就出来了。所谓“小分区”就是不要把SSD的容量都分满,保留一部分容量作为“空闲位置”,用于SSD内部的优化操作,如磨损平衡、垃圾回收和坏块映射。一般情况下这一步骤厂商已经帮我们设定好了,例如NAND容量128G的SSD,厂家会标称120G,剩下的部分就被设置成了预留空间。当然如果你十分注重SSD性能,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预留空间,如:128G的固态硬盘在分区的时候只分120G或者更少。
  “少分区”则是另外一种概念,关系到4k对齐对SSD的影响。一方面现在主流SSD容量都不是很大,分区越多意味着浪费的空间越多(每个分区总有那么些空间是用不到的),另一方面分区太多容易导致分区错位,在分区边界的磁盘区域SSD性能可能受到影响。如:128G的固态硬盘分2个分区,256G的分2-4个分区为宜。
6、保留足够的剩余空间
  固态硬盘存储越多性能越慢。而如果某个分区长期处于使用量超过90%的状态,固态硬盘崩溃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所以及时清理无用的文件,设置合适的虚拟内存大小,将电影音乐等大文件存放到机械硬盘非常重要,必须让固态硬盘分区保留足够的剩余空间。
7、平时保养:
  SSD不需要碎片整理。
8、刷新固件。

补充:
目前PCIE标准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PCIE 3.0。相比PCIE 2.0标准,PCIE 3.0将前者的带宽由5.0GHz提升到了8.0GHz。SATA和PCIe 1.0、2.0都是通过芯片组连到CPU的,PCIe 3.0 SSD享受CPU直连待遇。这是史无前例的待遇!


现在主流M2的SSD基本是PCI-E 3.0x4



关于NVMe协议PCI-e SSD要注意事项:
(1)NVMe协议的PCIE SSD对主板要求比较高,现在只支持Z97以后的主板,Z97之前的主板BIOS缺乏NVMe驱动模块,会出现无法识别,无法引导的情况。
(2)在安装Win7和Win8系统前需要加载驱动,否则无法安装引导。而Win10可以直装。
(3)作为从盘在Win7和win8使用时,NVMe协议的PCIE SSD需要加载NVMe组织发布的标准驱动,此驱动未通过WHQL,所以64Bit系统需要打开测试模式才能安装驱动。
(4)因为PCIE接口的特殊性,使用PCIE SSD作为系统盘时其启动速度会比SATA接口慢,启动时间较长。
(5)NVMe协议的PCIE SSD对CPU主频及内存频率要求高,且Windows10系统测试PCI-E SSD时,要在磁盘驱动器的写入缓存策略里,关闭设备上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否则无法完全发挥其性能。
注:NVMe的SSD相比传统SATA的SSD,在普通日常使用中,体验没有明显差别!但是还是首选 。



  SSD一生能够写入的总数据量是有限的,当写入数据量达到那个值时SSD就会死去,这就是SSD的寿命。通常我们用闪存的P/E次数来计算,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
  这个总数据量的值是通过实际容量x闪存能够承受的P/E次数来计算的,比如一个30G的SSD,用的是5000P/E的闪存,一生能写入的总数据量是15000G.算出了SSD能够承受的总数据写入量,接下来就是分析我们一年会有多少写入,然后总数据写入量除以每年的写入量,就可以得到直观SSD的寿命:xx年。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计算方式,实际上SSD的寿命还和主控算法、用户使用方式有关。理想情况下,主控应该将数据比较平均分布到闪存芯片上,这样闪存不会填满,也就不会激发P/E,而不好的情况,主控把80G数据集中填充到几个闪存芯片上,那么那几个闪存就会激发P/E,它们的寿命就会下降,如果这几个闪存都挂掉,那么就算其他几个闪存还活着,SSD也会挂掉——你可以将这一切理解成能作有限次填满的俄罗斯方块。

部分段落摘自互联网,欢迎作者认领。
提示信息 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2015年度回顾(1):十大固态硬盘 - 超能网
2015年度回顾(1):十大固态硬盘 - 超能网
2014年度回顾之四:十大固态硬盘篇 - 超能网
2014年度回顾之四:十大固态硬盘篇 - 超能网
再度重拳出击,十六款240/256GB固态硬盘2014年度横评 - 超能网
超能课堂(36):3D NAND闪存是什么,引中国厂商竞折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选购固态硬盘?